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9553发布日期:2019-09-29 18:30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发射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陀螺玩具发射器包括有齿条陀螺发射器、一次蓄能发射器和齿条发射器,通过齿条直接给陀螺加速,拉高速发射器很费力,单纯靠扭簧力给陀螺加速、多次蓄能发射器,陀螺速度不够快,战斗力不强,通过连续拉绳子给陀螺加速,但不能使陀螺垂直自由落下,落点不可控,装上陀螺后不可用外力去转动陀螺,使得玩具的玩耍趣味性大大降低。此外由于发射结构的限制,被发射出去的陀螺不能采用发射器进行回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客源集聚回收的发射器,所述发射器能够将实现远距离回收被发射出去的被发射件,且玩法多样,趣味性较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包括:发射器本体;吊仓,所述吊仓可悬吊地连接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吊仓用于保持被发射件,所述吊仓具有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在归仓位置所述吊仓与所述发射器本体接触连接,在出仓位置所述吊仓与所述发射器本体脱离接触;吊仓回收器,所述吊仓回收器设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吊仓回收器通过吊绳与所述吊仓相连,所述吊仓回收器构造成可回收或者释放所述吊绳,以使所述吊仓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之间可调换;加速驱动器,所述加速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被发射件转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由于发射器上配备有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运动的吊仓及驱动吊仓运动的吊仓回收结构,实现了可远距离回收被发射件,拓展了发射器的玩法,提高了发射器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仓回收器包括:卷筒,所述吊绳的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筒上。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吊仓回收器包括:回收蓄能器,所述回收蓄能器与所述卷筒相连,所述回收蓄能器构造成在所述卷筒反转时蓄能、在所述卷筒正转时释能。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吊仓回收器包括筒轴,所述筒轴穿过所述卷筒并连接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回收蓄能器位于所述卷筒内,所述回收蓄能器为回收卷簧,所述回收卷簧的内端与所述筒轴相连,所述回收卷簧的外端与所述卷筒相连。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仓回收器包括:单向锁,所述单向锁与所述卷筒相配合,所述单向锁构造成在所述卷筒反转时所述卷筒可自由转动,在所述卷筒正转时所述单向锁可锁死所述卷筒;回收开关,所述回收开关与所述单向锁连接,所述回收开关触发时带动所述单向锁释放所述卷筒。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单向锁包括:棘轮和棘齿,所述棘轮与所述卷筒相连,所述棘齿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棘齿构造成常配合在所述棘轮上;其中,所述回收开关与所述棘齿相连,所述回收开关触发时带动所述棘齿脱离所述棘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还包括:发射组件,所述发射组件在保持位置和发射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所述吊仓上,在保持位置所述发射组件使所述被发射件能够连接在所述吊仓上,在发射位置所述发射组件使所述吊仓释放所述被发射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组件包括:顶针和回缩弹性件,所述顶针在顶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吊仓上,所述回缩弹性件用于驱动所述顶针朝向回缩位置滑动,所述顶针在触发后朝向顶出位置滑动,当所述顶针位于回缩位置时所述被发射件可配合在所述吊仓上,当所述顶针朝向顶出位置滑动时所述顶针将所述被发射件从所述吊仓上撞脱。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发射控制杆,所述发射控制杆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当所述吊仓位于归仓位置时所述发射控制杆与所述发射组件相配合,且所述发射控制杆在触发后驱动所述发射组件朝向发射位置滑动。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控制拨杆,所述控制拨杆可拨动地设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控制拨杆与所述发射控制杆相配合并在拨动时可触发所述发射控制杆。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回收控制杆,所述回收控制杆可滑动地设在所述发射器本体上,所述回收控制杆的一端与所述控制拨杆相配合,所述回收控制杆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吊仓回收器设置;其中,所述控制拨杆可驱动所述回收控制杆在回收位置和停收位置之间转换,在回收位置所述回收控制杆触发所述吊仓回收器回收所述吊绳,在停收位置所述回收控制杆关闭所述吊仓回收器的回收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仓包括:吊架,所述吊架与所述吊绳相连;转动体,所述转动体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吊架上,所述转动体适于保持所述被发射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吊仓位于归仓位置时所述转动体与所述加速驱动器相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架上设有可转动的吊齿轮,所述吊齿轮与所述转动体相连,所述加速驱动器具有驱动齿轮,当所述吊仓位于归仓位置时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吊齿轮相啮合。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吊仓位于出仓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的吊仓位于归仓位置的局部结构图。

