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61335发布日期:2018-11-24 12:12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慢阻肺患者如何进行呼吸锻炼是慢阻肺患者康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的锻炼可以在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带来更快的康复、更好的生活质量,但是现有的一些锻炼工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使用起来不方便,锻炼的时候需要把小球取出重新放入锻炼工具内,拿取时容易造成细菌污染;设备可娱乐功能太少,长时间使用会使患者产生疲倦心理;固定的吹气管清洗不方便,而且使用完以后会有细菌,不卫生;其锻炼难度不可变化,有些慢阻肺患者可能因为难度太大不容易适应,有些人强行训练,容易造成二次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模块、支撑板,所述的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空腔内的本体上,所述的支撑板一端固定于本体内侧面上,所述的模块包括第一模块、第二模块、第三模块、第四模块、第五模块、第六模块,所述的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空腔上侧形成第一空腔,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空腔下侧形成第三空腔,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第二空腔,所述的第一模块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上部且固定于本体上部内侧面上,所述第二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侧面,所述第三模块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侧面,所述第四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侧面,所述第五模块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侧面,所述的第六模块位于所述第三空腔的下部且固定于本体下部内侧面上;所述的本体左右两侧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包括位于本体左侧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和位于本体右侧的第四通孔、第五通孔、第六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第二通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三通孔位于所述本体的左侧下端,所述的第四通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的第五通孔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的第六通孔位于所述本体的右侧上端,所述的空腔内设有轻质小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方便,吹动轻质小球时小球在本体内部实现内循环,不用再将小球取出再放入。当患者锻炼完以后可以拆卸一次性吹嘴,既方便又卫生,不会传染。当使用不同的模块进行训练时,不必拆卸吹气管,只需通过滑槽移动吹气管到通孔位置插入即可,此装置不仅娱乐性更强大,还可以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的训练,不易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180度翻转后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滑槽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吹气管仰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本体1、通气孔2、滑槽3、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第四通孔7、第五通孔8、第六通孔9、伸缩器10、第一模块11、第二模块12、第三模块13、第四模块14、第五模块15、第六模块16、第一空腔17、第二空腔18、第三空腔19、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21、轻质小球22、卡块23、吹气管24、限位条25、插口26、一次性吹嘴27、弧形凹槽28、圆形通孔29、槽口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移动式慢阻肺内循环呼吸锻炼装置,包括本体,所述的本体1内部为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模块、支撑板,所述的模块固定于所述支撑板和所述空腔内的本体1上,所述的支撑板一端固定于本体1内侧面上,所述的模块包括第一模块11、第二模块12、第三模块13、第四模块14、第五模块15、第六模块16,所述的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20、第二支撑板21,所述第一支撑板20与所述空腔上侧形成第一空腔17,所述第二支撑板21与所述空腔下侧形成第三空腔19,所述第一支撑板20与第二支撑板21之间形成第二空腔18,所述的第一模块11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7的上部且固定于本体1上部内侧面上,所述第二模块12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上侧面,所述第三模块13固定于所述支撑板20的下侧面,所述第四模块14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上侧面,所述第五模块15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下侧面,所述的第六模块16位于所述第三空腔19的下部且固定于本体1下部内侧面上;所述的本体1左右两侧设有通孔,所述的通孔包括位于本体左侧的第一通孔4、第二通孔5、第三通孔6,和位于本体右侧的第四通孔7、第五通孔8、第六通孔9,所述第一通孔4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上方,所述的第二通孔5在水平方向上位于第一支撑板20的下方,所述的第三通孔6位于所述本体1的左侧下端,所述的第四通孔7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下方,所述的第五通孔8在水平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1的上方,所述的第六通孔9位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上端,所述的空腔内设有轻质小球22。

所述的第一通孔4在水平方向上略高于第一支撑板20的上方,所述的第二通孔5在水平方向上略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0的下方,所述的第三通6孔位于所述本体1的左侧下端,所述的第四通孔7在水平方向上略低于第二支撑板21的下方,所述的第五通孔8在水平方向上略高于第二支撑板21的上方,所述的第六通9孔位于所述本体1的右侧上端。

所述的本体1左右两侧外设有相同结构的滑槽3,所述的滑槽3为中空结构,所述的滑槽3上部为圆形通孔29,所述圆形通孔29下部连接有槽口30,所述的槽口30延伸至滑槽3的底部。

所述滑槽3的两侧上各装有与之配合使用的吹气管24,所述的吹气管24为中空结构,所述吹气管24的右端连接有与吹气管24一体成型的卡块23,所述的卡块23上设有弧形凹槽28,所述的通孔上设有伸缩器10,所述的伸缩器10与弧形凹槽28配合连接,所述的吹气管23通过所述的伸缩器10可固定在本体1通孔上,所述吹气管24的中部前后两侧设有限位条25,所述的吹气管24左部设有插口26,所述的插口26连接有一次性吹嘴27,患者锻炼完以后可以更换吹嘴,不会造成细菌感染。

