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3139发布日期:2018-10-30 22:03阅读:5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是较常见的病症。静脉血栓尤其是下肢静脉血栓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下肢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并发的肺栓塞是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的一大危险,在临床上一直深受重视。形成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是血液滞缓、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有时下肢静脉血栓还可以向心性延伸至下腔静脉,甚至堵塞肾静脉而引起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

对上述静脉血栓病症进行治疗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肢体锻炼的方法对静脉血栓进行防治。在病患卧床的时候,通过令病患进行持续的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促进静脉血液流动,从而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几率。然而,现有技术中并没有一种合适的辅助锻炼的器具,病患作上述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时,完全靠自身的感觉,动作的幅度、次数以及持续的时长等都无法得到计量,也就是现有的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仍然属于比较粗犷的完成方式,并不利于静脉血栓的防治。因此,急需提供一种辅助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脚踏器设施,辅助病患进行效果更好的锻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可进行收纳、锻炼效果好的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包括下盒体、上盒体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踏板;下盒体包括下盒底板,在下盒底板上表面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下盒侧板,在两个下盒侧板的后部均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后延长板,在两个下盒侧板之间设有海绵腿垫,在海绵腿垫上设有腿部凹槽;在两个后延长板的外侧均设有侧部螺纹杆,在两个后延长板的内侧均安装有卷簧盒,在卷簧盒内安装有转轴以及为转轴提供复位弹力的卷簧,侧部螺纹杆与转轴共中心线;踏板的底部两侧与两个转轴固定连接;上盒体包括上盒顶板,在上盒顶板下表面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上盒侧板,在两个上盒侧板的下端均开设有轴孔,两个侧部螺纹杆分位于两个上盒侧板的轴孔内并在侧部螺纹杆上设有侧部螺母;在上盒顶板的下表面、两个上盒侧板之间安装有控制器、显示屏、扬声器和触点开关,显示屏、扬声器和触点开关三者与控制器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与现有的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提供一个辅助脚踏运动的设施,提升了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的锻炼效果。通过设置脚踏器由下盒体、上盒体和中间的踏板构成,并设置下盒体与上盒体两者之间的侧板铰接连接,令整个脚踏器能够便捷地收纳成盒状,非使用状态下不占用空间。通过在上盒体的内部设置控制器、显示屏、扬声器和触点开关,令病患的脚踏运动得到正向的反馈,能够强化运动的幅度并掌控运动的频度,这有助于提升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的锻炼效果,预防静脉血栓的效果更好。通过设置上盒体与下盒体铰接连接并采用侧部螺母进行锁定,实现了根据不同病患脚部的特征对脚踏角度进行便捷调节的技术效果。通过将踏板安装在由卷簧盒提供复位弹力的转轴上,令踝关节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具备一定的强度,提升了静脉血栓的防治效果。

优选地:在海绵腿垫的内部、腿部凹槽下方的位置还设有多个螺旋状的电热丝,电热丝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在腿部凹槽的槽底设有多个腿垫凸点,在踏板朝向海绵腿垫的一侧设有多个踏板凸点。

优选地:在下盒体与上盒体之间还设有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设置在下盒侧板外壁上的扣带以及设置在上盒侧板相应位置的按扣,扣带与按扣扣合连接。

优选地:在下盒体的底部还设有辅助固定组件;辅助固定组件包括多个与下盒底板固定的、竖直的底部螺纹杆,在各底部螺纹杆上均设有底部螺母。

优选地:在两个上盒侧板的中部均设有手指凹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扣带;2、底部螺母;3、底部螺纹杆;4、下盒底板;5、下盒侧板;6、侧部螺纹杆;7、触点开关;8、后延长板;9、侧部螺母;10、踏板凸点;11、踏板;12、手指凹槽;13、上盒侧板;14、按扣;15、显示屏;16、控制器;17、扬声器;18、上盒顶板;19、转轴;20、卷簧盒;21、海绵腿垫;22、腿垫凸点;23、腿部凹槽;24、电热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预防静脉血栓的脚踏器包括下盒体、上盒体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踏板11,非使用状态下,整个脚踏器为折叠收纳成一个盒体,不占用空间,使用时进行展开。

