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6322阅读:6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属于健身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可折叠健腹轮是一种可锻炼肌肉、关节、减轻体重的小型推动器。材质一般为优质工程塑料,设计简洁,外形美观,坚固耐用,使用方便,用于锻炼腹部,腰臀部,手臂上等身体各部位的赘肉,由于锻炼时所需要的场地简单, 便于居家使用。

现有的可折叠健腹轮大部分为单轮或类单轮,如公开号CN203154715U专利公开的可折叠健腹轮,包括位于中部的轮体和由所述轮体的轮轴向两侧延伸而成的左、右握杆,这种可折叠健腹轮使用稳定性差,操作不便,若不注意容易扭伤手腕,拉伤肌肉;部分可折叠健腹轮为相互平行或前后设置的双轮,如公开号CN205031839U专利公开的一种两用多功能可折叠健腹轮,采用两个相互平行的轮体以及延伸至两端的手柄;这种可折叠健腹轮在左右方向可以实现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前后方向难以实现稳定性,当锻炼劳累后,健身者只能起身或者趴在地上才能休息,使用不便,而且,稳定性也不够理想,特别对于刚开始锻炼的使用者操作困难;

还有少部分四轮的可折叠健腹轮,如公告号CN303494545S的外观专利四轮可折叠健腹轮展示了一种四轮的可折叠健腹轮,其稳定性强,不容易扭伤手腕,拉伤肌肉,但该外观专利展示的四轮可折叠健腹轮结构性不好,容易断裂造成危险,而且体积较大无法折叠,放置和携带都不方便;此外,现有的可折叠健腹轮大多采用较大的轮体,不仅体积大,不利放置和携带,而且重量大,使用和携带不方便,还容易对使用者产生磕碰,容易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该可折叠健腹轮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接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有效保障使用者锻炼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受伤,特别利于初学者使用;而且该可折叠健腹轮可折叠,滚轮体积小,所占空间小,重量轻,放置和携带都很方便,适合居家旅行时锻炼身体,缓解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包括支撑件、第一滚轮组、第二滚轮组、后臂、左前臂、右前臂、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第一滚轮组包括第一滚轮轴和间隔套设在第一滚轮轴上的两个第一滚轮;所述第二滚轮组包括第二滚轮轴和间隔套设在第二滚轮轴上的两个第二滚轮;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相互平行;所述支撑件一端套设在第一滚轮轴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滚轮轴上;所述后臂一端套设或卡合在第一滚轮轴上,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筒;所述左前臂一端和右前臂一端间隔套设或卡合在第二滚轮轴上,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所述第一把手穿过第一限位筒与连接筒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把手穿过第二限位筒与连接筒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把手、第二把手与连接筒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其中,所述支撑件为Y形板或两端设有U形开口的双U形板。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往两者相对一侧延伸设置。

其中,所述连接筒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连接筒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连接筒均水平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两端部均螺纹连接有防松螺母。

其中,所述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外分别套设有棉套。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外周面分别包覆有橡胶防滑层。

其中,所述后臂上开设有减重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连接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有效保障使用者锻炼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受伤,特别利于初学者使用;而且该可折叠健腹轮可折叠,滚轮体积小,所占空间小,重量轻,放置和携带都很方便,适合居家旅行时锻炼身体,缓解疲劳。

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设置有第一滚轮组和第二滚轮组,有效提高可折叠健腹轮使用过程中前后左右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由于不稳定造成扭伤手腕,拉伤肌肉。

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设置有支撑件和相互可拆卸连接的前臂和后臂,有效提高了可折叠健腹轮的结构稳定性、连接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

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设置有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使相互转动连接简单、稳定、牢固。

5、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设置有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在起到握持健腹功能的作用外还可起到可拆卸连接的作用。

6、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后臂与第一滚轮轴、前臂与第二滚轮轴可分别实现可拆卸卡合连接,在保障结构稳定和强度的前提下,还使折叠的方式多样化,利于放置和携带,且方便更换受损部件。

7、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设置有棉套,增加了使用者的手感,具有防滑、防摩擦和吸汗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分别覆盖有橡胶防滑层,具有防滑利滚、静音防磕碰的作用。

9、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第一限位筒和第二限位筒往两者相对一侧延伸设置,有效减小了体积和外凸结构,防止磕碰。

10、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后臂上开设有减重槽;在保证后臂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其重量。

11、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连接筒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设置可以增强连接筒的结构强度,较少连接筒的螺纹因磕碰损坏。

1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连接筒均水平设置;可以保障握持的力平衡,确保整个可折叠健腹轮的对称形。

