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篮球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302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篮球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教学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固定于墙壁上的教学篮球架。



背景技术:

目前,体育运动是我国国民年轻一代保证身强体壮的必要运动,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对篮球事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我国从中小学就开始了篮球体育课程的培训。现有的篮球室内教学室通常是用可移动的篮球架作为训练用器械,在投篮训练过程中,经常会脱板,而脱板后篮球飞离较远,大量的训练时间浪费在捡球上,削弱了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固定于墙壁上的教学篮球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教学篮球架,包括用于固定在墙壁上的篮板架,所述篮板架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固定有篮板,所述篮板包括篮板框和装在所述篮板框内的透明钢化玻璃,所述篮板框的下沿正中间固定有篮筐,所述透明钢化玻璃上设有由灯带构成的打板指示框,所述篮板架上设有液晶屏记分牌,所述篮筐的内侧框壁上设有进球感应器,所述进球感应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液晶屏记分牌连接。

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所述进球感应器包括固定在所述篮筐的内筐沿上的红外发射头以及与所述红外发射头对应的红外接收头。

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所述红外发射头位于所述篮筐在远离所述篮板框的一侧的内筐沿,所述红外接收头位于所述篮筐在靠近所述篮板框的一侧的内筐沿。

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所述篮板架包括主梁架,所述主梁架在与墙壁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主梁架的外端固定在所述篮板框的下框沿。

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所述篮板架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和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篮板框的上框沿的左右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杆呈斜拉状态,一端固定在靠近所述篮板框上框沿的墙壁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篮板框的下框沿的中部,两所述第二连接杆呈V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教学篮球架结构小巧简单,可在室内使用,通过固定在墙壁上使得投出的脱板篮球可从墙壁反弹回来,避免了捡球浪费时间,设置在篮板上由灯带构成的打板指示框可引导夜间进行打板训练,可增强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篮板和篮筐的仰视图。

图中:1-篮板架、2-篮板框、3-透明钢化玻璃、4-篮筐、5-打板指示框、6-液晶屏记分牌、7-红外发射头、11-主梁架、12-第一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61-竖杆、71-红外接收头、11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教学篮球架,包括用于固定在墙壁上的篮板架1,篮板架1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固定有篮板。篮板包括篮板框2和装在篮板框2内的透明钢化玻璃3,篮板框2的下沿正中间固定有篮筐4。透明钢化玻璃3上设有由灯带构成的打板指示框5,灯带连接有的电源,在夜间训练时,灯带亮起,打板指示框5呈点亮状态,方便训练队员进行打板训练。篮板架1上设有竖杆61,竖杆61的上端设有液晶屏记分牌6,液晶屏记分牌6可显示进球数量和训练剩余时间,通过液晶屏记分牌6可记录显示单位时间内投篮的投进数量。篮筐4的内侧框壁上设有进球感应器,该进球感应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液晶屏记分牌6连接。

具体的,在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中,进球感应器包括固定在篮筐4的内筐沿上的红外发射头7以及与红外发射头7对应的红外接收头71。投入篮筐4的篮球在通过篮筐4的过程中将红外发射头7发出的红外线阻挡,使得红外接收头71的感应中断,此时,控制器得到一个进球数量的计分。

具体的,在上述的一种教学篮球架中,红外发射头7位于篮筐4在远离篮板框2的一侧的内筐沿,红外接收头71位于篮筐4在靠近篮板框2的一侧的内筐沿。篮板架1包括主梁架11,主梁架11在与墙壁固定连接的一端设有固定板111,固定板111上设有多个螺栓孔,通过螺栓将固定板111固定在墙壁上。主梁架11的外端固定在篮板框2的下框沿,篮板架1还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杆12和两个第二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2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11上,另一端固定在篮板框2的上框沿的左右两端。第二连接杆13呈斜拉状态,一端固定在靠近篮板框2上框沿的墙壁上,另一端固定在篮板框2的下框沿的中部,两第二连接杆13呈V字形,通过第一连接杆12和第二连接杆13加强了篮板的固定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