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式漂浮板以及相应的载人式漂浮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4461发布日期:2019-03-16 00:12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式漂浮板以及相应的载人式漂浮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辅助游泳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拼接式漂浮板以及相应的载人式漂浮器具。



背景技术:

初学游泳者怕水,总是担心会沉下去,而且不会打水借助水浮起来,所以需要借助工具才能漂浮起来。漂浮板能使人体在水中轻易地浮起来,增加浮力,使初学游泳的人能够保持在水中的平衡和浮力。

中国专利201510136208.0公开了一种游泳训练漂浮板,其包含下漂板和与之扣合固定的上漂板,下漂板的一端向上延伸出一圈密闭的调节腔体,其另一端为传动室,下漂板的底部设有调节机构。

中国专利申请201711137211.x公开了一种游泳漂浮板,其包括有呈前端小后端大的锥形平板状的浮板本体,前端呈圆弧形,浮板本体位于前端处对称设置手抓部,手抓部为两个把手,设置在浮板主体的上端面上,把手与浮板本体转动连接,浮板本体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把手凹槽,两个把手在不使用时位于相应的把手凹槽内,把手的手握部为仿形把手;在浮板本体正面对称设置流线型的手臂放置凹陷部,手臂放置凹陷部由手抓部向浮板本体后端延伸。

中国专利201620486242.0公开了一种游泳训练用漂浮板,其包括浮板板体,于浮板板体上设置一对手持机构、一对手臂固定机构及一对肘部固定机构。

中国专利201320586304.1公开了一种漂浮板,其包括长条形发泡材主体板和系带,主体板的前端内弯成内弧形,主体板后端向外延伸成外弧形,主体板的左右两侧邻近前端处对称固定有环状安全带,系带对称固定于主体板左右两侧中间位置。

中国专利201420339285.7公开了一种海上漂浮板,其包括漂浮气囊、两条紧固绳和卡扣,漂浮气囊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一气囊带有头部支撑部和透明面具,第三气囊为矩形气囊且上表面带有弧形凹槽,第一气囊同第二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气囊的另一端同第三气囊固定连接,头部支撑部高于第二气囊和第三气囊的上表面;两条紧固绳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三气囊的两侧,紧固绳的另一端通过卡扣连接。

中国专利201620040000.9公开了一种游泳速成器,其它包含漂浮板本体,该漂浮板本体上对称开设有两个扣手槽,扣手槽的一侧开设有套环孔,该套环孔内紧密套设有与漂浮板本体同材质的定位环,套环孔的两端设置有松紧带,该松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漂浮板本体上。

中国专利201020248643.5公开了一种游泳辅助浮板,包括浮板的主体,主体为梭形中孔结构,主体两侧分别开设有若干个连接口,连接口均与漂浮瓶对接。

游泳池中通常有许多漂浮板,不用的时候众多漂浮板各自漂浮于水面,不能连接起来形成一体,造成大量浪费。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拼接的漂浮板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接式漂浮板和以及相应的载人式漂浮器具,多个漂浮板之间可以相互拼接在一起,并形成载人式漂浮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拼接式漂浮板,其为实心板状或者空心板状,其中,漂浮板包括漂浮板主体、以及至少两个连接端,两个连接端分别为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分别位于漂浮板主体的左右两端;位于右侧的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与位于左侧的漂浮板的第二连接端之间相互连接,若干漂浮板依次左右相连成一体,形成一载人式漂浮器具。

在本发明的上述方案中,漂浮板采用例如塑料板或者泡沫板等浮力较大的材料制成;其中,为了初学游泳者在水中更好的抓住漂浮板,优选的,在漂浮板主体上可以设有利于人手抓住的孔结构和/或槽结构,再或者是漂浮板上设有多个形状均一或者不均一的凸起,以进一步增加手与漂浮板之间的摩擦力。

