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跨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5135发布日期:2019-08-23 23:16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联动跨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训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联动跨栏。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自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跨栏作为一项简单的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身体的舒展,同时也有利于人体各个关节的拉伸,作为跨栏所用的跨栏架,作为一种简单的运动器材被人们广泛地应用。

目前市场上的跨栏拥有手动调节跨栏上横杆高度的功能,包括上横杆,上横杆下侧固定有一对立柱外管,每个立柱外管上设置有若干调节孔,立柱外管套装在立柱内套管外侧,在两个立柱内套管的下端之间固定有一根底横杆,在每个立柱内套管的下端还固定有一根底座方管,在底座方管中设置有配重块,在底座方管上设置有调节槽孔,配重拉销位于调节槽孔中、并与配重块螺纹连接。当立柱外管的高度发生变化,在进行调节装置整体重心时,需要人工手动去拧下配重拉销,使配重块在底座方管中移动至合适位置,然后再安装好配重拉销即可。但是,该装置调节装置的中心十分繁琐,每次调节都需要人员蹲下去操作,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联动跨栏,以解决目前市场上的跨栏在进行调节装置整体重心时调节过程繁琐、浪费时间的问题,以达到高效调节跨栏整体重心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联动跨栏,包括一对平行设置的可调节套管、设置在两可调节套管顶端用于使得运动员进行跨栏的上横杆以及套装设置在可调节套管内并能够在可调节套管内上下移动的内套管,两内套管之间固定设置有下连接横杆,两内套管的一侧同向各设置有用于平衡装置整体的平衡杆,可调节套管上开设有用于可调节套管和内套管进行定位的定位孔;两平衡杆上分别固定设置一固定配重,两平衡杆上还分别设置有能够在平衡杆上滑动的活动配重,每一侧的可调节套管、内套管和平衡杆的内部设置有与活动配重和固定配重相连接用于在可调节套管进行升降时调节活动配重在平衡杆上所在位置的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内套管内部的上滑轮、固定设置在固定配重上的下滑轮以及连接设置在上滑轮和下滑轮之间并与活动配重相固定的钢丝绳,钢丝绳的中部固定设置有设置在内套管内部的拉动板,拉动板通过拉绳固定设置有与可调节套管相固定的环扣。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环扣的下方固定设置有安装架以及固定设置在安装架上用于加强拉动活动配重强度的拉动滑轮,拉动滑轮与下滑轮之间套装设置有与活动配重相固定的拉动钢丝绳,左侧的拉动钢丝绳中部与拉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活动配重的两端开设有两个螺栓孔,钢丝绳通过与钢丝绳相固定的螺栓螺纹连接在螺栓孔内。

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所述内套管与平衡杆相连接的弯折部设置有用于对钢丝绳起到导向缓冲作用的过渡滑轮一和过渡滑轮二。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技术进步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用性强,采用在两平衡杆上固定设置有固定配重和活动配重,在每一侧的可调节套管、内套管和平衡杆的内部设置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的方式,使得当可调节套管和上横杆进行升降时,能够通过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来带动活动配重在平衡杆上移动,从而达到调节装置整体重心的目的,且与调节可调节套管和上横杆升降同步,无需人员蹲下进行调节,十分方便,调节后的重心十分稳定,保证了跨栏的拉倒力时固定值。

本实用新型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在对活动配重的调节作业时,当可调节套管升起时,可调节套管带动环扣向上移动,环扣带动拉动钢丝绳以及拉动板向上移动,拉动板同时带动左侧的钢丝绳升起,右侧的钢丝绳随之下降,从而使得活动配重沿着平衡杆向远离内套管的一侧移动,进而来调节装置整体的平衡。

