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4482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



背景技术:

现今临床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康复期间,需要对胸部以及手臂进行相应训练康复,从而提高康复效果以及避免手臂长时间处于固定姿势,腋下皮瓣愈合后弹性下降或皮下疤痕形成,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而目前在患者训练过程中,因没有外部辅助限位装置,时常发生患者手臂活动过大,拉扯腋下皮瓣,不仅造成患者疼痛,也影响伤口愈合,此外,还需要医护人员或护理人员对患者胸部进行按摩,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来解决目前乳腺癌术后患者训练时,因没有外部辅助限位装置,无法有效以及安全训练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包括病床,还包括上夹板、固定套、下夹板、第一螺杆、固定杆、第一滑动套、横梁、第二滑动套、滑轨、滑块、固定罩、软垫,所述的上夹板位于病床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上夹板与病床活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套位于上夹板底部,所述的固定套与上夹板焊接相连,所述的下夹板贯穿固定套,所述的下夹板与固定套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杆贯穿下夹板,所述的第一螺杆与下夹板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位于上夹板顶部,所述的固定杆与上夹板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动套贯穿于固定杆,所述的第一滑动套与固定杆滑动相连,所述的横梁位于第一滑动套两两之间,所述的横梁与第一滑动套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动套数量为两件,所述的第二滑动套贯穿于横梁,所述的第二滑动套与横梁滑动相连,所述的滑轨位于第二滑动套底部,所述的滑轨与第二滑动套焊接相连,所述的滑块位于滑轨底部,所述的滑块与滑轨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罩位于滑块底部,所述的固定罩与滑块螺纹相连,所述的软垫位于固定罩底部,所述的软垫与固定罩胶水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动套前端还设有把手,所述的把手与第二滑动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杆外壁上端还贯穿有第一限位套,所述的第一限位套与固定杆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杆外壁下端还贯穿有第二限位套,所述的第二限位套与固定杆滑动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中端还贯穿有第二螺杆,所述的第二螺杆分别与第一限位套和第二限位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滑动套顶部还贯穿有第三螺杆,所述的第三螺杆与第二滑动套螺纹相连。

进一步,所述的滑块中端还贯穿有第四螺杆,所述的第四螺杆与滑块螺纹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该装置放于病床顶部,使横梁处于患者胸部位置上方,再推动下夹板,使下夹板顺着固定套向病床床板底部方向滑动,然后再旋转第一螺杆,因第一螺杆与下夹板为螺纹相连,即使得第一螺杆顺着下夹板向上旋转运动,当第一螺杆触碰到病床后,通过上夹板、下夹板以及第一螺杆相互配合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与病床得到相连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胸部具体治疗位置,先旋转第三螺杆,使第三螺杆脱离第二滑动套,即第三螺杆对横梁夹持力消失,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套处于活动状态,再将第二滑动套顺着横梁进行左右滑动,使第二滑动套带动滑轨联动滑块连同固定罩以及软垫同步移动,当软垫横向位置与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对准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三螺杆旋入第二滑动套,即第三螺杆夹持横梁,从而实现了第二滑动套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旋转第四螺杆,使第四螺杆从滑块内旋转而出,即第四螺杆对滑轨夹持力消失,从而使得滑块处于活动状态,再将滑块顺着滑轨进行前后滑动,使滑块带动固定罩联动软垫同步进行前后移动,当软垫纵向位置与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对准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四螺杆旋入滑块内部,即第四螺杆夹持滑轨,实现了滑块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再根据患者胸部高度,先将第二螺杆旋转,使第二螺杆旋出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即使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处于活动状态,然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一限位套顺着固定杆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一限位套到达医护人员所需高度时,便可将第二螺杆旋入第一限位套,使第二螺杆对固定杆进行夹持,即实现了第一限位套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再将第二限位套顺着固定杆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二限位套到达医护人员所需高度时,便可将第二螺杆旋入第二限位套,使第二螺杆对固定杆进行夹持,即实现了第二限位套的固定,此时通过第一限位套与第二限位套共同的作用,能够使第一滑动套向上移动上限以及向下移动下限得到控制,使其达到患者所需高度,通过上述横向、竖向以及高度的调节,最终使得软垫达到患者治疗所需位置,然后患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侧把手,再上下拉动把手,使把手带动第二滑动套联动横梁连同第一滑动套顺着固定杆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横梁上下移动的作用,使得软垫能够间断性接触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即实现了患者胸部的按摩,因软垫材质为海绵,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能够与患者皮肤软接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舒适度,同时,患者手臂进行上下移动过程中,也达到了对患者手臂的训练,避免患者手臂长时间不运动,使得腋下皮瓣愈合后弹性下降或者皮下疤痕形成,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该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结构巧妙,功能强大,通过使用该装置,不仅能够对患者胸部进行有效的按摩,还能够使患者手臂在所需范围内进行上下训练,从而在实现了患者训练康复的同时,也提高了患者训练的安全性,同时,当一位患者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可将固定罩从滑块下旋转而出,再将固定罩以及软垫一同丢弃处理,再更换新的固定罩与软垫,从而避免多位患者共用软垫,导致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的主视图;

图2是下夹板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3是第一限位套部位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固定罩部位剖视放大图。

