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复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85292发布日期:2018-08-04 11:31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装置中锻炼用的伸张或弯曲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部复健装置。



背景技术:

手部复健装置有特殊的使用群体,针对发生中风、手部烧伤、意外碰撞伤和运动损伤等导致大脑对手部肌群的控制效率减低,表现在手指上,则手指会有明显的肌无力现象。患者在接受复健治疗时,由医生诊断后再由复健师治疗,复健师会徒手或以各种不同的治疗辅助工具帮助复健,如手部复健装置,其中包括引导患者做出周期性的复健动作,以诱导患部原有的自主能力恢复。

若患者手指因故受伤需要复健时,可以求助复健师进行复健,但求助复健师虽能得到手指复健帮助与指导,却无法随时随地的进行复健修炼 ;所以,自备手部复健装置,还是被患者所接受的并使用。但目前,大多数帮助进行手部复健的复健器具有的是辅助腕部运动功能,辅助手指朝向手心进行抓握和手指远离手心进行伸张的功能,如CN 103006413 A、CN 201861918 U、CN 205659345 U,而针对复健过程中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较少,特别是手指之间相互张开或并拢的力量、灵活性训练器具基本没有,存在空白,不利于患者手部的全面康复复健。也有如CN 104383660 A,其能进行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手指之间相互张开或并拢的训练,但其弹簧结构的自由度太高,与手部特别是与手指的贴合度较差,锻炼的针对性和想要达到的效果与患者的主观动作有很大关联性,如果运动不规范,还可能对复健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部复健装置,避免手部复健装置中缺少针对手指之间相互张开或并拢的训练功能的问题,避免复健过程中手指的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较少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手部复健装置,包括掌形基板,掌形基板的下表面设有掌部束缚带以约束手掌并保持手掌的背部与掌形基板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掌形基板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所述通槽内可滑动配合有至少一个指形复健结构以便于滑动并对应到不同的手指供其复健使用,所述指形复健结构包括指根联接件,所述指根联接件包括下翼板和上翼板,所述下翼板和上翼板之间固定联接有一外螺纹柱,所述掌形基板设于所述下翼板和上翼板之间且所述外螺纹柱穿过所述通槽,掌形基板的上表面与上翼板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螺旋压簧和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位于螺旋压簧上方并与所述外螺纹柱通过螺纹联接以通过调节对螺旋压簧的压紧程度来改变下翼板与掌形基板之间的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指根联接件与掌形基板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的目的;所述下翼板和上翼板固联在指节联接部上,所述指节联接部联接于下翼板和上翼板远离掌形基板的一端,所述指节联接部通过铰链Ⅰ联接第一指节的一端,第一指节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铰链Ⅱ联接第二指节的一端,第二指节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铰链Ⅲ联接第三指节,所述第三指节的下表面设有第三指节束缚带;所述指节联接部朝向掌形基板的面与掌形基板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指形复健结构能以外螺纹柱为转动轴转动从而达到训练手指之间相互运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患者将手掌置于掌形基板的下方,用掌部束缚带绑住手掌并保持手掌的背部与掌形基板的下表面贴合并相对固定,需要进行复健的手指穿入第三指节束缚带,即可进行在手掌平面上的手指间朝向的活动训练,进行手指之间张开或并拢类似剪刀开合的训练,通过旋转调节螺母调节对螺旋压簧的压紧程度来改变下翼板与掌形基板之间的压力以达到调节指根联接件与掌形基板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的目的从而使活动训练力度可控;各指节之间通过铰链联接,可实现手指朝向手心抓握和远离手心伸张的复健动作。

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指节朝向指节联接部的端面与指节联接部相抵接,所述铰链Ⅰ设于第一指节和指节联接部的下表面,铰链Ⅰ的回转轴Ⅰ与所述第一指节朝向指节联接部的端面共平面;第二指节与第一指节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相互抵接,所述铰链Ⅱ设于第二指节和第一指节的下表面,铰链Ⅱ的回转轴Ⅱ与所述第二指节与第一指节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共平面;第三指节与第二指节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相互抵接,所述铰链Ⅲ设于第三指节和第二指节的下表面,铰链Ⅲ的回转轴Ⅲ与所述第三指节与第二指节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共平面,所述回转轴Ⅰ、回转轴Ⅱ以及回转轴Ⅲ上均穿设有螺旋扭簧。

这样,在铰链及螺旋扭簧的作用下,指根联接件及各指节与掌形基板保持在一平面上(类似手部张开状态),便于患者的手部及手指的伸入,也使进行在手掌平面上的手指间朝向的活动训练时手指处于伸直的状态,便于手指之间张开或并拢类似剪刀开合训练时的针对性发力;同时,由于螺旋扭簧的簧力作用,可进行手指朝向手心抓握的力量训练并带动手指自然远离手心伸张,通过更换螺旋扭簧来改变簧力从而调节训练的力度。

优选地,所述指节联接部、第一指节、第二指节以及第三指节的下表面均设有铰链安装凹槽以用于安装对应的铰链从而使铰链不凸出于指节联接部、第一指节、第二指节以及第三指节的下表面。