当可调节套管下降时,可调节套管带动环扣向下移动,环扣带动拉动钢丝绳以及拉动板向下移动,拉动板同时带动左侧的钢丝绳下降,右侧的钢丝绳随之上升,从而使得活动配重沿着平衡杆向靠近内套管的一侧移动,进而来调节装置整体的平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可调节套管,2、上横杆,3、内套管,4、下连接横杆,5、平衡杆,6、固定配重,7、活动配重,8、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81、环扣,82、上滑轮,83、下滑轮,84、过渡滑轮一,85、过渡滑轮二,86、钢丝绳,87、拉动板,88、拉绳,89、安装架,810、拉动滑轮,811、拉动钢丝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联动跨栏,结合图1至图3所示,包括可调节套管1、上横杆2、内套管3、下连接横杆4、平衡杆5、固定配重6、活动配重7和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8。

可调节套管1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设置,可调节套管1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可调节套管1和内套管3进行定位。内套管3套装设置在可调节套管1内,并能够在可调节套管1内上下移动,内套管3通过定位销实现对可调节套管1的定位,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只需打开定位销向上提起可调节套管1即可。上横杆2设置在两可调节套管1的顶端,用于使得运动员进行跨栏。下连接横杆4固定设置在两内套管3之间。

平衡杆5同向设置在两内套管3的一侧,用于平衡装置整体,两平衡杆5上分别固定设置一固定配重6,两平衡杆5上还分别设置有活动配重7,活动配重7能够在平衡杆5上滑动,活动配重7设置在固定配重6与内套管3之间的平衡杆5上。

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8设置在每一侧的可调节套管1、内套管3和平衡杆5的内部,与活动配重7和固定配重6相连接,用于在可调节套管1进行升降时调节活动配重7在平衡杆5上所在位置。活动配重联动调节机构8包括上滑轮82、下滑轮83、钢丝绳86、拉动板87和环扣81。上滑轮82固定设置在内套管3的内部。下滑轮83固定设置在固定配重6上。内套管3与平衡杆5相连接的弯折部设置有过渡滑轮一84和过渡滑轮二85,用于对钢丝绳86起到导向缓冲作用。

钢丝绳86连接设置在上滑轮82和下滑轮83之间,并绕过过渡滑轮一84和过渡滑轮二85,与活动配重7相固定,活动配重7的两端开设有两个螺栓孔,钢丝绳86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在螺栓孔内,螺栓与钢丝绳86相固定,通过调节螺栓在螺栓孔内的旋紧程度来调节钢丝绳86的松紧程度。

拉动板87固定设置在钢丝绳86的中部,设置在内套管3内部,拉动板87与钢丝绳86之间通过螺钉进行固定。环扣81通过拉绳88固定设置在拉动板87上,与可调节套管1相固定,拉动环扣81能够带动拉绳88以及钢丝绳86上下移动。

为了进一步加大拉动活动配重的强度,在环扣81的下方固定设置安装架89,在安装架89上固定设置拉动滑轮810,拉动滑轮810与下滑轮83之间套装有拉动钢丝绳811,右侧的拉动钢丝绳与活动配重7固定连接,左侧的拉动钢丝绳中部与拉动板87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调节可调节套管以及上横杆的高度时,只需将可调节套管与内套管之间的定位销拔出,向上提起可调节套管1,调整到合适的高度后,用定位销将可调节套管与内套管进行重新定位即可。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进行可调节套管升降时,对活动配重的调节作业过程如下。

当可调节套管1升起时,可调节套管1带动环扣81向上移动,环扣81带动拉动钢丝绳811以及拉动板87向上移动,拉动板87同时带动左侧的钢丝绳升起,右侧的钢丝绳随之下降,从而使得活动配重7沿着平衡杆5向远离内套管3的一侧移动,进而来调节装置整体的平衡。

当可调节套管1下降时,可调节套管1带动环扣81向下移动,环扣81带动拉动钢丝绳811以及拉动板87向下移动,拉动板87同时带动左侧的钢丝绳下降,右侧的钢丝绳随之上升,从而使得活动配重7沿着平衡杆5向靠近内套管3的一侧移动,进而来调节装置整体的平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