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3667发布日期:2019-02-12 21:48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训练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人处于直立状态时,可以比较方便地在人体的背部负重。然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例如航空训练或在核磁机内平躺姿势模拟负重测试时,训练人员处于平躺姿势,直接在背部负重不易实现,而训练人员又需要进行必要的背部负重训练,因此,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就显然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所述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可以在训练人员处于平躺姿势时模拟背部负重训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包括:底板;腿部支撑,所述腿部支撑设于所述底板的前端;背部支撑,所述背部支撑设于所述底板的后端;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于所述底板上,且所述调节机构位于所述腿部支撑与所述背部支撑之间;第一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支撑相连,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另一端适于绕过人体的肩部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所述调节机构适于调节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长度以调节人体的背部负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通过调节机构可以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的长度,从而相应调节人体的背部负重,实现对人体背部负重的模拟。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部支撑上形成有第一装配部,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通过所述第一装配部与所述背部支撑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装配部为邻近所述调节机构设置的孔部。

可选地,所述背部支撑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槽,所述通槽与所述孔部连通,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适于绕过人体的肩部并穿过所述通槽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架;转轮,所述转轮设于所述支架上;转轴,所述转轴可转动地与所述转轮相连,且所述转轴的外侧设有扳手;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适于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调节机构相连,以通过所述扳手调节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左右对称布置的两个,两个所述调节机构之间限定出臀部支撑;每个所述调节机构均包括间隔开布置的两个转轮,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轮相连。

可选地,所述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还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适于绕过人体的腿部与所述腿部支撑相连;其中,所述腿部支撑上形成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装配部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腿部支撑上凹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装配部形成于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所述凸筋沿左右方向延伸;其中,所述凸筋将所述安装槽分隔成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内底面均形成有所述第二装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为非金属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的一个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的再一个示意图。

附图标记:

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

底板1,

腿部支撑2,安装槽21,凸筋211,第二装配部22,

背部支撑3,第一装配部31,通槽32,

调节机构4,基座41,支架411,转轮42,转轴43,扳手431,

第一弹性连接件5,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52,第二弹性连接件6,头颈支撑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包括:底板1、腿部支撑2、背部支撑3、调节机构4以及第一弹性连接件5。

具体而言,腿部支撑2设于底板1的前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通过腿部支撑2可以支撑人体的腿部;背部支撑3设于底板1的后端(例如,图1中所示的前后方向),通过背部支撑3可以支撑人体的背部。

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还可以包括头颈支撑7,头颈支撑7设于背部支撑3的后端,通过头颈支撑7可以支撑人体的头颈部。

其中,头颈支撑7可以由背部支撑3向后延伸形成,且头颈支撑7的沿左右方向上的宽度不大于背部支撑3的宽度。如此,通过腿部支撑2、背部支撑3以及头颈支撑7可以使训练人员更加舒适地平躺,便于控制模拟背部负重的准确性,另外还可以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降低成本。

此外,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还可以包括足蹬板(未示出),所述足蹬板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板体,或者所述足蹬板也可以为与训练人员的脚部相适配的两块板体,所述足蹬板可以由腿部支撑2向前向上延伸形成,训练人员的脚可以踩蹬在所述足蹬板上以固定身体。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训练人员的舒适性,更有利于提高模拟背部负重的准确性。

所述足蹬板与腿部支撑2之间可以大致呈L形,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足蹬板也可以与水平面呈30°-150°之间的夹角。例如,所述夹角可以为30°、45°、60°、75°、90°、120°或150°等。这样有利于扩大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的适用范围,从而更好地满足不同训练人员的需求。

调节机构4设于底板1上,并且调节机构4位于腿部支撑2与背部支撑3之间。调节机构4可以设在底板1的中部并与底板1相连。例如,调节机构4可以设在底板1沿前后方向上的中部,并且调节机构4可以与底板1相连。

参照图3并结合图1,第一弹性连接件5分别与调节机构4和背部支撑3相连。其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可以与背部支撑3相连,并且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52适于绕过人体的肩部与调节机构4相连,调节机构4适于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以调节人体的背部负重。

例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可以与背部支撑3相连,第一弹性连接件5与背部支撑3的相对位置可以固定;并且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52适于由上至下(参照图3中所示的上下方向)绕过人体的肩部与调节机构4相连,调节机构4通过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调节人体的背部负重。

其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可以为例如橡胶带等,本实用新型对第一弹性件5的具体形式不作限定,第一弹性件5的具体形式以能够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为宜。

这里,通过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不仅可以使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适用于不同身高的训练人员,还能够根据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弹性形变实现负重的调节。

例如,图3中的标号A处代表第一弹性连接件5发生的弹性形变,通过不同的变形量可以模拟不同的压力,从而实现背部负重的调节。

具体地,不加压力长度10cm的橡胶带,通过调节机构4将橡胶带调整为15cm时加压为10kg负重,通过调节机构4将橡胶带调整为20cm时加压为20kg负重等,从而实现对不同负重的模拟。

上述对负重的具体描述只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第一弹性件5的结构形式不同,变形量对应的负重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通过调节机构4可以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从而相应调节人体的背部负重,实现对人体背部负重的模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背部支撑3上形成有第一装配部31,第一弹性连接件5通过第一装配部31与背部支撑3相连。由此,通过第一装配部31易于实现第一弹性连接件5与背部支撑3之间的可靠连接,从而便于实现第一弹性连接件5在背部支撑3上的固定。

