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及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3283发布日期:2019-05-22 02:5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及训练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训练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及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蛙泳是游泳姿势之一,人体俯卧水面,两臂在胸前对称直臂侧下屈划水,两腿对称屈伸蹬夹水,似青蛙游水,蛙泳较省力,易持久,实用价值大,常用语渔猎、泅渡、救护、水上搬运等,同时,也是游泳初学者的学习项目。

蛙泳是竞技游泳项目之一,对于泳姿有较高的技术要求,只有正确的泳姿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速度,蛙泳时臂部动作是提供水中前进的重要动力之一,从动作技术要求来讲,蛙泳手臂动作分为:1、分手抓水;2、高肘划水;3、怀中抱水;4放松前伸四部分组成,整个划水轨迹,从俯视角度看,类似一个大“桃”形(或者叫做“倒心形”)。其中,需要游泳者使用爆发力的阶段是:“高肘划水”与“怀中抱水”两个环节。“分手抓水”环节用力较小,“放松前伸”环节,最为轻松。从精益求精、科学训练来讲,“高肘划水”结束时的动作技术要求是:1、两肘部外展,从水平视角看,略高于肩部;且两大臂张开角度与游泳前进方向同步对称分别成80°夹角。

臂部动作是否规范直接关系到蛙泳动作技术的完整性,也决定着蛙泳肢体动作与呼吸动作的协调配合效果,进而在整体动作效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时,主要由教练教授学员标准动作,然后学员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发明人发现,在现实游泳教学过程中,初学者,动作做的不到位或者超越科学规范动作范畴是非常常见的现象。需要学员、教练反复练习、纠正、再练习、再纠正,历经多个轮回才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耗费时间长,培训周期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可以有效帮助学员按照标准臂部运动轨迹进行训练,而且可以模拟在水中的受力情况,训练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所述第一层板设有与标准蛙泳臂部运动轨迹一致的滑槽,所述滑槽将第一层板分隔为滑槽内侧板及滑槽外侧板,所述滑槽内侧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层板连接,滑槽外侧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层板连接,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手柄机构,所述手柄机构底端设有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可与固定在第二层板的摩擦垫接触,用于模拟臂部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所述滑槽一侧设有限位件,用于限制学员训练时上臂与肩部的角度。

通过设置滑槽,可规范学员训练时的臂部移动轨迹,通过设置摩擦件和摩擦垫,可模拟臂部受到水的阻力,对臂部同时进行力量训练,训练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部、第二滑槽部、第三滑槽部及第四滑槽部,所述第一滑槽部与蛙泳分手抓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二滑槽部与蛙泳高肘划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三滑槽部与蛙泳怀中抱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四滑槽部与蛙泳双手放松前伸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一滑槽部及第二滑槽部设有多个,用于满足不同身高臂长学员的训练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机构包括手柄,所述手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上连接有轴承,轴承两端的滑动轴轴段设有限位台,两个限位台用于对轴承进行限位,防止轴承从滑槽中脱离,所述轴承的外圈圆周面与滑槽槽面接触,手柄通过轴承与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件为l型杆,所述l型杆固定在滑动轴端部,所述摩擦垫设置在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所对应的位置,手柄机构在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内滑动时,l型杆和摩擦垫产生摩擦力,用于模拟蛙泳高肘划水和怀中抱水时产生的水的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穿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所述连接螺钉上旋紧有连接螺母,连接螺钉的螺钉帽与第一层板表面接触,连接螺母压紧第二层板。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采用弧形杆,所述弧形杆的两端通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设置的插接口与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插接连接,所述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上设有多排插接口,用于弧形杆在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上位置的调节。

一种立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包括所述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所述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竖向设置且均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下方设有台阶结构,用于满足不同身高体型学员的训练需求。

学员站立在台阶结构上即可进行训练,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层板设有头部对准孔,头部对准孔外周涂覆有头部指示线,所述头部指示线下方设有肩部指示板,用于学员训练时将头部和肩部放置在准确的位置。

一种俯卧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包括所述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及身体支撑装置,所述身体支撑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身体,所述支撑板与支脚固定连接,支撑板端部设有头部支撑环,所述头部支撑环用于支撑头部,所述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与身体支撑板呈夹角分布,夹角为25°-30°。

