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道喷射结构及赛道喷射成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41631发布日期:2018-12-19 07:1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赛道喷射结构及赛道喷射成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赛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赛道喷射结构及赛道喷射成型方法。

背景技术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的北京举办,其中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为了保证冬奥会的顺利进行,有关比赛场地也在抓紧建设中。

雪车项目以及雪橇项目均是观赏性很强的雪上运动,雪车、雪橇赛道作为冬奥会雪车项目和雪橇项目的比赛滑道,是一种对质量要求很高的滑道。由于本赛道是国内首条,亚洲第三条,因此是北京冬奥会项目中设计难度最高、最为复杂的设施。目前在建的赛道具有如下特点:主赛道全长1975米,其主体结构为双曲面喷射混凝土成型,每个弧度、断面及倾斜角度都不相同;其次,赛道要求可承载时速为134.4m/h雪车载人滑行,赛道内表面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要求为毫米级;另外,喷射混凝土赛道内设有制冷管、钢筋及免拆网片等,其都对赛道内曲面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成型有极为苛刻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解决喷射混凝土在双曲面赛道喷射的密实度、强度、弧度、平整度及喷射效率是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混凝土在双曲面赛道喷射时,无法保证密实度、强度、弧度、平整度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即可保证赛道的密实度、强度、弧度、平整度,又能确保喷射效率的赛道喷射结构及赛道喷射成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赛道喷射结构,用于对赛道进行喷射混凝土,包括赛道的底部、与所述底部一端相连的下檐口、与所述底部另一端相连的高墙以及与所述高墙相连的上檐口,其中所述赛道的底部依次铺设有第一模板、位于所述第一模板上的第一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钢筋上的第一找平管,所述赛道的下檐口依次铺设有第二模板、位于所述第二模板上的第二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钢筋上的第二找平管,所述赛道的高墙依次铺设有免拆网片、位于所述免拆网片上的第三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钢筋上的第三找平管,所述赛道的上檐口依次铺设有第三模板、位于所述第三模板上的第四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四钢筋上的第四找平管,所述第四找平管、第三找平管、第一找平管、第二找平管依次由所述上檐口穿过高墙及底部向所述下檐口延伸形成一个与所述赛道纵向截面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的找平连管,且沿所述赛道的长度方向,多个找平连管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模板与所述第一钢筋之间还铺设有第二制冷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免拆网片与所述第三钢筋之间还铺设有第一制冷管。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板与所述第二钢筋之间设有保温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模板与所述第四钢筋之间设有第三制冷管,且在所述第四找平管上有第四模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赛道喷射成型方法,利用所述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赛道喷射结构对赛道进行混凝土喷射,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由所述第一找平管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找平管对所述赛道的底部喷射混凝土,使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一模板并与所述第一钢筋所在的面平齐;步骤s2:对所述赛道的下檐口位置、高墙位置以及上檐口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步骤s3:继续对所述赛道的底部且由所述第一找平管的一侧喷射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中,先对所述赛道的下檐口位置部分进行喷射混凝土;其次,由所述第三找平管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三找平管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喷射混凝土直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接着,对所述赛道的上檐口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然后,对所述赛道的下檐口未喷射部位进行喷射;最后,由所述第三找平管的一侧继续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喷射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赛道的下檐口位置部分进行喷射混凝土时,先沿所述第二模板的顶部对所述下檐口进行喷射,使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二模板;其次由所述第二找平管的一侧且穿过所述第二找平管对所述下檐口进行喷射,使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二钢筋;然后,对所述下檐口的顶端进行喷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三找平管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三找平管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喷射混凝土时,沿高墙的高度方向,先对所述高墙的下端喷射混凝土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再对所述高墙的上端喷射混凝土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赛道的下檐口未喷射部位进行喷射时,由所述第二找平管的一侧对所述下檐口进行喷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由所述第三找平管的一侧继续对所述赛道的高墙进行喷射混凝土,沿高墙的高度方向,先对所述高墙的下端喷射混凝土,再对所述高墙的上端喷射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赛道的底部喷射混凝土时,先对所述赛道的底部靠近所述高墙处的角落进行喷射,然后再对所述赛道的底部靠近所述下檐口处的角落进行喷射,最后再对所述赛道底部的中间位置进行喷射。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完成后进入步骤s4:沿所述高墙且由所述免拆网片的一侧继续喷射混凝土。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赛道的长度方向,以多个找平连管的距离为一个喷射段,将所述赛道分成多个喷射段,顺序对每个喷射段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直至完成整个赛道的喷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赛道及赛道喷射结构及赛道喷射成型方法,沿赛道的长度方向以多个找平连管的距离为一个喷射段,将赛道分为多个小段喷射,以此来保证赛道长度方向喷射的曲面弧度;而沿赛道厚度方向以先底层、后面层的喷射方式,以保证喷射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利于面层曲率控制和找平;沿赛道高度方向以底部、下檐口、外墙下段、外墙上段、上檐口的顺序喷射,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效率;另外,此顺序有利于回弹料的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赛道喷射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赛道喷射成型方法流程图。

