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具及使用训练用具的训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794091发布日期:2019-09-29 19:1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训练用具及使用训练用具的训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训练用具及其使用方法,在限制步行、移动、方向变换等基本运动的方向、范围的前提下,训练或评估通过视觉的运动控制功能。此外,通过本发明的训练用具,激活人的认知力、注意力、集中力等高级精神功能,并且提高收纳、携带时的便利性、以及再次展开使用时的便利性。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进行步行等对于老年人、身体残疾者而言,能有效防止运动功能下降和认知功能下降。

然而,独自漫步行走对于预防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下降的效果并不太有效,因此很多人会聚集在社区中心或各种教室来进行预定的运动计划。

此时,通过设计运动计划可以期待肌肉、平衡功能、耐力等一般运动功能的提升,但是无法充分地维持和提升注意力、集中力、空间认知功能以及记忆力等认知功能。

因此,已经尝试使用用具来改善运动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使用由预定大小的网格构成的网,在步行运动中以不踩踏到网的方式进行运动,从而要求认知力和注意力,由此来训练运动功能及精神功能。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在长方形垫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比脚的尺寸小的网格的运动用具,使运动者保持脚趾站立,从而有效地锻炼用于预防跌倒的肌肉、敏捷性等调整能力。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238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055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将纵横配置预定大小的网格而构成的网铺设在地面上,在上面按照预定的模式步行,每步行一次均要注意不能踩踏到网,由此来训练运动功能、精神功能。

然而,存在如下问题:各个网格的大小(长度)与区分网格的带宽度(长度)之间并无相关关系,将训练用具折叠时,由于多数网格不规则地重合,所以无法紧凑地折叠或者缠绕在一起,下一次使用时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展开。

此外,还存在如下问题:网格形状均匀且大小相同地构成,因此如果身体记住了固定的步幅,不踩踏到网就变得相对容易,在难易度设定、运动者的步行动作的限制水平上存在极限。

此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使用在长方形垫体的上表面将比脚的尺寸小的网格与垫体混然一体地设置的运动用具,让运动者维持脚趾站立,在维持脚趾站立等不平衡状态的过程中有效地锻炼用于预防跌倒的肌肉、敏捷性等调整能力。

然而,由于运动用具将比脚的尺寸小的网格与垫体混然一体地设置的特性,厚度、重量不可避免地增加,不适于折叠和清理。

此外,通过设置阶梯差并由脚底感觉来感受阶梯差以保持在网格内,以及在脚趾站立等不平衡状态中运动,主要训练的是脚底感觉和平衡感觉,对于伴随组合复杂步伐的行进计划,通过视觉发挥大脑的综合判定、调整功能,从而在受限状态的运动过程中训练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高级精神功能来说并不充分。

此外,由于网格的大小是均匀的,当习惯以后相比通过视觉进行的大脑判定功能,更有可能是通过身体的感觉记住的步幅而运动,从而不踩踏垫体,因此对于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的训练并不充分。

此外,由于网格的大小比较小,不能两只脚踏入一个网格进行运动,并不能训练双脚快速切换的运动、双脚留在同一网格内的运动、单脚从网格踏入另一网格内或者将踏出脚返回到原来的网格的运动等多样性的运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第1发明的训练用具构成为为了展开并铺设在地板或地面上而纵向及横向地使用预定宽度(s)的带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用具由i行×1列或1行×j列的网格构成(i、j为3以上的整数),任一行或列的网格由具有比其它行或列的网格的长度(l或w)短了带宽度(s)大小的长度(m或n)的短网格构成。

第2发明的训练用具构成为为了展开并铺设在地板或地面上而纵向及横向地使用预定宽度(s)的带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网格,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用具构成为由以下网格进行组合来构成i行×j列的网格:任一行的网格由具有比其它行的网格的长度(l)短了带宽度(s)的大小的长度(m)的短网格构成的i行×1列的网格;以及任一列的网格由具有比其它列的网格的长度(w)短了带宽度(s)的大小的长度(n)的短网格构成的1行×j列的网格。

根据第1发明的由i行×1列的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第3发明的训练用具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训练用具由i为4的4行×1列的网格构成的情况下,将上下二等分用具全体的中央的带的外边缘作为第1中心线,若以用具的最上段与最下段的带分别相互重叠的方式上下进行第1折叠,则作出使进行了折回的其它行的带相对于所述短网格的带而分别在上下产生了带宽度的大小的偏移的状态,若将由于该偏移产生的带与带的间隙作为第2中心线进一步上下进行第2折叠,则所有构成网格的带相互重叠,从而被折叠为形成一个网格。

