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2829发布日期:2018-12-14 22:2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上肢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运动锻炼训练器械,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肢训练器。

背景技术

体育锻炼是现代人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调节心理、娱悦身心、适应社会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多种器材进行上肢的锻炼,通过人体各部位的锻炼以提高人们在某项运动上的运动能力。为进行上肢力量的锻炼,人们发明了一些能调节部件活动时阻尼的上肢锻炼器材,但这类上肢锻炼器材阻力调节范围较窄,不能满足于使用者进行上肢的锻炼,且这类上肢锻炼器材结构复杂、配件较多,使用时噪音较大,活动部件易磨损,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使用者受伤,对场地要求高,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进行使用者上肢的锻炼,且结构简单、能调节使用者运动强度的上肢训练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上肢训练器,包括底座、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若干上下设置的锻炼绳滚轮,所述锻炼绳滚轮至少包括阻尼滚轮和若干从动滚轮,所述锻炼绳滚轮上围绕有锻炼绳,所述阻尼滚轮与阻尼装置相配合,所述阻尼装置用于调节阻尼滚轮转动时的阻尼大小。

使用本发明器材时,使用者用手拉动锻炼绳并带动阻尼滚轮和从动滚轮转动,使用者通过攀爬拉动锻炼绳以使上肢施力运动以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本发明零部件较少,生产成本较低,对场地要求较低,使用时噪音较低,能避免因零部件损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装置包括若干缸体,所述缸体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第二腔室相对位于第一腔室上侧,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调节阀,所述缸体具有出轴,所述出轴的内端位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出轴的外端延伸至缸体外并与所述阻尼滚轮联动,所述缸体远离出轴外端的一端与支架铰接,所述阻尼滚轮转动以使所述出轴做内缩或外伸运动,所述第一腔室内充有液体,所述调节阀用以调节液体从第一腔室内流至第二腔室时的通过截面的大小。

使用本发明器材时,使用者用手拉动锻炼绳并带动阻尼滚轮和从动滚轮转动,由于缸体的出轴与阻尼滚轮联动,缸体的出轴会做内缩外伸的往复运动,当出轴内缩时,出轴推动液体以受到阻力,阻尼滚轮继续转动以使出轴继续推动液体进入第二腔室;随后出轴外伸,由于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上方,位于第二腔室内的液体受重力影响回流至第一腔室。

根据需要触动调节阀,以调节液体从第一腔室流至第二腔室时通过的截面大小,当液体所能通过的截面大小变大,则出轴的内端更容易在第一腔室内推动液体,阻尼滚轮所受到的阻尼较小,使用者能轻松地拉动锻炼绳;当液体所能通过的截面大小变小,则出轴的内端推动液体流至第二腔室更费力,阻尼滚轮所受到的阻尼较大,使用者的运动强度得到提高。其中,为便于出轴推动液体流动,也为了第一腔室的密封,出轴的内端可设置活塞。其中,根据需要设置数量不同的缸体,以让使用者拉动锻炼绳时能时时刻刻受到阻尼装置施加的阻力,或间隔地受到阻尼装置施加的阻力。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托板,所述支架上设有若干配重滚轮,所述配重滚轮上围绕有配重绳,所述配重绳的一端与所述托板相固定,所述配重绳的另一端与配重组相固定,所述配重滚轮至少包括上配重滚轮,所述托板和配重组均位于所述上配重滚轮下侧。

托板用于让使用者悬空,使用者坐在托板上后再拉动锻炼绳进行锻炼;其中,配重组的配重重量应小于使用者的重量,以使托板受人体重力具有向下落的趋势,使用者通过拉动锻炼绳攀爬的方式防止托板下坠,以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使用本发明时,通过设置配重组上配重的重量,以调节使用者的运动强度,当配重组重量较大时,使用者的运动强度较低,当配重组重量较小时,使用者的运动强度变大。其中,配重组的配重大小调节的方式可采用常规方式,如增加或减少配重物,或使用健身器材所用配重块与插销的配合实现配重组的配重大小调节。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滚轮与曲轴相固定,所述曲轴的主轴颈与所述阻尼滚轮同轴设置,所述曲轴形成有若干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曲柄臂,每两个曲柄臂之间设有连接轴颈,所述出轴与所述连接轴颈铰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装置包括两个缸体,两个缸体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曲轴形成有四个曲柄臂,四个曲柄臂包括两个第一曲柄臂和两个第二曲柄臂,所述第一曲柄臂与第二曲柄臂形成有夹角。

当阻尼装置只有一个缸体时,使用者拉动锻炼绳会感受到间断的下坠趋势;当阻尼装置有两个缸体时,使用者拉动锻炼绳时阻尼滚轮转动时的阻尼是稳定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曲柄臂与所述第二曲柄臂形成有九十度夹角。上述设置以使本发明器材使用时更为稳定、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用于控制第一缸体的调节阀、第二缸体的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设置在连通软管上,所述连通软管和调节阀均位于所述缸体外侧,所述连通软管的两端均延伸至缸体内并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所述调节件包括操作转轴,所述操作转轴的一端固定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转轴齿轮,所述调节阀包括阀芯,所述阀芯上固定有调节齿轮,所述第一缸体的调节阀的调节齿轮、第二缸体的调节阀的调节齿轮均与所述转轴齿轮啮合。上述设置以使本发明器材的使用更为简单方便。通过齿轮的配合以使两个缸体的调节阀联动,通过连通软管的设置以避免缸体摆动使调节阀也随之摆动。