1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两端部均螺纹连接有防松螺母;保障连接在第一滚轮轴和第二滚轮轴上的各部件不会脱落,确保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后臂与第一滚轮轴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卡合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折叠健腹轮的前臂与第二滚轮轴连接方式为可拆卸卡合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支撑件、2-第一滚轮组、21-第一滚轮、22-第一滚轮轴、3-第二滚轮组、31-第二滚轮、32-第二滚轮轴、4-后臂、41-连接筒、43-减重槽、51-第一限位筒、52-第二限位筒、53-左前臂、54-右前臂、6-第一把手、7-第二把手、8-棉套、9-橡胶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4所示,一种可折叠健腹轮,包括支撑件1、第一滚轮组2、第二滚轮组3、后臂4、左前臂53、右前臂54、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所述第一滚轮组2包括第一滚轮轴22和间隔套设在第一滚轮轴22上的两个第一滚轮21;所述第二滚轮组3包括第二滚轮轴32和间隔套设在第二滚轮轴32上的两个第二滚轮31;所述第一滚轮轴22和第二滚轮轴32相互平行;四个滚轮的设置有效提高可折叠健腹轮使用过程中前后左右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由于不稳定造成扭伤手腕,拉伤肌肉;所述支撑件1一端套设在第一滚轮轴2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滚轮轴32上;支撑件1能够保障该可折叠健腹轮的整体结构强度,确保使用安全;所述后臂4一端套设或卡合(如图7所示)在第一滚轮轴22上,另一端设置有连接筒41;所述左前臂53一端和右前臂54一端间隔套设或卡合(如图8所示)在第二滚轮轴32上,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筒51和第二限位筒52;后臂4与第一滚轮轴22、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与第二滚轮轴32可套设也可卡合,在保障结构稳定和强度的前提下,还使折叠的方式多样化,利于放置和携带,且方便更换受损部件;所述第一把手6穿过第一限位筒51与连接筒41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把手7穿过第二限位筒52与连接筒41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使后臂4、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连接成一三角形,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连接稳定性以及结构强度,而且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在起到握持健腹功能的作用外还可起到可拆卸连接的作用。

其中,所述第一把手6、第二把手7与连接筒41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连接稳固,拆装方便。

其中,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外分别套设有棉套8;增加了使用者的手感,具有防滑、防摩擦和吸汗的作用。

其中,如图2、4所示,所述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31外周面分别包覆有橡胶防滑层9;具有防滑利滚、静音防磕碰的作用。

其中,如图1-3所示,所述后臂4上开设有减重槽43;在保证后臂4结构强度的情况下减轻了其重量。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51和第二限位筒52往两者相对一侧延伸设置,有效减小了体积和外凸结构,防止磕碰。

其中,所述连接筒41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一端部分别设置有与连接筒41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该设置可以增强连接筒41的结构强度,较少连接筒41的螺纹因磕碰损坏。

其中,所述第一限位筒51、第二限位筒52和连接筒41均水平设置;可以保障握持的力平衡,确保整个可折叠健腹轮的对称形。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轴22和第二滚轮轴32两端部均螺纹连接有防松螺母;保障连接在第一滚轮轴22和第二滚轮轴32上的各部件不会脱落,确保安全。

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支撑件1为Y形板;所述后臂4一端套设或卡合在第一滚轮轴22中部;支撑件1开口一端套设在后臂4 套设或卡合位置两侧的第一滚轮轴22上;第一滚轮21套设在第一滚轮轴22两端;所述支撑件1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滚轮轴32中部;所述第二滚轮31套设在支撑件1另一端套设位置两侧的第二滚轮轴32上;所述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一端分别套设或卡合在第二滚轮轴32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21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滚轮31之间的间距。

实施例二:如图6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支撑件1两端分别设置有U形开口;所述后臂4套设或卡合在第一滚轮轴22的中部;第一滚轮21套设在后臂4套设或卡合位置两侧的第一滚轮轴22上;所述支撑件1一端的U形开口套设在第一滚轮轴22两端;所述支撑件1另一端的U形开口套设在第二滚轮轴32上;所述左前臂53及右前臂54分别套设或卡合在支撑件1套设位置两侧的第二滚轮轴32上;所述第二滚轮31套设在第二滚轮轴32两端。

其中,所述第一滚轮21之间的间距小于第二滚轮31之间的间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将第一把手6穿过第一限位筒51并与连接筒41螺纹连接;将第二把手7穿过第二限位筒52并与连接筒41螺纹连接;即可使用该可折叠健腹轮进行锻炼;使用完成后,拆下第一把手6和第二把手7;

若后臂4与第一滚轮轴22、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与第二滚轮轴32均为套设,则分别旋转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至靠在支撑件1上,再旋转后臂4至靠在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之间的支撑件1上,左前臂53、右前臂54和后臂4都能紧靠支撑件1,减小了体积。

若后臂4与第一滚轮轴22、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与第二滚轮轴32两者中有一者或两者都为卡合,这可将后臂4、左前臂53和右前臂54都拆下放置,也可不拆下直接转动至靠在支撑件1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