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117阅读:22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体育器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自身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重视。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也越来越被各年龄层的人们所接受。羽毛球不仅是一项竞技体育项目,也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运动项目。相比于乒乓球,羽毛球对场地的要求较高,同时羽毛球网面积较大,收纳时通常需要将球网从网柱上取下,再折叠起来,在折叠的过程中以及再次使用的展开过程中容易缠绕凌乱,而用来支撑固定羽毛球网的网柱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长度,因此,如果需要架设羽毛球网架时,操作比较麻烦,当然,携带也很不方便,这样就会影响整个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通过对球网以及网柱的结构进行改进,避免球网收纳后出现缠绕凌乱的情况,而且进一步提高整套装备的便携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球网和支撑球网的两根网柱,所述网柱由收卷球网的卷收部和固定在羽毛球场地的支撑部组成,支撑部为伸缩结构,其断面呈半圆形,卷收部的断面为尺寸小于支撑部断面的半圆形或弓形,在网柱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长度等于球网展开时的宽度,在空腔内竖直设置滑杆,滑杆的顶端设有定滑轮,并在空腔的一侧设置与滑杆平行的滑槽;所述球网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套在滑杆上的拉环,用于折叠球网的拉绳一端依次穿过拉环后固定在距离定滑轮最远的拉环上,拉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从网柱上的拉孔伸出,并在拉孔的一侧设有孔塞。

进一步的,所述网柱的底端设有地钉以及套在底端的地钉盖。

进一步的,在球网下沿的两端分别设有防风绳,并在网柱上设置固定防风绳的挂钩。

进一步的,所述卷收部的长度等于球网折叠后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卷收部的断面为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第一,本实用新型无论收纳还是使用时,都可以保持球网和网柱的一体,这样由网柱对球网两端的固定,就可以避免在收纳球网时球网端部相互干扰,而且球网在收纳时,通过卷绕在网柱的卷收部可以进一步改善收纳后的整齐度,有利于下一次的使用;同时,两网柱在对合后能够形成完整的圆柱形,则有利于对网柱的携带和收纳,并且网柱支撑部设置成伸缩结构,可以大大减小网柱收纳时的长度,进一步提高便携性。

第二,由于球网卷绕在网柱上后,会增加整体直径,为了保证球网在卷绕后,网柱的支撑部仍能对合成完整的圆柱形,网柱的卷收部采用断面尺寸小于支撑部的半圆形或弓形,这样球网卷绕后,卷收部与球网的整体直径等于或小于支撑部的直径,使得网柱整体可以对合得到一个完整的圆柱体形,以利于收纳。

第三,本实用新型中球网的折叠方式简便快捷,通过拉动拉绳就能够使得球网从下往上逐次折叠,并通过拉绳的松紧可以控制球网的折叠程度,当松开拉绳,在拉环自重的作用下,使得球网自动快速展开,因此,无论是折叠过程还是展开过程都可以有序的快速进行,避免球网不同拉线之间的干扰。

第四,本实用新型中的孔塞可以塞在拉孔中,以固定拉绳,球网上的防风绳可以固定在网柱的挂钩上,对球网下沿进行张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球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网柱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球网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在球网卷绕在卷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球网,2、网柱,201、卷收部,202、支撑部,203、滑杆,204、定滑轮,205、滑槽,206、限位柱,3、拉环,4、拉绳,5、地钉,6、防风绳,7、地钉盖,8、细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球网1、网柱2以及收纳包,两根网柱2的结构、规格相同,均由卷收部201和支撑部202组成,支撑部202可伸缩,其断面为大半圆形,卷收部201的断面为直径小于支撑部202断面的小半圆形,卷收部201的长度等于球网1的宽度;在网柱2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的长度等于球网1展开时的宽度,空腔内竖直设置一根滑杆203,滑杆203的顶端设置定滑轮204,网柱2的侧面开设一滑槽205,滑槽205长度方向平行于滑杆203,所述球网1的两端穿过滑槽205伸入所述的空腔中,并通过端部所设置的拉环3套在滑杆203上,并可沿滑杆203上下滑动,用于连接拉环3的拉绳4逐个穿过拉环3后,固定在最下端的拉环3上,拉绳4的自由端绕过定滑轮204后从滑槽205对侧所设置的拉孔伸出,并在该拉孔的一侧设置孔塞,球网1的下摆两端分别设置防风绳6,并在网柱2上设有固定防风绳6的挂钩。

进一步的,在除最下端拉环3以外的其他拉环3和拉绳4之间采用细线8连接,并在滑杆203上部设有限位柱206,以卡住拉环3。

进一步的,在支撑部202的底端设有插入地下的地钉5,并且设有圆柱形的地钉盖7,在两根网柱2对合形成圆柱形后,盖上地钉盖7,以防止地钉5伤人。

如图5、6所示:在使用完球网对其进行收纳时,取下拉孔处的孔塞,牵拉拉绳4的自由端,拉绳4拉动最下端的拉环3带动球网1下沿向上折叠,而此时,由于拉绳4与其他拉环3之间未连接或通过细线8连接,因此,在最下端拉环3上升的过程中,其他拉环3并不会被拉动,只有当最下端的拉环3碰到相邻的拉环3时,最下端拉环3才能够带动相邻的拉环3继续向上滑动,使得球网1进一步向上折叠,以此类推,以实现球网1的逐次折叠,直到拉环3碰到限位柱206为止,然后将孔塞塞入拉孔内,再对向转动两根网柱2,将折叠后的球网1卷绕在卷收部201上,实现两根网柱2的对合以形成完整的圆柱形,最后套上地钉盖7,并收缩支撑部202的长度,装入收纳包中。

当使用球网1时,将地钉盖7取下,反向转动两根网柱2,并初步固定网柱2,使得网柱2呈竖直状态,然后,分别取下网柱2上的孔塞,网柱2空腔内的拉环3因自重自由落下,快速实现球网1的展开,然后重新塞紧孔塞,固定好防风绳6以及网柱2即可。

由以上使用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对羽毛球网架的收放方便快捷,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