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7871发布日期:2019-08-21 00:24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保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前庭平衡觉也叫内耳觉,因为前庭平衡接受器位于内耳的三个半规管及半规管相通的椭圆囊及球状囊。三个半规管的主要功能是侦查人体与三个方位面(垂直面、横面、直面)的头部空间动作,即接受上下前后的移动(包括地心引力)的活动感觉。另一方面椭圆囊及球状囊是前庭系统动态感应器,负责接收加速动作和旋转活动,前庭平衡感觉是神经系统运作的灵魂角色,它总体上概括有五大功能:脑干部位统合所有输入的感觉信息、侦查头部的位置、调节身体及眼球的动作,特别是身体与地心引力之间的关系、维持肌肉张力(即肌肉处于活动状态)影响姿势及平衡反应的功能特别保持身体的直立姿势的一组肌肉、维持身体及情绪的稳定性。在大脑后下方脑干的前面,有个微小的雷达式感应器官,叫前庭神经核,以此组成的神经体系的功能,便是前庭觉。前庭觉是大脑功能的门槛,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嗅、味、触讯息,并作过滤及辩识再传入大脑,使大脑不至于太忙碌,注意力才能集中,特别成长后的视、听性质的学习,前庭觉的影响最大。由于前庭是大脑门槛,整个身体的触觉、关节活动讯息也必须在此过滤以选择重要的讯息作回应,所以前庭觉必须和平衡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辩识身体的空间位置,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了。

促进双侧统合,强化本体-前庭平衡觉统合。这样练习可以增强幼儿本体感的发展,它对身体协调性有帮助,可以发展双下肢动作,提高对物体的操作与控制。改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对孩子的自力运动和运动企划的成熟帮助很大。帮助儿童建立前庭平衡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现在市场上缺乏通过在训练前庭平衡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儿童身体协调性的装置。

因此,生产一种结构简单,在训练前庭平衡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儿童身体协调性的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在训练前庭平衡觉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儿童身体协调性的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以及第三立杆,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以及第三立杆上均分别设有套圈,底板的内侧面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通过转动装置与底板的内侧面相连接。

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转动轴上设有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均分别通过安装管固定杆与底板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之间安装有支撑板,支撑板的顶端焊接在转动轴上,支撑板采用能够围绕转动轴做旋转运动的板状结构。

所述的第一立杆的底端、第二立杆的底端以及第三立杆底端均分别通过螺栓与底板相连接,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以及第三立杆均垂直安装在底板上, 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以及第三立杆均分别与套圈活动连接,底板上设有数字层。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沿同轴线安装,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的内径均不小于转动轴的外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均套装在转动轴上,转动轴水平安装在支撑板的上方。

第一转动轴安装管的外侧端上设有3个压紧片,压紧片采用弹性弧形片状结构,压紧片的内侧端焊接在第一转动轴安装管的外侧端上,压紧片的厚度沿内侧端至外侧端逐渐增厚,压紧片上设有调节螺母,调节螺母和压紧片螺纹配合,转动轴位于3个压紧片之间,3个压紧片之间最小内径不大于转动轴的直径,转动轴的一端穿过压紧片的外侧端。

所述的第二转动轴安装管的外侧端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采用弧形槽状结构,限位槽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的底部焊接在转动轴上,限位块采用能够围绕转动轴做旋转运动的方块状结构,限位块的高度不小于限位槽的深度。

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上均分别焊接有安装管固定杆,安装管固定杆焊接在底板上。

所述的第一立杆、第二立杆以及第三立杆的数量均分别采用3个,3个第一立杆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上,3个第二立杆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上,3个第三立杆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上,第一立杆的高度不大于第二立杆的高度,第二立杆的高度不大于第三立杆的高度。

