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4172发布日期:2018-07-13 11:23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玩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玩具车。



背景技术:

玩具车一直是深受大众欢迎的玩具产品之一,所述玩具车一般分为电动玩具车和非电动玩具车。所述电动玩具车虽然可以行驶较远距离以及实现不同的功能,然而其具有结构复杂、易发生故障、成本高、以及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所述非电动玩具车如利用惯性驱动的玩具车,虽然其成本较低、不易发生故障,但其动力不足,难以行驶较远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同时能够行驶较远距离的玩具车。

本发明提供一种玩具车,包括车身壳体、底盘、前车轮和后车轮,所述车身壳体和所述底盘固定连接,所述前车轮和所述后车轮放置于所述底盘的两端,并收容于所述车身壳体和所述底盘所围空间内,还包括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收容于所述车身壳体和所述底盘所围空间内,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壳体、惯性轮、齿轮组和拉条,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支撑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并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惯性轮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通过一横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所述惯性轮同轴设置有一转动齿轮;所述齿轮组位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其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驱动齿轮和轴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啮合,所述轴齿轮固定安装于所述后车轮的轮轴上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拉条外置于所述车身壳体外,且所述拉条具有若干齿;

所述车身壳体对应所述驱动齿轮的位置开设一第一贯通孔,所述底盘对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位置开设一第二贯通孔,所述拉条可伸入所述第一贯通孔内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后、由所述第二贯通孔穿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驱动齿轮均为双联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中的较大齿轮与所述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中的较小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中的较大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中的较小齿轮与所述驱动齿轮中的较大齿轮啮合,所述驱动齿轮中的较小齿轮可与所述拉条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齿轮通过一连接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且所述第二齿轮中的较小齿轮邻近所述第二壳体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壳体中远离所述惯性轮的一端,并通过一转动轴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的端部位置分别设置一收容槽,所述两个收容槽相对设置且所述两个收容槽协同收容所述转动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惯性轮相对所述转动齿轮的一侧延伸一联动部,所述联动部内收容部分所述转动齿轮,且所述联动部的内壁设置内齿圈,所述内齿圈与部分所述转动齿轮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齿轮的一端沿所述内齿圈延伸两个推动部,所述两个推动部沿所述转动齿轮的中心对称且所述两个推动部与所述内齿圈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盘上还设置一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毗邻所述第二贯通孔设置,且所述第一限位板沿所述底盘的一端朝所述车身壳体所在方向凸伸。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邻近所述驱动齿轮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板沿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朝所述第一限位板所在方向凸伸。

本发明提供的玩具车包括车身壳体、底盘、前车轮、后车轮和动力装置,其中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惯性轮、齿轮组和拉条,所述惯性轮同轴设置有一转动齿轮,所述齿轮组连接所述转动齿轮和所述后车轮的轮轴,所述拉条可依次通过所述车身壳体和所述底盘,与收容于所述车身壳体和所述底盘所围空间内的所述齿轮组中的驱动齿轮啮合,当抽动所述拉条时可驱使所述驱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惯性轮快速转动,所述惯性轮在惯性作用下持续带动所述齿轮组带动所述轮轴转动,从而使所述玩具车能够行驶更远距离。其中,所述拉条能够为所述玩具车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所述惯性轮蓄能并能够将能量通过所述齿轮组传输至所述轮轴,以使所述玩具车能够以一个较大速度持续行驶较远距离。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玩具车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而且不易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玩具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玩具车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动力装置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2中动力装置的内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玩具车1

