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压触控高精度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和遥控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1984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感压触控高精度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和遥控手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遥控手柄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感压触控高精确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和遥控手柄。



背景技术:

遥控手柄是控制手柄,广泛运营在生活中,用于对多种对象进行控制,例如用于游戏控制中,用户直接通过对遥控手柄上的控制模块进行操作,则可以对电脑中的对象进行多种控制。

目前,控制模块包括有多种,例如用于对对象进行动作控制的动作模块,以及用于对对象进行方向移动控制的方向模块等等。

方向模块主要是触控板或者十字方向或圆盘方向按钮的方式来使用控制对象水平360°的方向,仅可以识别360°平面方向的指令输入,触控板输入受触控板大小影响,移动到边缘后只能使用模拟方式以等速继续保持同方向移动指令输入,并且,方向按钮只能识别按钮按下与否来识别方向,精度很低。

现有技术中的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方向时,无法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控制,并且,控制精度也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感压触控高精度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控制模块无法实现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控制且控制精度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感压触控高精确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包括控制对象方向移动的触控板、多个通过感压控制对象移动速度的感压件以及控制板,所述感压件以及触控板分别与所述控制板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感压件呈环绕状布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触控板布置在所述控制板上,所述触控板的下端面与所述控制板上的多个所述感压件正对布置,且所述触控板与所述控制板之间设有驱动所述触控板复位的弹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板的中部活动连接布置,形成摆动中心。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感压件布置在所述控制板上偏离中心的边缘位置。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感压件呈均匀环绕状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板的下端面设有多个突出结构,多个所述突出结构分别与多个所述感压件正对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板呈圆盘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上设有启动所述触控板触控功能的启动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启动开关布置在多个所述感压件的包围区域内。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板的上端面呈弧面状。

本发明还提供了遥控手柄,包括上述的感压触控高精确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模块,用户可以通过触压触控板,实现对对象的方向移动控制,且通过感压功能的感应件实现用压力来控制方向移动速度的快慢,进而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控制,通过触控板的精确触控以及感压件的感压功能,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更精确控制,并且,通过弹性结构可以实现对感压件的缓冲施压,以及实现触控板的复位。当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当手指移动到触控板的尽头后,手指无法继续前进,此时,当需要继续该方向移动控制时,即可以采用按下的动作实现继续前进,并且通过按下的用力度来精准操控方向移动的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压触控高精确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感压触控高精确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的立体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照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模块,可以运用在游戏的控制手柄中,也可以运用在其他各种形式的控制器中,不仅限制于某种特定运用。

感压触控高精度控制输入的控制模块包括触控板104、多个感压件106以及控制板105,其中,用户通过触压触控板104的不同方向,可以实现对对象的方向移动控制,多个感压件106设置在控制板105上,且呈环绕状布置,感压件106与控制板105电性连接;触控板104活动布置在控制板105上,且控制板105的下端面正对着多个感压件106布置。

在触控板104与控制板105之间设有弹性结构,该弹性结构用于驱动控制板105复位,以及缓和控制板105的按压。

当用户需要对对象进行方向移动控制时,直接通过触压触控板104,则可以实现对对象的方向移动控制,且在进行方向移动控制的同时,当触控板104受压,其会通过弹性结构给感应件施加压力,进而控制板105通过感应件的感压,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的速度控制。

上述提供的控制模块,用户可以通过触压触控板104,实现对对象的方向移动控制,且通过感压功能的感应件实现用压力来控制方向移动速度的快慢,进而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控制,且通过触控板104的精确触控以及感压件106的感压功能,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更精确控制,并且,通过弹性结构可以实现对感压件106的缓冲施压,以及实现触控板104的复位。

在实际使用中,当用户进行触控操作时,当手指移动到触控板104的尽头后,手指无法继续前进,此时,当需要继续该方向移动控制时,即可以采用按下的动作实现继续前进,并且通过按下的用力度来精准操控方向移动的速度。

