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5095发布日期:2018-07-10 21:47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属于智能舞台幕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舞台幕布是各种类型的剧场影剧院礼堂俱乐部演播厅等舞台上不可缺少的设备,它起着装饰舞台,提高演出效果的作用,目前舞台上广泛使用的幕布主要有舞台大幕 、二道幕、三道幕、檐幕、横侧幕、纱幕、天幕、吸音幕、串叠幕、侧幕、安全防火幕等种类。大幕在台门口内,是舞台的门户,也是舞台的主要幕布.它主要用于演出开始和结束的启闭,有时也用作场幕使用,大幕的类型有启闭式、升降式、串帘式、均匀式等.开启可有水平对开,蝶形对开,升降三种形式.大幕拉幕机是舞台上使用最频繁的设备之一,现有的幕布升降机构简单,采用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实现幕布卷绕或释放,升降完全依靠电机单驱动,若想实现快速升降,仅能通过提高电机的驱动力实现,即需要消耗更多的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现有技术结构,引入单电机驱动结构,配合匹配转动的大小齿轮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舞台幕布升降速率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用于实现舞台幕布的升降收放;包括第一转轴和转动电机,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端部与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第一转轴所在直线相共线,第一转轴随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水平悬置于舞台上方,转动电机位置固定,舞台幕布的顶边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上,舞台幕布随第一转轴的转动,绕置于第一转轴上或由第一转轴上降下;还包括第二转轴、主动齿轮、随动齿轮、定位杆和至少两根拉绳;其中,第二转轴的长度、外径与第一转轴的长度、外径彼此相等,第二转轴平行于第一转轴设置,且第二转轴中心线与第一转轴中心线同处于水平面上,以及第一转轴上、第二转轴上同侧两端部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转轴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的外径大于随动齿轮的外径,且主动齿轮的齿纹与随动齿轮的齿纹彼此相对应;主动齿轮设置于第一转轴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所在面与第一转轴中心线相垂直,随动齿轮设置于第二转轴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和随动齿轮均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同一侧端部上,随动齿轮所在面与第二转轴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的齿纹与随动齿轮的齿纹彼此相接触咬合;定位杆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的底边上;各根拉绳的长度均与舞台幕布顶边、底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各根拉绳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二转轴表面相固定连接,各根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连接定位杆,各根拉绳分别与第二转轴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且各根拉绳分别与定位杆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电机为无刷转动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杆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主动齿轮、随动齿轮中,转动盘均采用钢铁材质制成,分别位于转动盘外围一周的齿纹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引入单电机驱动结构,基于现有转动电机对第一转轴的驱动,带动舞台幕布升降的基础上,引入第二转轴,并基于分设第一转轴端部、第二转轴端部,彼此相咬合转动工作的主动齿轮、随动齿轮,由第一转轴的转动,驱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通过设计各根拉绳,针对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底边上的定位杆实现牵引,并且结合主动齿轮外径大于随动齿轮外径的设计,针对舞台幕布的顶边和底边,实现双边牵引,能够有效提高舞台幕布升降速率;

(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中,针对转动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具有高效的升降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

(3)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中,针对定位杆,进一步设计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在舞台幕布降下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定位杆与台面接触时发出的撞击声,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构想;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中,针对主动齿轮、随动齿轮,设计其中转动盘均采用钢铁材质制成,分别位于转动盘外围一周的齿纹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在有效保证所连转轴与转动盘之间牢固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主动齿轮与随动齿轮之间齿纹的静音接触,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 舞台幕布,2. 第一转轴,3. 转动电机,4. 第二转轴,5. 主动齿轮,6. 随动齿轮,7. 定位杆,8. 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用于实现舞台幕布1的升降收放;包括第一转轴2和转动电机3,转动电机3上驱动杆的端部与第一转轴2的其中一端相固定连接,且转动电机3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第一转轴2所在直线相共线,第一转轴2随转动电机3上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2水平悬置于舞台上方,转动电机3位置固定,舞台幕布1的顶边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上,舞台幕布1随第一转轴2的转动,绕置于第一转轴2上或由第一转轴2上降下;还包括第二转轴4、主动齿轮5、随动齿轮6、定位杆7和至少两根拉绳8;其中,第二转轴4的长度、外径与第一转轴2的长度、外径彼此相等,第二转轴4平行于第一转轴2设置,且第二转轴4中心线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同处于水平面上,以及第一转轴2上、第二转轴4上同侧两端部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5的外径大于随动齿轮6的外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对应;主动齿轮5设置于第一转轴2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5所在面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相垂直,随动齿轮6设置于第二转轴4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5和随动齿轮6均位于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4的同一侧端部上,随动齿轮6所在面与第二转轴4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接触咬合;定位杆7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1的底边上;各根拉绳8的长度均与舞台幕布1顶边、底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各根拉绳8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二转轴4表面相固定连接,各根拉绳8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连接定位杆7,各根拉绳8分别与第二转轴4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且各根拉绳8分别与定位杆7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上述技术方案所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引入单电机驱动结构,基于现有转动电机3对第一转轴2的驱动,带动舞台幕布升降的基础上,引入第二转轴4,并基于分设第一转轴2端部、第二转轴4端部,彼此相咬合转动工作的主动齿轮5、随动齿轮6,由第一转轴2的转动,驱动第二转轴4进行转动,通过设计各根拉绳8,针对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1底边上的定位杆7实现牵引,并且结合主动齿轮5外径大于随动齿轮6外径的设计,针对舞台幕布1的顶边和底边,实现双边牵引,能够有效提高舞台幕布升降速率。