说明书附图说明:10-赛道,11-底部,111-第一模板,112-第一找平管,12-下檐口,121-第二模板,122-第二找平管,13-高墙,131-免拆网片,132-第三找平管,14-上檐口,141-第四找平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赛道喷射结构,用于对赛道10进行喷射混凝土,包括赛道10的底部11、与所述底部11一端相连的下檐口12、与所述底部11另一端相连的高墙13以及与所述高墙13相连的上檐口14,其中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依次铺设有第一模板111、位于所述第一模板111上的第一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钢筋上的第一找平管112,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依次铺设有第二模板121、位于所述第二模板121上的第二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钢筋上的第二找平管122,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依次铺设有免拆网片131、位于所述免拆网片131上的第三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钢筋上的第三找平管132,所述赛道10的上檐口14依次铺设有第三模板、位于所述第三模板上的第四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四钢筋上的第四找平管141,所述第四找平管、第三找平管、第一找平管、第二找平管依次由所述上檐口14穿过高墙13及底部11向所述下檐口12延伸形成一个与所述赛道10纵向截面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的找平连管,且沿所述赛道10的长度方向,多个找平连管依次间隔排列设置。

本实施例所述赛道喷射结构,用于对赛道10进行喷射混凝土,包括赛道10的底部11、与所述底部11一端相连的下檐口12、与所述底部11另一端相连的高墙13以及与所述高墙13相连的上檐口14,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依次铺设有第一模板111、位于所述第一模板111上的第一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钢筋上的第一找平管,其中所述第一模板111用于支撑所述底部11,所述第一钢筋用于保证所述底部11的强度,所述第一找平管112用于对所述底部11的表面找平、弧度控制,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找平管112也能控制对所述底部11喷射混凝土时的厚度;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依次铺设有第二模板121、位于所述第二模板121上的第二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钢筋上的第二找平管122,其中所述第二模板121用于支撑所述下檐口12,所述第二钢筋用于保证所述下檐口12的强度,所述第二找平管122用于对所述下檐口12的表面找平、弧度控制,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找平管122也能控制对所述下檐口12喷射混凝土时的厚度;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依次铺设有位于所述高墙13底端的免拆网片131、位于所述免拆网片131上的第三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钢筋上的第三找平管132,其中,所述免拆网片131用于支撑所述高墙13,所述第三钢筋用于保证所述高墙13的强度,所述第三找平管132用于对所述高墙13的表面找平、弧度控制,同时,通过所述第三找平管132也能控制对所述高墙13喷射混凝土时的厚度;所述赛道10的上檐口14依次铺设有第三模板、位于所述第三模板上的第四钢筋以及位于所述第四钢筋上的第四找平管141,其中所述第三模板用于支撑所述上檐口14,所述第四钢筋用于保证所述上檐口14的强度,所述第四找平管141用于对所述上檐口14的表面找平、弧度控制,同时,通过所述第四找平管141也能控制对所述上檐口14喷射混凝土时的厚度,所述第四找平管141、第三找平管132、第一找平管112、第二找平管122依次由所述上檐口14穿过高墙13及底部11向所述下檐口12延伸形成一个与所述赛道10纵向截面的内表面形状相同的找平连管,且沿所述赛道10的长度方向,多个找平连管依次间隔排列设置,从而有利于保证整个赛道的弧度以及平整度。

所述免拆网片131与所述第三钢筋之间依次还铺设有钢筋以及第一制冷管,通过所述钢筋可以加强所述高墙的强度,通过所述第一制冷管可以保证所述高墙13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模板121与所述第二钢筋之间依次铺设有钢筋以及保温材料,通过所述钢筋可以加强所述下檐口12的强度,通过所述保温材料有利于实现对所述赛道10的保温。所述第一模板11与所述第一钢筋之间依次铺设有钢筋以及第二制冷管,通过所述钢筋可以加强所述底部11的强度,通过所述第二制冷管可以保证所述底部11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所述第三模板与所述第四钢筋之间依次铺设有钢筋以及第三制冷管,通过所述钢筋可加强所述上檐口14的强度,通过所述第三制冷管可以保证所述上檐口14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且在所述第四找平管141上有第四模板,所述第四模板用于支撑所述上檐口14。

