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33005发布日期:2018-06-19 19:53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



背景技术:

一般在高尔夫球杆不用时,为避免球杆碰撞损坏,会将其装在高尔夫球杆套内,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套一般是将高尔夫球杆的头部和与头部相连的柄部包裹,以达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现有的球杆套为使用方便,一般会在一侧设有开口,球杆可直接从开口插入球杆套内,但这种开口一般尺寸较大,球杆插入球杆套内后十分容易滑脱,难以对球杆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能够防止高尔夫球杆从杆套中滑脱,以更好地保护高尔夫球杆。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包括,用于容纳高尔夫球杆头部的头套部和用于包裹高尔夫球杆柄部的柄套部,所述头套部和柄套部为一体式结构,至少在所述柄套部的背面纵向开设有可供球杆进出的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内侧边缘设有与高尔夫球杆外形相适应的防滑结构,且所述防滑结构具有与高尔夫球杆表面接触的防滑表面。

进一步,所述防滑结构为沿着开口的两侧边缘向开口内侧凸起的脊状突起,所述脊状突起的一侧为与高尔夫球杆外形相适应的弧形面,并与高尔夫球杆接触,以夹紧高尔夫球杆;开口两侧的脊状突起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小于高尔夫球杆柄部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防滑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进一步,所述防滑表面上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型凸起。

进一步,所述防滑结构位于柄套部远离头套部的一端,且防滑结构的长度小于开口长度的二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头套部和柄套部为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所述开口由柄套部远离头套部的一端延伸至头套部。

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其柄套部设有防滑结构,可以增大球杆与球杆套的摩擦,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能够避免球杆从球杆套中滑脱,具有更好的保护高尔夫球杆杆头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其中:1、头套部 2、柄套部 3、开口 4、脊状突起 5、高尔夫球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具有防滑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套,包括,用于容纳高尔夫球杆5头部的头套部1和用于包裹高尔夫球杆5柄部的柄套部2,所述头套部1和柄套部2为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高尔夫球杆套为热塑性弹性材料制成,其形状在受力时可以改变,并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方便高尔夫球杆5插入到球杆套内,至少在所述柄套部2的背面纵向开设有可供球杆进出的开口3,优选地,该开口3由柄套部2远离头套部1的一端延伸至头套部1,使得在开口3发生较小形变的情况下,高尔夫球杆5便能顺畅的插入至球杆套内,具体开口3的大小根据高尔夫球杆5的大小来设计。

为防止插入球杆套内的高尔夫球杆5滑出,所述开口3的内侧边缘设有与高尔夫球杆5外形相适应的防滑结构,且所述防滑结构具有与高尔夫球杆5表面接触的防滑表面,通过设置防滑结构,可以限制高尔夫球杆5的运动,使其不易从球杆套中脱离。

具体地,所述防滑结构为沿着开口3的两侧边缘向开口3内侧凸起的脊状突起4,所述脊状突起4的一侧为与高尔夫球杆5外形相适应的弧形面,以夹紧高尔夫球杆5,两脊状突起4对高尔夫球杆5施加夹紧力,起到固定高尔夫球杆5的作用;该弧形面形成与高尔夫球杆5接触的防滑表面,开口3两侧的脊状突起4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使得开口3一侧为敞开状态,且该间隙小于高尔夫球杆5柄部的直径。当需要将高尔夫球杆5与球杆套分离时,对高尔夫球杆5和球杆套施加一反向作用力,球杆套会发生变形,两脊状突起4之间的间隙会变大,当该间隙与高尔夫球杆5柄部的直径相同时,球杆即可从球杆套中脱离。

优选地,所述防滑表面上设置有防滑纹或者设置有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微型凸起(图中未示出),通过设置防滑纹或微型凸起可以增大防滑表面与高尔夫球杆5表面的摩擦,起到更好的固定效果。

优选地,所述防滑结构位于柄套部2远离头套部1的一端,且防滑结构的长度小于开口3长度的二分之一。

当需要放入高尔夫球杆5时,需要一只手握住球杆套的正面,同时挤压球杆套,使球杆套背面的开口3变大,另一只手将高尔夫球杆5塞入,然后松开球杆套,变形后的球杆套会自动恢复原形,开口3变小,将高尔夫球杆5卡紧;当需要将高尔夫球杆5取出时,只需要再次对球杆套的正面施加压力,即可将高尔夫球杆5从中拉出。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