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23997发布日期:2019-06-26 01:3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运动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多功能使用且能方便进行运动的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健身运动对于身体的锻炼有很大帮助,因此,各式各样的健身器材广泛普及,例如健腹轮式健身器,其是让健身者弯曲身体于地面以进行往复训练,而能让腹部、腰臀部还有手臂上等身体各地方的赘肉得到锻炼,并具有伸展胸部、肩部、手臂及背部肌肉以促进健康的效果,故健腹轮式健身器是现代人想要锻炼身体时的较佳产品。然而,对于健腹轮式健身器的功能或运动操作变化而言,惯用的健腹轮式健身器仍有诸多不足之处。

一般健腹轮式健身器主要是由提供使用者握持的手把及结合于手把的轮件组成。如中国台湾公告专利第M513713号“复归式腹肌健身器”及专利第M435939号“健腹装置”专利技术公开,其内部具有弹性元件及可收折或可拆卸的二个把手。把手提供使用者握持,当轮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弹性元件受到压缩,使轮件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弹性元件的回复力可以协助使用者进行回复姿势的操作。

另一方面,滑板运动也是现今热门的运动器材之一;且滑板技术则是区分为无动力及有动力二种,市面上的各式滑板仍是以单纯作为滑板运动使用。

健腹轮式健身器及滑板虽然能达到各自预期的健腹运动或运动目的,但是其无法变化为其他运动形态,更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进行健身运动的变化,难以使一般健身者接受。因此,市场上仍在寻找一种可以产生更多运动操作模式、可变化运动模式的运动装置,以能符合一般大众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解除或保持回复力效果的运动装置,其具有较多种的运动健身模式,且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装置不仅能进行往复健腹运动或无往复力运动,更可以简易调整健腹运动的回复力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动装置,其包含固定结构、轮件以及弹力组,轮件安装于固定结构,弹力组安装于固定结构且与轮件选择性地连动;其中,当轮件与弹力组不连动时,轮件动作不带动弹力组蓄力,当轮件与弹力组连动时,轮件动作使弹力组蓄力。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装置通过轮件与弹力组之间选择性地连动关系,可以让运动装置提供使用者进行往复健腹运动或无往复力运动的操作。

依据前述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弹力组具有至少一个弹簧,以提供往复运动的回复力。前述运动装置还可包含二个握把分别安装于固定结构的二侧,二个握把供使用者双手握持,且二个握把可收折地枢装在固定结构。此外,轮件可包含二个弧孔及二个倾斜导槽,各倾斜导槽位于各弧孔内的一侧;运动装置可还包含插件,插件设置于轮件,且插件包含二个插杆及二个导块,二个插杆分别限位于二个弧孔内,二个导块分别位于各插杆的末端,各导块对应各倾斜导槽;其中,插件被转动而使各导块于各倾斜导槽内滑动定位,以使插件沿轮件的轴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运动装置,其包含固定结构、四个轮件及弹力组,固定结构包含板体及二个轮轴,板体包含相对的二个侧板,二个轮轴分别间隔连接于二个侧板之间,其中二个轮件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轮轴的两端,另外二个轮件分别设置于另外一个轮轴的两端。弹力组安装在二个轮轴中的至少一个轮轴上且选择性地与安装于至少一个轮轴上的其中一个轮件连动。其中,当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弹力组不连动时,前述其中一个轮件动作不带动弹力组蓄力,当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弹力组连动时,前述其中一个轮件动作使弹力组蓄力。

借此,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装置同样具有提供使用者进行往复健腹运动或无往复力运动的操作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前述运动装置还包含插件,弹力组包含至少一个弹簧套设在至少一个轮轴上,插件可位移于地设置于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前述至少一个弹簧之间,当插件位于第一位置时令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前述至少一个弹簧连动,插件位于第二位置时令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前述至少一个弹簧不连动。前述其中一个轮件可包含二个弧孔及二个倾斜导槽,各倾斜导槽位于各弧孔内的一侧;插件设置于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且插件包含二个插杆及二个导块,二个插杆分别限位于二个弧孔内,二个导块分别位于各插杆的末端,各导块对应各倾斜导槽;其中,插件被转动而使各导块于各倾斜导槽内滑动定位,以使插件沿前述其中一个轮件的轴向位移,而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