用户在使用上述的控制模块中,手指在触控板104上的移动,通过控制板105的控制作用,控制对象朝相对应的方向移动,可以实现360°方向的移动控制,如果用户的手指直接在触控板104上转动,则可以控制对象原地360°转动。

再者,当用户手指在触控板104上移动的过程中,手指触压触控板104,并通过弹性结构,传递一定的压力至感压件106上,这样,手指在触控板104上移动的过程中,控制板105通过感压件106接收的压力大小,对应控制对象方向移动速度的快慢,也就是说,通过对触控板104的触压移动,既可以实现对对象的移动方向控制,同时实现对对象方向移动速度快慢的控制,这样,只需要一个动作则可以实现对对象的移动方向以及移动速度控制,操作方便以及便捷,且可以通过压力感性控制对象的移动速度,控制非常灵活。

上述提供的控制模块可以运用在多个电子产品中,如遥控手柄、遥控器以及各种用于遥控控制的产品中,可以用于对游戏中对象的控制,也可以用于对无人机、玩具汽车以及各种需要移动的产品的控制。

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4的中部活动连接布置,形成摆动中心,这样,对于触控板104而言,当用户触压触控板104时,触控板104以其摆动中心,向四周倾斜摆动,当触控板104倾斜时,则会压制弹性结构,并通过弹性结构施加压力给感压件106。

当然,根据手指偏离摆动中心的位置,以及施加压力的大小,则可以控制施加给感压件106的压力大小。

多个上述的感压件106布置在控制板105上,且布置在控制板105上偏离中心的边缘位置,这样,当用户触压触控板104时,越偏离中心位置,施加在感压件106上的压力则会越大。

本实施例中,多个感压件106呈均匀间隔环绕状布置;具体地,感压件106为四个,且四个感压件106呈十字状对称布置;或者,作为其他实施例,感压件106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在触控板104的下端面设置有多个突出结构107,该多个突出结构107呈相间隔环绕状布置,且多个突出结构107分别与多个感压件106对应布置,这样,利用突出结构107对应给感压件106施压,使得施压效果更佳精准。

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4呈圆盘状,或者,作为其他实施例,触控板104也可以呈方形状,或者其他艺性状,具体可是实际需要而定。

在控制板105上设有启动触控板104触控功能的启动开关,这样,当用户触压触控板104时,该启动开关则对应启动触控板104的触控功能,使得用户通过触压触控板104,实现对对象的方向移动控制。

具体地,启动开关布置在感压件106的包围区域内,并且,位于控制板105的中心部位。

本实施例中,触控板104的上端面呈弧面状,当然,其可以是凸起状的凸面状,也可以是朝下凹的凹面状,这样,便于用户的触控操作,具体设置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控制模块包括底座101,底座101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凹腔108,控制板105放置在凹腔108中,触控板104放置在控制板105上,其触控板104显露在凹腔108的上端开口外,这样,底座101、触控板104以及控制板105形成整体式结构,便于整个控制模板的布置。

具体地,底座101的侧壁设有限制触控板104脱离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卡壁103以及形成在卡壁103外端的卡勾102,卡壁103的内端形成在底座101的侧壁上,卡勾102与卡壁103的外端弯折布置,利用卡勾102卡着触控板104的上端,限制触控板104的脱离。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结构包括多个柱状弹性体,该多个柱状弹性体分别对应与多个感压件106对应布置,且柱状弹性体布置在感压件106上。

具体地,柱状弹性体可以是弹簧100,弹簧100弹射在感压件106的外周,当然,柱状弹性体也可以是其它各种柱状且具有弹性的物体,具体可视实际需要而定。

作为其他实施例,弹性结构包括弹性盘体,该弹性盘体铺设在多个感压件106的上方,且抵压着感压件106。

弹性盘件的下端面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分别对应与多个感压件106对应布置,且感压件106的上部嵌入在凹槽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