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2689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更详而言之是指一种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



背景技术:

哑铃为一种常见而简易的健身器材,主要用以供使用者的手部抓握,以强健手臂之用。

旧型的哑铃为一体成型,因此无法改变重量,导致使用者欲使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时,必须购买多个不同重量的哑铃,而有花费金额过高及因数量过多不便于收纳等问题。

因此,目前已有一种可调整配重的哑铃组,其主要是由一哑铃及一收纳座所组成,该哑铃上具有多个可选择性脱离或结合的配重块,而该收纳座上则具有多个凹槽,以让脱离的配重块能放置于该凹槽中。然而,此种哑铃组仅能在哑铃上显示调整配重后的重量,而有辨识性不佳及得知重量方式不够多元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让使用者能更为便利地得知哑铃重量的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其主要包含:一收纳座,具有一座体及一自动显示装置,该座体上凹陷二收纳区,各收纳区具有多个收纳槽,该自动显示装置具有一感应单元及一显示单元,该感应单元具有多个感应开关,各感应开关设置于其一收纳区的各收纳槽内,该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座体上,并与该感应单元电性连接;一哑铃,具有一握柄及二分别设置于该握柄两端上的配重单元,各配重单元具有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被选择性地独立组配于该握柄上或自该握柄上脱离而留置于收纳座的收纳槽中,由所述感应开关感应留置在收纳槽中的配重块数量及位置,由该显示单元将哑铃的重量加以显示。

较佳的,各配重单元还具有一制动盖、一转盘、一端盘及多个勾盘,该制动盖套设于该握柄上,可于一松脱位置至一制动位置间进行往复滑移,该转盘固接于该握柄上并位于该制动盖内,该端盘固接于该握柄的端缘上,所述勾盘固接于该握柄上,并位于该转盘与该端盘之间,各勾盘的一侧形成一配重空间,各勾盘邻近配重空间的一侧面上具有一勾接单元,该勾接单元具有至少一凸部及至少一位于该凸部旁的空隙,各配重块上具有一勾接凸部;所述配重块可被选择性地独立组配在配重空间内或自该配重空间中脱离,当该配重块被选择组配在配重空间内时,该勾接凸部与该勾盘的凸部接抵,当该配重块被选择自该配重空间中脱离时,该勾接凸部位于该勾盘的空隙中。

较佳的,该制动盖具有一护盖、一制动块及至少一弹簧;该护盖套设于该握柄上,该护盖上具有一视窗口、一位于该视窗口相对侧上的滑槽,该制动块置于该滑槽内,可受外力作用于松脱位置至制动位置间进行往复滑移,该弹簧抵接于该制动块与该滑槽的槽壁间,该转盘上依等角度设有多个制动槽及多个重量数值。

较佳的,当该哑铃置于该收纳座上时,该制动块受该收纳座所顶推而滑移至松脱位置,该制动块滑出于该制动槽外,使该握柄、转盘及勾盘可相对该制动盖转动,进而调整勾盘上的凸部及空隙与配重块的勾接凸部的相对位置,使各配重块能被选择性组接于各配重空间中或自该配重空间中脱离,而达到调整配重;当该哑铃远离该收纳座时,该制动块受该弹簧所顶推而滑移至制动位置,而卡入于该制动槽中,使该握柄、转盘及勾盘无法相对该制动盖转动,使位于该配重空间中的配重块无法与勾盘脱离。

较佳的,该收纳座的座体上具有二顶柱;各配重单元的制动盖上具有一与该滑槽连通的作用孔,该作用孔的宽度小于该滑槽的槽宽,该收纳座的顶柱穿入该作用孔而推动该制动块往松脱位置移动。

较佳的,该配重块具有一限转槽;该配重单元还具有一限转件,固接于该制动盖上,并位于所述配重空间中,该限转件卡入于组接在配重空间内的配重块的限转槽内。

较佳的,该哑铃的配重单元还具有一定位组,该定位组设置于该制动盖与该转盘间,以在该转盘与该制动盖间提供一适度的旋转阻力。

较佳的,该定位组具有多个依等角度设于该转盘上的定位孔、一设于该制动盖上的定位槽、一置于该定位槽内的弹簧及一受该弹簧所推抵的珠体;当该转盘相对该制动盖旋转预定角度时,该珠体被推入于其一定位孔中。