依据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弹力组包含二个弹簧,二个弹簧分别安装在二个轮轴上,且各弹簧分别与位于其所安装的一轮轴上的其中一个轮件可卸除地连结;其中,当各弹簧所安装的一轮轴上的所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各弹簧卸除连结而不连动时,各前述其中一个轮件动作不带动各弹簧蓄力,当各前述其中一个轮件与各弹簧连结时彼此连动,则各前述其中一个轮件连动各弹簧蓄力。

依据前述各实施方式的其他实施例如下:其中各弹簧具有一定扭力发条结构或扭转弹簧结构,运动装置还包含二个握把,二个握把安装在板体二侧,且二个握把供使用者双手握持;其中二个握把可收折地枢装在板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运动装置,具有能提供使用者进行往复健腹运动或无往复力运动的多功能操作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4A绘示实施例一的轮件与插件组合的外观立体图;

图4B绘示实施例一的轮件与插件组合的另一外观立体图;

图4C绘示图4B沿割面线4c-4c的剖视图;

图4D绘示图4B的另一剖视图;

图5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又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6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再一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7绘示图2的实施例一沿割面线7-7的局部剖视图;

图8A绘示图7的实施例一的左弹簧座位于脱离位置的剖视图;

图8B绘示图7的实施例一的左弹簧座位于啮合位置的剖视图;

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0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部分分解立体图;

图11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分解立体图;

图12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立体组合图;

图13A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的一侧视图;

图13B绘示图13A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沿割面线13b-13b的剖视图;

图14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的另一侧视图;

图15A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的再一侧视图;

图15B绘示图15A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与轮轴沿割面线15b-15b的一剖视图;

图16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沿割面线16-16的局部剖视图;

图17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18绘示图17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

图19A绘示图18的实施例三的握把沿割面线19-19的一剖视图;

图19B绘示图18的实施例三的握把沿割面线19-19的另一剖视图;

图20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

图21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以及

图22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阅读者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部分实施例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的;并且重复的元件将可能使用相同的编号表示。

请一并参阅图1、图2、图3、图4A、图4B、图4C、图4D、图5及图6,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100的实施例一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4A绘示实施例一的轮件300与插件830组合的外观立体图、图4B绘示实施例一的轮件300与插件830组合的另一外观立体图、图4C绘示图4B沿割面线4c-4c的剖视图、图4D绘示图4B的另一剖视图;图5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又一部分分解立体图;图6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再一部分分解立体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为一种运动装置100,其包含固定结构700、至少一个轮件300以及至少一个弹力组400。

轮件300安装于固定结构700,弹力组400安装于固定结构700且与轮件300选择性地连动;其中,当轮件300与弹力组400不连动时,轮件300动作不带动弹力组400蓄力。当轮件300与弹力组400连动时,则轮件300动作使弹力组400蓄力。本实用新型各特征构件将详细说明如后。

在图1的实施例中,运动装置100包含四轮件300以及弹力组400,固定结构700包含板体101及二个轮轴200,板体101包含相对的二个侧板102,二个轮轴200分别间隔连接于二个侧板102之间。其中二个轮件300分别设置于其中一个轮轴200的两端,另外二个轮件300分别设置于另外一个轮轴200的两端。

详细地说,二个侧板102彼此平行对应且各包含二个枢孔1021及八个导引孔1023,四个导引孔1023等距环设于一个枢孔1021外,且各导引孔1023沿轮件300的轴向贯穿。运动装置100包含连接组800,连接组800包含导引件850,导引件850与四个导引孔1023 配合,且导引件850包含四根导引柱851可滑动地限位于各导引孔1023内。

二个轮轴200设置于枢孔1021内,且二个轮轴200平行设置于二个侧板102之间,各轮轴200两端设有螺纹201,各轮轴200包含二轴承202及一轴承套管203套设于轮轴200的轴体。

四轮件300分别安装于轴承202上,各轮轴200还包含二螺件301,螺件301连结于轮轴200的螺纹201,借以保持各轮件300可枢转地限位于枢孔1021外且轮件300的位置对应导引件850。