下盒体包括下盒底板4,在下盒底板4上表面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下盒侧板5,在两个下盒侧板5的后部均设有向后方延伸的后延长板8,后延长板8可以与下盒侧板5为一体成型结构,如采用同一不锈钢板或铝合金板冲压成型。

在两个下盒侧板5之间设有海绵腿垫21,在海绵腿垫21上设有腿部凹槽23。病患使用本脚踏器时,需躺卧在病床上,将脚踏器置于小腿位置,如图中所示,腿部凹槽23应尽可能贴近于小腿轮廓形状,在前部还可以设置容纳脚后跟的小凹槽。

在两个后延长板8的外侧均设有侧部螺纹杆6,在两个后延长板8的内侧均安装有卷簧盒20,在卷簧盒20内安装有转轴19以及为转轴19提供复位弹力的卷簧,侧部螺纹杆6与转轴19共中心线。

踏板11的底部两侧与两个转轴19固定连接,这样当踏动踏板11使之以转轴19为中心转动时,当脚部松开,卷簧带动踏板11回转移动。

本实施例中,为了提供一定的按摩效果,在腿部凹槽23的槽底设有多个腿垫凸点22,在踏板11朝向海绵腿垫21的一侧设有多个踏板凸点10。其中,腿垫凸点22可以与海绵腿垫21一体发泡成型得到,踏板凸点10可以通过在踏板11上压制成型得到。

上盒体包括上盒顶板18,在上盒顶板18下表面的两侧设有相对的两个上盒侧板13,在两个上盒侧板13的下端均开设有轴孔,两个侧部螺纹杆6分位于两个上盒侧板13的轴孔内并在侧部螺纹杆6上设有侧部螺母9。上盒体与下盒体两者之间是铰接连接的关系,通过松开和旋紧侧部螺母9,能够对上盒体打开的角度进行调节。

考虑到有时候本脚踏器需要固定使用以保证使用时的稳定性,在下盒体的底部还设有辅助固定组件,用于辅助向病床等设施上安装固定。本实施例中,辅助固定组件包括多个与下盒底板4固定的、竖直的底部螺纹杆3,在各底部螺纹杆3上均设有底部螺母2。

在上盒顶板18的下表面、两个上盒侧板13之间安装有控制器16、显示屏15、扬声器17和触点开关7,显示屏15、扬声器17和触点开关7三者与控制器16电连接。

触点开关7用于与踏板11配合实现运动的计数,踏板11转动到与触点开关7接触的位置对触点开关7进行触发,控制器16开始计时和计数,显示屏15用于交替显示运动的次数以及运动的时长,扬声器17用于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提示音,比如触发触点开关7后产生声音的反馈,令病患知道运动是有效的,也可以播放其它声音作为加油鼓励之用。

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病患运动时提供一定的保温效果,进一步提升锻炼的效果并促进血液循环,在海绵腿垫21的内部、腿部凹槽23下方的位置还设有多个螺旋状的电热丝24,电热丝24与控制器16电连接,通过电热的方式令小腿部分升温。

本实施例中,在下盒体与上盒体之间还设有锁扣组件,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将本脚踏器扣合。锁扣组件包括设置在下盒侧板5外壁上的扣带1以及设置在上盒侧板13相应位置的按扣14,扣带1与按扣14扣合连接,可以想到的是也可以采用其它组件作为锁扣使用。

本实施例中,为了更便于打开上盒体,在两个上盒侧板13的中部均设有手指凹槽12,如图中所示情况,手指凹槽12由多个半圆形槽口构成,通过将手指部分插入手指凹槽12,将上盒体便捷地打开。

可以在后延长板8的外表面设置环形的角度指示刻度盘,在上盒侧板13的外表面设置指针,这样上盒体打开的角度就能显示出来,可以根据指针的指示了解当前的角度值。

图3是本脚踏器在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非使用状态下,将上盒体扣合在下盒体上,踏板11位于两者之间;将扣带1扣合在按扣14上,防止上盒体与下盒体两者自行脱开;折叠后的脚踏器占用空间较小,十分便于收纳和再次投入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