作为优选,所述阻尼滚轮位于从动滚轮上侧,所述缸体与支架铰接的部位位于出轴外端下侧;或所述阻尼滚轮位于所述从动滚轮下侧,所述缸体与支架铰接的部位位于出轴外端上侧。锻炼绳滚轮轴线横向设置,缸体竖向设置以便于出轴与曲轴的联动。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上设有显示与输入单元,所述显示与输入单元包括计时器、计程器和显示屏,所述计时器和计程器均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所述计程器用于测量锻炼绳位移行程之和。上述设置以便于本发明器材能为使用者提供训练计时、计数或里程总计反馈,便于使用者的运动训练。

作为优选,所述托板下侧固定有脚踏;所述托板上固定有滑块,所述支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配合。脚踏和托板便于使用者进行上肢锻炼,使用者锻炼上肢时下肢不施力,更为舒适。滑块和导轨的设置便于托板的上下移动。

本发明具有能让使用者进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锻炼,能提高使用者的体能的优点,且本发明还具有受伤风险低、使用时噪音较低、场地要求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由图1、图2所示,一种上肢训练器,包括底座1、固定于底座上的支架2,支架2上设有三个锻炼绳滚轮,锻炼绳滚轮上围绕有锻炼绳3,锻炼绳滚轮包括一个阻尼滚轮10和两个从动滚轮11,阻尼滚轮10在上,两个从动滚轮11在下,且有一个从动滚轮位于阻尼滚轮10正下方,另一个从动滚轮位于阻尼滚轮10的下后侧,三个锻炼绳滚轮构成三角形结构,阻尼滚轮10与阻尼装置相配合,阻尼装置用于调节阻尼滚轮10转动时的阻尼大小。

阻尼装置包括两个缸体,两个缸体包括第一缸体4和第二缸体5,缸体均形成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第二腔室相对位于第一腔室上侧,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设有调节阀,缸体具有出轴6,出轴6的内端固定有活塞并位于第一腔室内,出轴6的外端延伸至缸体外并与阻尼滚轮10联动,第一缸体4和第二缸体5远离出轴6外端的一端均与支架2铰接,第一缸体4、第二缸体5与支架2铰接的部位位于出轴6外端下侧。阻尼滚轮10转动以使出轴6做内缩或外伸运动,第一腔室内充有液体,调节阀用以调节液体从第一腔室内流至第二腔室时的通过截面的大小。其中,液体为油。

阻尼滚轮10与曲轴7相固定,曲轴7的主轴颈与阻尼滚轮10同轴设置,曲轴7形成有四个向径向外侧延伸的曲柄臂,每两个曲柄臂之间设有连接轴颈8,每个出轴6与一个连接轴颈8铰接固定。四个曲柄臂包括两个第一曲柄臂71和两个第二曲柄臂72,第一曲柄臂71与第二曲柄臂72形成有九十度夹角。

支架2上设有调节件12和显示与输入单元13,调节件12用于控制第一缸体4的调节阀、第二缸体5的调节阀。调节阀设置在连通软管上,连通软管和调节阀均位于缸体外侧,连通软管的两端均延伸至缸体内并分别与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连通,调节件包括操作转轴,操作转轴的一端固定有操作把手,操作转轴的另一端固定有转轴齿轮,调节阀包括阀芯,阀芯上固定有调节齿轮,第一缸体的调节阀的调节齿轮、第二缸体的调节阀的调节齿轮均与转轴齿轮啮合。显示与输入单元13包括计时器、计程器和显示屏,计时器和计程器均与显示屏电连接,计程器用于测量锻炼绳3位移行程之和。

底座1上设有托板9,支架2上设有两个前后设置的配重滚轮,配重滚轮14上围绕有配重绳15,配重绳15的一端与托板9相固定,配重绳15的另一端与配重组16相固定,配重滚轮包括上配重滚轮14和后配重滚轮17,托板9和配重组16均位于上配重滚轮14下侧,后配重滚轮17位于上配重滚轮14后侧,配置组16靠近后配重滚轮17,托板9靠近上配重滚轮14。托板9下侧固定有脚踏,托板9上固定有滑块,支架2上设有竖向设置的导轨,滑块与导轨相配合。

使用本发明器材时,使用者用手拉动锻炼绳并带动阻尼滚轮和从动滚轮转动,使用者通过攀爬拉动锻炼绳以使上肢施力运动以达到锻炼上肢的目的。根据需要触动调节阀,以调节液体从第一腔室流至第二腔室时通过的截面大小,当液体所能通过的截面大小变大,则出轴的内端更容易在第一腔室内推动液体,阻尼滚轮所受到的阻尼较小,使用者能轻松地拉动锻炼绳;当液体所能通过的截面大小变小,则出轴的内端推动液体流至第二腔室更费力,阻尼滚轮所受到的阻尼较大,使用者的运动强度得到提高。本发明具有能让使用者进行不同运动强度的锻炼,能提高使用者的体能的优点,且本发明还具有受伤风险低、使用时噪音较低、场地要求低、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