这样,使指根联接件及各指节的下表面与患者手指的背部接触,避免铰链与患者手指的背部接触在发力时带来不适感。

优选地,所述第一指节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指节束缚带;所述第二指节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指节束缚带;所述掌部束缚带、第一指节束缚带、第二指节束缚带以及第三指节束缚带的长度可调。

这样,便于调节束缚带对手掌及手指的束紧程度,提升舒适度及复健使用时的束缚松劲程度。

进一步地,所述通槽联接有至掌形基板边缘的开口以便于所述指形复健结构的装入。

这样,可将指根联接件的指节联接部、上翼板、下翼板、外螺纹柱、螺旋压簧和调节螺母制作成一个整体的部件,整体性更好,便于与掌形基板的装卸。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增加了手指之间相互张开或并拢的功能训练,也可进行手指朝向手心抓握和远离手心伸张的复健动作,使手指的复健训练更全面。

2、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训练力度可调,便于各复健阶段的患者使用,适应性好。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制造成本低,便于患者自行购置,常备使用。

附图说明

图1—具体实施例结构主视图;

图2—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图1的仰视图;

图4—图1的俯视图;

其中:掌形基板1,掌部束缚带11,通槽12,开口13,通孔14,

指根联接件2,指节联接部21,下翼板211,上翼板212,外螺纹柱22,螺旋压簧23,调节螺母24,

第一指节3,铰链Ⅰ31,回转轴Ⅰ32,第一指节束缚带33,

第二指节4,铰链Ⅱ41,回转轴Ⅱ42,第二指节束缚带43,

第三指节5,铰链Ⅲ51,回转轴Ⅲ52,第三指节束缚带53,

螺旋扭簧6,铰链安装凹槽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4,手部复健装置,包括掌形基板1,掌形基板1的下表面设有掌部束缚带11以约束手掌并保持手掌的背部与掌形基板1的下表面贴合,所述掌形基板1上开设有上下贯穿的通槽12,所述通槽12内可滑动配合有至少一个指形复健结构以便于滑动并对应到不同的手指供其复健使用,所述指形复健结构包括指根联接件2,所述指根联接件2包括下翼板211和上翼板212,所述下翼板211和上翼板212之间固定联接有一外螺纹柱22,所述掌形基板1设于所述下翼板211和上翼板212之间且所述外螺纹柱22穿过所述通槽12,掌形基板1的上表面与上翼板212的下表面之间设有螺旋压簧23和调节螺母24,所述调节螺母24位于螺旋压簧23上方并与所述外螺纹柱22通过螺纹联接以通过调节对螺旋压簧23的压紧程度来改变下翼板211与掌形基板1之间的压力从而达到调节指根联接件2与掌形基板1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大小的目的;所述下翼板211和上翼板212固联在指节联接部21上,所述指节联接部21联接于下翼板211和上翼板212远离掌形基板1的一端,所述指节联接部21通过铰链Ⅰ31联接第一指节3的一端,第一指节3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铰链Ⅱ41联接第二指节4的一端,第二指节4沿其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通过铰链Ⅲ51联接第三指节5,所述第三指节5的下表面设有第三指节束缚带53;所述指节联接部21朝向掌形基板1的面与掌形基板1之间具有间隙以便于指形复健结构能以外螺纹柱22为转动轴转动从而达到训练手指之间相互运动的目的。

其中,所述掌形基板1的形状优选与手掌对应,所述通槽12的开槽范围以可使指形复健结构能在其内运动至与手部的五个手指对应即可,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其中,第一指节3朝向指节联接部21的端面与指节联接部21相抵接,所述铰链Ⅰ31设于第一指节3和指节联接部21的下表面,铰链Ⅰ31的回转轴Ⅰ32与所述第一指节3朝向指节联接部21的端面共平面;第二指节4与第一指节3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相互抵接,所述铰链Ⅱ41设于第二指节4和第一指节3的下表面,铰链Ⅱ41的回转轴Ⅱ42与所述第二指节4与第一指节3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共平面;第三指节5与第二指节4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相互抵接,所述铰链Ⅲ51设于第三指节5和第二指节4的下表面,铰链Ⅲ51的回转轴Ⅲ52与所述第三指节5与第二指节4沿长度方向相对的端面共平面,所述回转轴Ⅰ32、回转轴Ⅱ42以及回转轴Ⅲ52上均穿设有螺旋扭簧6。

其中,所述指节联接部21、第一指节3、第二指节4以及第三指节5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且均设有铰链安装凹槽7以用于安装对应的铰链从而使铰链不凸出于指节联接部21、第一指节3、第二指节4以及第三指节5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指节3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指节束缚带33;所述第二指节4的下表面设有第二指节束缚带43;所述掌部束缚带11、第一指节束缚带33、第二指节束缚带43以及第三指节束缚带53的长度可调。

其中,所述通槽12联接有至掌形基板1边缘的开口13以便于所述指形复健结构的装入。

特别地,指形复健结构使用于大拇指的复健时,只需要对应的指形复健结构上联接两个指节即可,优选使用指根联接件2联接第一指节3再联接第三指节5。

使用时,特别地,可将掌形基板1通过通孔14用紧固件固定于桌面等固定物体上使用,以使掌形基板1的稳定性更好。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