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式蹦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5819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埋式蹦床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埋式蹦床。



背景技术:

蹦床(Trampoline)是一项运动员利用从蹦床反弹中表现杂技技巧的竞技运动,它属于体操运动的一种,蹦床有“空中芭蕾”之称。在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蹦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但由于蹦床具有一定的离地高度,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尤其是小孩等入门者极易因为蹦床高度造成心里恐惧,不敢参与其中,即使是参与其中,也会因为蹦床的离地高度带来的心里恐惧因素,造成放不开,学习进度慢。尤其是娱乐场所作为儿童使用的蹦床,由于儿童较多,极易因为儿童上下蹦床推挤和碰撞,导致儿童从蹦床上掉落摔伤或者压伤蹦床周围的儿童,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安全性高,适合小孩等入门者使用的预埋式蹦床。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预埋式蹦床,包括框架,若干设置于框架内侧的连接环,周边通过拉绳与对应连接环连接的弹力布,包裹框架上端及侧壁的防护套,以及多块设置于框架下端的橡胶垫片;所述框架包括两侧的横梁和两端的纵梁,所述横梁的内侧设置有导槽,所述纵梁的端部设置与导槽配合的导块,所述横梁上位于导槽区域等距设置多个沉头孔,且横梁上的沉头孔内设置固定纵梁上导块的沉头螺钉。

优选的是,所述橡胶垫片通过粘接与框架下端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环与框架焊接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防护套与框架卡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安全性高,蹦床床面与地面平齐,使用过程中摔倒也不容易摔伤,且无需而外设置防护装置,使用者也无需爬上爬下,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并降低防护装置的投入成本。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蹦床床面与地面平齐,可有效降低儿童等入门者的心里恐惧,使入门者可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提高训练效果。其可广泛用于学校、家庭、游乐场以及其它大众健身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剖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横梁与纵梁连接处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3所示的预埋式蹦床,包括框架1,若干设置于框架1内侧的连接环2,周边通过拉绳3与对应连接环2连接的弹力布4,包裹框架1上端及侧壁的防护套5,以及多块设置于框架1下端的橡胶垫片6。

所述框架1包括两侧的横梁11和两端的纵梁12,所述横梁11的内侧设置有导槽7,所述纵梁12的端部设置与导槽7配合的导块8,所述横梁11上位于导槽7区域等距设置多个沉头孔9,且横梁11上的沉头孔9内设置固定纵梁12上导块8的沉头螺钉10;通过调整纵梁间的相对位置,可实现框架有效宽度的调整,以配合不同长度基坑和弹力布。

所述橡胶垫片6优选通过粘接与框架1下端连接,橡胶垫片可确保支撑的稳定性。

所述连接环2与框架1优选通过焊接连接。

所述防护套5与框架1卡接,显然也可以粘接。

使用时,预先于地面上挖设合适大小的基坑,然后将本预埋式蹦床搭设于基坑上,确保各橡胶垫片可有效的与基坑边缘支撑部接触即可。

蹦床是奥运项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对现有技术的完善,为了更好服务全民健身,预埋式蹦床结构可以不用支架,使用时可用80-115cm深的池子(基坑)代替支架的作用。而目前使用的蹦床,床面离地面高度达80-115cm,给人们带来不安全感。采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预埋式蹦床,大大提高了安全感,有利于人们更好的进行锻炼。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