附图标记:

发射器1、

发射器本体10、

吊仓20、

吊架210、转动体220、吊齿轮230、

吊仓回收器30、

卷筒310、回收蓄能器320、筒轴330、单向锁340、棘轮341、棘齿342、

吊绳40、

加速驱动器50、驱动齿轮510、

发射组件60、顶针610、回缩弹性件620、

控制组件70、

控制拨杆710、

发射控制杆720、发射弹性件721、

回收控制杆730、回收弹性件7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的具体结构。

如图1-图3所示,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包括发射器本体10、吊仓20、吊仓回收器30和加速驱动器50,吊仓20可悬吊地连接在发射器本体10上,吊仓20用于保持被发射件,吊仓20具有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在归仓位置吊仓20与发射器本体10接触连接(如图4所示),在出仓位置吊仓20与发射器本体10脱离接触(如图3所示),吊仓回收器30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吊仓回收器30通过吊绳40与吊仓20相连,吊仓回收器30构造成可回收或者释放吊绳40,以使吊仓20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之间可调换,加速驱动器50用于驱动被发射件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吊仓20由于保持被发射件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吊仓20上设有用于卡接被发射件的卡爪,又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被发射件上设有磁吸件,吊仓20上设有与磁吸件配合的另一个磁吸件或者能够磁吸件吸附的金属件。此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被发射件可以是陀螺、弹珠或者其他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吊仓20具有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且吊仓20可以吊仓回收器30的作用下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之间可调换。由此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可以具有多种玩法,具体如下所述:

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先将吊仓20运动到出仓位置,再将被发射件安装到吊仓20上最后驱动吊仓回收器30将已经安装有被发射件的吊仓20回收,此种情况下发射器1的玩法类似于钓鱼玩具的玩法。

又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被发射件为陀螺,在加速驱动器50的驱动下转动然后被发射出去,吊仓20运动到出仓位置,且靠近陀螺时可以将转动中的陀螺回收,以实现陀螺的二次发射,此种情况下发射器1可以实现陀螺的二次发射,极大地提高了发射器1的趣味性和可玩性。

再例如,在有的实施例中,被发射件为陀螺,先将吊仓20运动到出仓位置,然后驱动加速驱动器50使得陀螺转动,然后将陀螺发射出去,此种情况下发射器1可以实现陀螺的远距离发射,拓展了陀螺的发射方式,提高了发射器1的趣味性。

此外,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吊仓回收器30可以为手动驱动结构,即不论吊仓20是从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还是从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均需要玩家手动操作。当然,吊仓回收器30也可以是半自动驱动结构,即吊仓20从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需要玩家手动拉出,而吊仓20从出仓位置到归仓位置时,吊仓20可自动回复归仓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由于发射器1上配备有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运动的吊仓20及驱动吊仓20运动的吊仓回收器30,实现了可远距离回收被发射件,拓展了发射器1的玩法,提高了发射器1的可玩性和趣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吊仓回收器30包括卷筒310,吊绳40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10上,另一端连接在吊仓20上。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吊绳40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10上,另一端连接在吊仓20上,因此当吊仓20由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时,吊绳40从卷筒310上放出,而当吊仓20由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时,吊绳40卷绕在卷筒310上。由此,当玩家需要驱动吊仓20运动时可直接驱动卷筒310转动即可,并且卷筒31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吊仓20自然下落。

这里需要额外说明的是,在有实施例中,玩家可以拉拽吊仓20使其从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然后驱动卷筒310转动使得吊仓20从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在有的实施例中,玩家可以驱动卷筒310转动使得吊仓20从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再驱动卷筒310转动使得吊仓20从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

