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健病患用腿部绑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246阅读:68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健病患用腿部绑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健病患用腿部绑带。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复健医学算是较慢发展的一门专业,目前在医学领域中,除了预防医学与治疗医学外,复健医学已逐渐成为另一个医疗的模式,所以复健医学又可称为第三医学.最早的复健医学概念起源於1910年代,美国陆军的军事基地医院为了伤患官兵设置重健单位开始复健工作,而复健医学的成长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战後的大量伤兵残障问题,必须投入医疗与各项复健的工作,紧接著在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更多的大量伤兵残障,如何鼓励这些病患不要卧床太久,如何广泛的实施残障的医疗照顾,如何帮助这些残障病人重新回到社会,回到工作,造成了复健医疗的大量需求,同时也由於这方面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复健医学教育与医疗相关工作的茁壮发展.世界各地也在1960-70年代起纷纷设置复健医疗机构并在教育体系中培养复健专科医师,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义肢支架装具师和社会工作等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复健医学的发展也随著科技的进步,人类寿命的延长,慢性疾病的增加,残障照顾的重视,社会福利的推展以及经济的发达等,逐渐受到重视与推展,在复健医疗需求的逐渐增加之下,目前在全世界大多数的先进国家都设有复健医疗机构,且大多数国家的高等教育也大都设有复健专业人员的培植训练机构,一个国家的先进与否,可由其对社会福利的重视程度得知,而社会福利的进步与否又与复健医疗的水准有相当密切的关联。

在附件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是帮助病患重新恢复行走,在该过程中需要人员进行搀扶,而对于一些精神及身体状态较好的患者完全可免去人员护理。但是在现有的现有器械中,仅仅可以让病患进行拄拐或辅助外物进行行走,通常此类行走方式与人们常规的行走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复健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较为准确的模拟人们的行走状态,病人可单独实现模拟行走,优化复健效率,具备极大的实用性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健病患用腿部绑带,包括主绑带、连接链、拉绳及把手,所述主绑带为长度15~20cm,高度15~30cm的长方形弹性布料,主绑带对应两侧设置有连接链,主绑带外侧缝制有两根拉绳一端,所述拉绳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拉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相互连接;所述拉绳端部距所述主绑带底边0~10cm。

优选的,连接链包括连接链A和连接链B,所述连接链A与连接链B配合连接,连接链A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绑带任意一侧,所述连接链B设置在主绑带设有连接链A的相反侧,所述连接链B正下方的主绑带上设置有长度与连接链B相等的衬布。

优选的,把手为不规则的环形结构,把手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磁吸。

优选的,还包括延展带,所述延展带为宽5cm,高度与所述主绑带高度相等的长方形布条,延展带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链C和连接链D,所述连接链C与所述连接链A配合相连,所述连接链D与所述连接链B配合相连。

优选的,拉绳为一根,拉绳两端均设置有把手,拉绳中间位置为踩踏区,所述踩踏区外侧的拉绳与所述主绑带外侧缝合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主绑带、连接链、拉绳及把手的配合使用,可较为准确的模拟人们的行走状态,病人可单独实现模拟行走,优化复健效率,具备极大的实用性。

(2)在实用新型中的把手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磁吸,当必要时使用者可将两个把手合二为一进行单手操作。

(3)在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延展带,当使用者较为肥胖时,可通过延展带增加主绑带的长度以适应相关人员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中的拉绳还可为一根,主绑带底部多余的拉绳可用作固定端,使用者可将该部分踩在脚底,进一步的提高拉绳的作用力的使用,更加便于使用者搬动脚部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健病患用腿部绑带,包括主绑带1、连接链2、拉绳3及把手4,所述主绑带1为长度15~20cm,高度15~30cm的长方形弹性布料,主绑带1对应两侧设置有连接链2,主绑带1外侧缝制有两根拉绳3一端,所述拉绳3设置位置相互对应,拉绳3的另一端与所述把手4相互连接;所述拉绳3端部距所述主绑带1底边0~10cm。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主绑带1、连接链2、拉绳3及把手4的配合使用,可较为准确的模拟人们的行走状态,病人可单独实现模拟行走,优化复健效率,具备极大的实用性。

其中的连接链2包括连接链A 2a和连接链B 2b,所述连接链A 2a与连接链B 2b配合连接,连接链A 2a固定设置在所述主绑带1任意一侧,所述连接链B 2b设置在主绑带1设有连接链A 2a的相反侧,所述连接链B 2b正下方的主绑带1上设置有长度与连接链B 2b相等的衬布5。同时把手4为不规则的环形结构,把手4内侧设置有若干个磁吸6。当必要时使用者可将两个把手4合二为一进行单手操作。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延展带7,所述延展带7为宽5cm,高度与所述主绑带1高度相等的长方形布条,延展带7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链C 2c和连接链D 2d,所述连接链C 2c与所述连接链A 2a配合相连,所述连接链D 2d与所述连接链B 2b配合相连。当使用者较为肥胖时,可通过延展带7增加主绑带的长度以适应相关人员的需要。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所应用到的拉绳3为一根,拉绳3两端均设置有把手4,拉绳3中间位置为踩踏区3a,所述踩踏区3a外侧的拉绳3与所述主绑带1外侧缝合相连。主绑带1底部多余的拉绳3可用作固定端,使用者可将该部分踩在脚底,进一步的提高拉绳3的作用力的使用,更加便于使用者搬动脚部运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