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79159发布日期:2018-12-22 09:1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康复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目前,icu病人由于病情相对严重,一般不能下地活动,只能躺在病床上逐渐恢复病情,然而,这些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没有活动,容易造成深静脉血栓,同时,也不利于身体的康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康复锻炼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康复锻炼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及架设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支架的横向杆,所述第一侧架的下端和第二侧架的下端均设有适于夹持在床沿的夹持件,所述横向杆上设有挂环;

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穿过所述挂环,且所述弹性带的一端具有适于穿入肢体的第一套环,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具有适于穿入肢体的第二套环;

第一挂止组件,所述第一挂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挂止部,多个所述第一挂止部设在所述第一侧架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第二挂止组件,所述第二挂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挂止部,多个所述第二挂止部设在所述第二侧架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康复锻炼装置,通过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可以将该康复锻炼装置架设固定在床上,病人可以将腿部伸入至第一套环内,将手部伸入至第二套环内,然后用力拉伸弹性带,进而起到锻炼腿部和手部的目的,防止深静脉血栓等问题。同时,在使用中,如果只需要锻炼腿部,则可以将弹性带另一端的第二套环挂设在第一挂止部上或第二挂止部上,仅通过弹性带一端的第一套环套入腿部进行锻炼即可,同样,如果只需要锻炼手部,则可以将弹性带一端的第一套环挂设在第一挂止部上或第二挂止部上,仅通过弹性带另一端的第二套环套入手部进行锻炼即可,如此,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此外,将第一套环或第二套环挂设在不同的第一挂止部或第二挂止部上,可以调节弹性带剩余部分的长度,进而满足不同病人的使用需要,使得不同病人使用时具有合理的长度,使用时更加舒适方便。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康复锻炼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向杆为两根,两根所述横向杆平行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之间,每根所述横向杆上均设有所述挂环,所述弹性带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上的所述挂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根所述横向杆上设有两个所述挂环,两个所述挂环沿所述横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所述弹性带为两根,两根所述弹性带中一根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上两个所述挂环,两根所述弹性带中另一根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上另外两个所述挂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架包括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架包括第三立杆、第四立杆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

两根所述横向杆中的一个架设在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之间,两根所述横向杆中的另一个架设在所述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横向杆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及螺纹套,所述第一杆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架,所述第二杆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架,所述第一杆部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套的一端螺纹套接,所述第二杆部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套的另一端螺纹套接;

两个所述挂环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上,两个所述挂环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杆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立杆和第二立杆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挂止组件,所述第三立杆和第四立杆上均设置所述第二挂止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第一拉臂机构,所述第一拉臂机构包括第一转动臂、第一把手及第一拉簧,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第一枢转轴,所述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架上;所述第一把手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臂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转动臂垂直;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架相连,所述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臂的中部相连;

第二拉臂机构,所述第二拉臂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臂、第二把手及第二拉簧,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第二枢转轴,所述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架上;所述第二把手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臂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臂垂直;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架相连,所述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臂的中部相连。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枢转轴穿过所述第一枢转孔后与一第一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枢转轴可枢转套设有第一齿套及第一弹簧,所述第一齿套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臂和所述第一侧架之间,所述第一齿套朝向所述第一侧架的侧面具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齿部,所述第一侧架的侧面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齿部配合的多个第一齿槽,所述第一齿套远离所述第一侧架的侧面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限定出所述第一转动臂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一弹簧位于所述第一螺母和第一侧架支架且处于压缩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侧架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枢转孔后与一第二螺母螺纹连接;

所述第二枢转轴可枢转套设有第二齿套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和所述第二侧架之间,所述第二齿套朝向所述第二侧架的侧面具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齿部,所述第二侧架的侧面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齿部配合的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套远离所述第二侧架的侧面设有凸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限定出所述第二转动臂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螺母和第二侧架支架且处于压缩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夹持件包括u型卡座及锁紧螺栓,所述u型卡座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架或第二侧架下端且开口朝下,所述锁紧螺栓螺纹穿设于所述u型卡座的一个侧壁上。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康复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康复锻炼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康复锻炼装置中第一齿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康复锻炼装置中横向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支撑架10;

第一侧架101;

第一立杆1011;

第二立杆1012;

第一连接杆1013;

第二侧架102;

第三立杆1021;

