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1771发布日期:2020-04-24 21: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互动标签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互动标签。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物质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玩具走进儿童的生活。为了使儿童在娱乐中学习,各类训练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层出不穷。

传统技术中的拼图、积木等益智类玩具,缺乏与儿童之间生动的互动,导致趣味性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传统技术中,益智类玩具缺乏与儿童之间互动性导致趣味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互动标签。

一种互动标签,所述互动标签包括:壳体和rfid电子装置;所述壳体为数字状壳体,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容纳所述rfid电子装置;所述rfid电子装置包括:线圈和rfid芯片;所述线圈与所述rfid芯片电连接,所述线圈用于接收传入所述rfid芯片的数据信息;所述rfid芯片用于存储所述线圈接收的数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芯片包括:射频电路和数字电路;所述射频电路与所述数字电路电连接;所述射频电路用于读取所述线圈接收的数据信息;所述数字电路用于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所述数据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芯片包括:编码信息模块、身份信息模块和关联信息模块;所述编码信息模块用于存储所述rfid电子装置的标识号;所述身份信息模块用于存储通过外部电子设备传输入所述rfid芯片的身份名称;所述关联信息模块用于存储与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表面设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数字状壳体外形为数字状,或所述壳体外表面贴有数字标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部设有凹槽,所述rfid电子装置嵌入所述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线圈与所述rfid芯片的连接方式是粘贴连接或焊接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电子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所述一个或多个线圈均与所述rfid芯片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互动标签还包括: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与所述线圈电连接,用于控制一个或多个线圈的开启、闭合,实现多个线圈共同接收传入数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尺寸为5毫米-80毫米,厚度为1毫米-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互动标签包括:壳体和rfid电子装置;其中,壳体为数字状,壳体内部用于容纳rfid电子装置;rfid电子装置包括:线圈和rfid芯片,通过线圈接收输入rfid芯片的数据信息,通过rfid芯片存储数据信息,将数字状壳体作为rfid电子装置承载体,使互动标签更具趣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互动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的rfid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实施例的rfid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互动标签的应用场景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互动标签,该互动标签1000包括:壳体1100和rfid电子装置1200;rfid电子装置1200安置于壳体1100内部。壳体1100为数字状的壳体1100,用于容纳rfid电子装置1200。rfid电子装置1200包括:线圈1220和rfid芯片1210;线圈1220用于接收传入rfid芯片1210的数据信息为电磁波信息;rfid芯片1210与线圈1220间电连接,rfid芯片1210用于存储线圈1220接收的数据信息并经过处理返回相应的信息。其中,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又称无线射频识别。