四轮件300中的至少一个轮件300可包含二个弧孔320及二个倾斜导槽321,各倾斜导槽321位于各弧孔320内的一侧。运动装置100的连接组800包含至少一个插件830,一个插件830设置于一轮件300,插件830包含二个插杆831及二个导块832,二个插杆 831分别限位于二个弧孔320内,二个导块832分别位于二个插杆831的末端,且各导块 832对应各倾斜导槽321。其中,转动插件830可使各导块832于各倾斜导槽321内滑动定位,以使插件830沿轮件300的轴向位移,而由第一位置831A切换至第二位置831B。借此,插件830的插杆831可选择地定位于第一位置831A或第二位置831B。

前述插杆831末端抵顶在导引件850上,而插杆831在第一位置831A朝第二位置831B 移动时推抵导引件850,而使四根导引柱851在导引孔1023内沿轴向位移。连接组800可还包含二个插件弹簧840位于插件830与轮件300之间。借此插件弹簧840能确保插件830 在第一位置831A及第二位置831B的定位效果。

弹力组400包含二个弹簧410及二个轮轴齿座420,其中弹簧410具有一定扭力发条结构,且弹力组400的二个弹簧410分别安装在二个轮轴200上,各弹簧410具有卷曲端411及扭曲端412。弹力组400还包含二个圆筒型轴套4121,二个扭曲端412配合二个圆筒型轴套4121分别被设置在二个轮轴200上。轮轴齿座420套设于各轮轴200,且轮轴齿座420包含多数环齿421及嵌槽422。二个卷曲端411相对被安装在二个轮轴齿座420的嵌槽422上。

连接组800还包含左弹簧座810及右弹簧座820,左弹簧座810及右弹簧座820皆包含多个定位齿870;左弹簧座810的定位齿870可选择性地对应啮合其中一个轮轴齿座420 的环齿421,右弹簧座820的定位齿870则可选择性地对应啮合另一轮轴齿座420的环齿 421。

再请参阅图7、图8A及图8B,并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图7绘示图2的实施例一沿割面线7-7的局部剖视图;图8A绘示图7的实施例一的左弹簧座810位于脱离位置810A 的剖视图;图8B绘示图7的实施例一的左弹簧座810位于啮合位置810B的剖视图。其中,左弹簧座810或右弹簧座820被前述导引件850推动而可选择地定位于啮合位置810B及脱离位置810A,而图7及图8A至8B中仅示例性的绘示出左弹簧座810位于啮合位置810B 或脱离位置810A的示意图。

当插件830旋转时,其会同步沿轮件300的轴向位移,而使插件830由第一位置831A 移动到第二位置831B并推抵导引件850,而使四根导引柱851在导引孔1023内滑动位移,进而推动左弹簧座810定位于啮合位置810B。此时,左弹簧座810与轮轴齿座420啮合,轮件300转动可使弹簧410蓄力,借此可提供回复力。连接组800可还包含二个脱离弹簧 860,二个脱离弹簧860分别位于二个轮轴齿座420与左弹簧座810及右弹簧座820之间,借此脱离弹簧860可有效确保左弹簧座810在啮合位置810B及脱离位置810A切换时的定位效果。

而当插件830往反向旋转时,插件830由第二位置831B移动到第一位置831A,二个脱离弹簧860分别推顶左弹簧座810及右弹簧座820,左弹簧座810及右弹簧座820分别推抵导引件850,使四根导引柱851在导引孔1023内滑动回复位置,最后左弹簧座810可复位且定位于脱离位置810A。此时,轮轴齿座420与左弹簧座810借脱离弹簧860保持脱离啮合状态,轮件300转动无法带动弹力组400蓄力,而为无回复力状态。

请复参阅图1至图3,运动装置100还可包含二个握把500分别安装于固定结构700 的二侧,且二个握把500供使用者双手握持,且二个握把500可收折地枢装在固定结构700。其中,固定结构700可包含二个侧收纳槽1022分别位于二个侧板102,而二个握把500可收折地枢装在收纳槽1022,以便于选择地收纳或操作使用。