当然,在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吊仓回收器30可以不包括卷筒310,也就是说吊仓回收器30仅包括吊绳40。此种情况下,吊仓20的运动依赖于玩家手动或者自身重力。具体而言,当玩家拉拽吊绳40时,吊仓20由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在到达归仓位置后手动将吊绳40缠绕或者捆绑在发射器本体10上以防止吊仓20因自身重力下落。反之,当玩家解开吊绳40拉拽吊仓20时,吊仓20可以由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吊仓回收器30包括回收蓄能器320,回收蓄能器320与卷筒310相连,回收蓄能器320构造成在卷筒310反转时蓄能、在卷筒310正转时释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前文吊绳40相对卷筒310释放或者是卷绕即可实现吊仓20的运动,在此假定卷筒310反转时吊绳40伸长,而卷筒310正转时吊绳40卷绕在卷筒310上,也就是说吊仓20由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时回收蓄能器320蓄能,而吊仓20由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时回收蓄能器320释放能量。由此,当吊仓20在归仓位置时玩家手动拉拽吊仓20使其运动到出仓位置,此时回收蓄能器320蓄能,到达出仓位置后松开吊仓20,回收蓄能器320可以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使得吊仓20自动由出仓位置回到归仓位置。综上所述,吊仓回收器30包括回收蓄能器320,可以实现吊仓20的自动回收,简化了玩家操作,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发射器1的趣味性。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吊仓回收器30包括筒轴330,筒轴330穿过卷筒310并连接在发射器本体10上,回收蓄能器320位于卷筒310内,回收蓄能器320为回收卷簧,回收卷簧的内端与筒轴330相连,回收卷簧的外端与卷筒310相连。可以理解的是,采用回收卷簧作为回收蓄能器320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吊仓20的自动回收。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吊绳40可以形成为弹性绳,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回收蓄能器320由吊绳40充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吊仓回收器30包括单向锁340和回收开关,单向锁340与卷筒310相配合,单向锁340构造成在卷筒310反转时卷筒310可自由转动,在卷筒310正转时单向锁340可锁死卷筒310,回收开关与单向锁340连接,回收开关触发时带动单向锁340释放卷筒310。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吊仓回收器30仅设有回收蓄能器320,那么当吊仓20处于出仓位置且玩家松开吊仓20后,吊仓20会自动回到归仓位置。这样可能会造成吊仓20还没有吸合到被发射件时,吊仓20就自动回收,或者提高了在出仓位置将被发射件安装到吊仓20上的难度。而当吊仓回收器30包括有单向锁340和回收开关时,卷筒310反转使得回收蓄能器320存储能量,及吊仓20从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时,单向锁340不影响卷筒310转动,即在回收蓄能器320储存能量的过程中,单向锁340不影响回收蓄能器320工作。而当吊仓20运动到出仓位置时,在惯性的作用下回收蓄能器320会主动释放能量即驱动卷筒310正转,但是由于此时单向锁340与卷筒310配合,卷筒310无法自动正转。因此,单向锁340的存在可以阻碍位于出仓位置的吊仓20自动回收到归仓位置,只有当玩家触发回收开关使得单向锁340释放卷筒310时,回收蓄能器320才能将存储的能量释放出来,从而实现吊仓20由出仓位置自动回收到归仓位置。

综上所述,设置单向锁340和回收开关能够使得吊仓20长时间保持在出仓位置,从而进一步方便了玩家玩耍,提高了发射器1的趣味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单向锁340包括棘轮341和棘齿342,棘轮341与卷筒310相连,棘齿342可活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棘齿342构造成常配合在棘轮341上,回收开关与棘齿342相连,回收开关触发时带动棘齿342脱离棘轮341。

可以理解的是,当卷筒310反转时,棘轮341可以正常转动,但是当卷筒310正转时,由于棘齿342和棘轮341的单向传动性,此时棘齿342可限制棘轮341的旋转,从而使得卷筒310无法正转。而当回收开关触发时可带动棘齿342脱离棘轮341,从而使得卷筒310可在回收蓄能器320的带动下正转。采用棘轮341和棘齿342作为单向锁340能够较好的实现单向传动的功能,简化了发射器1的内部结构。

