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溺水泳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428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防溺水泳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游泳装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溺水泳镜。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高,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逐步增加,很多人逐步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其中游泳作为一项普及很广的项目逐渐与人们的生活联系起来。通过游泳可以增强体质、改变精神状态,也可实现一定的康复训练。

在游泳馆学习游泳,或者到野外江河湖海中去游泳都是不错的选择。现有的普及的防溺水措施,一般是通过携带一些游泳圈或漂浮板来作为溺水应急手段,但是由于严重影响游泳体验,在游泳的过程中,一般有经验的游泳者一般不会佩戴上述设施。这就造成了在游泳溺水事故的发生中,往往是有经验的游泳者会发生意外,诸如在腿脚抽筋、意外呛水时,很容易发生危险。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使用气囊的游泳眼镜,这种眼镜可以显著降低游泳者的溺水率,但是经过试验,带有气囊的游泳眼镜有个问题,就是气囊本身不大,因此气囊内的气体是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使用者在使用这些气体时是将气体从鼻塞处吸入,然而,由于气囊放气时气流较大,很容易把鼻塞充使用者的鼻腔中冲掉,导致使用者无法正常获得气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为具有一定游泳经验的游泳者使用的、能在濒临溺水时提供空气和呼吸空间的防溺水泳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防溺水泳镜,包括眼镜主体,其中:眼镜主体上固定有可充气的气囊,气囊与导气管连通,气囊内能充入具有压力的气体,导气管前端设置有夹鼻器,气囊上固定有一开关盒,开关盒上设置有推柄,推柄位于气囊与导气管的连接处,并能控制气囊与导气管的通断,夹鼻器包括内鼻塞和连接器,内鼻塞左右各一地固定在连接器上,连接器内设置有连接孔,内鼻塞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鼻塞通孔,鼻塞通孔通过连接孔与导气管连通,内鼻塞上端能插入鼻腔,内鼻塞上部设置有一向内侧弯曲的夹凸,连接器内设置有转动结构,转动结构包括转轮以及一端绕在转轮上的牵拉线,牵拉线另一端经导气管与推柄连接,转轮的轮轴与内鼻塞连接,当推柄位移使气囊与导气管连通时,牵拉线被牵拉,牵拉线带动转轮转动,使得内鼻塞旋转,两个内鼻塞的夹凸相互配合加紧使用者的鼻小柱。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开关盒主体部分位于气囊内,开关盒前侧面位于气囊外,开关盒前侧面设置有插槽,一氧气生成片能从插槽插入开关盒内,氧气生成片分为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横向滑动配合,上层片体内充满过氧化氢溶液,下层片体填充一海绵,海绵内均匀吸附二氧化锰粉末,上层片体的下表面设置有连通上层片体内腔的上层通液孔,下层片体上表面设置有连通下层片体内腔的下层通液孔,上层通液孔和下层通液孔错开不连通,推柄按下时推动下层片体相对于上层片体横向滑动,使下层通液孔能滑动至与上层通液孔对齐的状态,使得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连通,过氧化氢溶液流入海绵中,下层片体的侧面设置有氧气出口。

上述的氧气生成片插入插槽中时阻挡在气囊与导气管之间,使气囊与导气管不连通,上层片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上通气口,上通气口与上层片体内腔不连通,下层片体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通气口,下通气口与下层片体内腔不连通,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错开不连通,推柄按下时推动下层片体相对于上层片体横向滑动,使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对齐连通,且此时气囊与导气管通过对齐的上通气口和下通气口实现连通。

上述的夹鼻器包括外鼻夹,外鼻夹左右各一地固定在连接器上,且外鼻夹位于内鼻塞外侧,当内鼻塞塞入鼻孔时,外鼻夹位于鼻翼两侧,内鼻塞和外鼻夹配合夹住鼻翼。

上述的外鼻夹面向内鼻塞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

上述的转动结构的转轮为两个,分别为左转轮和右转轮,牵拉线一端固定在左转轮上,另一端从左转轮上部绕过后,从右转轮下部再绕到右转轮上部,经右转轮上部进入导气管,最后与推柄连接;左转轮的轮轴上固定有左硬质片,右转轮的轮轴上固定有右硬质片,左硬质片包覆在左侧内鼻塞的左下部,右硬质片包覆在右侧内鼻塞的右下部,内鼻塞为柔性橡胶材料制作。

