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面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9134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面行走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健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面行走机构。



背景技术:

水上行走是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水上运动,水上行走是人穿上行走鞋就可在水面上行走。现有的水面行走鞋采用泡沫作为基材,因此会造成行走鞋体积大,并且基材的底面为平面,由于大气压的原因,人在行走将行走鞋抬起时,要极大的抬力,从而给人行走带来不便,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水面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水面行走机构,来解决现有的水上行走鞋体积大,行走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面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所述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上端分别设有左脚鞋面和右脚鞋面,所述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上均设有充气嘴,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底面均为弧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材质均为PC软胶。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上分别设有左脚定位槽和右脚定位槽,且该左脚定位槽位于所述左脚鞋面下端,右脚定位槽位于所述右脚鞋面下端。

进一步,所述左脚鞋面上设有第一固定带和第一锁扣,所述右脚鞋面上设有第二固定带和第二锁扣。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外形均为长方体,且形状大小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架和第二方形架。

进一步,所述第一方形架上设有第一万向节和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二方形架上设有第三万向节和第四万向节,所述第一万向节与所述第三万向节之间设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二万向节与所述第四万向节之间设有第二连杆。

进一步,所述左脚定位槽上设有第一按摩球,所述右脚定位槽上设有第二按摩球。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和所述第二充气垫的斜面均为斜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水面行走机构,在使用时,可分别通过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上的气嘴向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中充气,使得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膨胀鼓起,因此可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可浮在水面上,通过左脚鞋面和右脚鞋面将人的左右脚分别固定在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上,因此人可带动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在水面上行走,由于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 的底面为弧面,因此人在行走时,空气可通过圆弧面进入到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底部,因此避免了大气压对第一充气垫和第二充气垫的阻力,使得在水面上行走更顺畅,并且该水面行走机构不用时,可将空气排出,从而减小体积,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面行走机构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面行走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面行走机构的左视图。

第一充气垫1、第二充气垫2、左脚鞋面3、右脚鞋面4、充气嘴5、左脚定位槽6、右脚定位槽7、第一固定带8、第一锁扣9、第二固定带10、第二锁扣11、第一方形架12、第二方形架13、第一万向节14、第二万向节15、第三万向节16、第四万向节17、第一连杆18、第二连杆19、第一按摩球20、第二按摩球21。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 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水面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上端分别设有左脚鞋面3和右脚鞋面4,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上均设有充气嘴5,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底面均为弧面。因此,该水面行走机构,在使用时,可分别通过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上的气嘴5向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中充气,使得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膨胀鼓起,因此可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可浮在水面上,通过左脚鞋面3和右脚鞋面4将人的左右脚分别固定在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上,因此人可带动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在水面上行走,由于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2垫的底面为弧面,因此人在行走时,空气可通过圆弧面进入到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底部,因此避免了大气压对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的阻力,使得在水面上行走更顺畅,并且该水面行走机构不用时,可将空气排出,从而减小体积,便于携带。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材质均为PC软胶。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上分别设有左脚定位槽6和右脚定位槽7,且该左脚定位槽6位于所述左脚鞋面3下端,右脚定位槽7位于所述右脚鞋面4下端。因此,通过左脚定位槽6和右脚定位槽7对脚起到定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左脚鞋面3上设有第一固定带8和第一锁扣9,所述右脚鞋面4上设有第二固定带10和第二锁扣11。因此,可通过第一锁扣9将第一固定带8固定在左脚鞋面3上,可通过第二锁扣11将第二固定带10固定在右脚鞋面4上,从而达到将脚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外形均为长方体,且形状大小一致,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外侧分别设有第一方形架12和第二方形架13。因此,可通过第一方形架12和第二方形架13分别对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起到固定作用,防止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受到压力变形。

进一步,所述第一方形架12上设有第一万向节14和第二万向节15,所述第二方形架13上设有第三万向节16和第四万向节17,所述第一万向节14与所述第三万向节16之间设有第一连杆18,所述第二万向节15与所述第四万向节17之间设有第二连杆19。因此,达到将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连接在一起,避免在行走时,双腿将第一充气垫1和第二充气垫2撑开而落水,并且第一万向节14、第二万向节15、第二万向节16和第四万向节17可全方位旋转,因此不会对行走造成不便。

进一步,所述左脚定位槽6上设有第一按摩球20,所述右脚定位槽7上设有第二按摩球21。因此能对人体的脚底按摩,增加舒适感。

进一步,所述第一充气垫1和所述第二充气垫2的斜面均为斜面。因此,便于在水面上行走。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