车身壳体10

第一贯通孔12

底盘20

第二贯通孔21

第一限位板23

前车轮30

后车轮40

动力装置50

壳体52

第一壳体52a

第二壳体52b

收容槽521

第二限位板523

收容空间53

惯性轮54

横轴541

联动部543

内齿圈545

转动齿轮55

推动部551

齿轮组56

第一齿轮561

第二齿轮563

连接轴564

驱动齿轮565

转动轴566

轴齿轮567

拉条5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连接仅仅是为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连接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等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殊的差别,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请参照图1至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玩具车1,包括车身壳体10、底盘20、前车轮30、后车轮40和动力装置50。本实施例中,车身壳体10通过螺栓与底盘20固定连接;前车轮30和后车轮40放置于底盘20的两端,并收容于车身壳体10和底盘20所围空间内;动力装置50收容于车身壳体10和底盘20所围空间内,且部分动力装置50连接于后车轮40上,用于为玩具车1提供动力,使玩具车1能够持续行驶一段距离。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身壳体10与底盘20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通过螺栓连接,其也可通过其他螺纹件如螺钉、螺柱等连接,其也可采用销连接、胶连接、超声焊接等其他固定连接方式。

其中,车身壳体10可为现有设计中的任一一种车身壳体,如轿车车身壳体、越野车车身壳体、赛车车身壳体等。车身壳体10对应部分动力装置50的位置开设一第一贯通孔12,底盘20对应第一贯通孔12开设一第二贯通孔21,以便于动力装置50中的外置部分可通过第一贯通孔12伸入玩具车1内、后由第二贯通孔21穿出。本实施例中,底盘20上还设置一第一限位板23,第一限位板23毗邻第二贯通孔21设置,且第一限位板23沿底盘20的一端朝车身壳体10所在方向凸伸,用于限制动力装置50中的所述外置部分,防止其偏离既定位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底盘20也可不设置第一限位板23。

请同时参照图3至图4,动力装置50包括壳体52、惯性轮54、齿轮组56和拉条58。本实施例中,壳体52包括第一壳体52a和与第一壳体52a扣合连接的第二壳体52b,第二壳体52b支撑连接于第一壳体52a上以形成一收容空间53,用于收容惯性轮54和齿轮组56。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的端部位置分别设置一收容槽521,两个收容槽521相对设置以便于协同收容部分齿轮组56。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扣合连接,所述连接方式也可为螺纹连接、销连接、胶连接或超声焊接等。壳体52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包括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壳体52也可为一体成型结构。

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52a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第二限位板523,第二限位板523邻近齿轮组56设置,且第二限位板523沿第一壳体52a的侧壁朝第一限位板23所在方向凸伸,用于协同第一限位板23以进一步限制动力装置50中的所述外置部分,防止其偏离既定位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52a也可不设置第二限位板邻523。

惯性轮54大致为一质量较大的圆轮,所述圆轮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从而使惯性轮54能够蓄能及输出能量。惯性轮54邻近壳体52的其中一端设置,其通过一横轴541分别与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连接,且惯性轮54同轴设置有一转动齿轮55。本实施例中,惯性轮54相对转动齿轮55的一侧延伸一联动部543,其大致呈圆饼状,联动部543内部凹陷以收容部分转动齿轮55,且联动部543的内壁设置内齿圈545,内齿圈545大致为棘轮圈,用于与部分转动齿轮55啮合,以受转动齿轮55驱动转动。转动齿轮55的其中一端收容于联动部543内,且其收容端沿内齿圈545延伸两个推动部551,两个推动部551沿转动齿轮55的中心对称,且每一推动部551大致呈一可与内齿圈545啮合的棘爪状,用于驱动内齿圈545转动,从而带动惯性轮54转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惯性轮54也可不设置联动部543,此时转动齿轮55不设置推动部551,惯性轮54与转动齿轮55均紧配于横轴541上。内齿圈545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为棘轮圈,其也可为直齿圈或斜齿圈等其他齿圈,此时推动部551呈现可与内齿圈545啮合的形状,或转动齿轮55也可不设置推动部551,此时转动齿轮55收容于内齿圈545并与内齿圈545啮合。