根据第1发明的由1行×j列的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第4发明的训练用具的特征在于,在由j为3的1行×3列的网格构成的情况下,若将所述短网格的任一方的外边缘作为第3中心线,以该短网格的带与构成其它网格的带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第3折叠,接着将所述短网格的另一方的外边缘作为第4中心线,并以该短网格的带与构成其它网格的带相互重叠的方式进行第4折叠,则所有构成网格的带相互重叠,从而被折叠为形成一个网格。

根据第2发明的由i行×j列的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第5发明的训练用具的特征在于,在由i为4、j为3的4行×3列的网格构成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所述第1折叠及所述第2折叠、以及所述第3折叠及所述第4折叠,4行×3列的12小格的所有构成网格的带相互重叠,从而折叠为形成一个网格。

根据第2发明的由i行×j列的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第6发明的训练用具的特征在于,在由i为8、j为3的8行×3列的网格构成的情况下,通过将上下二等分用具全体的中央的带的外边缘作为第5中心线进行第5折叠,然后依次进行所述第1折叠及所述第2折叠、以及所述第3折叠及所述第4折叠,8行×3列的24小格的所有构成网格的带相互重叠,从而折叠为形成一个网格。

第7发明的训练方法是将第1至第6发明中任一项所述的训练用具展开并铺设在地板或地面上,并让训练者组合进行在网格内踏步的运动、踏入其它网格内的运动以及方向变换运动,从而提高运动功能及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等高级控制功能,其特征在于,为了配合预定歌曲而进行步伐,配合该预定歌曲的节拍而预先确定停留在网格内进行的踏步步伐动作、腿踏入其它网格内的步伐动作及方向变换步伐动作的组合、以及顺序所涉及的步伐行进规则,并要求训练者按照该步伐行进规则进行步伐动作,并且设置了不踩踏到区分网格的带的规则后,训练者停留在配合腿的步幅而确定的预定大小的网格内的运动或移动到其它网格内的运动的过程中,训练运动功能或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从而不断提高运动功能或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

根据第7发明的训练方法,第8发明的特征在于,根据训练者踩踏到区分网格的带的次数,对训练达成度评分并记录,并且对比过去成绩,从而提高训练效果。

发明效果

本发明中,关于构成训练用具的网格,网格的大小(长度)与区分网格的带宽度的长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此,具有如下效果:当折叠训练用具时,大量网格规则地重合,可以紧凑地折叠,并且下次使用时可以容易且快速地展开而不会出现带缠绕等情况。

此外,本发明中,网格的大小(长度)与区分网格的带宽度的长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由此,预定的网格与其它网格的长度不同,从而使网格的排列具有不规则性。由此,在通过视觉的踏步、移动、方向变换运动时需要更多的灵活性,从而不仅促进运动能力且促进大脑综合判定功能的发挥,可以训练包括认知功能在内的高级精神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由4行×1列或1行×4列的4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2-1是表示折叠图1的(a)的训练用具时的顺序的图。

图2-2是表示折叠图1的(b)的训练用具时的顺序的图。

图3是表示由1行×3列或3行×1列的3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4是表示折叠图3的(a)的训练用具时的顺序的图。

图5是表示由4行×3列或3行×4列的12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6-1至图6-3是表示折叠由4行×3列的12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时的顺序的图。

图7是表示由3行×3列或4行×4列等的12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8是表示由8行×1列或1行×8列的8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9是表示由5行×1列或1行×5列的5个网格构成的训练用具的示例的图。

图10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训练用具进行步行、踏步运动或移动或方向变换运动的进行模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关于训练用具的基本模式1(4行×1列、1行×4列也相同)

本发明的训练用具为了展开并铺设在地板或地面上而纵向及横向地使用预定宽度(s)的带(网)从而形成预定长度的网格,训练用具由纵3列以上或横3列以上的网眼状配置的多个网格形成,且纵及横的列中,任一列的网格的长度构成为比其它列的网格的长度(l、w)短了带宽度(s)的大小的长度(l—s、w-s)即可,其可采用各种形态。

