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8588阅读:8244来源:国知局
跳绳手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材,具体为跳绳手柄。



背景技术:

现有跳绳手柄的形状结构都是直线型的,且大部分绳体端头固定于手柄顶端表面的中心处,或绳体固定于手柄内部并由手柄顶端外表面的中心处穿出,在跳绳过程中,此种结构的手柄是依靠绳索自身扭曲、变形而实现绳体的旋转,与此同时绳体与手柄也会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绳体在与手柄接触处的摩擦力较大,这样,一方面会加大人体手臂、手腕和手部的用力情况,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绳体发生断裂的现象。此外,绳体在与手柄接触的位置处也易发生打结拧劲现象,从而影响绳体转动的流畅性。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跳绳手柄,以解决在跳绳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跳绳所出现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跳绳手柄,包括绳体固定部、转轴和手柄主体,其主要特点在于,绳体固定部包括:转动头装饰盖、绳体固定块、固定螺母、固定螺头;转动头装饰盖固定连接在绳体固定部的顶端;固定螺母环绕固定螺头,固定螺母通过螺纹与固定螺头相连;绳体固定块位于固定螺头内部;转轴位于绳体固定部和手柄主体之间,转轴一端伸入绳体固定部内部,另一端伸入手柄主体内部;转动头装饰盖上设有第一绳体通口,绳体通过绳体固定块和转轴间的夹紧而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转轴上用于夹紧绳体的部分设有转轴齿槽,绳体固定块上用于夹紧绳体的部分设有固定块齿槽,作为进一步优选,固定块齿槽的凸起部分设有锯齿结构。

绳体固定部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中心线所成角度的范围为0°~90°,其中,当绳体固定部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为46°时作为优选方案。绳体固定部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对称中心线成角度,一方面这种设计使得绳体固定部的重心位于手柄主体的对称中心线之外,当跳绳甩动绳体固定部时,绳体固定部在达到其旋转的最高点时,在惯性和重力的作用下,会加速下落,从而达到既减少用力力又增大转动效率的效果;另一方面,绳体固定部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优选为46°时,绳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第一绳体通口的作用力相对较小,一方面可有效减缓绳体的磨损,从而延长绳体的寿命;另一方面手臂对此作用力的克服情况也会有所减缓。

转动头装饰盖上设有第一绳体通口,进一步,将第一绳体通口设于转动头装饰盖中心;固定螺头外侧设有第二绳体通口;绳体其中一端头从第一绳体通口穿入,经过绳体固定块和转轴间的缝隙,从第二绳体通口穿出;第一绳体通口的中心线与第二绳体通口的中心线所成角范围为80°~150°。

手柄主体手持部分的表面上设有若干条与手柄主体中心线平行的棱线,以防止手与手柄间打滑。

在跳绳过程中,是绳体固定块带动绳体随着转轴的转动而旋转,因而对绳体在转动时所出现的拧劲打结现象有所改善,显著增加了绳体转动的流畅、灵活性。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绳体受跳绳手柄形状结构的限制,而与手柄主体部分形成一定的角度,且该角度处于现有技术中一般绳体在转动时与竖直状手柄所成角度的范围内,因此在绳体转动的过程中,绳体与手柄间的作用力得到缓解,从而降低手柄主体对人体上肢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跳绳手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跳绳手柄的绳体固定部、绳体和转轴顶端连接情况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绳体固定部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对称中心线所成角度优选方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跳绳手柄的绳体固定块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跳绳手柄的绳体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轴,2、固定螺头,3、固定螺母,4、转动头装饰盖,5、绳体固定块,6、绳体,7、固定块齿槽,8、转轴齿槽,9、手柄主体,10、第一绳体通口,11、第二绳体通口,12、棱线,13、绳体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至图5为本实用新型跳绳手柄的结构示意图,跳绳手柄包括绳体固定部13、转轴1和手柄主体9,其主要特点在于,绳体固定部13包括:转动头装饰盖4、绳体固定块5、固定螺母3、固定螺头2;转动头装饰盖4固定连接在绳体固定部13的顶端;固定螺母3环绕固定螺头2,固定螺母3通过螺纹与固定螺头2相连;绳体固定块5位于固定螺头2内部;转轴1位于绳体固定部13和手柄主体9之间,转轴1一端伸入绳体固定部13内部,另一端伸入手柄主体9内部;绳体6通过绳体固定块5和转轴1间的夹紧而固定。

绳体固定部13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9对称中心线所成角度的范围为0°~90°,其中优选绳体固定部13顶端平面的中垂线与手柄主体9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为46°(如图3所示)。

转动头装饰盖4上设有第一绳体通口10,进一步,将第一绳体通口10设于转动头装饰盖4中心处;固定螺头2外侧设有第二绳体通口11,第一绳体通口10的中心线与第二绳体通口11的中心线所成角范围为80°~150°。

手柄主体9手持部分的表面上设有若干条与手柄主体9中心线平行的棱线12,可以增加手与手柄主体9手持部分间的摩擦,有利于手柄主体的握紧。

作为一种优选,转轴1上用于夹紧绳体6的部分设有转轴齿槽8,绳体固定块5上用于夹紧绳体6的部分设有固定块齿槽7,作为进一步优选,固定块齿槽7的凸起部分设有锯齿结构(如图5所示)。固定块齿槽7的形状结构的设计结合第二绳体通口11的开设,可以增大绳体6与固定块齿槽7和转轴齿槽8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加强绳体6的咬合固定。此外,第二绳体通口11的开设,也有助于调节跳绳部分的长短,即在绳体6被固定之前,通过在第二绳体通口11处拉拽绳体6,从而将跳绳部分调节到合适的长度。

把转动头装饰盖4从绳体固定部13上取下,将绳体6其中一端头从第一绳体通口10的外侧穿入,然后将绳体6穿过绳体固定块5和转轴1顶端之间的缝隙,最后从第二绳体通口11穿出,当绳体6的端头与第二绳体通口11间的距离调到适当位置时,依靠螺纹将固定螺母3和固定螺头2相互锁紧,使绳体固定块5上的固体块齿槽7与转轴齿槽8相互咬合,达到使绳体6固定的目的,再将转动头装饰盖4安装在绳体固定部13上,之后便可进行跳绳练习。

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绳体在转动的过程中,一方面绳体固定块带动绳体随着转轴的转动而旋转;另一方面受手柄形状结构的限制,绳体与手柄主体部分形成一定的角度,使绳体与手柄主体间的作用力得到缓解,降低了手臂、手腕和手部的用力情况。此外,绳体转动时,在与手柄接触位置处所出现的拧劲打结现象也有所改善,显著增加了绳体转动的流畅、灵活性,能有效地延长绳体的使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