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3785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



背景技术:

羽毛球拍一般由拍框、拍杆及拍柄构成,拍框与拍杆的连接处为“三通”。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厘米,其中拍柄与拍杆长度不超过42厘米,拍框长度不超过25厘米,宽为20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越来越轻、拍框越来越硬、拍杆弹性越来越好、空气阻力越来越小的方向发展。

羽毛球运动是现在的人们普遍喜欢的球类运动之一,对于许多的运动员和爱好者来说,使用未安装避震片的球拍在挥动球拍击球的时候,被击打的羽毛球会对拍网或拍框一个反作用力,该反作用力会有一部分以明显的震动的形式通过拍杆传递给打球者,给运动员的手腕造成不适或伤害,降低击球过程精准度和扣杀的力度。

市场上所有球拍在使用过程都有手感震动,击球精准度达不到最好。

现需要一种能够的减小击球震动,有效保护运动员,提高击球效果的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出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具有击球震动小,减少运动伤害,击球精度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及羽毛球拍,包括用于与拍框连接的底座和设置于底座顶面的用于夹持和压紧拍线的夹持部。

夹持部用于夹持穿线孔处的拍线,通过自身的结构和材质吸收击球时拍线产生的震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底座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拍框的穿线孔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夹持部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两个相邻的固定孔之间设置一个夹持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所述第一夹块与第二夹块之间形成用于夹持拍线的夹缝,所述夹缝的延伸方向与穿线孔沿拍框的排布方向一致。

其中,底座用于与拍框贴合连接,拍线依次穿过夹持部两侧的固定孔,位于两个固定孔之间的拍线则压紧在底座的顶面并被夹持部的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夹紧于夹缝处,同时底座被拍线压紧于羽毛球拍的拍框上;该羽毛球拍避震片通过与拍线的紧密连接来吸收击球时拍线产生的震动。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为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对称结构件。对称结构的羽毛球拍避震片在使用时能够保证使用该种避震片的羽毛球拍的平衡不被破坏。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底座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结构件。

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和夹持部为通过注塑工艺一次成型的结构件。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底座和夹持部均为软体塑胶材料制成。

一种羽毛球拍,包括拍框、拍杆和上述羽毛球拍避震片;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设置于拍框外沿。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拍框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羽毛球拍避震片,且设置于拍框的顶部的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关于拍杆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拍框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羽毛球拍避震片,且设置于拍框的左、右两侧的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关于拍杆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拍框的“三通”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羽毛球拍避震片,且设置于所述“三通”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与所述“三通”邻近,并关于拍杆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其中,设置于拍框的顶部的羽毛球拍避震片、设置于拍框的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和设置于临近“三通”处的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的数量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决定。

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所述拍框外沿开设有凹槽,所述穿线孔的与固定孔配合的开口位于凹槽的槽底,拍框外沿处的拍线位于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穿线孔的开口具有环形凸台,底座的固定孔套接于所述环形凸台的外壁上;所述环形凸台的内侧壁设置有倒圆角。其中,倒圆角的设置能够避免拍线受力集中,防止过度磨损。

采用上述结构时,凹槽的开设使拍线位于凹槽内,使得拍线免于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摩擦和压迫,提高拍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凹槽的开设使得拍线为与凹槽内,减小了挥动羽毛球拍的风阻。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羽毛球拍避震片通过固定孔与拍框上的穿线孔固定连接,拍线被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底座夹持并压紧在期间,通过羽毛球拍避震片的软体塑胶的特性来吸收拍线产生的震动,能够较小羽毛球拍的震动,有效的保护运动员的手腕,提高击球的精准度和爆发力;

(2)本实用新型中,拍框的顶部、拍框的左右两侧和拍框的三通处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关于拍杆的中心轴线对称的羽毛球拍避震片,该羽毛球拍避震片在拍框的四方位安装使球拍的稳定性和击球精准度大幅提升且有效的较小了击球时的震动并有效保护运动员的手腕,减少了运动损伤;

(3)本实用新型中,凹槽的开设使拍线位于凹槽内,使得拍线免于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摩擦和压迫,提高拍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凹槽的开设使得拍线为与凹槽内,减小了挥动羽毛球拍的风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所述一种羽毛球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的主视示意图;