其中,本方案中的漂浮板拼接后,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在拼接后作为载人式漂浮器具使用过程中,除非游泳者强力或者故意促使拼接后的漂浮板分离,正常使用例如平躺、站立或者趴在上面练习游泳等情况下,均不会自动分离。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多个漂浮板之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方式为插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设有插接槽,漂浮板的第二连接端设有插接件;一个漂浮板的插接件在漂浮板的前后方向插入另一个漂浮板的插接槽中,且两个漂浮板的插接件与插接槽之间过盈配合。

具体的,插接件与插接槽之间的插接配合是有约束的配合,例如插接槽的截面形状为内侧较大、外侧开口较小的结构,插接件与插接槽相互适配,二者只能在漂浮板的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滑动,而完成插接过程;其中,两个漂浮板的插接件与插接槽之间过盈配合(紧配合),二者之间的配合关系决定了相邻的漂浮板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再受到非漂浮板的前后方向的力时,会挤压漂浮板本体而增大连接强度,优选的,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的硬度相对较大,在单人体重的正常范围内,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之间的连接强度足以提供支撑力。

进一步的,漂浮板的插接件包括连续式插条和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块。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设有两个相同的插接槽;漂浮板还包括侧连接件,侧连接件具有两个插接端,侧连接件的两个插接端在漂浮板的前后方向上分别插入两个漂浮板的插接槽,而使得两个漂浮板连接起来。

具体的,通过侧连接件可以随意将漂浮板进行拼接,从而获得多种拼接后的状态,特别是较小的儿童在游泳之余,多半在水中和同伴玩耍,此时,可以将漂浮板之间拼接,多个儿童一起进行玩耍,为漂浮板提供更有益的游乐模式。

优选的,为了便于生产、运输以及存放侧连接件,在漂浮板主体设有用于存放侧连接件的置物槽,当漂浮板单独使用时,侧连接件放在置物槽中即可。

进一步的,侧连接件与置物槽之间也为紧配合,在漂浮板的单独使用过程中,侧连接件不会自动掉落出来。

再进一步的,侧连接件完全沉入置物槽的内部,即侧连接件不向漂浮板的主体之外凸出,为了便于侧连接件的取出,在置物槽的端部设有下沉式的沉降槽,可以供手指伸入后,将侧连接件掰出。

在成人游泳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个漂浮板的前后方向的长度较短,特别是人躺在上面的时候会存在侧翻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还包括第三连接端和后连接件,第三连接端位于漂浮板主体的后侧,第三连接端设有后插接槽,后连接件具有两个后插接端,后连接件的两个后连接端在漂浮板的左右方向上分别插入两个漂浮板的后插接槽,而使得两个漂浮板连接起来。

具体的,后连接件的使用方式与侧连接件的使用方式相同;此时,在漂浮板的前后和左右两个方向上均可以进行拼接,进而增加拼接后漂浮板的承载面的大小,可以让人安心躺在上面玩耍、休息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多个漂浮板之间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的连接方式为捆绑式连接,捆绑式连接的一种具体的方式为:在漂浮板主体靠近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设有通槽,并在漂浮板主体设有绕过通槽的魔术带(绳),通过魔术带绕过不同的、相邻的漂浮板中的通槽后,并锁紧魔术带后,即可完成两个漂浮板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上设有用于插入伞的伞孔,使用者可以躺在拼接后的漂浮器具上晒太阳,此时,将遮阳伞的伞柄塞入伞孔中即可完成遮阳伞的快速固定。

优选的,在伞孔的内周壁设有一圈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防水的弹性部件,当伞柄塞入伞孔中后,会挤压弹性部件而更加稳定的固定遮阳伞。

进一步的,伞孔的另一种设计方式为:设置于漂浮板的两个连接端,每一连接端均设置一半孔,两个漂浮板的连接端连接之后形成一全孔(即伞孔),优选的,也在伞孔的内周壁设有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防水的弹性部件。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其有前述的漂浮板拼接而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与第二连接端的长度方向与漂浮板的前后方向平行,若干个漂浮板之间拼接形成长条状载人式漂浮器具。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之间互相对称,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与漂浮板的前后方向具有夹角;若干个漂浮板之间拼接形成圆形载人式漂浮器具。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漂浮板自身结构简单、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进行多种尺寸规格的设计,例如儿童的漂浮板的尺寸较小,成人的漂浮板的尺寸较大,并且多种尺寸规格的漂浮板之间可以互相拼接;

