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1230发布日期:2019-07-24 11:07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训练耙架,具体为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



背景技术:

跆拳道是现代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之一,跆拳道别名“花郎道”。是一种主要使用手及脚进行格斗或对抗的运动。在现有的跆拳道训练过程中,需要使用耙架对训练耙进行放置并对手脚进行打击训练。

目前,跆拳道训练耙架在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整体机构简单且不够稳固,在受到冲击时的缓冲效果较差,导致装置的乱晃和倾倒,并且装置整体结构笨重,不便于使用上的转移。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包括基座与两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相对设置在基座的顶端两侧,且两个支撑柱之间的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横梁,两个支撑柱的外壁均活动套接设置有第一套管,且第一套管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套管,两个第二套管的内壁均螺纹插接有限位销,两个第一套管靠近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打击板,两个第二套管的背面均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套管的背面,所述基座的背面设置有加固组件,且加固组件包括工字架,所述工字架固定设置在基座的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座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且第二支座的内壁开设有方槽,所述打击板的背面固定设置有呈弯折状的衔接杆,且衔接杆远离打击板的一端置于方槽的内部并连接有挡片,所述挡片远离衔接杆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远离挡片的一端与方槽槽壁的一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片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滑块,所述方槽槽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工字架顶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座,且第二安装座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垫片,且垫片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挂环,所述工字架顶端的两侧靠近基座的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两个呈L形的连接杆,且连接杆转角处靠近外侧的一端并处于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壁螺纹插接有丝杆,且丝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固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且两个第一安装座相对设置在基座的两端,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延伸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柱的内壁竖向开设有若干个与限位销相配合的限位孔,所述支撑柱的背面竖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挂环相配合的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在使用人员对打击板进行打击时,受到的冲击带动第一套管在支撑柱上向后转动,使得衔接杆在第二支座的方槽中移动,挤压复位弹簧借助其回弹力将冲击减轻,使得打击板保持平稳,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

2、该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通过在第一安装座上向外侧转动延伸杆将其打开,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将压缩弹簧通过挂环和支撑柱上的挂钩连接,借助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弹簧减震性能,能够在受到打击时保持稳定,同时转动丝杆将万向轮和地面接触,以便使用时对装置整体的位移,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的加固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支撑柱;3、横梁;4、第一套管;5、第二套管;6、限位销;7、打击板;8、第一支座;9、衔接杆;10、第二支座;11、复位弹簧;12、第一安装座;13、延伸杆;14、工字架;15、第二安装座;16、压缩弹簧;17、连接杆;18、套筒;19、丝杆;2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跆拳道训练耙架,包括基座1与两个支撑柱2,两个支撑柱2相对设置在基座1的顶端两侧,且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顶部位置固定设置有横梁3,两个支撑柱2的外壁均活动套接设置有第一套管4,且第一套管4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第二套管5,两个第二套管5的内壁均螺纹插接有限位销6,两个第一套管4靠近外侧的一端均固定设置有打击板7,两个第二套管5的背面均设置有缓冲机构,且缓冲机构包括第一支座8,第一支座8固定设置在两个第二套管5的背面,基座1的背面设置有加固组件,且加固组件包括工字架14,工字架14固定设置在基座1的背面,之间相互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了装置的主体。

其中,第一支座8的一端固定设置有第二支座10,且第二支座10的内壁开设有方槽,打击板7的背面固定设置有呈弯折状的衔接杆9,且衔接杆9远离打击板7的一端置于方槽的内部并连接有挡片,挡片远离衔接杆9的一端设置有复位弹簧11,且复位弹簧11远离挡片的一端与方槽槽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打击板7在受到冲击时,带动衔接杆9向后移动并挤压复位弹簧11,将冲击缓解。

其中,挡片的顶端与底端均设置有滑块,方槽槽壁的顶端与底端均开设有与滑块相配合的滑槽,避免了复位弹簧11和衔接杆9的脱落。

其中,工字架14顶端的两侧相对设置有两个第二安装座15,且第二安装座15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压缩弹簧16,压缩弹簧16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垫片,且垫片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挂环,工字架14顶端的两侧靠近基座1的位置处相对设置有两个呈L形的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转角处靠近外侧的一端并处于竖直方向上设置有套筒18,套筒18的内壁螺纹插接有丝杆19,且丝杆19的底端设置有万向轮20,通过挂环可将压缩弹簧16和支撑柱2背面挂钩连接,在套筒18中转动丝杆19使万向轮20向下和地面接触,以便对装置主体进行位移。

其中,加固组件还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座12,且两个第一安装座12相对设置在基座1的两端,第一安装座12的内部通过转轴连接有延伸杆13,向外侧拉伸延伸杆13,能够增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

其中,支撑柱2的内壁竖向开设有若干个与限位销6相配合的限位孔,支撑柱2的背面竖向设置有若干个与挂环相配合的挂钩,将限位销6穿进限位孔中能够对第一套管4进行限位。

工作时,首先基座1、支撑柱2和横梁3之间连接固定,共同构成了装置的主体,使用时在第一安装座12上向外侧拉出延伸杆13,配合着工字架14来增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在第二安装座15上转动并将压缩弹簧16通过挂环和支撑柱2上的挂钩连接,借助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弹簧减震性能,能够在受到打击时保持稳定,根据使用人员的身高等上下滑动调节第一套管4和第二套管5,并将限位销6穿过第二套管5和对应的限位孔中固定,即可使用打击板7进行打击训练,打击板7受到冲击时带动第一套管4在支撑柱2上向后转动,使得衔接杆9在第二支座10的方槽中移动,挤压复位弹簧11借助其回弹力将冲击减轻,使得打击板7保持平稳,进而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第一支座8将第二支座10连接固定,最后可在连接杆17的套筒18中转动丝杆19,使得万向轮20和地面接触,以便使用时对装置整体的位移,不使用时收起即可,方便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