本发明的训练用具以利用步行或踏步运动、移动或方向变换运动来训练并维持强化运动功能、大脑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为目的而使用,因此网格内侧的长度(l、w)为双脚可放入的程度的大小,作为日本成年人用,优选450±30mm左右,在体格较大的欧美成年人使用时,优选500±30mm左右,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带(网)的宽度s优选为10~100mm左右,尤其是50mm左右时便于观察,且易于进行踩到网时的判定,因此适合强化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的训练,但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为了便于说明,带宽度设为宽度s,但纵向宽度与横向宽度并非必须相同,也可以是不同的宽度。

此外,带(网)的材质优选织入有棉、麻、丝、羊毛织物或化学纤维作为主体的布,但也可以含有橡胶制品、或织入有金属纤维的制品。

其中,作为相对简单的构成,参考图1的(a)及图1的(b),对由配置成4行×1列、或1行×4列的网眼状的网格构成的形态进行说明。

图1的(a)是相比其它行的网格(网格内侧的纵向的长度为l),网格的纵向长度短了带(网)的宽度(s)的大小的短网格(网格内侧的纵向的长度m=l-s)构成在最下段时的示例。

图1的(b)是图1的(a)的变形例,其是表示相比其它行的网格,网格的纵向长度短了带(网)的宽度的大小的短网格构成在倒数第2段的情况的图。

此外,虽未图示,但同样地,在任一行(段)包含一个行的长度比其它列的网格短了带(网)的宽度的大小的短网格即可,因此最上段或正数第2段也可以由短网格构成。

接着,使用图2-1,说明折叠图1的(a)的训练用具时,使构成4个网格的带规则地重合,从而紧凑地折叠为形成1个网格的情况。

图1的(a)所述的训练用具的基本模式1(4行×1列)中,最下段的网格的长度比其它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因此若将构成倒数第2段的网格的带的外边缘作为中心线(第1中心线)而上下折叠,则可以上端与下端的网格的外边缘重叠的方式折叠(第1折叠)。

此处,图2-1中,对倒数第2段的网格的一部分划上斜线,从而表示最上段的网格与倒数第2段的网格的位置关系是如何调整的,可知在第1折叠后的阶段,构成倒数第2段的网格的带(斜线部)与构成最上段的网格的下侧的带成为上下相接的位置关系。

然后,将所述带相接的线作为下一次折叠的中心线(第2中心线)而上下折叠(第2折叠),最终能够以将多个带重叠为1个网格的方式进行折叠。

另外,所述两个网格的交界(第2中心线)可以通过调整倒数第2段或正数第2段的网格的长度、带宽度,从而构成宽度为数毫米左右的中心线,从而也能使折叠更容易。

图2-2是图2-1的变形例,其是表示折叠图1的(b)的训练用具时,构成4个网格的带规则地重合,从而紧凑地折叠为形成一个网格的情况的图。相对于图2-1,虽然在与各网格间的位置关系中对第1或第2中心线、第1或第2折叠进行了若干变更,但基本与图2-1相同。

2.关于训练用具的基本模式2(3行×1列、1行×3列也相同)

此外,作为训练用具的相对简单的构成,参照图3的(a)、图3的(b)、及图3的(c),来说明由配置成1行×3列、或3行×1列的网眼状的网格构成的形态。

图3的(a)是相比其它列的网格(网格内侧的横向长度为n),网格的横向长度短了带宽度(s)的大小的短网格(网格内侧的横向长度n=w-s)构成在中央的情况的示例。

图3的(b)是图3的(a)的变形例,其是表示网格的横向长度比其它列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短网格构成在倒数第2段的情况的图。

图3的(c)是图3的(a)的变形例,其例示其它网格的横向长度比中央的网格的横向长度长了带宽度的大小的情况,但这与1个网格的长度比其它网格的长度短了带宽度的大小是等价的。

此外,虽未图示,但同样地,只要任一行(段)包含一个行的长度比其它列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短网格即可,因此短网格也可以构成在最左侧。

接着,使用图4,说明折叠图3的(a)的训练用具时,构成3个网格的带规则地重合,从而能够紧凑地折叠为形成1个网格的情况。

在图3的(a)记载的训练用具的基本模式2(1行×3列)中,中央的网格的长度比其它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因此若将构成中央的网格的带的外边缘作为中心线(第3中心线)而左右折叠,则能够折叠成构成左端的网格的带与构成右端的网格的带(斜线部分)重叠(第3折叠)。