2、插接式的连接方式连接强度高、稳定性强,而且连接方式容易实现,特别是儿童使用时不需要成人的帮助也可完成拼接;

3、简易化设计,方便生产制造,不会增加制造成本;本发明中的漂浮板中没有任何金属构件,安全性高,而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配合即可完成拼接,实用性强。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1中单个漂浮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1中两个漂浮板的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1的插接连接方式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2的两个漂浮板的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2的侧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3的单个漂浮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3中三个漂浮板的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4中单个漂浮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4中六个漂浮板拼接后形成长条状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4的八个漂浮板拼接后形成圆形结构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5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5的两个漂浮板的拼接状态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漂浮器具实施例7的两个漂浮板的拼接状态示意图,其显示了伞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并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应对上述术语做广义的理解,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如图1-5所示,其包括多个可以相互拼接的漂浮板10,多个漂浮板10从左至右依次连接,形成长条状结构的漂浮器具。

其中,漂浮器具中漂浮板10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求进行调整,参见图5,本实施例中以六个漂浮板10的拼接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漂浮板10包括漂浮板主体11、位于漂浮板左侧的第一连接端12和位于漂浮板右侧的第二连接端13;进一步的,漂浮板主体11呈前端稍尖、后端为矩形状的箭头状结构,有利于使用者在水中向前滑行。

为了便于携带以及在水中方便使用者紧握,在漂浮板主体11设有适应人手结构的空槽结构14,具体例如设在漂浮板主体11靠近后端的位置;更具体的,在漂浮板主体11上还可以设有防滑的凸起或凹槽,进一步便于使用者紧握漂浮板。

进一步的,两个漂浮板之间第一连接端12和第二连接端13的连接方式为插接,且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12与第二连接端13的长度方向与漂浮板10的前后方向平行;具体的,再次参见图2,在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12设有插接槽15,漂浮板的第二连接端13设有插接件16;一个漂浮板的插接件16在漂浮板的前后方向插入另一个漂浮板的插接槽15中。

优选的,插接件16与插接槽15之间的插接配合是有约束的配合,参见图4,例如插接槽15的截面形状为内侧较大、外侧开口较小的结构,插接件16与插接槽15相互适配,二者只能在漂浮板10的前后方向上进行相对滑动,而完成插接过程;其中,两个漂浮板的插接件16与插接槽15之间过盈配合,二者之间的紧配合关系决定了相邻的漂浮板10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再受到非漂浮板的前后方向的力时,会挤压漂浮板而增大连接强度,再优选的,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的硬度相对较大,在单人体重的正常范围内,第一连接端12、第二连接端13之间的连接强度足以提供支撑力。

为了便于插接过程,再次参见图4,在插接件16的两端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插接件16中间的横截面面积,具体的,插接件16的两端部的横截面面积不大于插接槽15的横截面面积,例如插接件16的两端部的横截面面积等于插接槽15的横截面面积,这样可以保证插接件16的起端很好的插入插接槽15中,有利于提高插接过程的顺畅性。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漂浮板10之间可以正向插接,也可以反向插接,使用者可以自由搭配各个漂浮板10之间的姿态。

本发明中的插接件16可以为连续式的插条,也可以为间隔设置的多个插块,其中,本实施例的图2中示出了连续式插条的形状,在本发明的其它示例中,插接件也可以选择为多个间隔设置的插块状。

实施例2

如图6-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漂浮板20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的插接方式不同。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漂浮板20还包括侧连接件23,漂浮板20的第一连接端21和第二连接端22设有两个相同的插接槽24,侧连接件23具有两个相同的插接端231,侧连接件23的两个插接端231在漂浮板的前后方向上分别插入两个漂浮板的插接槽24,而使得两个漂浮板20连接起来。

