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健美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1697发布日期:2018-10-26 19:2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美训练器材,具体的说是一种用在室内的适合家庭使用的多功能健美训练器。



背景技术:

现在的健美器材正在逐渐由场馆走进家庭,由单一功能向综合多功能及小型化发展。

如申请号:201110022338.3公开了一种健身器材,包括两个左右放置的支撑组,两个支撑组的后部之间通过两个上下放置的后部连接件相连,每个后部连接件均连接有多个挂钩,两个支撑组的前部之间通过设置在顶端的顶部连接件相连接。本发明具有功能全面,可进行全方位锻炼的优点。再如申请号201610599399.9公开了一种可折叠多功能健身器材,包括横杆、斜梁、沙包、主支梁、座椅、弹性固定带、调节螺栓、双杠托架、吊球、背靠、训练把手、前手靠垫、前置脚勾和底支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采用多支梁支撑健身器材器,各器材不共用一根主梁,另外加设支梁,使各器材之间的间距变大,使用者运动空间更广,且在传统健身器材的基础上,将主支梁以及底支架加宽,使其承重效果更好,底部支撑点变广,稳定性更高,另外,各运动器材都通过调节螺栓与支梁连接,实现各器材可单独折叠,不使用的器材可临时折叠,避免运动过程中撞到临近器材,既保证了使用时更加广阔的空间,又使得在不使用期间节约空间。

上述两申请号公开的方案是目前较流行的设计,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不足之处。前者为增多功能,附带配重块和杠铃等多重配重,趋于庞杂,适合场馆使用,未达到简约小巧的家庭化设计。后者的结构特点使其无法实现小型化,折叠需以拆卸某功能部件的方式实现,来回拆装,较为麻烦,不便于家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改进上述技术背景中所描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健美训练器,由带移动滚轮的底座,和垂直固定于底座上的固定臂兼滑槽组成一组框架,底座前部铺设踏板,在固定臂兼滑槽的前侧附设软靠垫,背侧平行附设一组配重块可沿一对滑杆上下移动的可调配重机构。另设一个功能框,固定于滑动架的后面,滑动架的前侧上下设有两组导轨轮,与固定臂兼滑槽滑动组合,使功能框能沿固定臂兼滑槽上下滑动,滑槽的截面为一侧带开口的“C”型方管,导轨轮可使用包胶或包塑轴承等。在不同的部位设置几组多个滑轮,与几根钢丝绳配合,来实现多种联动。以一根钢丝绳的一端与可调配重机构的配重块联接,另一端穿绕设置在滑动架上部后侧的两个滑轮及底座后部中间的另一个滑轮,再联接到一条调整短链上,通过调整短链挂接到底座踏板后缘的挂销上,形成一组基础联动机构。给功能框施加动力,使其沿固定臂兼滑槽向上滑动,通过钢丝绳牵动配重块上行。在功能框的两侧内外设置若干对可调整上下位置的功能插座,以卡销定位。再设置一对通用的握杆,握杆和功能插座之间为插接设计,以卡扣或插销固定,训练者可按训练部位需求将握杆与某对功能插座联接,脚踏底座踏板,通过直体上举或肩扛蹲举等动作施力于握杆,间接克服配重的负荷,达到训练的目的。握杆还可兼做短双杠使用。由于每个训练者的高矮不同,需要调整所用功能插座的高度位置,使钢丝绳的长度需求也随之变化,通过调整调整短链,使钢丝绳与滑轮之间始终保持绷紧状态。通过上述的结构设计可实现杠铃训练的基本功能。

为实现多种训练的功能,还需配置一对带活接扣的通用拉把,和一个带活接扣的通用皮带圈。通过以上通用的配置与任意钢丝绳引出接头联接,来实现各种不同的训练需求。

为扩展功能,再附设一组联动机构,在滑动架上部后侧两个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向下跨接一对交叉滑轮组,用另一根钢丝绳穿绕交叉滑轮组下边的滑轮,钢丝绳的两端各自向下,沿底座两侧从后向前穿绕分别设置在两侧的三个带摆动轴的滑轮,从两侧最前面的滑轮处引出,以专用的档球接头卡止,并以接圈同备用短链联接,备用短链末端悬挂于固定臂兼滑槽侧边的挂销上。训练者可以利用配置的一对通用拉把以活接扣与两股钢丝绳档球接头接圈后的备用短链的末段联接,实现站立向上前曲臂牵拉,向上前直臂牵拉,向上侧曲臂牵拉,向上侧直臂牵拉等训练。也可以利用皮带圈的活接扣与一侧钢丝绳的档球接头接圈联接,将皮带圈套于同侧的一只脚背上,另一只脚站立,做前弓腿上提的训练,还可以将皮带圈套于一只脚脖,另一只脚站立,以小腿做后上曲牵拉训练。另外,还可利用皮带圈以活接扣与调整短链联接,将皮带圈套于一只脚脖,实现后向摆腿牵拉,侧外向摆腿牵拉,正向前摆腿牵拉等训练。因为联动机构的滑轮之间不都是垂直或不变的角度,还有训练部位和训练需求也不同,牵拉训练的轨迹也不是固定的,所以需将某些部位的滑轮设计为带摆动轴的滑轮。