基于上述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转动电机3,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转动电机,使得本实用新型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在实际使用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具有高效的升降效率,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针对定位杆7,进一步设计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在舞台幕布1降下的时候,能够有效避免定位杆7与台面接触时发出的撞击声,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构想;针对主动齿轮5、随动齿轮6,设计其中转动盘均采用钢铁材质制成,分别位于转动盘外围一周的齿纹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在有效保证所连转轴与转动盘之间牢固稳定性的同时,实现了主动齿轮5与随动齿轮6之间齿纹的静音接触,体现了人性化的设计。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舞台幕布单驱协作双动力升降装置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用于实现舞台幕布1的升降收放;包括第一转轴2和无刷转动电机,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端部与第一转轴2的其中一端相固定连接,且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所在直线与第一转轴2所在直线相共线,第一转轴2随无刷转动电机上驱动杆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转轴2水平悬置于舞台上方,无刷转动电机位置固定,舞台幕布1的顶边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上,舞台幕布1随第一转轴2的转动,绕置于第一转轴2上或由第一转轴2上降下;还包括第二转轴4、主动齿轮5、随动齿轮6、定位杆7和至少两根拉绳8;其中,第二转轴4的长度、外径与第一转轴2的长度、外径彼此相等,第二转轴4平行于第一转轴2设置,且第二转轴4中心线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同处于水平面上,以及第一转轴2上、第二转轴4上同侧两端部之间的连线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5、随动齿轮6中,转动盘均采用钢铁材质制成,分别位于转动盘外围一周的齿纹均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主动齿轮5的外径大于随动齿轮6的外径,且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对应;主动齿轮5设置于第一转轴2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5所在面与第一转轴2中心线相垂直,随动齿轮6设置于第二转轴4的其中一端上,且主动齿轮5和随动齿轮6均位于第一转轴2和第二转轴4的同一侧端部上,随动齿轮6所在面与第二转轴4中心线相垂直,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接触咬合;定位杆7采用硬质橡胶材质制成,定位杆7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1的底边上;各根拉绳8的长度均与舞台幕布1顶边、底边之间的距离相等,各根拉绳8的其中一端分别与第二转轴4表面相固定连接,各根拉绳8的另一端分别竖直向下连接定位杆7,各根拉绳8分别与第二转轴4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且各根拉绳8分别与定位杆7相连接的端部彼此等间距分布。实际应用当中,当使用者需要升起舞台幕布1时,只需向无刷转动电机发送升起控制指令,无刷转动电机工作,驱动所连第一转轴2转动,针对舞台幕布1的顶边实现卷绕,带动舞台幕布1上升,第一转轴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由于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接触咬合,则随动齿轮6随主动齿轮5的转动而转动,随动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针对各根拉绳8的缠绕,由各根拉绳8针对固定设置于舞台幕布1底边上的定位杆7实现牵引,由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大于随动齿轮6的外径,则第二转轴4的转速大于第一转轴2的转速,因此,实现舞台幕布1整体上升速度的提升;当使用者需要降下舞台幕布1时,只需向无刷转动电机发送下降控制指令,无刷转动电机工作,驱动所连第一转轴2转动,释放针对舞台幕布1顶边的卷绕,带动舞台幕布1下降,同时,第一转轴2转动带动主动齿轮5转动,由于主动齿轮5的齿纹与随动齿轮6的齿纹彼此相接触咬合,则随动齿轮6随主动齿轮5的转动而转动,随动齿轮6转动带动第二转轴4转动,释放针对各根拉绳8的缠绕,实现定位杆7随舞台幕布1底边的下降,由于主动齿轮5的外径大于随动齿轮6的外径,则第二转轴4的转速大于第一转轴2的转速,实现舞台幕布1整体下降速度的提升,并且设计各根拉绳8的长度均与舞台幕布1顶边、底边之间的距离相等,能够实现舞台幕布1的完全下降。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