其中侧连接件23的结构如图8所示,其横截面为h形,进一步的,侧连接件23的长度与插接槽24的长度相匹配。

具体的,为了便于运输及存放侧连接件23,在漂浮板20上设有置物槽25,当漂浮板20单独使用时,侧连接件23放在置物槽25中即可。

进一步的,侧连接件23与置物槽25之间也为紧配合(过盈配合),在漂浮板20的单独使用过程中,侧连接件23不会自动掉落出来。

再进一步的,侧连接件23完全沉入置物槽25的内部,即侧连接件23不向漂浮板的主体部分之外凸出,为了便于侧连接件23的取出,在置物槽25的端部设有下沉式的沉降槽26,可以供手指伸入后,将侧连接件23掰出。

本实施例中两个漂浮板20的插接状态如图7所示,通过一个侧连接件23即可将两个漂浮板20连接起来,并且两个漂浮板20之间具有较强的连接强度,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分离。

实施例3

如图9-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漂浮板30还包括第三连接端31和后连接件32。

本实施例中的漂浮板30如图9所示,为了实现漂浮板30在长度方向上的拼接,漂浮板30的第三连接端31位于漂浮板主体的后侧,且漂浮板的第三连接端31的长度方向与漂浮板30的左右方向平行。

具体的,第三连接端31设有后插接槽33,后连接件32具有两个后插接端,后连接件32的结构与侧连接件的结构相同,尺寸不同;后连接件32的两个后连接端在漂浮板30的左右方向上分别插入两个漂浮板30的后插接槽33,而使得两个漂浮板30连接起来。

进一步的,在漂浮板主体上也设有放置后连接件的槽结构。

其中三个漂浮板30的连接状态如图10所示,经过拼接后,可以形成具有较大承载面的漂浮器具,如图11所示,即使成人游泳者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漂浮器具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漂浮在水面上,可以让游泳者安心躺在上面休息等。

实施例4

如图12-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包括多个可以相互拼接的漂浮板40,多个漂浮板40反向插接,形成长条形结构的漂浮器具41,如图13所示,其显示了六个漂浮板40拼接后的状态;或者多个漂浮板40正向插接并围绕一中心依次连接,形成圆形结构的漂浮器具42,如图14所示,其显示了八个拼接板40拼接后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拼接板与实施例1的拼接板的不同之处在于,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43和第二连接端44之间互相对称,且漂浮板的第一连接端43与漂浮板40的前后方向具有夹角,其中夹角例如为12度、15度、18度、22.5度、30度等,本实施例中示出了夹角为22.5度的情况。

实施例5

如图15-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的漂浮板50的第一连接端51和第二连接端52的插接方式不同。

本实施例中的漂浮板50还包括侧连接件53,漂浮板50的第一连接端51和第二连接端52设有两个相同的插接槽54,侧连接件53具有两个相同的插接端,侧连接件53的两个插接端在漂浮板50的前后方向上分别插入两个漂浮板50的插接槽54,而使得两个漂浮板50连接起来。本

实施例中的漂浮板50的插接方式与实施例2的插接方式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漂浮板还包括第三连接端和后连接件。

为了实现漂浮板在长度方向上的拼接,漂浮板的第三连接端位于漂浮板主体的后侧,且漂浮板的第三连接端的长度方向与漂浮板的左右方向平行,其中,第三连接端实现前后拼接的方式与实施例3的插接方式相同,这里不再重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载人式漂浮器具,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漂浮板70上设有用于插入伞的伞孔71,使用者可以躺在拼接后的漂浮器具上晒太阳,此时,将遮阳伞的伞柄塞入伞孔71中即可完成遮阳伞的快速固定。

伞孔71的一种具体结构如图17所示,伞孔71设置于漂浮板70的两个连接端72,每一连接端72均设置一半孔73,两个漂浮板70的连接端72连接之后形成上述伞孔71;在伞孔71的内周壁设有一圈由弹性材料制成的、防水性能好的弹性部件74,当伞柄塞入伞孔71中后,会挤压弹性部件74而更加稳定的固定遮阳伞。

进一步的,伞孔71的开口处还可以设有锥形面,以实现伞柄的快速定位。

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