需要注意的是,回收开关的作用是受到触发时带动棘齿342释放卷筒310,在此并不对回收开关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回收开关可以形成为与棘齿342相连的长杆直接驱动棘齿342运动,也可以形成为按钮,当按钮被触发时棘齿342可在与其相连的驱动结构的驱动下运动。当然,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锁340还可以形成为其他可实现单向传动功能的结构,并不限于棘轮341和棘齿342结构。

此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叙述均建立在吊仓20由归仓位置到出仓位置为玩家手动驱动,而吊仓20由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回收蓄能器320,但是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吊仓回收器30可包括电机,电机的电机轴与卷筒310相连,这样并不需要回收蓄能器320、单向锁340和回收开关即可实现吊仓20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出仓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在此种情况下,发射器本体10上设有两个开关,其中一个开关被触发时,电机带动卷筒310反转使得吊仓20由归仓位置运动到出仓位置;另一个开关被触发时,电机带动卷筒310正转使得吊仓20由出仓位置运动到归仓位置。由此,同样可以实现吊仓20能够长时间保持在出仓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还包括发射组件60,发射组件60在保持位置和发射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吊仓20上,在保持位置发射组件60使被发射件能够连接在吊仓20上,在发射位置发射组件60使吊仓20释放被发射件。

可以理解的是,发射组件60可以将经过加速驱动器50驱动旋转的被发射件发射出去,拓展了发射器1的玩法,增加了发射器1的可玩性与趣味性。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发射组件60包括顶针610和回缩弹性件620,顶针610在顶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在吊仓20上,回缩弹性件620用于驱动顶针610朝向回缩位置滑动,顶针610在触发后朝向顶出位置滑动,当顶针610位于回缩位置时被发射件可配合在吊仓20上,当顶针610朝向顶出位置滑动时顶针610将被发射件从吊仓20上撞脱。

可以理解的是,采用顶针610撞脱被发射件的发射方式,使得被发射件能够较为容易被发射组件60发射出去,降低了被发射件卡死的几率,保证了发射组件60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玩家的玩耍满意度。

此外,由于发射组件60还包括回缩弹性件620,在顶针610受到触发将被发射件从吊仓20上撞脱的过程中回缩弹性件620可储存能量,当被发射件被撞脱后顶针610可在回缩弹性件620的作用下回到回缩位置,准备下一次撞击被发射件。由此,回缩弹性件620能够使得顶针610在撞脱被发射件后自动恢复原位,从而使得玩家无需进行顶针610的复位操作,简化了玩家的发射操作,提高了玩家的玩耍满意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组件60包括发射爪和弹簧,当发射组件60受到触发时发射爪将被发射件释放,被发射件在其自身的重力的下落。当然,发射组件60的结构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形式,在此不做举例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还包括控制组件70,控制组件70包括发射控制杆720,发射控制杆720可滑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发射控制杆720与发射组件60相配合,且发射控制杆720在触发后驱动发射组件60朝向发射位置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是发射控制杆720与发射组件60相配合,也就是说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发射组件60才能将被发射件发射出去。这样避免了在出仓位置时,玩家误碰到发射控制杆720使得被发射件被发射出去,从而导致玩家需要频繁的将被发射件重新装回吊仓20的现象发生。由此,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发射控制杆720与发射组件60相配合避免了玩家进行重复操作,提高了玩家的玩耍满意度。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发射组件60和控制组件70也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例如被发射件设有金属结构,而发射组件60形成为电磁铁而控制组件70形成为开关,当开关断开使得电磁铁断电时,被发射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发射器本体10。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控制组件70包括控制拨杆710,控制拨杆710可拨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控制拨杆710与发射控制杆720相配合并在拨动时可触发发射控制杆720。由此,玩家拨动控制拨杆710时即可实现触发发射控制杆720,这样的触发方式较为简单。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玩家可以直接滑动发射控制杆720以实现触发发射控制杆720。

