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健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56460发布日期:2019-07-13 09:0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健身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健身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大众健身活动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健身器械走入了家庭,使得人们足不出户便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常见的健身器材包括健身车、键腹机等。

进行健身车运动,已经成为一项能够使全身得到锻炼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腿部的力量,美化下肢形体,提高身体摄氧量,而且会消耗很多的能量,实现减脂。

键腹机作为健身领域的常用装备,在家用和专业方面都很大的市场需求。能有效锻炼腹部肌肉,使小腹健美;还能有效锻炼肌肉及关节,使身体更强健,并可帮助减肥。

然而现有的健身器材功能单一,用户只能做单一运动。若以上的运动方式都想满足时,使用者需要购置其他健身器材,用费高,并且使用者不方便轮换使用。对于厂家来说,装配不同机型的健身器材,耗时高,费用多,不能满足使用者多种运动方式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健身车,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多样的特点,能够很好地满足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健身车,包括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和连接座,连接座将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连接,第一支撑梁底部连接有第一脚管,第二支撑梁底部通过安装板连接有第二脚管,安装板内设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送带联动,安装板外分别设有与主动轮同轴心固定的曲柄,曲柄上安装有脚踏板,第一支撑梁上通过支撑管连接有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安装杆,安装杆两端形成有握把,安装杆上侧连接有U形扶手,U形扶手倾斜连接于安装杆上侧,安装杆的下侧设有连接杆,支撑管上设有安装孔,连接杆安装于安装孔内,第一支撑梁上滑动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梁配合的安装槽,安装块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支撑梁上设有第四通孔,安装块通过第二固定销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从而与第一支撑梁连接,安装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安装块下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进一步的,连接座一侧与第一支撑梁固定连接,连接座另一侧设有开口,第二支撑梁通过转轴与连接座开口端连接,连接座上设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还设有螺孔,固定板通过螺孔连接有螺杆,螺杆底部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梁相抵的挡块。

进一步的,连接座侧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限位孔内设有与第二支撑梁配合的限位杆。

进一步的,连接座侧壁上还设有锁紧孔。

进一步的,第一脚管上还设有移动轮。

进一步的,握把、U形扶手和支撑杆上分别设有护套。

进一步的,第一脚管两端还设有拉绳。

进一步的,安装槽内设有与第一支撑梁配合多个滚轮。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梁上设有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安装块位于第一缓冲垫和第二缓冲垫之间。

进一步的,脚踏板上设有脚掌固定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车,结构简单,使用时,U形扶手朝远离坐垫的方向倾斜,用户位于第一支撑梁处,并坐在坐垫,通过脚踩脚踏板即可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健身单车的功能,此时用户可锻炼腿部,当将第二固定销取出,第二固定销不再对安装块限位,安装块可相对第一支撑梁移动,此时用户可将膝盖部放置于支撑杆上,同时手握持于U形扶手上,通过腰部带动安装块沿第一支撑梁上下移动,从而达到锻炼腰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扶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块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3.连接座;4.第一脚管;5.第二脚管;6.安装板;7.主动轮;8.从动轮;9.曲柄;10.脚踏板;11.支撑管;12.安装杆;13.U形扶手;14.连接杆;16.壳体;18.安装块;19.安装槽;20.第二固定销;21.坐垫;22.支撑杆;23.滚轮;24.转轴;25.固定板;26.螺杆;27.挡块;28.限位孔;29.限位杆;30.脚掌固定套;31.护套;32.锁紧孔;33.移动轮;34.第一缓冲垫;35.第二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阐释。

