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7516阅读:17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伸缩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



背景技术:

羽毛球悬挂训练,主要训练的是羽毛球高远球的击球姿势。羽毛球运动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在世界大赛中屡夺冠军,同时它具有自娱性观赏性锻炼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行,在我国各个城市成千上万的群众积极投身到羽毛球运动的行列中。羽毛球是讲究巧劲的运动,注重瞬间灵巧的爆发力,而不是纯粹的身体力量。人们常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有些人看上去身体条件一般,但是打出的球速度很快,非常有威胁性。其实关键就在于他们动作的合理性,大部分人的力量都是有的,问题是不懂如何去发力。不过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反复练习高远球,从中慢慢体会。以较高的弧线将来球击到对方场区底线附近叫击高远球。击高远球是一切上手击球动作的基础。 高远球的特点是球的弧线高、滞空时间长,它的作用是逼迫对方远离中心位置退到底线去接球,一方面可减弱对方进攻的威力,为我方进攻寻找机会,另一方面在己方被动情况下,有较多的时间来调整站位,摆脱被动局面。

因此,在羽毛球训练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是高远球的训练,一般由教练发球,队员接球并以高远球的方式回击给教练,以两人配合的方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通常使用的羽毛球悬挂训练杆,使用时存在相应的伸缩调节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伸缩调节的适用于羽毛球悬挂杆的伸缩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包括内置杆体依次贴合的伸缩外杆、伸缩内杆,所述杆体端部设有抽拉装置;通过抽拉装置,将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依次在杆体内抽拉缩合。

上述抽拉装置包括由电机驱动的同轴辊轴,所述电机和辊轴的外侧端通过支架轴接在杆体端部。

进一步的,上述支架设有隔挡片。

进一步的,上述支架上设有控制电机的开关。

进一步的,上述支架与杆体端部之间设有弹簧。

上述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之间、伸缩外杆和与杆体之间设有卡扣。

进一步的,上述卡扣包括相互匹配若干凹槽和由弹簧和圆珠体组成的弹珠,所述弹珠设置在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底部的外侧壁,所述凹槽设置在伸缩外杆和杆体的内侧壁。通过卡扣起到节点长度定位,和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的拉伸长度达最大值时,防止过度拉伸、脱节的作用。

进一步的,上述辊轴的外侧面的材质为弹性阻尼材质。增加摩擦力的同时,便于辊轴在伸缩内杆和伸缩外杆的外侧面之间过渡。

进一步的,上述隔挡片为弹性阻尼材质。

进一步的,上述电机为充电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采用充电电机带动辊轴轮旋转,带动伸缩杆的伸长和缩短,节省伸缩杆的安装时间、降低安装难度和力气。通过设置在支架与杆体端部之间设有弹簧,固定支架并给支架提供一定的弹力作用,便于手动操作调节。通过卡扣,固定拉伸杆并形成拉伸节点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灵活兼手动调节、安全系数高、制造维护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辊轴,2、隔挡片,3、轴,4、伸缩内杆,5、伸缩外杆,6、开关,7、支架,8、电机,9、杆体,1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一种羽毛球悬挂训练杆自动伸缩机构,杆体9内置依次贴合的伸缩外杆5、伸缩内杆4,杆体9端部设有由充电电机8、支架7和辊轴1组成的抽拉装置;通过抽拉装置,使得伸缩内杆4和伸缩外杆5从杆体9内抽拉缩合。

由充电电机8驱动的同轴辊轴1,充电电机8和辊轴1的外侧端分别通过支架7轴接在杆体9端部;上述支架7底部设有隔挡片2;支架7与杆体9端部之间设有弹簧10;支架7上设有控制电机8的开关6。

伸缩内杆4底部的外侧壁与伸缩外杆5顶部的内侧壁设有相互匹配的卡扣;伸缩外杆5底部的外侧壁与杆体9顶部的内侧壁设有相互匹配的卡扣。

辊轴1的外侧面的材质和隔挡片2的材质为弹性阻尼材质。

使用时,通过支架7,使得辊轴1的外侧面贴合伸缩内杆4的外侧面,此状态下,伸缩外杆5与辊轴1无接触,隔挡片2抵触伸缩外杆5的外侧面。

通过开关6,启动电机8驱动辊轴1转动,带动伸缩内杆4自伸缩外杆5内抽出;伸缩内杆4抽出的同时,与伸缩内杆4的摩擦力由隔挡片2与伸缩外杆5的摩擦力抵消;即伸缩外杆5处于静止状态。

辊轴1驱动伸缩内杆4抽拉完毕,辊轴1持续转动,使得伸缩内杆4底部的外侧壁与伸缩外杆5顶部的内侧壁通过卡扣相互匹配,形成节点定位;持续抽拉的伸缩内杆4,使得伸缩外杆5和伸缩内杆4匹配最顶端的卡扣,伸缩内杆4达到伸长最大值;此时伸缩内杆4通过卡扣持续拉动伸缩外杆5,拉力大于格挡片的摩擦力,伸缩外杆5自杆体9内抽出;进而使得伸缩外杆5的外侧面与辊轴1的外侧面形成摩擦面。

辊轴1持续转动,带动伸缩外杆5自杆体9内抽出,使得伸缩外杆5底部的外侧壁与杆体9的内侧壁通过卡扣相互匹配,至伸缩外杆5达到伸长最大值。

反之,通过开关6反向启动电机8,可依次将伸缩外杆5、伸缩内杆4缩进杆体9内。

设置在通过支架7与杆体9端部之间的弹簧10,使得辊轴1在滚动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弹性,亦便于手动调节操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