上述的上层片体和下层片体之间连接有一归位弹簧,推柄按下时,下层片体移动,归位弹簧拉伸蓄能,当推柄上的外力去除后,归位弹簧能将下层片体拉回。

上述的推柄伸出开关盒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凸,开关盒内设置有卡槽,推柄按下时,弹性卡凸能卡入卡槽中,使推柄无法归位,开关盒在卡槽处设置一弹性片,按下弹性片,弹性片变形,正好能将弹性卡凸从卡槽中推出,此时归位弹簧回缩,将下层片体拉回,下层片体将推柄推出至起始状态,施加在弹性片上的外力去除后,弹性片能在自身弹性下回到起始状态。

上述的开关盒上部设有上开口,上开口使开关盒不会遮盖上通气口,开关盒面向气囊内侧的一侧面开有与下层片体侧面轮廓相同的侧开口,开关盒与侧开口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推柄孔,推柄从推柄孔伸入至开关盒内,下层片体在推柄的推动下,能部分从侧开口穿过,开关盒具有推柄孔的一侧面位于气囊外。

上述的开关盒与氧气生成片密封配合,推柄与推柄孔密封配合,开关盒与气囊的连接处密封固定。

本发明的防溺水泳镜,最大的特点在于在泳镜上集成了气囊,气囊内要充入一定压力的空气,气囊内的空气以保证气囊内气体足够成年人一次呼吸所需,本发明的泳镜不适用于一般的游泳初学者,因为初学者在濒临溺水时精神慌乱,不一定会想起使用眼镜上的气囊,同时对于初学者而言,一口气体只能延缓一段时间,并不能起到救命的作用。而对于有一定游泳经验的游泳者而言,本发明的眼镜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这类游泳者一般不会再使用诸如救生衣、救生圈亦或是氧气罐之类的救生设备,但是会配备泳镜、鼻夹和耳塞,他们溺水通常是在游泳过程中遇到突发情况,比如蛙泳过程中连续呛水、突然的腿部抽筋,导致在换气阶段无法浮出水面等,这时游泳者只需按动防溺水泳镜的推柄,气体会从气囊经夹鼻器进入鼻腔,为游泳者提供一次呼吸的气量,同时,气囊内的气体流出后,气囊作为一个储气空间,可以让游泳者再次将气体呼入气囊内,然后再吸入肺部。由于气囊内的空气具有一定压力,气体经过夹鼻器时会产生反推力,一般的通气鼻塞会直接被冲出鼻腔,从而无法正常发挥效果,而本发明的夹鼻器经过特别设计,当气囊和夹鼻器之间的通路连通时,夹鼻器的内鼻塞会进一步夹紧鼻小柱,利用鼻小柱内薄外厚的结构特点,能很好地提高夹紧效果,抵抗气流冲击力。由于这种夹紧力会对使用者产生一定的不适感,本装置的夹鼻器与推柄联动,仅在使用气囊期间对鼻小柱进行夹紧,使用更舒适,更安全。本发明的眼镜上还设计了氧气产生插片,一个眼镜配套多个氧气产生插片,氧气产生插片使用完后可以更换,氧气产生插片能插在开关盒中,与推柄联动,当推柄推动时,能让氧气产生插片中的化学物质混合,产生氧气注入气囊中,由于气囊可以作为一个储气空间,使用者在气囊内反复呼吸的过程中,氧气产生插片能提供一定的氧气,提高使用者的生还几率。本发的氧气产生插片采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催化剂二氧化锰的组合,氧气生成快,使用在本发明的眼镜上非常合适。为了防止反应中过氧化氢溶液进入气囊,产生被使用者吸入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吸附二氧化锰的海绵放在反应室,过氧化氢溶液被海绵吸附,不会进入气囊,同时海绵还能使二氧化锰更加分散,使二氧化锰能与过氧化氢溶液更好地接触,增加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正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开关盒的示意图;

