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629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神经内科领域,尤其涉及神经内科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神经内科的常见病症主要有脑血栓、脑梗塞、脑出血等,具有这些症状的病人大多会出现行动不便,手脚不灵活等症状,对于这些患者大多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与物理训练治疗为一体,从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科技的不断发展,用于神经内科的康复训练仪器或者自主训练仪器种类繁多。

但是,目前市面上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训练效果差,使得患者常常在长时间训练时会产生疲劳感,从而影响患者的训练效果,且功能单一,不能够使得患者同时均衡的进行手脚锻炼,导致患者的训练效果大大降低,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难以满足神经内科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具有手臂锻炼和脚部锻炼功能为一体,训练效果好的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的一侧设有降噪箱,降噪箱内设有步进电机,壳体顶部的一侧设有手臂锻炼装置,所述手臂锻炼装置由转轮、连轴、连杆、手持轮和位于手持轮外表面的按摩凸块构成,所述转轮的中部通过连轴与壳体相连接,所述连轴的外表面套接的连杆一侧连接手持轮,所述壳体顶部的中部设有的基台顶部设有脚步锻炼装置。

所述脚步锻炼装置由传送带、转轴、输送轮和位于输送轮外表面的按压凸块构成,所述输送轮的中部通过转轴与基台相连接,输送轮的外表面缠绕的传送带贴合于按压凸块的表面,所述转轴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步进电机的传动轴相连接,所述基台的正面与背部均设有限位支块,所述限位支块的顶部通过升降立柱连接坐板。

优选的,所述基台的底部与壳体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且基台顶部的表面为倾斜结构。

优选的,所述坐板的截面外形呈L形结构,坐板顶部的表面设有坐垫,且坐板的底部设有与升降立柱相对应的凹口。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的外表面分别设有防滑槽和耐水层,且防滑槽的表面涂覆耐水层。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表面与输送轮相套接的位置设有环套,输送轮的轮辐表面涂覆有防腐层,且输送轮设有至少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轻巧,使用方便,集手臂锻炼和脚部锻炼功能为一体,通过手臂锻炼装置和脚部锻炼装置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患者能够同时的进行手臂锻炼和脚部锻炼,使得患者能够均衡的得到锻炼,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自主训练的效果,且通过按摩凸块和按压凸块的运用,能够在进行训练时对患者的手部以及脚部产生持续的按摩效果,有效缓解了患者在长时间训练时产生的疲劳感,对神经内科患者的康复起到极大的催促作用,有利于患者进行自主的康复训练。

本实用新型通过降噪箱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进行自主康复训练时,由于步进电机运转而产生的噪音量,从而给神经内科患者营造了安逸的训练环境以及康复的环境,且通过升降立柱与坐板的配合,便于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灵活的调节坐板与基台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该自主训练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降噪箱、3步进电机、4手臂锻炼装置、41转轮、42连轴、43连杆、44手持轮、45按摩凸块、5基台、6脚步锻炼装置、61输送轮、62转轴、63按压凸块、64传送带、7限位支块、8升降立柱、9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神经内科用自主训练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内腔的一侧设有降噪箱2,降噪箱2内设有步进电机3,通过降噪箱2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在进行自主康复训练时,由于步进电机3运转而产生的噪音量,从而给神经内科患者营造了安逸的训练环境以及康复的环境,壳体1顶部的一侧设有手臂锻炼装置4,手臂锻炼装置4由转轮41、连轴42、连杆43、手持轮44和位于手持轮44外表面的按摩凸块45构成,转轮41的中部通过连轴42与壳体1相连接,连轴42的外表面套接的连杆43一侧连接手持轮44,通过转轮41、连轴42、连杆43和手持轮44的配合,能够使得患者对手臂进行持续的治疗。

壳体1顶部的中部设有的基台5顶部设有脚步锻炼装置6,基台5的底部与壳体1的顶部之间设有弹簧,该弹簧能够降低基台5与壳体1之间产生的机械磨损,且基台5顶部的表面为倾斜结构,该倾斜结构能够使得传送带64产生一定的坡度,从而对于患者的锻炼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脚步锻炼装置6由传送带64、转轴62、输送轮61和位于输送轮61外表面的按压凸块63构成,输送轮61的中部通过转轴62与基台5相连接,输送轮61的外表面缠绕的传送带64贴合于按压凸块63的表面,利用输送轮61和传送带64,能够使得患者的脚在传送带64上进行持续的接触按摩,通过按压凸块63与传送带64的配合,能够在患者进行脚部锻炼时,患者依靠自身的重力使得脚部与传送带64,进而与按压凸块63进行持续的接触,从而有效的对脚部进行按压操作,达到对脚部进行按摩的作用。

传送带64的外表面分别设有防滑槽和耐水层,且防滑槽的表面涂覆耐水层,该防滑槽能够增加患者脚部放置于传送带64上的稳固性,避免在锻炼时出现脚部打滑现象,且通过耐水层能够避免在锻炼时患者脚部产生的汗液等对传送带64造成腐蚀,转轴62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与步进电机3的传动轴相连接,转轴62的外表面与输送轮61相套接的位置设有环套,通过环套能够降低转轴62在转动时所受到的磨损,输送轮61的轮辐表面涂覆有防腐层,该防腐层能够延长输送轮61的使用寿命,且输送轮61设有至少三个。

基台5的正面与背部均设有限位支块7,该限位支块7能够有效对升降立柱8进行支撑起到限位的同时,也便于提高该训练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限位支块7的顶部通过升降立柱8连接坐板9,通过升降立柱8与坐板9的配合,便于根据患者的使用需求灵活的调节坐板9与基台5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不同身高的患者使用该自主训练装置,坐板9的截面外形呈L形结构,该L形结构能够便于患者在锻炼时,背部直接倚靠在坐板9上,坐板9顶部的表面设有坐垫,该坐垫能够增加锻炼时的舒适度,且坐板9的底部设有与升降立柱8相对应的凹口,该凹口能够使得坐板9与升降立柱8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固。

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利用升降立柱8调节坐板9与传送带64之间的距离,而后患者坐在坐板9上,脚放置在传送带64上,手握住手持轮44进行自主锻炼,能够依靠按摩凸块45与按压凸块63的配合对患者进行足底按摩和手部按摩,通过患者转动转轮41能够达到锻炼手部的效果,通过脚蹬传送带64,能够对脚部进行有效锻炼,进而利用按压凸块63对脚部进行按摩,在进行锻炼时,患者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控制器启动步进电机3进行辅助锻炼,从而患者进行自主训练。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