图5是图4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底座;11-固定孔;2-夹持部;21-第一夹块;22-第二夹块;23-夹缝;3-拍框;4-拍杆;5-羽毛球拍避震片;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如图4、图5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一种羽毛球拍避震片,包括用于与拍框连接的底座1和设置于底座1顶面的用于夹持和压紧拍线的夹持部2。

其中,底座1开设有两个用于与穿线孔对应的固定孔11,两个固定孔11之间设置一个夹持部2;夹持部2由相对设置且贴合的第一夹块21和第二夹块22构成,且第一夹块21与第二夹块22之间的连接处形成用于夹持拍线的夹缝23。

其中,夹缝23的延伸方向与穿线孔沿拍框的排布方向一致。

其中,该羽毛球拍避震片为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对称结构件。对称结构的羽毛球拍避震片在使用时能够保证使用该种避震片的羽毛球拍的平衡不被破坏。

优选的,底座1和夹持部2为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的软体塑胶材质的结构件。

使用时,将底座1与拍框3的外沿贴合,并将固定孔11与相应的穿线孔对应连接,再将拍线依次穿过位于夹持部2两侧的固定孔11,位于两个固定孔11之间的拍线则压紧在底座1的顶面并被夹持部2的相对设置的第一夹块21和第二夹块22夹紧于夹缝23处,同时,拍线将底座1压紧在拍框3上;该羽毛球拍避震片通过与拍线的紧密连接来吸收击球时拍线产生的震动。

实施例2:

一种羽毛球拍,具有击球震动小,减少运动伤害,击球精度高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包括拍框3、拍杆4和实施例1中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拍杆4连接于拍框3的底部,羽毛球拍避震片5设置于拍框3的外沿。

拍框3的顶部设置有一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且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

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不仅提高了拍框3的顶部位置的稳定性,而且使杀球和进攻性更好,使拍头击球精准度提高并使得扣杀的力道加强,提高运动成绩。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杀球的进攻性,提高扣杀力道,在拍框3的顶部设置有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且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

实施例3:

一种羽毛球拍,具有击球震动小,减少运动伤害,击球精度高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在拍框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且设置于拍框3的左、右两侧的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拍框3左侧安装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使拍框3的左侧稳定性提升,拍框3右侧安装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使拍框3右侧的稳定性提升,并减小击球时产生的震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了提高羽毛球拍的攻击性和扣杀力道,在拍框3的顶部设置有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且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进一步提高了该种羽毛球拍的拍头的扣杀的力道,有助于提高运动成绩。

实施例4:

一种羽毛球拍,具有击球震动小,减少运动伤害,击球精度高的优点,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特别设置成下述结构:

在拍框3临近“三通”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且设置于拍框3的临近“三通”处的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设置于临近“三通”处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能够减小击球震动,使拍杆4以下稳定性提升。

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拍杆4以下的稳定性,在拍框3临近“三通”处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为了提高羽毛球拍的顶部和左右侧的稳定性,并提高击球时的进攻性和扣杀力道,在拍框3的顶部设置有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且在拍框3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三个羽毛球拍避震片5,设置于拍框3的左、右两侧的所述羽毛球拍避震片5关于拍杆4的中心轴线对称分布。

设置于拍框3的顶部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设置于拍框3的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和设置于临近“三通”处的左右两侧的羽毛球拍避震片5使得拍框3的四个方位形成平衡的状态而产生连锁反应,有效的降低羽毛球拍的震动,提高击球的精准度,增大扣杀力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进一步的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图3、图4特别采用下述设置结构:

在拍框3外沿开设有凹槽6,穿线孔与固定孔11配合的开口位于凹槽6槽底,拍框3外沿处的拍线位于凹槽6内。

采用上述结构时,凹槽6的开设使拍线位于凹槽6内,使得拍线免于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摩擦和压迫,提高拍线的使用寿命;同时凹槽6的开设使得拍线为与凹槽6内,减小了挥动羽毛球拍的风阻。

穿线孔的开口处具有环形凸台,底座的固定孔11套接于环形凸台的外壁上以方便固定底座1;环形凸台的内侧壁设置有倒圆角,倒圆角的设置能够避免拍线受力集中,防止过度磨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