第四立杆1022;

第二连接杆1023;

横向杆103;

第一杆部1031;

第二杆部1032;

螺纹套1033;

第一齿槽h10;

挂环11;

夹持件12;

u型卡座121;

锁紧螺栓122;

弹性带20;

第一套环21;

第二套环22;

第一挂止部30;

第二挂止部31;

第一拉臂机构40;

第一转动臂401;

第一把手402;

第一拉簧403;

第一枢转轴404;

第一螺母405;

第一弹簧406;

第一齿套407;

第一齿部4071;

第一限位部4072;

第二拉臂机构41;

第二转动臂411;

第二把手412;

第二拉簧413;

第二枢转轴414;

第二螺母415;

第二弹簧416。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康复锻炼装置。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10、弹性带20、第一挂止组件及第二挂止组件。

具体的,支撑架10包括第一侧架101、第二侧架102及架设所述第一侧架101和第二侧架102支架的横向杆103,所述第一侧架101的下端和第二侧架102的下端均设有适于夹持在床沿的夹持件12,所述横向杆103上设有挂环11。在使用时,可以将第一侧架101下端的夹持件12夹持固定在床体宽度方向的一侧床沿上,将第二侧架102下端的夹持件12夹持固定在床体宽度方向的另一侧床沿上,如此,支撑架10即可固定在床体上,支撑架10的横向杆103即可位于床体的上方,并且位于横向杆103沿床体的宽度方向延伸。

弹性带20穿过所述挂环11,且所述弹性带20的一端具有适于穿入肢体的第一套环21,所述弹性带20的另一端具有适于穿入肢体的第二套环22。也就是,该弹性带20具有弹性,并且,该弹性带20吊挂在横向杆103上的挂环11上,弹性带20的两端自由垂落,并且,其一端设置第一套环21,另一端设置第二套环22,第一套环21和第二套环22均适于病人的肢体伸入其中。在使用时,病人的肢体收入至第一套环21或第二套环22内之后,可以用力向下活动肢体,即可使得肢体拉动弹性带20变长,如此,可以利用弹性带20对肢体进行活动锻炼。

第一挂止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挂止部30,多个所述第一挂止部30设在所述第一侧架101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二挂止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挂止部31,多个所述第二挂止部31设在所述第二侧架102上且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也就是说,第一侧架101上设有多个第一挂止部30,第一挂止部30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第二侧架102上设有多个第二挂止部31,第二挂止部31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该第一挂止部30和第二挂止部31可供第一套环21和第二套环22挂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康复锻炼装置,通过第一侧架101和第二侧架102可以将该康复锻炼装置架设固定在床上,病人可以将腿部伸入至第一套环21内,将手部伸入至第二套环22内,然后用力拉伸弹性带20,进而起到锻炼腿部和手部的目的。同时,在使用中,如果只需要锻炼腿部,则可以将弹性带20另一端的第二套环22挂设在第一挂止部30上或第二挂止部31上,仅通过弹性带20一端的第一套环21套入腿部进行锻炼即可,同样,如果只需要锻炼手部,则可以将弹性带20一端的第一套环21挂设在第一挂止部30上或第二挂止部31上,仅通过弹性带20另一端的第二套环22套入手部进行锻炼即可,如此,使用更加方便灵活。此外,将第一套环21或第二套环22挂设在不同的第一挂止部30或第二挂止部31上,可以调节弹性带20剩余部分的长度,进而满足不同病人的使用需要,使得不同病人使用时具有合理的长度,使用时更加舒适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杆103为两根,两根所述横向杆103平行架设于所述第一侧架101和第二侧架102之间,每根所述横向杆103上均设有所述挂环11,所述弹性带20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103上的所述挂环11。

如此,弹性带20两端的第一套环21和第二套环22具有相对较大的距离,方便于病人将第一套环21穿套在腿部上,将第二套环22穿套在手部上,进而分别对手部和脚部进行锻炼,使用更加方便。

有利的,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每根所述横向杆103上设有两个所述挂环11,两个所述挂环11沿所述横向杆103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弹性带20为两根,两根所述弹性带20中一根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103上两个所述挂环11,两根所述弹性带20中另一根依次穿过两根所述横向杆103上另外两个所述挂环11。

