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982发布日期:2018-10-26 19:25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戏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



背景技术:

广告是现代商业用于推广产品的重要手段,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目前,主要的广告传播途径有电视传播、广播传播、广告牌传播以及交通工具传播等等,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的广告投放方式往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大,因此广告的出现方式往往显得突兀,甚至造成人们的反感,而人们对于广告的态度以及接受程度则对于企业的广告投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人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尤其是使人们乐于甚至主动地浏览广告,相关人员可谓是绞尽脑汁。比如,申请号为200510094259.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能使许多人主动看广告的系统和方法,该专利将广告内容与有奖问答相结合,以一种游戏的方式使广告更加易于被人们接受。

但是,该专利的游戏方式过于简单,还容易使人产生厌倦,从而削弱了该系统对人们的吸引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具有极强的游戏性,能够使人们在玩乐的过程中阅览广告,提高了人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为广告投放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其包含弹珠机界面、影音播放装置、输入装置、奖品发放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感应装置包含用于感知物体通过的感应端口,控制器具有答题信号输入端、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影音播放装置连接,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奖品发放装置连接,输入装置与答题信号输入端连接,弹珠机界面包含弹射拉杆、弹珠轨道板和多个弹珠收集筐,每个弹珠收集筐处均设有一个感应端口,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感应装置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可选地,控制器为树莓派卡片电脑,答题信号输入端、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均为树莓派卡片电脑的自带端口。

可选地,输入装置为触摸屏或按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创造性地将弹珠机这种极具游乐性的游戏机与广告有奖问答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弹珠游戏的结果的不确定性,控制该游戏机播放一段随机广告,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观看过程的游戏性,增进了人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为广大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投放模式,是对现有技术的一个重要改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其包含弹珠机界面、影音播放装置、输入装置、奖品发放装置、感应装置以及控制器,感应装置包含用于感知物体通过的感应端口,控制器具有答题信号输入端、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影音播放装置连接,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奖品发放装置连接,输入装置与答题信号输入端连接,弹珠机界面包含弹射拉杆、弹珠轨道板和多个弹珠收集筐,每个弹珠收集筐处均设有一个感应端口,感应装置的感应信号输出端与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连接。

可选地,感应装置为红外测距传感器。

可选地,控制器为树莓派卡片电脑,答题信号输入端、广告选择信号输入端、影音播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和奖品发放控制信号输出端均为树莓派卡片电脑的自带端口。

可选地,输入装置为触摸屏或按钮。

使用前,可以编制相应的程序存储在控制器中。使用时,玩家首先开始弹珠游戏,当弹珠落入一个弹珠收集筐时会触发相应的感应端口,从而使感应装置输出相应的信号,控制器根据这个信号判断是哪一个感应端口被触发,从而通过影音播放装置播放相应的广告视频,当广告播完后,可以显示一条与该广告相关的问题,当用户通过输入装置输入答案后,控制器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若正确则控制奖品发放装置发放奖品。

可见,本实施例有奖问答弹珠游戏机创造性地将弹珠机这种极具游乐性的游戏机与广告有奖问答结合起来,可以利用弹珠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控制该游戏机播放一段随机广告,极大地提高了广告观看过程的游戏性,增进了人们对于广告的接受程度,为广大企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广告投放模式,是对现有技术的一个重要改进。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