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放松练习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01965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伸放松练习器。



背景技术:

体育运动前后主要分热身运动、肌肉拉伸运动。热身运动:1.原地或小范围内的慢跑、高抬腿、弹跳或者模仿跳绳动作,直到身体微微出汗。2.可以进行慢跑,直到身体微微出汗。通过充分的准备活动,一般10分钟左右即可,让身体和精神尽快进入积极的运动状态,有效地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肌肉拉伸运动:伸展肌肉和韧带,对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平衡能力以及避免运动损伤有着积极的作用。滑雪运动更多用到手臂、腰腹、臀部和腿部的肌肉,因此对这些肌肉和韧带的拉伸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前拉伸的目的时预防损伤,拉伸时通过拉长肌肉与肌腱来增加运动范围,这保证了我们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运动,并避免运动损伤发生。运动后的拉伸则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首要目的是促进肌肉及肌腱的修复,通过拉伸运动使肌肉与肌腱得到舒展,有利用防止肌肉僵硬,还能缓解因大强度运动而造成的DOMS(延迟性肌肉酸痛)。

现有的拉伸放松运动仅凭经验,拉伸效果精确度不高,并且结构复杂,维护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伸放松练习器。

一种拉伸放松练习器,所述拉伸放松练习器包括一用于起稳定作用的支撑块,一用于容置转动轴的凹槽,一用于连接站立板的转动轴,一用于供使用者站立并扭转的站立板,一延伸杆,一用于固定拉伸弹簧的固定环,一用于供使用者拉伸放松的拉伸弹簧,一竖直杆,一水平杆,一用于使用者扶持的握持环,一用于采集拉伸弹簧拉力值的拉力传感器,一用于采集站立板扭转角度值的转动角度传感器,一用于显示拉力值和转动角度值的显示器;

凹槽开设在支撑块上端面中部;转动轴一端容置在凹槽内,其另一端与站立板固定连接;转动角度传感器固定在转动轴上;延伸杆固定在支撑杆一侧;固定环固定在延伸杆上;拉伸弹簧固定在固定环上;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拉伸弹簧上;竖直杆固定在支撑块上另一侧;水平杆一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握持环固定连接;显示器固定在站立板上端面;拉力传感器、转动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所述站立板呈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所述凹槽呈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其还包括一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与拉力传感器、转动角度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通过将拉力传感器设置在拉伸弹簧上;竖直杆固定在支撑块上另一侧;水平杆一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握持环固定连接;显示器固定在站立板上端面;拉力传感器、转动角度传感器分别与显示器电连接,使得拉伸放松运动的拉伸效果精确度高,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拉伸放松练习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拉伸放松练习器,所述拉伸放松练习器包括一用于起稳定作用的支撑块1,一用于容置转动轴3的凹槽2,一用于连接站立板4的转动轴3,一用于供使用者站立并扭转的站立板4,一延伸杆5,一用于固定拉伸弹簧7的固定环6,一用于供使用者拉伸放松的拉伸弹簧7,一竖直杆8,一水平杆9,一用于使用者扶持的握持环10,一用于采集拉伸弹簧7拉力值的拉力传感器11,一用于采集站立板4扭转角度值的转动角度传感器12,一用于显示拉力值和转动角度值的显示器13;

凹槽2开设在支撑块1上端面中部;转动轴3一端容置在凹槽2内,其另一端与站立板4固定连接;转动角度传感器12固定在转动轴3上;延伸杆5固定在支撑杆一侧;固定环6固定在延伸杆5上;拉伸弹簧7固定在固定环6上;拉力传感器11设置在拉伸弹簧7上;竖直杆8固定在支撑块1上另一侧;水平杆9一端与竖直杆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握持环10固定连接;显示器13固定在站立板4上端面;拉力传感器11、转动角度传感器12分别与显示器13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所述站立板4呈圆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所述凹槽2呈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其还包括一无线发送模块,无线发送模块与拉力传感器11、转动角度传感器12。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伸放松练习器中,通过将拉力传感器11设置在拉伸弹簧7上;竖直杆8固定在支撑块1上另一侧;水平杆9一端与竖直杆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握持环10固定连接;显示器13固定在站立板4上端面;拉力传感器11、转动角度传感器12分别与显示器13电连接,使得拉伸放松运动的拉伸效果精确度高,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