然后,将该2个网格的带成为重叠的左端作为下一次折叠的中心线(第4中心线)而左右折叠(第4折叠),最终能够折叠成将多个带重叠为1个网格。

3.通过组合基本模式而由多个网格构成的模式

以上,作为训练用具的相对简单的构成,说明了训练用具的基本模式1(4行×1列)、基本模式2(1行×3列)的构成及折叠的特征,作为这些的组合形态,例如,也可以如图5所示构成4行×3列(3行×4列也相同)的12个网格的训练用具。

图5的示例中,表示最下行的网格和中央的列的网格是由比其它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短网格构成的情况,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任一行的网格构成为比其它行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且任一列的网格构成为比其它列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即可。

接着,使用图6-1~图6-3,来说明折叠图5的训练用具时,12个网格规则地重合,从而能够紧凑地折叠为形成1个网格的情况。

图6-1中,作为图5的变形例,基于图1的(a)与图3的(a)的模式组合例,来说明折叠的特征。

首先,尝试将4行×3列的网格纵向切出1列,可知具有与图1的(a)的运动用具相同的构成。然后,与图2-1的折叠方法同样地,若将第1中心线作为中心而上下折叠,则能够折叠为上端与下端的外边缘重叠(第1折叠)。

然后,如图6-2所示,若将第2中心线作为中心进行第2折叠,则能够形成与图3的(c)相同的网格列。

于是,如图6-3所示,将第3中心线作为中心进行第3折叠,进而将第4中心线作为中心进行第4折叠,从而最终能够折叠为构成12个网格的多个带重叠为1个网格。

此外,本发明的训练用具并不限于图5所示的基本模式1与基本模式2的组合,可以通过仅组合基本模式2,形成例如图7所示的3行×3列的模式,虽然未图示,还可以通过仅组合基本模式1来构成4行×4列的模式。

此外,本发明的训练用具并不限于如图1或图3所示的基本模式1、基本模式2,例如,也可以如图8所示采用8行×1列、1行×8列等构成(基本模式3)。

在此情况下,若以第6中心线为中心而上下折叠,则由于成为与图1的(a)的基本模式1相同的构成,因此同样可以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

并且,有关该基本模式3,还可以与基本模式1或基本模式2组合,构成8行×4列(4行×8列)或8行×3列(3行×8列)的运动用具,同样可以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

此外,例如,如图9所示,也可以采用5行×1列或1行×5列那样的构成(基本模式4)。

在此情况下,以第5中心线为中心而上下折叠时,由于成为与图1的(a)的基本模式1相同的构成,因此同样可以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并且,针对该基本模式4,还可以与基本模式1或基本模式2组合,构成5行×4列(4行×5列)或5行×3列(3行×5列)的运动用具,同样可以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

而且,同样地,基本构成为6行×1列(1行×6列)的基本模式、7行×1列(1行×7列)的基本模式也是相同的,可以构成各种基本模式,适当地进行组合,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与基本模式1或基本模式2组合,而构成6行×4列(4行×6列)或6行×3列(3行×6列)的运动用具,同样可以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

以上,使用具体例进行了说明,但重要的是,只要i为3以上的整数、j为3以上的整数,i行×j列的网格内,任一行的网格构成为比其它行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且任一列的网格构成为比其它列的网格短了带宽度的大小的长度,就能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

像这样,本发明的训练用具在由多个网格构成的情况下,也能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因此实现清理时的便利性、收纳或携带时的便利性,同时带(网)彼此不容易缠绕,因此大幅度地减少了从折叠状态变成展开使用状态的时间和精力。

4.关于使用本发明的训练用具的训练方法

本发明的训练用具通过展开并铺设在地板或地面上,在地板或地面上配置多个网格,利用在网格间的步行运动、踏步运动或移动、方向变换运动来移动、方向变换或者停留在网格内,来训练运动功能、大脑的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从而能够实现各功能的维持强化。

此外,在设置了像不踩踏到带(网)那样的规则的基础上,通过测定踩踏到带的次数来作为成绩进行记录,并对比自身的过去成绩或他人成绩,能够评估各功能的水平。

通过这样的对比,有助于实现激励利用者从而实现进一步提高功能。

传统的训练用具的所有网格大小相同,因此若记住了固定步幅,则存在不再那么需要视觉控制运动功能的倾向,从而存在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强化效果下降的倾向。

