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泳辅助器材领域,尤其指一种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在游泳的时候,一般穿着游泳衣、游泳裤,人在水中的运动主要靠四肢的活动来实现推进等动作。由于人类的运动强度有限,四肢的划动比较费力,加之水中阻力大,使得游泳速度也不快。部分商家推出了对应的产品,如鲨鱼皮泳衣可以减小人在水中受到的摩擦力,但却仍然存在大面积的阻力,并不能在较大程度上给游泳的人带来节省体力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游泳者将其穿戴在身上游泳时可增大浮力、减少阻力面积,进而提高游泳速度,节省体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呈竖直的三棱柱状,所述主体部包括用于贴于前身的内板层以及分别与内板层左、右两侧端连接的两块外板层,所述内板层为两块板层铰接式结构且其铰接处位于内板层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的两块外板层在竖直方向上铰接,所述外板层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外板层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形成导流部,所述导流部呈半四棱锥状且其锥面呈流线型弧面,所述内板层上下两端延伸至恰好封闭住导流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导流部形成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外部套设有一层用于密封的防水布,所述外板层上设有一用于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大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安装有管嘴,所述管嘴与外板层螺纹连接并将位于通气孔外周的防水布压紧密封,所述管嘴套设有密封盖,打开所述密封盖,所述空腔与外部大气连通,此时可使所述内板层与两外板层一同收折,所述主体部的上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颈部的第一松紧带、中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腰部的第二松紧带、底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胯部的第三松紧带。
进一步地,所述管嘴的底部设有一圈台阶,所述台阶上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孔,所述台阶与外板层将位于通气孔外周的防水布边沿压紧,并且在所述台阶的底部设有一密封垫圈,所述外板层、防水布以及密封垫圈均设有与螺纹孔相配的通孔,所述螺纹孔配合有螺栓,所述螺栓的螺杆底部从外板层的通孔插入后从台阶上的螺纹孔穿出,并通过螺母固定。
优选地,所述螺栓与螺母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更优选地,所述内板层与外板层铆接。
更优选地,所述内板层由橡胶制成,并且厚度为0.8mm-2mm。
更优选地,所述外板层由ABS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该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贴着前身穿戴进行游泳时,其中空的内腔能在水中提供一定的浮力,再由于装置两头的导流部呈半四棱锥状并具有流线型锥面,而装置主体部呈三棱柱状,游泳时水流经过导流部外壁后沿两外板层的外壁面流过,极大的减小了水流阻力面积,削弱了水流阻力,使得人体能充分发挥四肢的推进效率,提高游泳速度,增进运动乐趣;在游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浮力作用,人的头部能够轻松的处于水面之上,故该装置也能提供给游泳初学者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良好的泳姿和游泳习惯;另外,该装置通过设置通气孔可将内腔与外部大气连通,然后可以利用外板层之间的铰接结构、内板层上的铰接结构进行收折,方便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在人体身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在人体身前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穿戴在人体身前进行游泳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管嘴与外板层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为:
1——主体部 1a——内板层 1b——外板层
2——导流部 3——防水布 4——管嘴
4a——密封盖 4b——台阶 4c——密封垫圈
4d——螺栓 5a——第一松紧带 5b——第二松紧带
5c——第三松紧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一种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包括中空的主体部1,所述主体部1竖直的呈三棱柱状,所述主体部1包括用于贴于前身的内板层1a以及分别与内板层1a左、右两侧端连接的两块外板层1b,所述内板层1a为两块板层铰接式结构且其铰接处位于内板层1a竖直方向的中心轴线上,所述的两块外板层1b在竖直方向上铰接,所述外板层1b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外板层1b的上下两端均延伸形成导流部2,所述导流部2呈半四棱锥状且其锥面呈流线型弧面,所述内板层1b上下两端延伸至恰好封闭住导流部2,所述主体部1与所述导流部2形成连通的空腔,所述空腔外部套设有一层用于密封的防水布3,所述外板层1b上设有一用于连通所述空腔与外部大气的通气孔,所述通气孔安装有管嘴4,所述管嘴4与外板层1b螺纹连接并将位于通气孔外周的防水布3压紧密封,所述管嘴4套设有密封盖4a,打开所述密封盖4a,所述空腔与外部大气连通,此时可使所述内板层1a与两外板层1b一同收折,所述主体部1的上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颈部的第一松紧带5a、中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腰部的第二松紧带5b、底部设有用于系于人体胯部的第三松紧带5c。
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穿戴式游泳减阻装置,游泳者在使用时通过将第一松紧带5a、第二松紧带5b、第三松紧带5c分别系于颈部、腰部、臀部后即可入水进行游泳,在游泳的过程中,该装置中空的内腔能为人体提供一定的浮力,再由于装置两头的导流部2呈半四棱锥状并具有流线型锥面,而装置主体部1呈三棱柱状,游泳时水流经过导流部2外壁后沿两个外板层1b的外壁面流过,极大的减小了水流阻力面积,削弱了水流阻力,使得人体能充分发挥四肢的推进效率,提高游泳速度,增进运动乐趣;在游泳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浮力作用,人的头部能够轻松的处于水面之上,故该装置也能提供给游泳初学者进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良好的泳姿和游泳习惯;游泳结束后,打开密封盖4a,使装置内腔与外部大气连通后,可以利用外板层1b之间的铰接结构、内板层1a上的铰接结构进行收折,方便储存和运输。
进一步,如图4所示,可以在管嘴4的底部设置一圈台阶4b,并在台阶4b上开设若干个螺纹孔,台阶4b与外板层1b将位于通气孔外周的防水布3边沿压紧,并且在台阶4b的底部设有一密封垫圈4c,外板层1b、防水布3以及密封垫圈4c均设有与螺纹孔相配的通孔,螺纹孔配合有螺栓4d,将螺栓4d的螺杆底部从外板层1b的通孔插入后从台阶4b上的螺纹孔穿出,并通过螺母进行固定,使得通孔周围能保持良好密封效果。
作为优选地,上述螺栓4d与螺母均可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以防止其因为长期入水而导致生锈,提高装置的使用寿命。
作为更优选地,可使内板层1a与外板层1b铆接,使二者之间能灵活牢固的连接起来。
作为更优选地,内板层1a可采用橡胶制成,并且厚度为0.8mm-2mm,由于内板层1a紧贴前身,故采用橡胶材料制成,贴合人身更加舒适,同时也更加容易收折。
作为更优选地,所述外板层1b由ABS材料制成,其冲击强度较高,又具备良好的韧性,能经受水流冲击,另外也能保证收折时的顺畅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更方便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改进之处,本实用新型的一些附图和描述已经被简化,并且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文件还省略了一些其它元素,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意识到这些省略的元素也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