借此,通过连接组800可切换轮件300与弹力组400之间的连动关系,借此让运动装置100可以选择产生回复力,以提供使用者作为往复健身运动,或选择单纯作为自由滚轮的完全不具回复力的运动状态操作。此外,利用弹力组400的二个弹簧410以及左弹簧座 810与右弹簧座820的相对向配置结构,可让使用者切换单向的回复力或双向回复力的操作模式。

再请参阅图9、图10、图11、图12、图13A、图13B、图14、图15A、图15B及图 16。图9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100T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0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11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 分解立体图;图12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立体组合图;图13A 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的一侧视图;图13B绘示图13A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沿割面线13b-13b的一剖视图;图14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的另一侧视图;图15A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 与轮轴200T的再一侧视图;图15B绘示图15A的实施例二的弹力组400T与轮轴200T沿割面线15b-15b的一剖视图;图16绘示图9的实施例二沿割面线16-16的局部剖视图。其中,于图9中,为了附图简洁而将板体省略,详细的结构及操作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运动装置100T包括固定结构(未标示)、四个轮件300T及二个弹力组400T。本实施例二与先前实施例一的相同或类似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固定结构包含板体(未绘示),板体包含相对的二个侧板102T,二个侧板102T彼此平行且各包含二个枢孔1021T及八个导引孔(未标示),四个导引孔等距环设于一个枢孔1021T,且各个导引孔沿轮件300T的轴向贯穿,运动装置可包含连接组(未标示),连接组包含导引件850T,导引件850T与四个导引孔配合,且导引件850T包含四根导引柱(未标示)可滑动地限位于各导引孔内,导引件850T的结构与图5的导引件850结构相同。另各侧板102T 还包含二个单向环齿1024T位于内侧且分别围绕二个枢孔1021T。

二个轮轴200T设置于枢孔1021T内,且二个轮轴200T平行设置于二个侧板102T之间,连接组还包含转向座600T、导引弹簧610T及导引销620T,其中转向座600T可转动地套设在轮轴200T外,转向座600T包含多个左啮合齿601T及多个右啮合齿602T分别位于两端,且于转向座600T上包含二个倾斜导引槽603T位于相对两侧,而导引销620T垂直固定贯穿于轮轴200T,且导引销620T二端容设在倾斜导引槽603T内,导引弹簧610T 套设于转向座600T外。

四个轮件300T分别安装于二个轮轴200T,借此保持各轮件300T可枢转地限位于枢孔1021T外且其位置对应导引件850T。运动装置的连接组包含至少一个插件830T,一个插件830T设置于轮件300T。插件830T的结构与图4C所示的插件830相同,且插件830T 以导块(未再标号)对应轮件300T的倾斜导槽(未再标号)滑动及定位,而可以让各插件830T 在旋转位移时同步沿轮件300T的轴向位移,且令插件830T可选择地定位于第一位置(未再标号)及第二位置(未再标号)。且前述插杆末端抵顶在导引件850T上,而插杆抵推导引件850T移动。

二个弹力组400T各包含一弹簧410T,连接组包含左弹簧齿座810T、右弹簧齿座820T 及保护筒870T,且一个弹簧410T安装在一个轮轴200T上,弹簧410T具有扭转弹簧结构且两端分别固定于左弹簧齿座810T及右弹簧齿座820T。左弹簧齿座810T及右弹簧齿座 820T皆为圆筒状且可位移地设置于保护筒870T及轮轴200T之间;左弹簧齿座810T包含多个左环齿811T,而右弹簧齿座820T包含多个右环齿821T;左弹簧齿座810T的左环齿 811T可选择地对应啮合转向座600T的左啮合齿601T,右弹簧齿座820T的右环齿821T 则可选择地对应啮合转向座600T的右啮合齿602T。左弹簧齿座810T设有多个定位齿812T 以对应啮合相对侧的单向环齿1024T,右弹簧齿座820T设有多个定位齿822T以对应啮合另一单向环齿1024T。另前述导引弹簧610T位于左弹簧齿座810T及右弹簧齿座820T之间。