可选的,壳体1100是数字状的壳体1100,数字状的壳体1100可以是以阿拉伯数字外形作为外观结构,壳体1100外形还可以是多边形,将数字标签贴至多边形壳体1100的外表面,数字标签可以是纸质封面数字1,纸质封面数字2。其中,壳体1100状可以是以下形式,例如,数字1状的壳体,数字2状的壳体,数字4状的壳体,正方形的壳体外表面粘贴数字1的图案,五边形壳体外表面粘贴数字2的图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0是数字4状,壳体1100内部中心,靠近壳体1100右垂直边线处设有凹槽1110,rfid电子装置1200置于凹槽1110中。图2是rfid电子装置1200放大图,电子装置1200包括:rfid芯片1210和线圈1220,通过粘贴方式连接使rfid芯片1210与线圈1220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rfid芯片1210包括:射频电路和数字电路,射频电路与数字电路电连接;射频电路用于读取线圈1220接收而来的数据信息;数字电路用于逻辑运算和逻辑处理信息,并存储数据信息,数据信息可以是标签信息,标签信息用于区别各信息类别,还可以是数据间的连接关系等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fid电子装置1200通过rfid射频电路接收外部设备传输入的标签信息,其中,标签信息用于区别rfid芯片1210存储的各类信息;标签信息包括:编码信息、身份信息和关联信息;其中,编码信息存储的是电子装置1200出厂时设定的标识号;身份信息存储的是通过外部电子设备传输入rfid芯片1210的身份名称,当线圈1220接收电子设备传输入的数据信息后,通过rfid芯片1210存储当前互动标签1000的身份名称,身份信息可以是与当前外观相匹配的身份名称,还可以是与外部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公式相关联的身份名称。例如:数字1对应外部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2-1=?、数字2对应外部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1+1=?、数字4对应外部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2*2=?等。关联信息存储的是与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内容,可以是当前rfid芯片1210中存储的数字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字母的对应关系;例如:数字1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字母a是对应相关,数字2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字母b是对应相关。也可以是当前rfid芯片1210中存储的数字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出现的位置信息;例如:数字1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中心位置对应关联,数字2与外界电子设备显示屏顶端中心位置对应关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rfid芯片1210包括:编码信息模块、身份信息模块和关联信息模块;所述编码信息模块用于存储所述rfid电子装置1200出厂时的标识号;所述身份信息模块用于存储通过外部电子设备传输入所述rfid芯片1210的身份名称;所述关联信息模块存储的是与所述身份信息相关联的内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个rfid电子装置1200中可以有一个线圈1220,也可以有多个线圈1220,一个或多个线圈均与所述rfid芯片电连接;当外部电子设备传入大量数据时,拥有多个线圈1220可以同时接收传入输入的数据,提升数据传输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互动标签1000还包括:开关装置;开关装置一端与线圈1220电连接,另一端与rfid芯片1210电连接;开关装置用于控制多个线圈1220的开启、闭合,可实现多个线圈1220共同接收传入的数据。当传入少量数据信息时,可通过开关组合开启1-2个线圈1220,其它线圈1220处于闭合状态;当传入大量数据信息时,可通过开关组合开启5-6个线圈1220或全部开启,使线圈1220处于全部工作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数字电路与射频电路通过串行外设接口相连接,可以使数字电路与射频电路之间进行高速通信。串行外设接口(spi,serialperipheralinterface)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并且在rfid芯片1210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rfid芯片1210的管脚,同时为pcb的布局上节省空间,提供方便,凸显简单易用的特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fid电子装置1200位于壳体1100内部的中心部位;当电子装置1200处于壳体1100内部中心时,电子装置1200中的线圈1220拥有最佳的传输信号,方便互动标签1000接收数据信息。可选的,电子装置1200位于壳体1100内部的顶端部位,还可以位于壳体1100内部的底端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为数字状的壳体1100,所述壳体的尺寸可为5毫米-80毫米,其中,由于数字的形状各不相同,因此该尺寸可为壳体1100的最大跨度,例如将壳体1100依照外形轮廓置入矩形框中时,尺寸包括壳体的长和宽,壳体1100长为壳体1100顶端至壳体1100底端的长度,壳体1100宽为壳体1100左端至壳体1100右端的宽度。例如,长为5毫米-80毫米,宽为5毫米-80毫米,厚度为1毫米-5毫米。其中,壳体1100的尺寸可以是40毫米*40毫米,厚度是1毫米,壳体1100的尺寸还可以是20毫米*30毫米,厚度是2毫米。其中,以数字写出的形状为基础限定壳体1100的长和宽,例如:拼写出为:1,2,4。若将数字4作为壳体形状,长为垂直竖线顶端至垂直竖线底端的距离,宽为垂直横线左端顶部至垂直横线右端顶部的距离。

可选的,互动标签1000的壳体1100形状为数字1,长为40毫米,宽为6毫米;若将数字2作为为互动标签1000的壳体1100,长为41毫米,宽为17毫米;若将数字4作为互动标签1000的壳体1100,长为42毫米,宽27毫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0内部设有凹槽,凹槽1110位于壳体1100靠近中心的位置,根据不同形状数字进行设置.例如:数字1,凹槽1110可位于垂直竖线中心位置,也可以说,长与宽的中心位置;数字3,凹槽1110可位于壳体中心位置,也可以说,长与宽的中心位置;数字2,凹槽1110可向左倾斜的设于壳体1100中心位置,也可以说,倾斜设于壳体1100长的中心位置,倾斜设于壳体1100宽的中心位置。其中,所述中心为数字形壳体1100内部最接近中心的空闲位置,因字数字状差异,所述数字中心位置有所不同,始终环绕中心上下左右且最接近中心的位置设置。若将数字4作为壳体1100形状,凹槽1110纵向位于垂直竖线中心的位置,横向位于靠近垂直竖线中心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fid电子装置1200镶嵌于壳体1100内部的凹槽1110中,可以壳体1100内部中心的位置,由壳体1100内部的凹槽固定rfid电子装置1200,使其不易摇晃或掉落。