为增加更多功能,在上述基础上,再附设一组联动机构,在穿绕底座两侧后部的两个滑轮之间的钢丝绳上各自分别向上跨接一对交叉滑轮组,再用两根钢丝绳分别穿绕两侧交叉滑轮组上边的滑轮,将两根钢丝绳的两端分别引向各自一侧的上方,一个端头分别从上侧穿绕设置在功能框边缘两侧的可上下调整固定位置的带摆动轴的滑轮并从前部引出,由档球接头卡止,并以接圈再联接一条备用短链。钢丝绳另一端头分别穿绕设置在功能框两侧边缘后侧的两个伸展杆弯角处的滑轮,再穿绕设置在伸展杆上端头的万向滑轮并引出,由档球接头卡止,再联接接圈,以接圈将钢丝绳牵拉出一段分别挂接在各自伸展杆弯角下边定位套管的挂销上。两个伸展杆分别通过上下两个定位套管固定于功能框两侧外边框的后侧,需用时,将两个伸展杆向上提拔,并将上端头向前转动,平行朝于前侧,以卡销固定,同时将钢丝绳头接圈从挂销上摘下,使其回缩至万象滑轮处,以档球接头卡止,释放出一段钢丝绳,正好与提升了高度的伸展杆相匹配并绷紧,此时训练者可用一对通用拉把以活接扣与两个档球接头的接圈联接,双手握通用拉把做前下拉或侧下拉训练,也可单臂训练。此外,还可将伸展杆上端头分别向外侧旋转,俯视呈外八字的角度,以卡销固定,用双手各握拉把,由侧上方向前侧曲臂牵拉,完成双飞的训练,或以双臂向两侧伸直做下摆牵拉训练。训练者还可以用一对通用拉把以活接扣与功能框边缘两侧带摆动轴滑轮前部引出的两股钢丝绳的档球接头接圈联接,然后直立,背靠固定臂兼滑槽前侧的靠垫,做前平推,前扩胸推,前斜上推,前斜下推等训练,也可以反身做向后侧牵拉或单侧扭身牵拉训练。

将备用短链挂接到设置在功能框两内侧竖框上部的可上下调整位置又能伸缩长度且能基于活动轴向前内侧摆动的摆动功能插座外侧的挂钩上,以一对通用握杆的侧插头分别插接两侧摆动功能插座的前端,由于钢丝绳的牵拉,使摆动功能插座和通用握杆外展于两侧,训练者站立,以背靠靠垫,双臂由外向内抱推通用握杆的直臂部分,实现向内合臂夹胸的训练。

做前弓腿上提等训练时,由于用脚背套皮带圈上提绷紧后高出踏板一段,和另一只站立的脚不在一个平面上,行程小,不利于伸展,需要设置一个可以临时放下,又可以收纳起来的垫高踏板,一头穿套在固定臂兼滑槽两侧向外伸出的承托杆上,不用时向上翻起,依靠在一个档销上,使用时,向前翻落,其前侧支脚落在踏板上,以站立的那只脚踩到上面,使体位垫高,实现最佳训练的目的。垫高踏板为两侧通用,可以拔下,换到另一侧使用。

为使固定臂兼滑槽稳定矗立于底座,在其两侧和底座的后端之间设置一对斜拉稳定杆。

通过上述设计,将沿滑道上下滑动克服配重负荷训练的结构,同钢丝绳滑轮组合的以牵拉扭拽克服配重负荷训练的结构整合为一体,实现更多的功能,较小的体积,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侧部示意图(主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后部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前部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展开,与诸附件配套使用的侧视示意图,同一附件移位转换功能显示时,以虚线图表示。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展开,与诸附件配套使用的前视示意图,同一附件移位转换功能显示时,以虚线图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多功能健美训练器,其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将底座1设计为矩形框架,为便于移动,在四个角的下面分别配置移动滚轮2,将固定臂兼滑槽3垂直固定于底座1中后部的固定横梁上,前部附设一个软靠垫48。将可调配重机构4的一对滑杆5的上端通过固定架6与固定臂兼滑槽3的上侧部固定连接,下端与底座1上的配重托板7固定连接。将功能框8固定于滑动架9的后侧,滑动架9再以前侧上下两组导轨轮10在固定臂兼滑槽3的滑槽内与其滑动联接,实现可沿滑槽上下滑动的功能。在滑动架9的上端向后侧固定连接一付滑轮支架11,在其上纵向并排安装滑轮a12和滑轮b13,在底座1后侧横梁中间安装一个滑轮c14,将钢丝绳a15的一端联接到可调配重机构4的配重块上,将另一端穿绕滑轮a12和滑轮b13及滑轮c14,之后联接到调整短链16上,用调整短链16拉紧钢丝绳a15后挂接到底座1踏板17后边缘的挂销上,多余的链头挂在固定臂兼滑槽3前下部一侧的挂销上备用,形成一组完整的联动机构。在功能框8的两外侧边框分别设置外套管18,在俩外套管18的两侧分别附设一对功能插座a19,其上设有卡扣锁孔,功能插座a19固定于外套管18上,可通过外套管18沿边框上下滑动调整位置,以卡销定位。在功能框8两侧靠内的两个竖框49上分别设置外套管20,在外套管20靠内一侧分别附设一个功能插座b21,结构与功能插座a19相同。为功能框8上的两组功能插座设置一对通用的握杆22,根据训练需求可与功能插座a19或功能插座b21插接使用,均以卡扣固定。