所述的底板与底板的水平放置面之间的最大角度为60度,底板与底板的水平放置面之间的最小角度为30度。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首先,本产品具有结构简单,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以及支撑板;其次,本产品采用限位槽与限位块结合的方式,将本产品最佳的使用角度的范围进行了方便的限制,方便使用;最后,本产品通过调节螺母与压紧片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对底板的固定,方便使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计巧妙,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易于推广使用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为图4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5、6所示,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外侧面上分别设有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以及第三立杆5,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以及第三立杆5上均分别设有套圈12,底板1的内侧面上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通过转动装置与底板1的内侧面相连接。所述的转动装置包括转动轴8,转动轴8上设有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均分别通过安装管固定杆11与底板1固定连接,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之间安装有支撑板2,支撑板2的顶端焊接在转动轴8上,支撑板2采用能够围绕转动轴8做旋转运动的板状结构。所述的第一立杆3的底端、第二立杆4的底端以及第三立杆5底端均分别通过螺栓与底板1相连接,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以及第三立杆5均垂直安装在底板1上, 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以及第三立杆5均分别与套圈12活动连接,底板1上设有数字层。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沿同轴线安装,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的内径均不小于转动轴8的外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均套装在转动轴8上,转动轴8水平安装在支撑板2的上方。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的外侧端上设有3个压紧片13,压紧片13采用弹性弧形片状结构,压紧片13的内侧端焊接在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的外侧端上,压紧片13的厚度沿内侧端至外侧端逐渐增厚,压紧片13上设有调节螺母9,调节螺母9和压紧片13螺纹配合,转动轴8位于3个压紧片13之间,3个压紧片13之间最小内径不大于转动轴8的直径,转动轴8的一端穿过压紧片13的外侧端。所述的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的外侧端上开设有限位槽14,限位槽14采用弧形槽状结构,限位槽14内设有限位块10,限位块10的底部焊接在转动轴8上,限位块10采用能够围绕转动轴8做旋转运动的方块状结构,限位块10的高度不小于限位槽14的深度。所述的第一转动轴安装管6和第二转动轴安装管7上均分别焊接有安装管固定杆11,安装管固定杆11焊接在底板1上。所述的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以及第三立杆5的数量均分别采用3个,3个第一立杆3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1上,3个第二立杆4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1上,3个第三立杆5均采用同高度安装在底板1上,第一立杆3的高度不大于第二立杆4的高度,第二立杆4的高度不大于第三立杆5的高度。所述的底板1与底板1的放置面之间的最大角度为60度,底板1与底板1的放置面之间的最小角度为30度。

本产品使用方法如下:如图1、2、3、4、5、6所示,首先将第一立杆3、第二立杆4、第三立杆5通过拧紧螺栓垂直固定在底板1上,然后通过调整旋转轴8的位置将限位块10置于限位槽14中,再将底板1置于水平台面或者地面上,然后根据进行锻炼的难易程度调整底板1与水平台面或者地面的角度,通过调整调节螺母9使压紧片13向内运动从而将旋转轴8的位置进行最终固定,进而完成支撑板2支撑位置的固定,完成本产品的预安装。

儿童通过将套圈12拿在手中根据底板1数字层的标识,进而确定需要套中的立杆,进行目标选择,然后儿童通过单腿支撑或者双腿支撑的方式站立于地面将套圈12套中任一个第一立杆3、任一个第二立杆4或者任一个第三立杆5,优选为单腿支撑,通过练习统合儿童平衡反应的反射感觉,帮助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儿童下肢力量,让儿童学习通过单脚支撑取得平衡的方法。

通过本实施例实现了增强幼儿本体感的发展,它对身体协调性有帮助,可以发展双下肢动作,提高对物体的操作与控制。改善本体感觉和前庭平衡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对孩子的自力运动和运动企划的成熟帮助很大。帮助儿童建立前庭平衡觉机能,控制重力感,发展儿童平衡能力,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儿童最好,在练习过程中达到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

本实用新型是满足于儿童保健领域工作中需要的一种儿童本体和前庭平衡觉训练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