学员采用俯卧姿势进行训练,更加真实的模拟了实际蛙泳的情况,训练效果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杆段及第二杆段,所述第一杆段为螺纹杆,第一杆段垂直穿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第一杆段上旋紧有压紧螺母,所述压紧螺母压紧第一层板,第二杆段与第一杆段呈夹角设置,夹角与第一层板或第二层板与身体支撑板的夹角相等,用于对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进行支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滑槽,可以使学员训练时按照标准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进行臂部运动,保证了学员训练动作的规范性,提高了训练质量。

2.本发明的训练装置,通过设置摩擦垫和手柄底部的摩擦件,可以使手柄沿滑槽的运动过程中受到摩擦阻力,模拟了蛙泳时臂部在水中受水的阻力的情况,能够在保证臂部运动轨迹规范的同时,对臂部力量进行训练。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手柄与滑槽滑动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橡胶垫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其中,1.第一层板,1-1.滑槽内侧板,1-2.滑槽外侧板,2.第二层板,3.滑槽,3-1.第一滑槽部,3-2.第二滑槽部,3-3.第三滑槽部,3-4.第四滑槽部,4.连接螺钉,5.手柄,6.滑动轴,7.挡台,8.轴承,9.l型杆,10.橡胶垫,11.弧形杆,12.插接口,13.竖梁,14.支座,15.横梁,16.支撑梁,17.斜撑梁,18.连接螺柱,19.连接螺母,20.头部对准孔,21.头部指示线,22.肩部指示板,23.台阶结构,24.身体支撑板,25.支脚,26.头部支撑环,27.凹口,28.第一杆段,29.第二杆段,30.压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为了方便叙述,本发明中如果出现“上”、“下”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的蛙泳臂部动作训练方法容易出现学员动作不规范的情形,训练效果不好,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一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包括第一层板1及第二层板2,所述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层板上开设有与标准蛙泳臂部运动轨迹一致的两个对称设置的滑槽3,两个滑槽分别用于学员两个手臂的训练,所述滑槽将第一层板分隔为滑槽内侧板1-1及滑槽外侧板1-2,所述滑槽内侧板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层板固定连接,所述滑槽外侧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第二层板固定连接。

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部3-1、第二滑槽部3-2、第三滑槽部3-3及第四滑槽部3-4,所述第一滑槽部与蛙泳分手抓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二滑槽部与蛙泳高肘划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三滑槽部与蛙泳怀中抱水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四滑槽部与蛙泳双手放松前伸时的标准运动轨迹一致,所述第一滑槽部及第二滑槽部均设有三个,三个第一滑槽部及三个第二滑槽部均与第三滑槽部及第四滑槽部连接,设置三个第一滑槽部及第二滑槽部,满足了不同身高臂长学员的训练需求,由于设置了三个第一滑槽部和第二滑槽部,所以滑槽内侧板被分隔成了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均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层板连接,使用时,滑槽内侧板与滑槽外侧板的端面保持平齐。

所述第一连接件采用连接螺钉4,所述连接螺钉穿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并旋紧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钉的螺钉帽压紧在滑槽内侧板的上端面上,所述连接螺母压紧在第二层板的下端面上,利用连接螺钉和连接螺母实现了滑槽内侧板与第二层板的固定连接。

所述滑槽与手柄5滑动连接,所述手柄底端设有滑动轴6,滑动轴的两端设有挡台7,所述两个挡台位于滑槽外部,且分别位于第一层板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挡台用于防止滑动轴脱离滑槽,两个所述挡台之间的滑动轴轴段上安装有轴承8,所述轴承的外圈圆周面与滑槽的槽面接触,手柄可通过轴承与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滑动轴的底端固定有摩擦件,所述摩擦件采用由橡胶材质制成的l型杆9,所述l型杆可与固定在第二层板上的摩擦垫接触,用于手柄沿滑槽滑动时,与摩擦件产生摩擦力,所述摩擦垫采用橡胶垫10,所述摩擦垫设置在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所对应的位置处,第一滑槽部和第四滑槽部对应位置不设置摩擦垫,采用此设置,是因为蛙泳过程中,臂部在高肘划水和怀中抱水时受到的水的阻力较大,因此在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所对应位置处设置摩擦垫,手柄沿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滑动时,l型杆和橡胶垫产生摩擦力,用于模拟臂部在水中受到的水的阻力,蛙泳过程中,分手抓水及放松前伸时,受到的水的阻力很小,因此在第一滑槽部和第四滑槽部所对应位置处不设置摩擦垫,手柄在沿第一滑槽部和第四滑槽部滑动时,不受摩擦阻力作用。