图5是氧气生成片的示意图;

图6是氧气生成片插在开关盒中的剖视图;

图7是氧气生成片被推柄推动产生氧气的示意图;

图8是夹鼻器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剖视图;

图10是连接器的俯视剖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眼镜主体1、气囊2、开关盒3、插槽31、推柄32、弹性卡凸33、卡槽34、弹性片35、上开口36、侧开口37、推柄孔38、氧气生成片4、上层片体41、过氧化氢溶液41a、上层通液孔41b、上通气口41c、下层片体42、海绵42a、下层通液孔42b、下通气口42c、氧气出口42d、归位弹簧43、导气管5、夹鼻器6、内鼻塞61、夹凸61a、鼻塞通孔61b、连接器62、连接孔62a、外鼻夹63、防滑齿64、转动结构7、转轮71、牵拉线72、左硬质片73、右硬质片7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防溺水泳镜,包括眼镜主体1,其中:眼镜主体1上固定有可充气的气囊2,气囊2内能充入具有压力的气体,气囊2与导气管5连通,导气管5前端设置有夹鼻器6,气囊2上固定有一开关盒3,开关盒3上设置有推柄32,推柄32位于气囊2与导气管5的连接处,并能控制气囊2与导气管5的通断,夹鼻器6包括内鼻塞61和连接器62,内鼻塞61左右各一地固定在连接器62上,连接器62内设置有连接孔62a,内鼻塞61内设置有上下贯通的鼻塞通孔61b,鼻塞通孔61b通过连接孔62a与导气管5连通,内鼻塞61上端能插入鼻腔,内鼻塞61上部设置有一向内侧弯曲的夹凸61a,连接器62内设置有转动结构7,转动结构7包括转轮71以及一端绕在转轮71上的牵拉线72,牵拉线72另一端经导气管5与推柄32连接,转轮71的轮轴与内鼻塞61连接,当推柄32位移使气囊2与导气管5连通时,牵拉线72被牵拉,牵拉线72带动转轮71转动,使得内鼻塞61旋转,两个内鼻塞61的夹凸61a相互配合加紧使用者的鼻小柱。

实施例中,开关盒3主体部分位于气囊2内,开关盒3前侧面位于气囊2外,开关盒3前侧面设置有插槽31,一氧气生成片4能从插槽31插入开关盒3内,氧气生成片4分为上层片体41和下层片体42,上层片体41和下层片体42横向滑动配合,上层片体41内充满过氧化氢溶液41a,下层片体42填充一海绵42a,海绵42a内均匀吸附二氧化锰粉末,上层片体41的下表面设置有连通上层片体41内腔的上层通液孔41b,下层片体42上表面设置有连通下层片体42内腔的下层通液孔42b,上层通液孔41b和下层通液孔42b错开不连通,推柄32按下时推动下层片体42相对于上层片体41横向滑动,使下层通液孔42b能滑动至与上层通液孔41b对齐的状态,使得上层片体41和下层片体42连通,过氧化氢溶液41a流入海绵42a中,下层片体42的侧面设置有氧气出口42d。

实施例中,氧气生成片4插入插槽31中时阻挡在气囊2与导气管5之间,使气囊2与导气管5不连通,上层片体41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上通气口41c,下层片体42上设置有上下贯通的下通气口42c,上通气口41c和下通气口42c错开不连通,推柄32按下时推动下层片体42相对于上层片体41横向滑动,使上通气口41c和下通气口42c对齐连通,且此时气囊2与导气管5通过对齐的上通气口41c和下通气口42c实现连通。

实施例中,夹鼻器6包括外鼻夹63,外鼻夹63左右各一地固定在连接器62上,且外鼻夹63位于内鼻塞61外侧,当内鼻塞61塞入鼻孔时,外鼻夹63位于鼻翼两侧,内鼻塞61和外鼻夹63配合夹住鼻翼。