如此,病人可以利用一根弹性带20锻炼的左手和左腿,而利用另一根弹性带20锻炼右手和右腿,进而达到对病人四肢的锻炼,同时,两根弹性带20分别位于病人的两侧,进而方便病人锻炼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侧架101包括第一立杆1011、第二立杆1012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1013,所述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架102包括第三立杆1021、第四立杆1022及连接在所述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之间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1023,所述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沿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两根所述横向杆103中的一个架设在所述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之间,两根所述横向杆103中的另一个架设在所述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之间。

也就是说,第一侧架101主要由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组成,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杆1013,如此,可以使得第一侧架101结构稳固可靠。第二侧架102主要由前后相对设置的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组成,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之间连接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杆1023,如此,可以使得第二侧架102结构稳固可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立杆1011和第二立杆1012上均设有所述第一挂止组件,所述第三立杆1021和第四立杆1022上均设置所述第二挂止组件。

如此,在使用时,可以根据需要将第一套环21、第二套环22挂设在第一立杆1011、第二立杆1012上的第一挂止组件或者第三立杆1021、第四立杆1022上的第二挂止组件上,其使用更加方便,弹性带20的长度调节更加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横向杆103包括第一杆部1031、第二杆部1032及螺纹套1033,所述第一杆部10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侧架101,所述第二杆部10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架102,所述第一杆部1031的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套1033的一端螺纹套1033接,所述第二杆部1032的所述另一端与所述螺纹套1033的另一端螺纹套1033接;两个所述挂环11中的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1031上,两个所述挂环11中的另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二杆部1032上。

也就是说,横向杆103主要由第一杆部1031、第二杆部1032和螺纹套1033组成,螺纹套1033连接在第一杆部1031和第二杆部1032之间,第一杆部1031和第二杆部1032分别连接在第一侧架101和第二侧架102上,如此,形成的横向杆103可以进行长度调节,例如螺纹套1033沿一个方向旋转时,第一杆部1031和第二杆部1032向螺纹套1033内运动,进而使得横向杆103的长度缩短,而螺纹套1033反向旋转时,第一杆部1031和第二杆部1032向远离螺纹套1033的方向运动,进而使得横向杆103的长度增大。

由于病床的宽度可能不同,所以,本实施例中,将横向杆103设计为长度可调的结构,可以使得在针对不同宽度的病床时,通过调节该横向杆103的长度进而适应不同宽度的病床,进而提高该康复锻炼装置的通用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拉臂机构40及第二拉臂机构41,其中,第一拉臂机构40包括第一转动臂401、第一把手402及第一拉簧403,所述第一转动臂401的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第一转动臂401的第一枢转轴404,所述第一枢转轴404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架101上;所述第一把手402连接在所述第一转动臂401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一转动臂401垂直;所述第一拉簧40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架101相连,所述第一拉簧40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臂401的中部相连。

第二拉臂机构41包括第二转动臂411、第二把手412及第二拉簧413,所述第二转动臂411的一端形成有垂直于所述第二转动臂411的第二枢转轴414,所述第二枢转轴414可枢转地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架102上;所述第二把手412连接在所述第二转动臂411的另一端且与所述第二转动臂411垂直;所述第二拉簧413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架102相连,所述第二拉簧4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臂411的中部相连。

也就是说,第一转动臂401在第一侧架101上可以前后转动,第二转动臂411在第二侧架102上可以前后转动,第一拉簧403连接在第一转动臂401的中部和第一侧架101之间,所以,当第一转动臂401向前转动时,第一拉簧403被拉伸,对应的,第二拉簧413连接在第二转动臂411的中部和第二侧架102之间,所以,当第二转动臂411向前转动时,第二拉簧413被拉伸。

换言之,第一转动臂401向前转动时需要克服第一拉簧403的拉力,第二转动臂411向前转动时需要克服第二拉簧413的拉力,因此,病床上的病床可以通过转动第一转动臂401和第二转动臂411来达到锻炼手臂的目的。具体的,病人可以利用手部抓握第一把手402和第二把手412,利用第一把手402和第二把手412向下拉动第一转动臂401和第二转动臂411,使得第一转动臂401和第二转动臂411向前转动,如此,即可达到锻炼手臂的作用,其使用方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架101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第一枢接孔,所述第一枢转轴404穿过所述第一枢转孔后与一第一螺母405螺纹连接。