实施例二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赛道喷射成型方法,利用实施例一所述的赛道喷射结构对赛道进行混凝土喷射,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由所述第一找平管112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找平管112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喷射混凝土,使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一模板111并与所述第一钢筋所在的面平齐;步骤s2: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位置、高墙13位置以及上檐口14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步骤s3:继续对所述底部11且由所述第一找平管112的一侧喷射混凝土。

本实施例所述赛道喷射成型方法,所述步骤s1中,由所述第一找平管112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找平管112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喷射混凝土,使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一模板111并与所述第一钢筋所在的面平齐,由于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位于整个赛道的最下方,因此先对所述底部11的底层进行施工,有利于对喷射中回弹料的处理;所述步骤s2中,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位置、高墙13位置以及上檐口14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由于喷射过程中回弹料大部分落至所述底部11的表层,由于所述底部11之前已喷射混凝土至所述第一钢筋齐平,因此有利于回弹料的清理,从而提高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效率;所述步骤s3中,继续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且由所述第一找平管112的一侧进行喷射混凝土,以保证喷射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有利于对所述赛道10的面层曲率控制和找平,从而完成对整个所述赛道10的施工,本发明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而且有利于控制赛道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同时保证了赛道喷射混凝土的弧度,提高喷射混凝土的喷射效率。

所述步骤s1中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喷射混凝土时,先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靠近所述高墙13处的角落进行喷射,然后再对所述赛道10的底部11靠近所述下檐口12处的角落进行喷射,最后再对所述赛道10底部的中间位置进行喷射,从而有利于保证所述底部11的密实度。

所述步骤s2中,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位置、高墙13位置以及上檐口14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时,其喷射顺序有多种,可以是先对下檐口12喷射;然后再对所述高墙13喷射,最后对所述上檐口14喷射,沿所述赛道10的高度方向,采用由低到高的喷射顺序,方便清理废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由于避免了影响后续施工,从而有利于提高喷射效率。由于考虑到所述上檐口14的厚度较厚,混凝土喷射后需要较长的凝固时间,为了最大程度上的节约喷射时间,优选地,先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位置部分进行喷射混凝土;其次,由所述第三找平管132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三找平管132对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进行喷射混凝土直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接着,对所述赛道10的上檐口14位置进行喷射混凝土;然后,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1未喷射部位进行喷射;最后,由所述第三找平管的一侧继续对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进行喷射混凝土。上述对所述高墙13喷射时,由于先喷射所述高墙13的底层,再喷射所述高墙13的面层,因此可以保证喷射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有利于面层曲率控制和找平。

另外,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位置部分进行喷射混凝土时,先沿所述第二模板121的顶部对所述下檐口12进行喷射,使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二模板121;其次由所述第二找平管122的一侧且穿过所述第二找平管122对所述下檐口12进行喷射,使所述混凝土覆盖所述第二钢筋;然后,对所述下檐口12的顶端进行喷射,从而可以保证喷射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有利于面层曲率控制、找平和回弹料处理。

由所述第三找平管132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三找平管132对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进行喷射混凝土时,沿高墙13的高度方向,先对所述高墙13的下端喷射混凝土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再对所述高墙13的上端喷射混凝土至与所述第三钢筋所在的面平齐,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效率。

对所述赛道10的下檐口12未喷射部位进行喷射时,由所述第二找平管122的一侧对所述下檐口12进行喷射,从而有利于控制赛道喷射混凝土的平整度以及保证赛道喷射混凝土的弧度。由所述第三找平管132的一侧继续对所述赛道10的高墙13进行喷射混凝土,沿高墙13的高度方向,先对所述高墙13的下端喷射混凝土,再对所述高墙13的上端喷射混凝土,从而不仅可以提高混凝土喷射的密实度,而且可以提高喷射效率。

所述步骤s3完成后进入步骤s4:沿所述高墙13且由所述免拆网片131的一侧继续喷射混凝土,从而有利于提高赛道的整体结构和喷射混凝土的密实度。沿所述赛道10的长度方向,以多个找平连管的距离为一个喷射段,将所述赛道10分成多个喷射段,顺序对每个喷射段执行步骤s1至步骤s3,直至完成整个赛道的喷射,具体地,沿所述赛道10长度方向以1.2m-1.8m(即2~3个找平连管的距离)为一个喷射段,将总长1975米的赛道,分为约1600个小段喷射,以此来保证赛道长度方向喷射的曲面弧度。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