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控制组件70包括回收控制杆730,回收控制杆730可滑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回收控制杆730的一端与控制拨杆710相配合,回收控制杆730的另一端朝向吊仓回收器30设置。控制拨杆710可驱动回收控制杆730在回收位置和停收位置之间转换,在回收位置回收控制杆730触发吊仓回收器30回收吊绳40,在停收位置回收控制杆730关闭吊仓回收器30的回收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前文叙述,由于有单向锁340的存在,吊仓20在出仓位置时不能自动回收,只有当单向锁340释放卷筒310时,吊仓20才能自动回收。由此,回收控制杆730可以与单向锁340连接,回收控制杆730在回收位置时单向锁340释放卷筒310,而当回收控制杆730在停收位置时单向锁340锁接卷筒310。由此,较为简单的实现了吊仓20在出仓位置时,用户触发回收控制杆730即可完成吊仓20的回收,简化了用户的操作,提高了发射器1的玩耍满意度。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控制拨杆710分别与回收控制杆730和发射控制杆720相连,并且根据前文叙述,吊仓20处于归仓位置时,触发控制拨杆710可以使得发射控制杆720触发发射组件60从而将被发射件发射出去。虽然此时控制拨杆710也会触发回收控制杆730,但是由于吊仓20本身处于归仓位置,因此吊仓回收器30并不会启动回收功能。同时,当吊仓20处于出仓位置时,触发控制拨杆710可以使得回收控制杆730触发,从而使得吊仓回收器30回收吊仓20。虽然此时控制拨杆710也会触发发射控制杆720,但是由于此时发射控制杆720不与发射组件60相连,因此发射组件60并不会将被发射件发射出去。

综上所述,控制拨杆710可以同时控制回收控制杆730和发射控制杆720运动,并且二者的运动和功能互不影响。由此,简化了发射器1的结构,降低了发射器1的生产成本,还简化了发射器1的操作,提高了发射器1的玩耍满意度。

有利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拨杆710触发回收控制杆730和发射控制杆720的拨动方向不同。由此。更好地保证了玩家在进行回收吊仓20和发射被发射件时不会相互干扰,从而保证了吊仓20的稳定回收及被发射件的稳定发射。

有利地,如图3-图4所示,发射控制杆720与发射器本体10之间设有发射弹性件721,发射弹性件721常驱动发射控制杆720朝向脱离发射组件60的方向运动。由此当玩家触发控制拨杆710驱动发射控制杆720使其触发发射组件60将被发射件发射出去后,发射控制杆720可在发射弹性件721的作用下回复原位以等待下次触发,由此简化了玩家的操作,提高了玩家的玩耍满意度。

有利地,如图3-图4所示,回收控制杆730与发射器本体10之间设有回收弹性件731,回收弹性件731常驱动回收控制杆朝向停收位置运动,由此当玩家触发控制拨杆710驱动回收控制杆730使得单向锁340解锁,从而实现吊仓回收器30的回收功能后,回收控制杆730可在回收弹性件731的作用下回复原位以等待下次触发,由此简化了玩家的操作,提高了玩家的玩耍满意度。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拨杆710为两个,一个与回收控制杆730相连,另一个与发射控制杆720相连。或者,在有的实施例中,发射器1上并不设有控制拨杆710,用户可以直接触发回收控制杆730或者发射控制杆7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吊仓20包括吊架210和转动体220,吊架210与吊绳40相连,转动体220可转动地连接在吊架210上,转动体220适于保持被发射件。可以理解的是,吊架210与吊绳40相连能够实现吊仓20的稳定升降,而转动体220可转动地连接在吊架210上可以保证加速驱动器50驱动被发射件转动时,被发射件可以稳定地转动。这样实现了吊仓20升降时不影响被发射件转动,而被发射件转动时也不会影响吊绳40释放和回收。

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在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转动体220与加速驱动器50相配合。可以理解的是,吊仓20在出仓位置时,如果转动体220和加速驱动器50配合,加速驱动器50驱动被发射件开始转动时,吊绳40会由于惯性作用甩动,从而提升被发射件打到玩家的可能。而将吊仓20设置为在归仓位置时转动体220与加速驱动器50相配合能够很好地避免上述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发射器1的玩耍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吊架210上设有可转动的吊齿轮230,吊齿轮230与转动体220相连,加速驱动器50具有驱动齿轮510,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驱动齿轮510与吊齿轮230相啮合。由此,较为方便了实现了加速驱动器50对被发射件的驱动。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包括发射器本体10、吊仓20、吊仓回收器30、加速驱动器50、发射组件60和控制组件70,吊仓20可悬吊地连接在发射器本体10上,吊仓20用于保持被发射件,吊仓20具有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在归仓位置吊仓20与发射器本体10接触连接,在出仓位置吊仓20与发射器本体10脱离接触,吊仓回收器30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吊仓回收器30通过吊绳40与吊仓20相连,吊仓回收器30构造成可回收或者释放吊绳40,以使吊仓20在归仓位置和出仓位置之间可调换,加速驱动器50用于驱动被发射件转动。