第一枢转轴404可枢转套设有第一齿套407及第一弹簧406,所述第一齿套407位于所述第一转动臂401和所述第一侧架101之间,所述第一齿套407朝向所述第一侧架101的侧面具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齿部4071,所述第一侧架101的侧面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一齿部4071配合的多个第一齿槽h10,所述第一齿套407远离所述第一侧架101的侧面设有凸出的第一限位部4072,所述第一限位部4072限定出所述第一转动臂401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一弹簧406位于所述第一螺母405和第一侧架101支架且处于压缩状态。

也就是说,第一弹簧406处于压缩状态时,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一枢转轴404向左侧运动,进而迫使第一转动臂401、第一齿套407与第一侧架101彼此紧贴,如此,第一齿套407上的第一齿部4071即可与第一侧架101上的第一齿槽h10相配合,第一齿套407与第一侧架101即可周向相对固定,此时,第一齿套407上的第一限位部4072即可将第一转动臂401限定在极限位置。

在需要调节第一转动臂401的极限位置时,可以稍用力将第一螺母405向右方向顶压,此时,第一枢转轴404向右运动,使得第一转动臂401与第一齿套407分离,在此状态下,通过拨动第一齿套407上的第一限位部4072,第一县限位部和第一齿套407同步旋转,并使得第一齿套407旋转至新的极限位置时,再撤销对第一螺母405的顶压,此时,在第一弹簧406复位作用下,使得第一枢转轴404向左运动,最终,第一转动臂401、第一齿套407与第一侧架101恢复彼此紧贴状态,第一齿套407上的第一齿部4071即可与第一侧架101上的第一齿槽h10重新配合,第一齿套407与第一侧架101恢复周向固定,如此,第一转动臂401向后转动时即可被限定在新的极限位置,其使用调节方便,尤其是可以适应不同病人对第一转动臂401极限位置的不同要求。

对应的,第二侧架102上设有沿左右方向贯穿的第二枢接孔,所述第二枢转轴414穿过所述第二枢转孔后与一第二螺母415螺纹连接。

第二枢转轴414可枢转套设有第二齿套及第二弹簧416,所述第二齿套位于所述第二转动臂411和所述第二侧架102之间,所述第二齿套朝向所述第二侧架102的侧面具有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二齿部,所述第二侧架102的侧面设有与多个所述第二齿部配合的多个第二齿槽,所述第二齿套远离所述第二侧架102的侧面设有凸出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限定出所述第二转动臂411向后转动的极限位置,所述第二弹簧416位于所述第二螺母415和第二侧架102支架且处于压缩状态。

也就是说,第二弹簧416处于压缩状态时,提供弹性作用力,使得第二枢转轴414向左右侧运动,进而迫使第二转动臂411、第二齿套与第二侧架102彼此紧贴,如此,第二齿套上的第二齿部即可与第二侧架102上的第二齿槽相配合,第二齿套与第二侧架102即可周向相对固定,此时,第二齿套上的第二限位部即可将第二转动臂411限定在极限位置。

在需要调节第二转动臂411的极限位置时,可以稍用力将第二螺母415向左方向顶压,此时,第二枢转轴414左运动,使得第二转动臂411与第二齿套分离,在此状态下,通过拨动第二齿套上的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和第二齿套同步旋转,并使得第二齿套旋转至新的极限位置时,再撤销对第二螺母415的顶压,此时,在第二弹簧416复位作用下,使得第二枢转轴414向右运动,最终,第二转动臂411、第二齿套与第二侧架102恢复彼此紧贴状态,第二齿套上的第二齿部即可与第二侧架102上的第二齿槽重新配合,第二齿套与第二侧架102恢复周向固定,如此,第二转动臂411向后转动时即可被限定在新的极限位置,其使用调节方便,尤其是可以适应不同病人对第二转动臂411极限位置的不同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夹持件12包括u型卡座121及锁紧螺栓122,所述u型卡座12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侧架101或第二侧架102下端且开口朝下,所述锁紧螺栓122螺纹穿设于所述u型卡座121的一个侧壁上。如此,可以将u型卡座121插设在床沿上,再利用锁紧螺栓122旋转即可将u型卡座121固定在床沿上,进而实现将支撑架10固定在床体上,其使用方便,锁紧牢固可靠。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