可选的,若将rfid电子装置1200镶嵌于形状为数字1的壳体1100中,rfid电子装置1200位于壳体1100中心;若将rfid电子装置1200镶嵌于形状为数字3的壳体1100中,rfid电子装置1200位于壳体1100中心;若将rfid电子装置1200镶嵌于形状为数字4的壳体1100中,rfid电子装置1200位于壳体1100中心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rfid电子装置1200中的线圈1220的匝数可以根据壳体1100的形状选择,可以是一匝或多匝电线。根据电感大小的不同,线圈1220的绕线圈数不同,电感强度越大,所需绕线圈数越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1220和rfid芯片1210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粘贴或焊接;粘贴方式是将rfid芯片1210的任意一端与线圈1220任意一端粘贴连接。焊接方式需要在壳体1100内部增加一块电路板和多根金属丝,将rfid芯片1210上的焊点通过金属丝焊接到电路板上;将线圈1220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使线圈1220和rfid芯片1210通过焊接电路板进行电连接。

可选的,线圈1220与rfid芯片1210粘贴连接方式可以是将外层线圈1220与方形rfid芯片1210的中心部位粘贴连接;还可以是将外层线圈1220与方形rfid芯片1210中任意一个边角粘贴连接。线圈1220与rfid芯片1210焊接连接方式可以是将方形rfid芯片1210的中心部位作为焊接点,通过金属丝连接电路板,将线圈1220焊接于电路板;还可以是将方形rfid芯片1210中任意一个边角作为焊接点,通过金属丝连接电路板,将线圈1220焊接于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1220与rfid电子装置1200连接处外,壳体1100内部四周设有绝缘层,绝缘层可以是涂覆的一层绝缘漆,该绝缘漆涂覆层可以作为壳体1100内部的绝缘层,避免出现漏电情况,防止给使用者带来伤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100采用塑料、硅胶、木材中的一种或多种。塑料可以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主要分为有聚酯型和聚醚型之分,它硬度范围宽(60ha-85hd)、耐磨、耐油,透明,弹性好,无卤阻燃tpu还可以代替软质pvc以满足越来越多领域的环保要求。线圈1220材质可以是铜、银、铝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银线圈1220的导电性能最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互动标签1000,壳体1100为数字状,壳体1100内部用于容纳rfid电子装置1200,rfid电子装置1200中线圈1220用于接收传入所述rfid芯片1210的数据信息,rfid电子装置1200中rfid芯片1210用于存储所述线圈1220接收的数据信息,使互动标签1000更具趣味性。rfid芯片1210中的编码信息模块、身份信息模块和关联信息模块,更清晰的划分rfid芯片1210存储的数据,提升读取效率。壳体1100外形为数字状,或壳体1100外形为多边形,将数字标签贴至多边形壳体1100的外表面,增加其趣味性。壳体1100内部中心设有凹槽1110,rfid电子装置基于所述凹槽1110形状,垂直或倾斜的设于凹槽1110中,固定rfid电子装置1200,使其不易摇晃或掉落,摆放灵活。rfid电子装置1200包括一个或多个线圈1220,通过开关装置控制一个或多个线圈1220的开启、闭合,提升数据传输效率以及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壳体1100内部表面设有绝缘层,防止给使用者带来伤害。

在其中给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互动标签1000识别的读写板2000,将互动标签1000放置在读写板2000上,两者结合使用,所述读写板2000包括壳体、信号接收线圈以及定位天线,信号接收线圈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当互动标签1000设置于读写板2000上时,感测互动标签1000的身份信号;定位天线位于所述壳体内部,用于接收互动标签1000的位置信号。通过上述读写板2000可以识别出互动标签1000的身份信息,又可以得到该互动标签1000的运动轨迹,为用户提供多样的互动方式,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