病床1、上夹板2、固定套3、下夹板4、第一螺杆5、固定杆6、第一滑动套7、横梁8、第二滑动套9、滑轨10、滑块11、固定罩12、软垫13、第一限位套601、第二限位套603、第二螺杆602、第三螺杆901、把手902、第四螺杆110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包括病床1、上夹板2、固定套3、下夹板4、第一螺杆5、固定杆6、第一滑动套7、横梁8、第二滑动套9、滑轨10、滑块11、固定罩12、软垫13,所述的上夹板2位于病床1顶部左右两侧,所述的上夹板2与病床1活动相连,所述的固定套3位于上夹板2底部,所述的固定套3与上夹板2焊接相连,所述的下夹板4贯穿固定套3,所述的下夹板4与固定套3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螺杆5贯穿下夹板4,所述的第一螺杆5与下夹板4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6位于上夹板2顶部,所述的固定杆6与上夹板2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一滑动套7贯穿于固定杆6,所述的第一滑动套7与固定杆6滑动相连,所述的横梁8位于第一滑动套7两两之间,所述的横梁8与第一滑动套7焊接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动套9数量为两件,所述的第二滑动套9贯穿于横梁8,所述的第二滑动套9与横梁8滑动相连,所述的滑轨10位于第二滑动套9底部,所述的滑轨10与第二滑动套9焊接相连,所述的滑块11位于滑轨10底部,所述的滑块11与滑轨10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罩12位于滑块11底部,所述的固定罩12与滑块11螺纹相连,所述的软垫13位于固定罩12底部,所述的软垫13与固定罩12胶水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动套9前端还设有把手902,所述的把手902与第二滑动套9螺纹相连,所述的固定杆6外壁上端还贯穿有第一限位套601,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01与固定杆6滑动相连,所述的固定杆6外壁下端还贯穿有第二限位套603,所述的第二限位套603与固定杆6滑动相连,所述的第一限位套601中端和第二限位套603还贯穿有第二螺杆602,所述的第二螺杆602分别与第一限位套601和第二限位套603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滑动套9顶部还贯穿有第三螺杆901,所述的第三螺杆901与第二滑动套9螺纹相连,所述的滑块11中端还贯穿有第四螺杆1101,所述的第四螺杆1101与滑块11螺纹相连。

该乳腺癌术后训练器材,使用时,医护人员首先将该装置放于病床1顶部,使横梁8处于患者胸部位置上方,再推动下夹板4,使下夹板4顺着固定套3向病床1床板底部方向滑动,然后再旋转第一螺杆5,因第一螺杆5与下夹板4为螺纹相连,即使得第一螺杆5顺着下夹板4向上旋转运动,当第一螺杆5触碰到病床1后,通过上夹板2、下夹板4以及第一螺杆5相互配合的作用,使得该装置与病床1得到相连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胸部具体治疗位置,先旋转第三螺杆901,使第三螺杆901脱离第二滑动套9,即第三螺杆901对横梁8夹持力消失,从而使得第二滑动套9处于活动状态,再将第二滑动套9顺着横梁8进行左右滑动,使第二滑动套9带动滑轨10联动滑块11连同固定罩12以及软垫13同步移动,当软垫13横向位置与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对准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三螺杆901旋入第二滑动套9,即第三螺杆901夹持横梁8,从而实现了第二滑动套9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旋转第四螺杆1101,使第四螺杆1101从滑块11内旋转而出,即第四螺杆1101对滑轨10夹持力消失,从而使得滑块11处于活动状态,再将滑块11顺着滑轨10进行前后滑动,使滑块11带动固定罩12联动软垫13同步进行前后移动,当软垫13纵向位置与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对准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四螺杆1101旋入滑块11内部,即第四螺杆1101夹持滑轨10,从而实现了滑块11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再根据患者胸部高度,先将第二螺杆602旋转,使第二螺杆602旋出第一限位套601与第二限位套603,即使第一限位套601与第二限位套603处于活动状态,然后医护人员便可将第一限位套601顺着固定杆6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一限位套601到达医护人员所需高度时,便可将第二螺杆602旋入第一限位套601,使第二螺杆602对固定杆6进行夹持,即实现了第一限位套601的固定,然后医护人员再将第二限位套603顺着固定杆6进行上下滑动,当第二限位套603到达医护人员所需高度时,便可将第二螺杆602旋入第二限位套603,使第二螺杆602对固定杆6进行夹持,即实现了第二限位套603的固定,此时通过第一限位套601与第二限位套603共同的作用,能够使第一滑动套7向上移动上限以及向下移动下限得到控制,使其达到患者所需高度,通过上述横向、竖向以及高度的调节,最终使得软垫13达到患者治疗所需位置,然后患者双手分别握住两侧把手902,再上下拉动把手902,使把手902带动第二滑动套7联动横梁8连同第一滑动套7顺着固定杆6进行上下移动,通过横梁8上下移动的作用,使得软垫13能够间断性接触患者胸部治疗部位,即实现了患者胸部的按摩,因软垫13材质为海绵,具备良好的弹性效果以及柔软性,使其能够与患者皮肤软接触,提高了患者使用的安全性以及舒适度,同时,患者手臂进行上下移动过程中,也达到了对患者手臂的训练,避免患者手臂长时间不运动,使得腋下皮瓣愈合后弹性下降或者皮下疤痕形成,影响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同时,当一位患者治疗完毕后,医护人员可将固定罩12从滑块11底部旋转而出,再将固定罩12以及软垫13一同丢弃处理,再更换新的固定罩12与软垫13,从而避免多位患者共用软垫13,导致出现交叉感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