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新型健身车,包括第一支撑梁1、第二支撑梁2和连接座3,连接座3将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连接,第一支撑梁1底部连接有第一脚管4,第二支撑梁2底部通过安装板6连接有第二脚管5,连接座3一侧与第一支撑梁1固定连接,连接座3另一侧设有开口,第二支撑梁2通过转轴24与连接座3开口端连接,连接座3上设有固定板25,固定板25上还设有螺孔,固定板25通过螺孔连接有螺杆26,螺杆26底部连接有与第二支撑梁2相抵的挡块27,使用时,将第二支撑梁2相对第一支撑梁1转动移动角度,并使第一脚管4和第二脚管5位于地上,从而支撑健身车,当第二支撑梁2转动一定角度后,挡块27与第二支撑梁2相抵,以将第二支撑梁2限位,防止第二支撑梁2继续转动,而且通过转动螺杆26,带动挡块27移动,从而调整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之间的角度,以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连接座3侧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28,限位孔28内设有与第二支撑梁2配合的限位杆29,当挡块27失效时,第二支撑梁2会快速相对第一支撑梁1转动180度,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均会位于地面上,此时用户如正在使用健身车,会对用户造成危险,通过设置限位杆29,能够起到双重防护的作用,当挡块失效时,第二支撑梁2相对第一支撑梁1转动一定角度后会与限位杆29相抵,从而避免第二支撑梁2会快速相对第一支撑梁1转动180度现象的发生,保证了用户使用健身的安全,而且连接座3侧壁上设有多组限位孔28,当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之间的角度不同时,通过多组限位孔28,使限位杆29能始终位于与第二支撑梁2相邻的位置,以避免当挡块27失效时第二支撑梁2转动角度过大,能很好的满足使用需求。当无需使用健身车时,通过将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转动,使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相折叠,从而减少占用空间,便于存放和运输, 连接座3侧壁上还设有锁紧孔32,当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相折叠,通过限位杆29穿过锁紧孔32伸入第二支撑梁2内,从而将第二支撑梁限位,以防止第二支撑梁2相对第一支撑梁1打开,保证了存放和运输时的安全。第一脚管4上还设有移动轮33,当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2相折叠后,便于通过移动轮33将健身车移动。

安装板6内设有主动轮7和从动轮8,主动轮7与从动轮8通过传送带联动,主动轮7和从动轮8外侧还安装有壳体16,避免主动轮7与从动轮8直接暴露在外,安装板6两侧外分别设有与主动轮7同轴心固定的曲柄9,曲柄9上安装有脚踏板10,用户通过脚踩脚踏板10带动主动轮7转动,主动轮7通过传送带带动从动轮8转动,从而实现运动,脚踏板10上设有脚掌固定套30,通过脚掌固定套30以将用于脚掌固定,便于用户更好地使用,主动轮7和从动轮8的周侧还设置有与传动带相配合的防安装槽,设置防安装槽增大传动带与主动轮7和皮带轮周侧表面的摩擦力,使主动轮7与从动轮8之间的联动过程更稳定,同时,避免传动带脱落导致的设备损伤或者人员受伤。

第一支撑梁1上通过支撑管11连接有扶手组件,扶手组件包括安装杆12,安装杆12两端形成有握把,握把上设有护套31,以使用户握持更加舒适,安装杆12上侧连接有U形扶手13,U形扶手13倾斜连接于安装杆12上侧,U形扶手13上设有护套31,以使用户握持更加舒适,安装杆12的下侧设有连接杆14,支撑管11上设有安装孔,连接杆14安装于安装孔内。

第一支撑梁1上滑动设有安装块18,安装块18上设有与第一支撑梁1配合的安装槽19,安装块18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支撑梁1上设有第四通孔,安装块18通过第二固定销20依次穿过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从而与第一支撑梁1连接,安装块18上端固定连接有坐垫21,安装块18下端横向固定连接有支撑杆22,支撑杆22上设有护套31,以使用户使用舒适,安装槽19内设有与第一支撑梁1配合多个滚轮23,本实施例中滚轮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滚轮与第一支撑梁1的外侧相抵,一个滚轮与第一支撑梁1的内侧相抵,安装块18通过滚轮23可相对第一支撑梁1滑动。第一支撑梁1上设有第一缓冲垫34和第二缓冲垫35,安装块18位于第一缓冲垫34和第二缓冲垫35之间, 第一缓冲垫34位于安装块18下方, 第二缓冲垫35位于安装块18上方,当安装块18相对第一支撑梁1上下滑动时,通过第一缓冲垫34和第二缓冲垫35以防止安装块18滑动过度,此外第一缓冲垫34和第二缓冲垫35由柔性材料制成,能够避免安装块18与第一缓冲垫34和第二缓冲垫35相抵时所产生的噪音和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健身车,结构简单,使用时,U形扶手13朝远离坐垫21的方向倾斜,用户位于第一支撑梁1处,并坐在坐垫21,通过脚踩脚踏板10即可进行运动,从而实现健身单车的功能,此时用户可锻炼腿部, 第一脚管4两端还设有拉绳36,当用户坐在坐垫21上时,还可以通过拉绳36锻炼手臂,当将第二固定销20取出,第二固定销20不再对安装块18限位,安装块18可相对第一支撑梁1移动,此时用户可将膝盖部放置于支撑杆22上,同时手握持于U形扶手13上,通过腰部带动安装块18沿第一支撑梁1上下移动,从而达到锻炼腰腹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实现不同的运动方式,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而且不同运动方式之间切换方便,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