因此,本发明的训练用具中,通过在多个网格中改变一部分网格与其它网格的大小,导致进一步要求眼睛观察并运动,从而成功地增强了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的强化效果。

此外,在要求记住步伐的进行模式的基础上,由于能够谋求一边唤醒记忆一边运动,因此还可以期待认知功能的改善、痴呆的预防效果。

以下,说明将具有配合人的步幅而确定的预定大小的网格的训练用具配置在地板或地面上,并确定按照预定歌曲或手打拍子的行进步伐,并通过以不踩踏到带(网)的方式限制人的行动,来训练运动功能、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时的本发明的训练用具的具体利用方法。

图10是记载了将本发明的训练用具设置在地板或地面上,在上面配合歌曲进行移动运动、踏步运动及方向变换运动时的腿的步伐行进的模式的图。

图10中,为了配合“雪花下啊下”、“下雨歌”、“平安夜”等预定歌曲而迈出步伐,图示了配合该预定歌曲的节拍而确定停留在网格内的踏步步伐动作、腿踏入其它网格内的步伐动作、方向变换步伐动作的组合及步伐顺序的步伐行进规则。

训练者按照该步伐行进规则,在记住了当前放置腿的网格内的踏步运动、腿踏入其它网格内的步伐动作、用于方向变换的步伐动作的基础上,被要求进行运动,从而除了能训练大脑记忆中枢外,还能训练运动功能、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训练用具,通过由带(网)构成的预定大小的网格来限制人的腿的运动范围,此外,还设置了不踩踏到预定宽度的带(网)那样的规则来进行运动,从而能够进行一边通过眼睛掌握网格的范围、带宽度而以不踩踏到带(网)的方式控制行动一边进行运动的训练。

即,不仅可训练记忆功能、运动功能,还能协调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针对判断功能、运动功能进行高级训练,因此能够激活人的认知力、注意力、集中力等高级精神功能。

更具体来说,通过以下机制来发挥训练效果。

以下说明中,作为一个例子,以例如训练者的身高为150~170cm、脚长22~26cm、裆部以下长度为60~70cm左右,脚前后轻轻摆动时的步幅为40~50cm左右,限制在踏步运动、网格间移动或方向变换时的运动范围,对于腿的步幅,为了控制不过大也不过小范围的适当的运动量,针对网格内侧的长度,设定为接近腿的步幅的l与w为450mm,带宽度设定为易于目视且易于诱发踩踏失误并且易于判定的50mm的情况为前提进行说明。

(1)步伐的行进是停留在一个网格内的情况(步伐1与2)

步伐1与2中,配合3~4节拍的“雪花”的歌声或手打拍子,训练者在进行伴随针对右脚与左脚分别上下踏步的运动中,维持平衡以不摇晃,且根据脚的尺寸与网格的尺寸的关系,在双脚勉强纳入在一个网格(1b)中的程度的较小空间内,一边目视着该空间(基于视觉中枢的认知),一边在限制为停留在非常狭小的范围内的前提下控制踏步运动(基于运动中枢的控制),从而能够训练空间辨识能力并训练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控制能力。

(2)步伐的行进是移动到旁边的网格的情况(步伐3)

然后,在步伐2的左脚踏步之后,跨过带,要求以步伐3将右脚踏入右侧网格(1c)进行横向运动,这时,确认不踩踏到带(视觉中枢辨识),并且在限制为纳入在与轻轻踏出的步幅(40~50cm)相同程度的横向移动范围的前提下配合歌曲控制踏步运动(基于运动中枢的控制),从而能够训练空间辨识能力并训练留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控制能力。

(3)横向分开腿的状态下进行踏步的情况(步伐4)

然后,在步伐2的左脚与步伐3的右脚的位置关系为横向分开腿的状态下,以步伐4左脚踏步,进行停留在同一网格(1b)内运动限制,并要求进行保持平衡的运动。

(4)在横向分开腿的状态下进行移动运动的情况(步伐5)

之后,要求维持步伐3的右脚、左脚跨过带踏入前方网格(2b)的运动,这是要一边观察带一边确认不要踩踏到带(视觉中枢辨识),根据网格构成,在限制为进一步加大步幅的前提下进行配合歌曲来控制左脚向前踏出的运动(运动中枢控制),从而能够训练空间辨识能力并训练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控制能力。