所述的吹气管24右端的卡块23直径大于吹气管24中部的直径,所述的圆形通孔29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块23的直径,所述卡块23的直径大于所述槽口30的直径,所述吹气管24的中部直径略小于所述槽口30的直径。

所述的滑槽3距离本体1外侧有一定间隔,当卡块23从圆形通孔29进入滑槽3时,在本体1外侧与滑槽3的间隔当中,卡块2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吹气管24的中部可以在所述的槽口30内做上下前后移动。

所述的第一空腔17内的第一模块11与第二模块12上下之间留有的空隙大于轻质小球22的直径,所述的第二空腔18内的第三模块13与第四模块14上下之间留有的空隙大于轻质小球22的直径,所述的第三空腔19内的第五模块15与第六模块16上下之间留有的空隙大于轻质小球22的直径,使得轻质小球22可以滚动。

所述的轻质小球22可以在空腔内自由运动,不会受到模块的阻挡。

所述的第一模块11和第五模块15为三角形结构,所述的第二模块12为半扁椭圆形结构,所述的第三模块13由两个三角形结构分开形成,所述第四模块14由两个半扁椭圆形结构分开形成,所述第六模块16由三个半椭圆形结构分开形成;所述模块的数量可以根据所述支撑板的数量变化。

所述的伸缩器10包括弹簧63和弧形凸块62,所述的通孔内侧的本体1上设有弹簧容置腔61,所述的弹簧63置于弹簧容置腔61内,所述弧形凸块62一端连接于弹簧63上,另一端突出于弹簧容置腔61外部,所述的弧形凸块62与弧形凹槽28配合连接。

当伸缩器10卡在所述卡块23上的弧形凹槽28上时,所述的限位条25刚好贴合所述的滑槽3外侧,从而防止吹气管24进一步延伸至本体1内部,还可以通过限位条25移动吹气管24。

所述的本体1上设有通气孔2,使得空腔内空气流通,所述轻质小球22的外直径大于所述的通孔的直径,所述轻质小球22的外直径大于所述通气孔2的直径,使得轻质小球22不会滚出空腔内,所述的本体1为透明材料制成,可以看见空腔内部的轻质小球22运动,所述的吹气管24为塑料材质。

所述的本体1为可拆卸结构,可以为上侧面拆卸,等本体内部的部件安装好后,使用胶水等手段闭合本体。

所述的第一支撑板20左侧固定于本体1左侧的内侧面上,第一支撑板20右侧与本体右1侧的内侧面之间留有第一空隙,第一空隙的直径大于轻质小球22的直径,所述的第二支撑板21右侧固定于本体1右侧的内侧面上,第二支撑板21左侧与本体1左侧的内侧面之间留有第二空隙,第二空隙的直径大于轻质小球22的直径。

综上所述:该慢阻肺内循环装置,当患者垂直移动吹气管至本体1左侧第一通孔4时,前后移动吹气管24,当伸缩器10置入卡块23的弧形凹槽28内时固定,患者可以通过一次性吹嘴27呼吸吹气带动轻质小球22滚动,当轻质小球22滚落到第一空腔17右侧空隙时会掉落到第二空腔18内,然后患者垂直移动本体1右侧滑槽3的吹气管24至第五通孔8时,前后移动吹气管24,当伸缩器10置入卡块23的弧形凹槽28内时固定,患者通过一次性吹嘴27呼吸吹气再次带动轻质小球22滚动,当轻质小球22滚落到第二空腔18左侧空隙时会掉落到第三空腔19内,然后患者可以通过限位条25拔出第一通孔4内的吹气管24,同上原理将吹气管24置入本体1左侧第三通孔6内,患者通过一次性吹嘴27呼吸吹气又一次带动轻质小球22滚动,当轻质小球22滚落到第三空腔19右侧时只需将本体180度翻转过来,根据图2所示,然后患者可以拔出第五通孔8内的吹气管,同上原理将吹气管24置入本体1左侧第四通孔7内,患者可以通过第四通孔7的一次性吹嘴27呼吸吹气又一次带动轻质小球22滚动,当轻质小球22滚落到第三空腔19左侧空隙时会掉落到第二空腔18内,同上原理将吹气管24置入本体1右侧第二通孔5内,患者可以通过第二通孔5的一次性吹嘴呼27吸吹气又一次带动轻质小球22滚动,当轻质小球22滚落到第二空腔18左侧空隙时会掉落到第一空腔17内,同上原理将吹气管24置入本体1左侧第六通孔9内,患者又可以通过第六通孔9的一次性吹嘴27呼吸吹气带动轻质小球22,从而实现轻质小球22的内循环,患者训练不同模块时不用将吹气管24取出放置另外的通孔内,只需上下前后移动即可,方便省力,而且每个模块的娱乐性不同,训练强度不同,可以循序渐进,不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当患者训练完以后可以拆卸一次性吹嘴27,下次训练时更换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