吊仓20包括吊架210和转动体220,吊架210与吊绳40相连,转动体220可转动地连接在吊架210上,转动体220上设有磁吸件可以保持被发射件,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转动体220与加速驱动器50相配合。吊架210上设有可转动的吊齿轮230,吊齿轮230与转动体220相连,加速驱动器50具有驱动齿轮510,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驱动齿轮510与吊齿轮230相啮合。

吊仓回收器30包括卷筒310、回收蓄能器320、筒轴330和单向锁340。吊绳40的一端卷绕在卷筒310上,另一端连接在吊仓20上,回收蓄能器320与卷筒310相连,回收蓄能器320构造成在卷筒310反转时蓄能、在卷筒310正转时释能。筒轴330穿过卷筒310并连接在发射器本体10上,回收蓄能器320位于卷筒310内,回收蓄能器320形成为回收卷簧,回收卷簧的内端与筒轴330相连,回收卷簧的外端与卷筒310相连。单向锁340与卷筒310相配合,单向锁340构造成在卷筒310反转时卷筒310可自由转动,在卷筒310正转时单向锁340可锁死卷筒310,单向锁340被触发时可释放卷筒310。单向锁340包括棘轮341和棘齿342,棘轮341与卷筒310相连,棘齿342可活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棘齿342构造成常配合在棘轮341上,单向锁340受到触发时棘齿342脱离棘轮341。

发射组件60在保持位置和发射位置之间可活动地设在吊仓20上,在保持位置发射组件60使被发射件能够连接在吊仓20上,在发射位置发射组件60使吊仓20释放被发射件。发射组件60包括顶针610和回缩弹性件620,顶针610在顶出位置和回缩位置之间可滑动地设在吊仓20上,回缩弹性件620用于驱动顶针610朝向回缩位置滑动,顶针610在触发后朝向顶出位置滑动,当顶针610位于回缩位置时被发射件可配合在吊仓20上,当顶针610朝向顶出位置滑动时顶针610将被发射件从吊仓20上撞脱。

控制组件70包括控制拨杆710、发射控制杆720和回收控制杆730,控制拨杆710可拨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控制拨杆710分别与发射控制杆720和回收控制杆730相配合,发射控制杆720可滑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且发射控制杆720的一端与控制拨杆710相连,当吊仓20位于归仓位置时发射控制杆720另一端与发射组件60相配合,发射控制杆720在触发后驱动发射组件60朝向发射位置滑动。回收控制杆730可滑动地设在发射器本体10上,回收控制杆730的一端与控制拨杆710相配合,回收控制杆730的另一端与棘齿342相连。控制拨杆710可驱动回收控制杆730在回收位置和停收位置之间转换,在回收位置回收控制杆730触发吊仓回收器30回收吊绳40,在停收位置回收控制杆730关闭吊仓回收器30的回收功能。

本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的玩法为:

第一步:当吊仓20处于归仓位置时,将被发射件安装在转动体220上;

第二步:驱动加速驱动器50带动被发射件旋转;

第三步:拨动控制拨杆710驱动发射控制杆720运动,从而使得顶针610朝向顶出位置运动以将被发射件撞脱;

第四步,手动拉拽吊仓20使其运动到出仓位置;

第五步,将吊仓20放置于旋转中的被发射件上方,转动体220上的磁吸件可将转动中的被发射件吸合到转动体220上;

第六步,拨动控制拨杆710运动,从而使得回收控制杆730处于回收位置(即棘齿342脱离棘轮341的位置,)从而使得带有被发射件的吊仓20回到归仓位置,以实现被发射件的二次发射或者回收。

本实施例的可远距离回收的发射器1能够实现被发射件的多次发射和回收,且具有多种玩法,操作简单,趣味性较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