所述第二层板上位于第四滑槽部所对应的位置处设有漏槽2-1,一方面提示学员此部分为放松前伸段,无任何阻力,另一方面起到了通风与回避声波的作用,便于学员呼吸新鲜空气与讲话。

所述滑槽的下方位置处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训练时对肩部与上臂之间的角度进行限制,使上臂与肩部的角度达到标准要求,即满足高肘划水动作结束时,肘部与肩部的相对位置标准要求,臂部张开角度的标准要求,所述限位件采用弧形杆11,所述弧形杆的两端通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上设置的插接口12与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插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层板设有多排插接口,弧形杆可通过插入不同的插接口实现在第一层板上的位置调节,满足不同体型学员的训练需求。

所述种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的应用实施例1中,所述的训练装置用于立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所述立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包括支架及所述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

所述支架包括两根竖直设置的竖梁13,两根竖梁的底端与支座14固定连接,两根竖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横梁15,所述竖梁的上部设有椭圆型的支撑梁16,支撑梁与支座之间连接有斜撑梁17,整个支架的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所述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的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通过第二连接件与竖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连接螺柱18,所述连接螺柱穿过第一层板、竖梁及第二层板,连接螺柱的两端旋紧有连接螺母19,两个连接螺母将第一层板、第二层板及竖梁压紧连接。

所述第一层板上位于两个滑槽下部之间的位置设有头部对准孔20,所述头部对准孔外周绘制有头部指示线21,滑槽的下方设有肩部指示板22,所述肩部指示板与第二层板固定连接,且通过第一层板上设置的插槽穿过第一层板,使用时学员将头部与头部对准孔对齐,肩部与肩部指示线对齐,使学员的初始位置满足训练要求。

所述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下方设置有台阶结构23,所述台阶学员可根据自身的身高站立于不同台阶上进行训练,满足了不同身高学员的训练要求。

实施例1的立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使用时,学员站立在台阶结构上,面向第一层板站立,头部与头部对准孔对齐,肩部与肩部指示线对齐,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手柄,臂部动作,带动手柄沿滑槽滑动,进行臂部运动轨迹的训练。

手柄沿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滑动时,摩擦件和摩擦垫产生阻力,模拟蛙泳时臂部在水中遇到的阻力,时该训练系统不仅可以满足臂部运动轨迹的训练,还可以对臂部力量进行训练,训练效果好。

所述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的应用实施例2中,如图5-6所示,所述的训练装置用于俯卧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所述俯卧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包括身体支撑机构及所述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

所述身体支撑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身体支撑板24,所述身体支撑板与四根支脚25的顶端固定连接,四根所述的支脚用于对身体支撑板进行支撑。所述身体支撑机构放置在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的一侧,位于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一侧的端部设有头部支撑环26,使用时用于支撑头部,该端部还设有凹口27,用于肩部的活动,所述身体支撑板用于支撑身体的端面为弧形,满足了使用时的舒适度要求。

所述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的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与身体支撑板呈30°夹角放置,更加真实的模拟在水中的蛙泳动作情况,所述第二连接件采用设置在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四个角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一体式连接的第一杆段28及第二杆段29,所述第一杆段为螺纹杆,第一杆段穿过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且与第一层板及第二层板垂直设置,第一杆段顶端旋紧有压紧螺母30,所述压紧螺母压紧在第一层板的上表面,第二杆段与第一杆段一体式连接,竖直设置,第一杆段与第二杆段夹角与第一层板或第二层板与身体支撑板的夹角相等,第二杆段的长度使第一层板与第二层板满足与身体支撑板夹角设置的要求。

本实施例的俯卧式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系统,学员俯卧在身体支撑板上,头部利用头部支撑环进行支撑,双手握住手柄,臂部动作,带动手柄沿滑槽滑动,进行蛙泳臂部运动轨迹的训练,手柄沿第二滑槽部和第三滑槽部滑动时,l型杆与橡胶垫产生摩擦力,模拟蛙泳时水对臂部产生的阻力,实现了对臂部力量进行训练。

本实施例的蛙泳臂部运动轨迹训练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实现对臂部运动轨迹进行训练的同时,还能够进行臂部力量的训练,训练效果好。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