再配备一对带活接扣的通用拉把23,和一个带活接扣的通用皮带圈24。利用滑轮与钢丝绳构成的联动机构实现其他更多功能的训练。

在以上基础上附设一组联动机构,在滑轮a12和滑轮b13之间的钢丝绳处,向下跨接一对交叉的滑轮组j25,在底座1两边靠内侧分别从后向前纵向设置三个带摆动轴的滑轮,即:滑轮d26,滑轮e27,滑轮f28,用钢丝绳b29横向穿绕交叉滑轮组j25下边的滑轮,分别向两侧下方延伸,再分别穿绕两侧带摆动轴的滑轮d26,滑轮e27,滑轮f28,在滑轮f28处向上引出,滑轮f28设有钢丝绳止回限位档板30,钢丝绳引出头以专用的档球接头a31卡止,以接圈联接备用短链a32。备用短链a32末端悬挂于固定臂兼滑槽3的下部两侧的挂销上。训练者可以根据需求利用一对通用拉把23或通用皮带圈24同一对钢丝绳引出头的档球接头a31的接圈或备用短链a32联接,实现上臂和腿部所有需要做向上提拉托举动作的训练。

在以上基础上再附设一组联动机构,在底座1两侧带摆动轴的滑轮d26和滑轮e27之间的钢丝绳处,分别向上跨接一对交叉滑轮组k33,再以两根钢丝绳c34分别穿绕两侧交叉滑轮组k33上边的滑轮,向上延伸,分别以其中一个端头从上侧穿绕功能框8两侧外边框上的外套管18上部内侧附设的带摆动轴的滑轮g35并引出,由档球接头b36卡止,再以接圈联接备用短链b37。在功能框8两侧外边框附设一对伸展杆38,以上下两个定位套管39联接在功能框8外边框后侧,在下侧的定位套管39上设有定位卡销,不使用时,伸展杆38的两个上端头叠靠在一起,收拢在功能框8的后上部,在两个伸展杆38的弯角处分别配置一个滑轮h40,在两个伸展杆38的上端头处各设置一个万向滑轮i41。在上侧的定位套管39的后侧设有一个挂销。再分别将两根钢丝绳c34的另一端头穿绕滑轮h40,再穿绕万向滑轮i41并引出,联接档球接头c42,末端联接圈,以接圈将钢丝绳牵拉出一段,分别挂接在各自上侧定位套管39后侧的挂销上,使钢丝绳保持刚好绷紧的状态。需下拉训练时,将两个伸展杆38向上提拔,将上端头向前转动,平行朝于前侧,以下侧的定位套管39上的卡销固定,同时通过接圈将档球接头c42从挂销上摘下,使其回缩至万向滑轮i41处,以档球接头c42卡止,释放出的一段钢丝绳,正好填补将伸展杆38升高后所需延长的那部分钢丝绳。以通用拉把23与档球接头c42的接圈联接,实现下拉训练。需要做双飞训练时,将伸展杆38上端头分别向外侧旋转,俯视呈外八字的角度,以卡销固定,以通用拉把23与档球接头c42的接圈联接,实现双飞训练。以通用拉把23与档球接头b36的接圈联接,可完成前推和反身后拉及转身侧拉等训练。

在功能框8两侧靠内的两个竖框49上部分别设置外套管43,可上下调整位置,附带定位卡销,在外套管43的内侧横向固定一个方形套管44,设有定位卡销,设一伸缩臂45从前侧穿插于方形套管44内,使用时将伸缩臂45向前拉出,以定位卡销定位,在伸缩臂45的前端以转动轴与摆动功能插座c46联接,摆动功能插座c46前端设有卡扣锁孔,外侧设有备用短链联接挂钩47。做向内合臂夹胸的训练时,将两侧备用短链37挂接到两侧摆动功能插座c46外侧的备用短链联接挂钩47上,使俩摆动功能插座c46向外侧转动一定的角度,俯视呈八字形,钢丝绳处于绷紧状态,以一对通用握杆22的侧插头分别插接到两侧的摆动功能插座c46前端,以卡扣固定,然后可实现向内合臂夹胸的训练。

为做前弓腿上提等训练需要垫高身体,设置一个垫高踏板50,一端穿套在固定臂兼滑槽3两侧向外伸出的承托杆51上,不用时向上翻起,依靠在偏上一点的档销上,使用时,向前翻落,其前侧支脚落在踏板17上。

在固定臂兼滑槽3的两侧和底座1的后端之间联接一对斜拉稳定杆52,使固定臂兼滑槽3稳固于底座1之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