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强度好的赛车游戏脚踏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19092发布日期:2018-08-07 22:24阅读:9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戏配件,尤其是指一种结构强度好的赛车游戏脚踏座。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的要求的提高,电子游戏领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例如赛车游戏从早期只能通过游戏手柄的按钮进行控制逐渐发展到可通过方向盘、脚踏座等来模拟真实开车的感觉,增强了游戏的趣味性,给予了消费者极大的满足感。然而,由于脚踏座通常采用塑胶材料制作而成,现有的脚踏座在设计上常常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导致脚踏座整体的结构强度不够好或者防滑效果不佳,由于消费者进行游戏的时候,需要经常踩踏脚踏座的脚踏板,不仅脚容易打滑,而且脚踏板很容易出现断裂的情况。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应用于赛车游戏的脚踏座,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强度好、防滑效果佳的应用于赛车游戏的脚踏座。

针对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结构强度好的赛车游戏脚踏座,包括两个活动踏件,每一个所述活动踏件包括一个枢接轴、自所述枢接轴向上延伸的一个连接部、自所述连接部向后延伸的一个脚踏板、自所述枢接轴的中部延伸至所述脚踏板的一个加强板,所述枢接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弹簧安装轴部,每一个所述弹簧安装轴部均安装有一个复位弹簧,所述连接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所述第一圆弧面向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肋板,所述第二圆弧面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二肋板,所述连接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限位部,所述第二肋板位于所述转动限位部和所述加强板之间,所述转动限位部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肋板,所述脚踏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凹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壁凸设有与所述凹槽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凸起部,所述第二壁向下延伸有至少一条加强筋;上盖,所述上盖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和背面,所述正面设有至少一条防滑凸纹,所述上盖设有两个开口供两个所述活动踏件穿出,所述防滑凸纹位于所述开口的前端,所述背面向下延伸有两个组装部,每一个所述组装部包括两个安装部,每一个所述安装部包括一个安装板,所述安装板设有开口朝下的一个第一弧形缺口,所述安装板的一侧延伸有多个第四肋板,至少一个所述第四肋板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的侧边用于限位所述枢接轴,所述安装板向外延伸有一个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设有开口朝上的一个U形槽;底板,所述底板组装于所述上盖的底部,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向下抵接于所述顶面,另一端向上抵接于所述U形槽内,所述顶面向上延伸有两个支撑座,每一个所述支撑座设有开口朝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弧形缺口,所述支撑座位于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所述枢接轴限位于所述第一弧形缺口和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之间。

进一步,两个所述活动踏件分别为刹车脚踏和油门脚踏,所述刹车脚踏的脚踏板的高度高于所述油门脚踏的脚踏板的高度,所述刹车脚踏的脚踏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油门脚踏的脚踏板的宽度。

进一步,每一个所述弹簧安装轴部均设有掏空部,至少一个所述弹簧安装轴部的侧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掏空部相互贯通。

进一步,所述脚踏板的第一壁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所述上盖的正面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

进一步,所述防滑凸部为圆环形的凸起部。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底面设有多个沉头螺丝孔,所述沉头螺丝孔的中心与所述防滑凸部的中心重合,所述上盖设有与所述沉头螺丝孔相对应的多个螺丝柱。

进一步,所述支撑座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板,每一个所述支撑板均设有一个所述第二弧形缺口,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连接有连接板。

进一步,所述上盖设有一个U形缺口,所述底板向外侧延伸有一个L形块,所述L形块与所述U形缺口配合形成一个出线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连接部是最容易断裂的部位,连接部的第一圆弧面和第二圆弧面分别设有第一肋板和第二肋板,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连接部的结构强度,使得连接部在脚踏板经过多次踩踏后依然不会断裂。脚踏板的第一壁凹设有凹槽,第二壁凸设有与凹槽相对应的凸起部,第二壁向下延伸有至少一条加强筋,通过凹槽、凸起部以及加强筋的设计,提高了脚踏板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上盖的正面设有防滑凸纹,可以防止脚打滑。此外,脚踏板通过复位弹簧复位,复位弹簧安装于枢接轴上,枢接轴通过第四肋板、第一弧形缺口、第二弧形缺口限位,从而保证枢接轴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复位弹簧通过一端向下抵接于上盖的顶面,另一端向上抵接于U形槽内,在保证复位弹簧的回弹力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复位弹簧工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为图1翻转后取出底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6为图5A-A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动踏件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标号说明:活动踏件1;枢接轴11;弹簧安装轴部111;掏空部112;通孔113;连接部12;第一圆弧面121;第二圆弧面122;第一肋板123;第二肋板124;转动限位部125;第三肋板126;脚踏板13;第一壁131;第二壁132;凹槽133;凸起部134;加强筋135;加强板14;复位弹簧15;上盖2;正面21;防滑凸纹211;背面22;开口23;组装部24;安装部241;安装板2411;第一弧形缺口2412;第四肋板2413;限位凸部2414;U形槽2415;螺丝柱25;U形缺口26;底板3;顶面31;底面32;沉头螺丝孔321;支撑座33;第二弧形缺口331;支撑板332;连接板333;L形块34;刹车脚踏4;油门脚踏5;防滑凸部6;出线口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活动踏件1、上盖2、组装于上盖2底部的底板3。本实施例中,两个活动踏件1、上盖2和底板3均为塑胶件。