(5)在横向分开腿的状态下向对角网格移动而运动的情况(步伐6)

然后,要求从步伐5的左脚、步伐3的右脚的状态下,右脚从网格(1c)踏入对角的网格(2b)的运动,这时,以边观察确认不要踩踏到纵向带及横向带(视觉中枢辨识),一边减小步幅,以双脚纳入一个狭小网格(2b)的方式控制移动脚的运动(基于运动中枢的控制),从而能够训练不同于上述(1)至(4)的空间辨识能力并训练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控制能力。

(6)方向变换运动(步伐7)

之后,到此为止是相对于步伐3~4,而向步伐5~6移动,从而进行向前方的移动,但转移到步伐7时,则是进行朝向左侧的方向变换的运动。

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不仅进行行进方向朝向左右方向的方向变换,还可以是规定朝向相反方向的方向变换的行进模式。

(7)关于之后的步伐

之后,到步伐8~16,通过在一定的限制内进行进一步不同的运动,从而进行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进一步训练。

(8)关于有其它训练者参与时的效果

本发明的训练用具不但可以供单独的训练者使用,还可以供多名训练者同时训练,由于通过同时运动能够互相竞技能力、相互协作,因此产生促进更高级运动功能、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的效果。

例如,图10的训练用具中,由于到步伐1~7为止、与到步伐9~15为止的步伐是相同的构成,因此在第1名训练者踏出了步伐9时,第2名训练者踏出与步伐1相同的位置,从而能够以与前方运动的第1名训练者相同的步伐的方式转移,从而可以使两者的运动同步。这时,通过视觉让动作时机与前方运动的第1名训练者配合,且在进一步以网格限制了运动范围的前提下以不踩踏到脚底的带的方式进行运动,因此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进一步被训练。

此外,虽未图示,也可以相对于a列、b列、c列,朝向1行~4行,在规定分别相同的步伐的前提下,多人排列成横向1列并一边配合时机一边进行运动。在此情况下,要求配合其他多名训练者的动作的时机,且在以网格限制了运动范围的前提下以不踩踏到带的方式进行运动,因此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进一步被训练。

(9)关于网格的大小为部分与其它网格不同时的效果

现有的训练用具由于网格大小是一致的,因此习惯到一定程度以后,大脑会记住网格大小与腿的移动量的关系,因此即使不通过视觉确认脚底,运动时也不会踩踏到网格的带,从而存在通过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的高级运动控制功能的训练效果减弱的课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运动用具中,例如图10中,与图1的(b)一样,倒数第2行的no.2的行的网格的纵向的长度比no.1、3、4的行的网格的长度短了带宽度的大小,且b列的网格的横向长度比a列、c列短了带宽度的大小,从no.1的行转移到略窄的no.2的行时网格大小发生变化、从c列转移到略窄的网格b列时网格大小发生变化等,必须通过视觉一边确认网格的带的位置一边运动,因此能够提高通过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的高级运动控制功能的训练效果。

(10)其它变形利用

另外,虽未图示,可以通过设计踏出到训练用具的网格外的步伐,要求通过用于准确返回到网格内的视觉的带的位置的掌握,并增加运动的变化,从而能够提高运动控制功能的训练效果。

5.总结

像这样,根据本申请发明的运动用具,通过使带宽度与网格的大小具有相关关系,在由多个网格构成的情况下,也能紧凑地折叠为汇集成1个网格,因此收纳、携带时不会缠绕且体积小,再次使用时也能容易地展开而不会缠绕,可以快速展开加以利用。

此外,训练用具的网格大小、带宽度是根据与人的腿的长度、步幅的关系而确定的基础上,设置不踩踏到带的规则,并配合音乐、歌曲或手打拍子,按照一定的时机或预定的步伐行进规则在多个网格间移动、或者停留在网格内进行踏步运动时,通过以网格大小将腿的运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可以有效地训练运动中枢的运动控制功能。

此外,通过使一部分网格的大小不同于其它网格的大小,要求训练者进一步进行通过视觉控制运动,能够更好地训练视觉中枢与运动中枢的协调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100训练用具

s带(网)的宽度

w网格内侧的横向长度

l网格的纵向长度

m网格的纵向长度

n网格的横向长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