较佳的,每一勾盘上的凸部及空隙的数量与形状并不相同。

较佳的,该收纳座还具有一底板,该底板封设于该座体的底面。

较佳的,该收纳座的座体顶面上凹陷一显示区,该显示单元容设于该显示区。

较佳的,该感应单元还具有一感应基板,所述感应开关以预定间距排列并电性连接于该感应基板上。

较佳的,该显示单元具有一显示基板、一电性连接于该显示基板上的电源开关及一电性连接于该显示基板上的显示器。

较佳的,该显示单元还具有一电子插槽。

较佳的,该电子插槽为USB插槽。

较佳的,该自动显示装置还具有一电池,该电池设置于该座体内,以提供该显示单元及该感应单元动作所需的电力。

本实用新型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通过收纳座、哑铃的结构设计,该收纳座具有一座体及一自动显示装置,该座体上凹陷二收纳区,该各收纳区具有多个收纳槽,该自动显示装置具有一感应单元及一显示单元,该感应单元具有多个感应开关,各感应开关设置于其一收纳区的各收纳槽内,该显示单元设置于该座体上,并与该感应单元电性连接,该哑铃具有一握柄及二分别设置于该握柄两端上的配重单元,各配重单元具有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块可被选择性地独立组配于该握柄上或自该握柄上脱离而留置于收纳座的收纳槽中,以由所述感应开关感应留置在收纳槽中的配重块数量及位置,而由该显示单元将哑铃的重量加以显示;借以达到让使用者能更为便利地得知哑铃重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立体分解图。

图4至图1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

【符号说明】

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100

收纳座10

座体11 收纳区111

收纳槽112 顶柱113

显示区114 自动显示装置12

感应单元121 感应基板124

感应开关125 显示单元122

显示基板126 电源开关127

显示器128 电子插槽129

电池123 底板13

哑铃20 握柄30

配重单元40

制动盖41 护盖411

制动块412 弹簧413

视窗口414 滑槽415

作用孔416 转盘42

制动槽421 重量数值422

定位组43 定位孔431

定位槽432 弹簧433

珠体434 端盘44

勾盘45 配重空间451

勾接单元452 凸部453

空隙454 配重块46

限转槽461 勾接凸部462

限转件47。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与其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同,兹列举以下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100,其主要包含一收纳座10及一哑铃20,其中:

请参阅图1至图4,该收纳座10,具有一座体11、一自动显示装置12及一底板13。该座体11可稳固地放置于一平面(如地面或桌面)上,该座体11的顶面上凹陷二收纳区111,所述收纳区111相距预定间距,各收纳区111具有多个并排的收纳槽112,该座体11的顶面凸出二顶柱113,二顶柱113分别位于各收纳区111的旁边,该座体11的顶面上凹陷一显示区114,该显示区114位于二收纳区111之间;该自动显示装置12具有一感应单元121、一显示单元122及一电池123,该感应单元121具有一感应基板124及多个感应开关125,所述感应开关125以预定间距排列并电性连接于该感应基板1124上,该感应单元121设置于该座体11的其一收纳区111中,而所述感应开关125则位于各收纳槽112内,该显示单元122设置于该座体11的显示区114中,该显示单元122具有一显示基板126、一电性连接于该显示基板126上的电源开关127、一电性连接于该显示基板126上的显示器128及一连性连接于该显示基板126上的电子插槽129,该显示单元122与该感应单元121电性连接,该电池123设置于该座体11内,以提供该显示单元122及该感应单元121动作所需的电力;该底板13封设于该座体11的底面。

请参阅图1至图4,该哑铃20,具有一握柄30及二配重单元40。二配重单元40分别设置于该握柄30的两端上,由于二配重单元40的构件及与握柄30间的相关连接关系皆为相同,因此为免赘述,容以下仅就单一配重单元40进行介绍,该配重单元40具有一制动盖41、一转盘42、一定位组43、一端盘44、多个勾盘45、多个配重块46及一限转件47;该制动盖41具有一护盖411、一制动块412及一弹簧413,该护盖411套设于该握柄30上,并可相对该握柄30旋转,该护盖411上具有一视窗口414、一位于该视窗口414相对侧上的滑槽415及一与该滑槽415连通,且宽度小于该滑槽415槽宽的作用孔416,该制动块412置于该滑槽415内,并可受外力作用于一松脱位置至一制动位置间进行直线的往复滑移,该弹簧413抵接于该制动块412与该滑槽415的槽壁间,以提供该制动块412往制动位置移动的弹性预力;该转盘42固接于该握柄30上,并位于该护盖411内,该转盘42上依等角度设有多个制动槽421及多个重量数值422;该定位组43设置于该制动盖41与该转盘42间,以在该转盘42与该制动盖41间提供一适度的旋转阻力,该定位组43具有多个依等角度设于该转盘42上的定位孔431、一设于该护盖411上的定位槽432、一置于该定位槽432内的弹簧433及一受该弹簧433所推抵的珠体434;该端盘44固接于该握柄30的端缘上;所述勾盘45依等间距固接于该握柄30上,并位于该转盘42与该端盘44之间,使各勾盘45的一侧形成一配重空间451,且各勾盘45邻近配重空间451的一侧面上具有一勾接单元452,在此特别说明,每一勾盘45上的勾接单元452形状皆不相同,但皆具有至少一凸部453及至少一位于该凸部453旁的空隙454;各配重块46上具有一限转槽461及一勾接凸部462,各配重块46可独立地被选择性组接于各配重空间451中或与自该配重空间451中脱离;该限转件47固接于该制动盖41上,并位于所述配重空间451中,使该限转件47卡入于组接在配重空间451内的配重块46的限转槽461内,以防止该配重块46自行脱出于该配重空间451外。