实施例中,外鼻夹63面向内鼻塞61的一侧设置有防滑齿64。

实施例中,转动结构7的转轮71为两个,分别为左转轮和右转轮,牵拉线72一端固定在左转轮上,另一端从左转轮上部绕过后,从右转轮下部再绕到右转轮上部,经右转轮上部进入导气管5,最后与推柄32连接;左转轮的轮轴上固定有左硬质片73,右转轮的轮轴上固定有右硬质片74,左硬质片73包覆在左侧内鼻塞61的左下部,右硬质片74包覆在右侧内鼻塞61的右下部,内鼻塞61为柔性橡胶材料制作。

实施例中,上层片体41和下层片体42之间连接有一归位弹簧43,推柄32按下时,下层片体42移动,归位弹簧43拉伸蓄能,当推柄32上的外力去除后,归位弹簧43能将下层片体42拉回。

实施例中,推柄32伸出开关盒3的一端设置有弹性卡凸33,开关盒3内设置有卡槽34,推柄32按下时,弹性卡凸33能卡入卡槽34中,使推柄32无法归位,开关盒3在卡槽34处设置一弹性片35,按下弹性片35,弹性片35变形,正好能将弹性卡凸33从卡槽34中推出,此时归位弹簧43回缩,将下层片体42拉回,下层片体42将推柄32推出至起始状态,施加在弹性片35上的外力去除后,弹性片35能在自身弹性下回到起始状态。

实施例中,开关盒3上部设有上开口36,上开口36使开关盒3不会遮盖上通气口41c,开关盒3面向气囊内侧的一侧面开有与下层片体42侧面轮廓相同的侧开口37,开关盒3与侧开口37相对的一侧面设置有推柄孔38,推柄32从推柄孔38伸入至开关盒3内,下层片体42在推柄32的推动下,能部分从侧开口37穿过,开关盒3具有推柄孔38的一侧面位于气囊2外。

实施例中,开关盒3与氧气生成片4密封配合,推柄32与推柄孔38密封配合,开关盒3与气囊2的连接处密封固定。

本发明的防溺水泳镜主体结构和一般的游泳眼镜相近,均有两个能和眼部密封配合的镜片以及能绕在头上的束紧带,在一般的游泳眼镜的基础上,本发明的游泳镜在除了镜片之外的部分固定了一个气囊,气囊包裹左镜片和右镜片四周,但不遮挡镜面,气囊还顺着束紧带外侧延伸并与束紧带固定。

游泳前先通过充气口向气囊2注气,注入量为500ml至700ml即可,本发明的气囊2可以在气囊外制作一个硬质的罩,从而使气囊2不会暴露在外,既能保护气囊2,又能很好地提高外观效果。

本发明使用方式如下:将氧气生成片4插入开关盒3的插槽31中,为气囊2充入气体,然后戴上防溺水泳镜,将夹鼻器6夹在鼻子上,内鼻塞61塞入鼻孔,外鼻夹63压在外鼻翼上,即穿戴完毕。发生突发情况,需要使用眼镜内存储的气体时,按动推柄32,将推柄32压下,推柄32将下层片体42部分推出开关盒3的侧开口37,上层通液孔41b和下层通液孔42b连通,上通气口41c和下通气口42c连通,使气囊2与夹鼻器6连通,同时上层片体41和下层片体42连通,由于推柄32还和内鼻塞61联动,推柄32压下时内鼻塞61向内侧转动,两个内鼻塞61相互配合夹住使用者鼻小柱的中间位置,使得夹鼻器6不会脱落,保证气体正常输入鼻腔,上层片体41内的过氧化氢液注入到下层片体42内吸附二氧化锰粉末的海绵42a中,反应生成氧气,从氧气出口42d注入到气囊2中。使用者来回呼吸气囊2气体,充分利用气囊2提供的空间,气囊2可以为使用者提供10秒到20秒的氧气供应,足够使用者找回正常泳姿,争取到至少一次完整换气的时间,帮助使用者度过游泳过程中的危险瞬间。当使用一次气囊2内的气体后,应立即回到岸边,按压弹性片35,将弹性卡凸33从卡槽34中退出,下层片体42在归位弹簧43的作用下归位,气囊2与夹鼻器6再次封闭,使用者将氧气生成片4从插槽31中退出,换上新的氧气生成片4,再为气囊2充入气体即可。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