其中,第一装配部31可以为孔、槽、卡扣等,第一弹性连接件5与第一装配部31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装配部3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第一装配部31的设置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固定即可。

进一步地,结合图1,第一装配部31可以为孔部(例如圆孔、多边形孔等),并且第一装配部31可以邻近调节机构4设置。例如,第一装配部31可以设在背部支撑3的前端,便于力的传递,且更有利于调节背部负重。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1,第一弹性连接5上可以设有卡扣,第一装配部31可以为方孔(或卡槽),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适于穿过所述方孔与背部支撑3相连,如此,便于实现第一弹性连接件5在背部支撑3上的固定。

可选地,结合图1和图3,背部支撑3与底板1之间形成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通槽32,通槽32可以沿前后方向水平延伸或倾斜延伸等;第一弹性连接件5适于绕过人体的肩部并穿过通槽32与调节机构4相连。如此,当训练人员平躺在背部支撑3上时,可以避免训练人员压住第一弹性件5,从而有利于提高负重模拟的准确性。

其中,通槽32的前端可以与所述孔部连通,由此,便于实现第一弹性连接件5在背部支撑3上的固定。

例如,背部支撑3与底板1之间可以形成有通槽32,通槽32可以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与第一装配部31相连,并且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52适于绕过人体的肩部并穿过通槽32与调节机构4相连。由此,便于进一步通过调节机构4实现对背部负重模拟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照图1,调节机构4包括:基座41、转轮42以及转轴43。

具体地,基座41与底板1相连(例如螺钉连接等),基座41上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架411,支架411上可以形成有容纳槽;转轮42可以通过所述容纳槽设于支架411上;转轴43可转动地与转轮42相连,可选地,转轴43的一部分可以延伸至转轮42的外侧,并且转轴43的外侧可以设有扳手431。

其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适于通过转轴43与调节机构4相连,这样可以通过扳手431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从而实现背部负重的调节。

进一步地,参照图1,调节机构4可以包括两个,两个调节机构4可以在左右方向上对称布置,两个调节机构4之间可以限定出臀部支撑以支撑人体的臀部。

每个调节机构4均可包括两个转轮42,两个转轮42可以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布置,转轴43可以位于两个转轮42之间,转轴43的两端分别与转轮42相连。

位于左侧的调节机构4的扳手431可以位于调节机构4的最左侧,位于右侧的调节机构4的扳手431可以位于调节机构4的最右侧。通过调节扳手431可以带动转轴43旋转,从而带动与转轴43相连的第一弹性连接件5旋转,进而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长度,实现背部负重的调节。

可选地,参照图1至图3,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弹性连接件6(例如尼龙搭扣等),第二弹性连接件6适于绕过人体的腿部与腿部支撑2相连,第二弹性连接件6可以用来固定训练人员的腿部。

其中,腿部支撑2上形成有第二装配部22(参照图1),第二弹性连接件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装配部22相连,通过第二装配部22便于实现第二弹性连接件6与腿部支撑2的固定。

第二装配部22可以为形成于腿部支撑2上的装配孔,第二装配部22包括多组,并且每组第二装配部22均包括左右间隔开布置的两个装配孔。

第二弹性连接件6的一端适于穿过左侧的所述装配孔与腿部支撑2相连,并且第二弹性连接件6的另一端适于绕过人体的腿部与右侧的所述装配孔相连。

这里的左侧和右侧是相对而言的,第二弹性件6可以为一个,并且第二弹性件6同时固定训练人员的双腿;或者第二弹性件6为两个,每个第二弹性件分别固定训练人员的左腿和右腿。

其中,第二装配部22可以为孔、槽、卡扣等,第二弹性连接件6与第二装配部22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连接,第二装配部22只要能够实现对第二弹性连接件6的固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装配部22可以形成于腿部支撑2的上表面,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进一步地,结合图1,腿部支撑2上凹设有安装槽21,第二装配部22形成于安装槽21的内底面上。例如,腿部支撑2的上表面可以向下凹陷形成安装槽21,第二装配部22例如装配孔等可以形成于安装槽21的内底面上。由此,通过第二装配部22易于实现第二弹性连接件6与腿部支撑2之间的可靠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安装槽21的内底面形成有向上延伸的凸筋211,凸筋211沿左右方向延伸。凸筋21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凸筋211包括多个,多个凸筋211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布置。

其中,凸筋211可以将安装槽21分隔成多个区域,多个区域沿前后方向间隔开布置,每个区域的内底面均形成有第二装配部22。由此,便于根据不同身高的人体调节腿部的固定位置,通用性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可以为非金属件。由此,使得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在核磁共振机内也可以使用,用于测试负重下脊柱形态的变化,适用范围扩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不考虑核磁共振,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也可以为金属件。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包括腿部支撑2、背部支撑3、底板1以及调节机构4,其中腿部支撑2、背部支撑3、调节机构4均固定在底板1上,腿部支撑2有第二装配部22(例如尼龙搭扣固定孔),可固定用于绑腿的第二弹性连接件6(例如尼龙搭扣)。

背部支撑3的第一装配部31可以固定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一端51,调节机构4用于固定第一弹性连接件5的另一端52,且可以通过扳手431调节第一弹性连接件5例如橡胶带的长度,实现负重压力的调节。

使用时,人躺在装置上,腿部支撑2由第二弹性连接件6固定腿部,第一弹性连接件5通过第一装配部31由肩部到调节机构4,从而实现模拟背部负重。该装置采用非金属材料制作,在核磁共振机内也可使用,用于测试负重下脊柱形态的变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平躺姿势模拟背部负重装置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