齿轮组56包括第一齿轮561、第二齿轮563、驱动齿轮565和轴齿轮567,第一齿轮561与转动齿轮55啮合,第二齿轮563分别与第一齿轮561和驱动齿轮565啮合,轴齿轮567固定安装于后车轮40的轮轴上并与第二齿轮563啮合。其中,第一齿轮561、第二齿轮563和驱动齿轮565均为双联齿轮,且第一齿轮561中的较大齿轮与转动齿轮55啮合,第一齿轮561中的较小齿轮与第二齿轮563中的较大齿轮啮合,第二齿轮563中的较小齿轮与驱动齿轮565中的较大齿轮啮合,驱动齿轮565中的较小齿轮可与拉条58啮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齿轮56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壳体52a上。第二齿轮563通过一连接轴564分别与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连接,且第二齿轮563中的较小齿轮邻近第二壳体52b设置。驱动齿轮565位于壳体52中远离惯性轮54的一端,且驱动齿轮565中的较小齿轮对应第一贯通孔12和第二贯通孔21设置,驱动齿轮565通过一转动轴566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52a和第二壳体52b连接,其中转动轴566的两端分别收容于两个收容槽521内。轴齿轮567紧配于后车轮40的轮轴上且邻近第二壳体52b设置,用于当轴齿轮567受第二齿轮563驱动转动时可带动后车轮40转动,或当后车轮40转动时能够驱使轴齿轮567依次带动第二齿轮563、第一齿轮561和转动齿轮55转动,从而驱动惯性轮54转动。即动力装置50既能够通过拉条58驱动后车轮40转动,又能够通过后车轮40的自转带动惯性轮54转动,由惯性轮54持续带动后车轮40转动。

拉条58外置于壳体52外,其具有若干齿,所述若干齿可与驱动齿轮565中的较小齿轮啮合。拉条58可通过第一贯通孔12伸入玩具车1内与驱动齿轮565啮合,通过拉动拉条58能够驱使驱动齿轮565转动,以为惯性轮54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玩具车1的使用流程大致为:将拉条58通过车身壳体10上的第一贯通孔12伸入玩具车1内,使拉条58与驱动齿轮565中的较小齿轮啮合,后拉条58通过第二贯通孔21穿出玩具车1。拉动拉条58使拉条58抽离玩具车1,在此过程中,驱动齿轮565受拉条58的驱动转动,并依次带动第二齿轮563、第一齿轮561和转动齿轮55转动,转动齿轮55推动惯性轮54并为惯性轮54提供一个较大的初始速度,使惯性轮54快速转动。当拉条58抽离玩具车1后,惯性轮54因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可继续快速转动的同时带动转动齿轮55转动,转动齿轮55依次带动第一齿轮561、第二齿轮563和轴齿轮567转动,使后车轮40转动,从而驱动玩具车1行驶。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内齿圈545和推动部551的结构设置,使得惯性轮54能够在转动齿轮55的驱动下单向旋转,避免因拉条58的抽拉动作而使惯性轮54出现往复旋转的情况。其具体为,当拉条58在伸入玩具车1内与驱动齿轮565啮合并朝第二贯通孔21移动至拉条58的极限位置的过程中,推动部551在内齿圈545的齿背上滑动而惯性轮54静止不动;当拉条58在抽离玩具车1的过程中,推动部551与内齿圈545啮合从而带动惯性轮54转动。且内齿圈545和推动部551的结构设置可允许拉条58往复抽拉驱动齿轮565,以对惯性轮54持续加速,从而提升玩具车1的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行驶距离。

本发明所提供的玩具车1能够通过拉条58、齿轮组25和惯性轮54的动力传动,使玩具车1以一个较大速度持续行驶较远距离。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玩具车1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而且不易发生故障。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包含”和词语“具有/包括”及其变形,用于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数值步骤或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数值、步骤、件或它们的组合。

为清楚起见,本发明在单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单个实施例中使用。而且,在单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本发明的各种特征,也可以在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形式在子组合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