通过前述实施例二结构,运动装置100T可以选择产生回复力,以提供使用者作为往复健身运动,或选择单纯作为自由滚轮的完全不具回复力的运动状态操作。此外,利用弹力组400T的二个弹簧410、以及左弹簧齿座810T与右弹簧齿座820T的相对向配置,可让使用者切换单向的回复力或双向回复力的操作模式。

使用者旋转轮件300T上的插件830T可以切换回复力。详细地说,当位于右侧的插件 830T被旋转而沿轮件300T的轴向位移时,右侧的插件830T切换至第二位置。前述插杆末端抵顶导引件850T以沿轴向滑动位移。此时,右弹簧齿座820T受导引件850T抵推定位而脱离单向环齿1024T,由于导引销620T二端容设在倾斜导引槽603T,因此轮件300T 带动轮轴200T转动时,导引销620T导引转向座600T位移至如图13A及图13B所示的位置,而让右啮合齿602T啮合于右环齿821T,使轮轴200T连动右弹簧齿座820T转动。因此,由于左弹簧齿座810T固定于侧板102T而无法转动,因此轮件300T带动右弹簧齿座 820T使弹簧410T扭转蓄力。

反之,当位于左侧的插件830T被旋转而沿轮件300T的轴向位移时,左侧的插件830T 切换至第二位置,前述插杆末端抵顶导引件850T以沿轴向滑动位移。此时,左弹簧齿座 810T受导引件850T抵推定位而脱离单向环齿1024T,因此轮件300T带动轮轴200T转动时,导引销620T导引转向座600T位移至如图15A及图15B所示的位置,而让左啮合齿 601T啮合于左环齿811T,使轮轴200T连动左弹簧齿座810T转动。因此,由于右弹簧齿座820T固定于侧板102T而无法转动,因此轮件300T带动左弹簧齿座810T使弹簧410T 扭转蓄力,借此可改变回复力方向。

当二个轮轴200T上四个轮件300T上的插件830T都旋转至第二位置时,转向座600T 会跟左弹簧齿座810T与右弹簧齿座820T脱离啮合,且左弹簧齿座810T与右弹簧齿座820T 都不会跟单向环齿1024T啮合,借此达到轮件300T自由旋转的效果。

再请参阅图17、图18、图19A及图19B;图17绘示本实用新型运动装置100S的实施例三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18绘示图17的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图19A绘示图18 的实施例三的握把500沿割面线19-19的一剖视图,图19B绘示图18的实施例三的握把 500沿割面线19-19的另一剖视图。运动装置100S还可包含二个握把500分别安装于固定结构(未标示)的二个侧板102T上,且二个握把500供使用者双手握持,且二个握把500可收折地枢装在固定结构。其中,固定结构可包含二个侧收纳槽1022T分别位于二个侧板 102T,而二个握把500可收折地枢装在收纳槽1022T,以便于可选择地收纳或操作使用。

前述二个握把500内设有可挠定位机构501,可挠定位机构501具有二个凸出定位部 502,二个握把500内另安装具有回复弹簧504的杆状控制件503,控制件503突出于握把 500末端以受控按压,使用者握持时可以按压控制件503以推动可挠定位机构501收回二个凸出定位部502。而有效进行二个握把500收折定位及展开定位,以便于可选择地收纳或操作使用。

请参阅图20至图22,图20至图22绘示运动装置100的三种不同使用状态图。图20 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图,图21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图,图22绘示图1的实施例一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图。

其中,在图20中,运动装置100配合握把作为健腹运动器材的状态模式,此时本创作适合切换为单向具有回复力的功能。在图21中,运动装置100的板体供使用者背部抵靠作为平衡腹运动器材的状态模式,此时本创作适合切换为双向具有回复力的功能。在图 22中,运动装置100的板体可供使用者站立,以使运动装置100作为滑板运动的状态模式,此时本创作适合切换为没有回复力的自由旋转功能。

由上述实施方式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其一,运动器材可以提供使用者作为单向回复力运动的操作。其二,运动器材在健身运动的同时仍然可以切换进行无回复力的自由运动操作。其三,可改变回复力的方向,或改为双向皆具备回复力。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方式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