所以,上述即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动显示重量的哑铃组100的各部构件及其组装方式的介绍,接着再将其使用特点说明如下:

当使用者欲调整该哑铃20的重量,如欲将该哑铃20上的配重块46进行选择性的脱离,以减少结合在该握柄30上的配重块46数量,而达减轻该哑铃20的重量时。

首先,将该哑铃20往该收纳座10的顶面上放置(如图4所示),使该哑铃20上的各配重块46往该收纳座10的各收纳槽112内放入(如图5所示),且在各配重块46往各收纳槽112的槽底方向移入同时,该收纳座10上的顶柱113会穿经该哑铃20的作用孔416,由该顶柱113推动该制动块412由制动位置往松脱位置移动,即原本位于制动位置的制动块412卡制于制动槽421内(如图6所示),使该握柄30、转盘42及勾盘45无法相对该制动盖41进行旋转,而当制动块412被该顶柱113推动至位于松脱位置时,该制动块412则脱出于该制动槽421外(如图7所示),使该握柄30、转盘42及勾盘45便得以相对该制动盖41进行旋转。

如此一来,使用者便可旋转该握柄30,以带动该转盘42相对该制动盖41转动,并依出现在视窗口414中的重量数值422而决定配重的重量,且在该握柄30带动该转盘42转动的同时,所述勾盘45亦同时受该握柄30所带动而旋转,以调整该勾盘45上的勾接单元452与该配重块46上的勾接凸部462间的相对位置。

如使用者选择最轻的配重时,各配重块46的勾接凸部462会与该勾接单元452的空隙454对应(如图8所示),以让使用者将该握柄30与该收纳座10分离时,全部的配重块46会被留置在收纳座10的收纳槽112内(如图9所示),而全部的所述配重块46与该握柄30脱离,以达最轻配重的目的。

若使用者选择最重的配重时,即旋转握柄30至不同的角度位置,各配重块46的勾接凸部462会与该勾接单元452的凸部453对应(如图10所示),以让使用者将该握柄30与该收纳座10分离时,全部的配重块46皆会被该勾盘45的凸部453所带起(如图11所示),使全部的配重块46皆会与保留在握柄30上,以达最重配重的目的。当然,由于被该勾盘45所带起的配重块46受该限转件47卡入于该限转槽461内,及此时该制动块412受该弹簧413所推移而位于制动位置(即该制动块卡入于该制动槽内),使得该握柄30与该制动盖41无法相对旋转,因此该配重块46无法相对该握柄30转动,而能避免该配重块46自行与握柄30脱离。

另外,由于每一勾盘45上的勾接单元452形状皆不相同,即每一勾接单元452所具有的凸部453及空隙454的数量与造形亦不完全相同,而能随着转动的角度而达到调整配重的功效,即能借由转动勾盘45的角度来达到是否对任一个配重块46进行勾接或脱离,以让各配重块46分别可独立地被选择性组接于该哑铃20的各配重空间451中而与握柄30结合或脱离该配重空间451而留置在收纳座10上。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能调整的配重型态相当多样化,除最轻配重与最重配重之外,更能如图12及图13所示的其它变化。

所以,本实用新型能相当方便地调整整体的配重,以利使用者或不同使用者的实际使用需求。使用者在调整配重的重量时,即在对该握柄30进行相对该制动盖41的转动时,每一个重量数值422出现在视窗口414中的同时,该定位组43的珠体434会受到该弹簧433的弹力所顶推而局部滑入于该定位孔431中,以让使用者感受到适当的旋转阻力,而能让转盘42于正确角度进行定位。

接着,当任一配重块46被留置于收纳座10上或被该握柄30所带起时,借由该自动显示装置12的感应开关125是否有被各配重块所压抵,而能将其讯号传递至该显示单元122上,以由该显示单元122依内建程序计算出此时该哑铃20的重量,并由该显示器128加以显示,以让使用者能轻易地得知此时哑铃的重量。

借此,本实用新型提供让使用者能更为便利地得知哑铃重量的功能,以让使用者能更为顺畅地进行健身运动。再者,本实用新型中该自动显示装置12的电子插槽129为USB插槽,可供使用者插入随身碟以储存健身信息,或插入传输元件(如无线传输器或传输线)以将健身信息传输至外部的电子产品(如智能型手机、智能型手表、平板计算机或个人计算机等)中,以利管理健身信息。

以上所揭,仅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本技术领域内的相关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为的均等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