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729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运动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

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多数佩戴于手腕处,导致采集到的数据有局限性,不能根据实际运动分析需求采集相应的数据,例如手腕处的产品无法采集腿部的运动数据,而少数配戴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可穿戴设备没有根据人体工学对手环的形状进行设计,用户体验度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用于配戴在运动员的运动部位采集相应的运动信息,实现根据采集的运动信息对运动员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采用了相应的椭圆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解决了现有的配戴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可穿戴设备没有根据人体工学对可穿戴设备的形状进行设计、用户体验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运动设备,包括:由传感器构成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

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设计为对称的椭圆弧形,其中所述椭圆弧为椭圆长轴所对的弧。

优选地,

所述椭圆弧所在的椭圆的长轴为75mm至80mm,所述椭圆弧所在的椭圆的短轴为60mm至72mm。

优选地,

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由上盖和下盖组合成。

优选地,

所述下盖与皮肤接触的位置均设计为圆角。

优选地,

所述传感器为惯性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运动员的运动数据。

优选地,

所述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固定在运动员身体上的绑带。

优选地,

所述绑带用于将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固定在运动员脚腕上。

优选地,

所述绑带包括绑带主体、设置在所述绑带主体上的凹槽;

所述凹槽用于将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嵌入所述绑带主体。

优选地,

所述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覆盖层;

所述覆盖层边缘与所述绑带主体固定连接;

所述凹槽为所述绑带主体与所述覆盖层结合形成的第一中空部分。

优选地,

所述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配合的充电器;

所述充电器内部及底面为中空,形成第二中空部分;

所述充电器的所述第二中空部分内壁设置有充电线插口,且所述充电线插口对侧的所述第二中空部分内壁设置有沟槽,用于放置插入所述充电线插口的充电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用于配戴在运动员的运动部位采集相应的运动信息,实现根据采集的运动信息对运动员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采用了相应的椭圆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解决了现有的配戴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可穿戴设备没有根据人体工学对可穿戴设备的形状进行设计、用户体验度低的技术问题,同时具有可以根据实际运动分析需求采集相应数据的有益效果。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运动设备椭圆弧的设计,可以实现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受到的冲击力分散,保证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很好的抗冲击性;并且,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圆角的设计,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与人体接触更加舒适,增大穿戴可行性。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运动设备通过绑带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固定在运动员身上,实现了绑带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的分离式设计,使得绑带既具有减轻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对人体冲击力的作用,又可以吸汗、方便清洗。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运动设备的充电器的设计,很好的将充电插口部分隐藏在了充电器内部,使得充电器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的结合更加简单、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与绑带结合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与绑带结合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中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中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与充电器结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用于配戴在运动员的运动部位采集相应的运动信息,实现根据采集的运动信息对运动员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同时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采用了相应的椭圆形设计,符合人体工学,解决了现有的配戴于身体其他部位的可穿戴设备没有根据人体工学对可穿戴设备的形状进行设计、用户体验度低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由传感器构成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设计为对称的椭圆弧形,其中椭圆弧为椭圆长轴所对的弧,可以理解的是,椭圆长轴将椭圆平均分割为两部分,而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对应的椭圆弧在其中一部分上,且呈对称分布,具体地可参阅图1。

椭圆弧所在的椭圆的长轴为75mm至80mm,椭圆弧所在的椭圆的短轴为60mm至72mm。

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由上盖和下盖组合成。

下盖与皮肤接触的位置均设计为圆角,使得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与人体接触更加舒适,增大穿戴可行性。

传感器为惯性传感器,用于实时获取运动员的运动数据,从而根据获取的运动数据判断足球运动员的潜质。

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用于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固定在运动员身体上的绑带。

绑带可以用于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固定在运动员脚腕上,也可以用于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固定在运动员肘部、胳膊等其他部位,具体地根据用户的需求确定。

绑带包括绑带主体2、设置在绑带主体2上的凹槽3;凹槽3用于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嵌入绑带主体2,从而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嵌入绑带主体2然后固定在运动员身上。

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覆盖层4;覆盖层4边缘与绑带主体2固定连接,其中固定连接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通过将覆盖层4边缘与绑带主体2缝合,而因为覆盖层4突出于绑带主体2,所以覆盖层4可采用耐磨的材料;

凹槽3为绑带主体2与覆盖层4结合形成的第一中空部分。

如图5和图4所示,智能运动设备还包括与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配合的充电器5,其中充电器5的形状不作限定,半球形为最佳,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与充电器5结合成半球形状,美观大方,符合球类运动的设计理念;充电器5上设置用于放置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的槽,在槽的侧面设置有凹陷,用于放置手指从而方便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与充电器5分离,且凹陷的数量为至少一个。

充电器5内部及底面为中空,形成第二中空部分6;

充电器5的第二中空部分6内壁设置有充电线插口7,且充电线插口7对侧的第二中空部分6内壁设置有沟槽8,用于放置插入充电线插口7的充电线9,从而使得充电器5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充电时,充电线9可以通过沟槽8进入充电器5的第二中空部分6,实现充电器5与放置平面的稳定贴合。

上面是对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的结构和连接方式进行的详细说明,为便于理解,下面将以一具体应用场景对一种智能运动设备的应用进行说明,应用例包括:

将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放置于绑带主体2的凹槽3内,并通过绑带主体2固定在足球运动员的脚踝上方,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主体1采集运动员的运动信息,最终用于分析判断运动员的潜能。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智能运动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