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每一个活动踏件1包括一个枢接轴11、自枢接轴11向上延伸的一个连接部12、自连接部12向后延伸的一个脚踏板13、自枢接轴11的中部延伸至脚踏板13的一个加强板14,枢接轴1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弹簧安装轴部111,每一个弹簧安装轴部111均安装有一个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用于使踩下后的活动踏件1自动复位。

连接部1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圆弧面121和第二圆弧面122,第一圆弧面121向上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一肋板123,第二圆弧面122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第二肋板124。连接部12是最容易断裂的部位,连接部12的第一圆弧面121和第二圆弧面122分别设有第一肋板123和第二肋板124,从而极大地增强了连接部12的结构强度,使得连接部12在脚踏板13经过多次踩踏后依然不会断裂。

连接部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转动限位部125,第二肋板124位于转动限位部125和加强板14之间,转动限位部125的侧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三肋板126。转动限位部125用于限制活动踏件1的转动角度,防止转动过度造成不良后果。

脚踏板1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131和第二壁132,第一壁131凹设有至少一个凹槽133,第二壁132凸设有与凹槽133相对应的至少一个凸起部134,第二壁132向下延伸有至少一条加强筋135。通过凹槽133、凸起部134以及加强筋135的设计,提高了脚踏板13的结构强度,不易损坏。

如图2至图5所示,上盖2包括相对设置的正面21和背面22,正面21设有至少一条防滑凸纹211,可以防止脚打滑。上盖2设有两个开口23供两个活动踏件1穿出,防滑凸纹211位于开口23的前端,背面22向下延伸有两个组装部24,每一个组装部24包括两个安装部241,每一个安装部241包括一个安装板2411,安装板2411设有开口朝下的一个第一弧形缺口2412,安装板2411的一侧延伸有多个第四肋板2413,至少一个第四肋板2413位于第一弧形缺口2412的侧边用于限位枢接轴11,安装板2411向外延伸有一个限位凸部2414,限位凸部2414设有开口朝上的一个U形槽2415。

底板3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面31和底面32,复位弹簧15一端向下抵接于顶面31,另一端向上抵接于U形槽2415内,顶面31向上延伸有两个支撑座33,每一个支撑座33设有开口朝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弧形缺口331,支撑座33位于两个安装部241之间,枢接轴11限位于第一弧形缺口2412和第二弧形缺口331之间。枢接轴11通过第四肋板2413、第一弧形缺口2412、第二弧形缺口331限位,从而保证枢接轴11不会发生位置偏移,复位弹簧15通过一端向下抵接于上盖2的顶面31,另一端向上抵接于U形槽2415内,在保证复位弹簧15的回弹力的同时,又可以保证复位弹簧15工作的可靠性。

两个活动踏件1分别为刹车脚踏4和油门脚踏5,刹车脚踏4的脚踏板13的高度高于油门脚踏5的脚踏板13的高度,刹车脚踏4的脚踏板13的宽度大于油门脚踏5的脚踏板13的宽度。这与真实的刹车脚踏4和油门脚踏5的设计类似,可以增强游戏体验感。

每一个弹簧安装轴部111均设有掏空部112,至少一个弹簧安装轴部111的侧面开设有通孔113,通孔113与掏空部112相互贯通。由此,可以减少弹簧安装轴部111的厚度,并使其各部分厚度均匀,防止弹簧安装轴部111在注塑成型中出现凹痕等各种不良的现象。

脚踏板13的第一壁131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6,上盖2的正面21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6,底板3的底面32设有至少一个防滑凸部6。防滑凸部6的设置可以使得脚踏板13、上盖2、底板3均具有良好的防滑性能。本实施例中,防滑凸部6为圆环形的凸起部134。

底板3的底面32设有六个沉头螺丝孔321,沉头螺丝孔321的中心与防滑凸部6的中心重合,上盖2设有与沉头螺丝孔321相对应的六个螺丝柱25。底板3和上盖2通过沉头螺丝孔321和螺丝柱25固定在一起。

支撑座33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支撑板332,每一个支撑板332均设有一个第二弧形缺口331,两个支撑板332之间连接有连接板333。连接板333可以加强支撑板332的结构,使得支撑板332不容易断裂。

如图3和图8所示,上盖2设有一个U形缺口26,底板3向外侧延伸有一个L形块34,L形块34与U形缺口26配合形成一个出线口7,以让电线穿出。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