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0180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属于健身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跷跷板材料大多为金属,几乎没有缓震装置。当安全意识不足的玩家玩耍时,极有可能因为其中一端玩家突然抽身离开或者突然坐下而造成另一端玩家磕伤或跌伤。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多级减震装置,使跷跷板两端在上升至最高点或者下降到最低点前减速消能,从而保障玩家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用于解决跷跷板端头上升或下降过快而使玩家磕伤、跌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包括空气弹簧1、座椅2、杠杆3、支撑底座4、轴承孔Ⅰ5、弹簧Ⅰ6、空气缓震装置7、把手8、靠背10、轴承孔Ⅱ12和轴承13;

所述杠杆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座椅2,座椅2的下方设有空气弹簧1,座椅2前方设有把手8,座椅2后方设有靠背10,杠杆3中间的轴承孔Ⅱ12与支撑底座4上方的轴承孔Ⅰ5通过轴承13连接,支撑底座4两侧分别连接弹簧Ⅰ6的一端,弹簧Ⅰ6的另一端与空气缓震装置7的一端连接,空气缓震装置7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

还包括弹簧Ⅱ9、弹簧撑板11;其中弹簧Ⅱ9一端与把手8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撑板11连接。

所述空气缓震装置7为空气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杠杆3通过轴承13与支撑底座4连接并实现旋转。人坐于杠杆3两端的座椅2处,当杠杆3一端下降到底部时,空气缓震装置7(如空气弹簧)内部空气压缩且少量排出,实现第一级缓震;弹簧Ⅰ6(如螺旋弹簧)压缩,实现第二级缓震;空气弹簧1中空气压缩,实现第三级缓震;由于惯性,人体或发生前后偏移,弹簧撑板11接触人体,同时连接有上身缓震弹簧Ⅱ9(如螺旋弹簧),上身缓震弹簧Ⅱ9压缩,实现第四级缓震,人体后仰时有靠背10支撑。工作时另一端类似。通过上述缓震过程,实现该实用新型的多级缓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解决当安全意识不足的玩家玩耍时,极有可能因为其中一端玩家突然抽身离开或者突然坐下而造成另一端玩家磕伤或跌伤这一问题;

2、使跷跷板两端在上升至最高点或者下降到最低点前减速消能,从而保障玩家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杠杆上轴承孔Ⅱ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杠杆与支撑底座连接处及此处二级缓震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座椅处缓震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空气弹簧,2-座椅,3-杠杆,4-支撑底座,5-轴承孔Ⅰ,6-弹簧Ⅰ,7-空气缓震装置,8-把手,9-弹簧Ⅱ,10-靠背,11-弹簧撑板,12-轴承孔Ⅱ,13-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4所示,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包括空气弹簧1、座椅2、杠杆3、支撑底座4、轴承孔Ⅰ5、弹簧Ⅰ6、空气缓震装置7、把手8、靠背10、轴承孔Ⅱ12和轴承13;

所述杠杆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座椅2,座椅2的下方设有空气弹簧1,座椅2前方设有把手8,座椅2后方设有靠背10,杠杆3中间的轴承孔Ⅱ12与支撑底座4上方的轴承孔Ⅰ5通过轴承13连接,支撑底座4两侧分别连接弹簧Ⅰ6的一端,弹簧Ⅰ6的另一端与空气缓震装置7的一端连接,空气缓震装置7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

还包括弹簧Ⅱ9、弹簧撑板11;其中弹簧Ⅱ9一端与把手8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撑板11连接。

所述空气缓震装置7为空气弹簧。

实施例2:如图1-4所示,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包括空气弹簧1、座椅2、杠杆3、支撑底座4、轴承孔Ⅰ5、弹簧Ⅰ6、空气缓震装置7、把手8、靠背10、轴承孔Ⅱ12和轴承13;

所述杠杆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座椅2,座椅2的下方设有空气弹簧1,座椅2前方设有把手8,座椅2后方设有靠背10,杠杆3中间的轴承孔Ⅱ12与支撑底座4上方的轴承孔Ⅰ5通过轴承13连接,支撑底座4两侧分别连接弹簧Ⅰ6的一端,弹簧Ⅰ6的另一端与空气缓震装置7的一端连接,空气缓震装置7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

所述空气缓震装置7为空气弹簧。

实施例3:如图1-4所示,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包括空气弹簧1、座椅2、杠杆3、支撑底座4、轴承孔Ⅰ5、弹簧Ⅰ6、空气缓震装置7、把手8、靠背10、轴承孔Ⅱ12和轴承13;

所述杠杆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座椅2,座椅2的下方设有空气弹簧1,座椅2前方设有把手8,座椅2后方设有靠背10,杠杆3中间的轴承孔Ⅱ12与支撑底座4上方的轴承孔Ⅰ5通过轴承13连接,支撑底座4两侧分别连接弹簧Ⅰ6的一端,弹簧Ⅰ6的另一端与空气缓震装置7的一端连接,空气缓震装置7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

还包括弹簧Ⅱ9、弹簧撑板11;其中弹簧Ⅱ9一端与把手8连接,另一端与弹簧撑板11连接。

实施例4:如图1-4所示,一种多级缓震的跷跷板,包括空气弹簧1、座椅2、杠杆3、支撑底座4、轴承孔Ⅰ5、弹簧Ⅰ6、空气缓震装置7、把手8、靠背10、轴承孔Ⅱ12和轴承13;

所述杠杆3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座椅2,座椅2的下方设有空气弹簧1,座椅2前方设有把手8,座椅2后方设有靠背10,杠杆3中间的轴承孔Ⅱ12与支撑底座4上方的轴承孔Ⅰ5通过轴承13连接,支撑底座4两侧分别连接弹簧Ⅰ6的一端,弹簧Ⅰ6的另一端与空气缓震装置7的一端连接,空气缓震装置7的另一端与杠杆3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