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87942发布日期:2019-06-22 00:33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羽毛球技术中的屈指发力是指,拇指、食指扣紧羽毛球拍柄为支点,靠后三指由松到紧的屈指,握紧拍柄发力,其实质就是用手指形成杠杆效应。正手是以食指根部为支点,反手是指拇指指肚为支点,后三指靠支点屈指,形成杠杆作用。杠杆是需要有足够的转动空间才能起到高速转动的作用,所以手指发力的前提就是握拍要松,也就是主要靠拇指、食指的第一、第二指肚轻松夹握球拍,拍柄可灵活离开手掌,后三指有很大的屈指空间。

现有技术中,虽然有掌握握拍方法的羽毛球拍的拍柄或者拍柄套,如专利号为cn200920056252.0,授权公告日为2010年5月5日,名称为“羽毛球运动训练用球拍握柄结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通过在拍柄上设置用于固定手指的凹槽以帮助运动者控制手指位置。现有技术如此设置,存在以下的缺陷,在羽毛球击球过程中,手指的位置是需要发生改变的,设置简单的凹槽仅仅是对应最起码的正确握拍位置,反而影响使用者掌握正确的发力动作。

基于以上缺陷,授权公告号为cn106110609b,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01月29日,名称为“拍柄、拍柄套、球拍与仿球拍的训练器”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披露的,拍柄表面设有用于定位握拍手指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的多个凸起结构和/用于引导握拍手指从起始位置滑动到终止位置的引导面来帮助使用者控制手指的位置。这种设置可以实现手指位置的改变。但是,此种设置在手指需要发生改变时,必须先在引导面上滑动,直到滑动到凸起结构时才可以作为起始位置的施力点或者终止位置的施力点,在手指滑动的过程中不能根据羽毛球的位置对手指进行及时定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定位拇指手指与食指手指起始位置以及能对拇指手指以及食指手指位置进行定位的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措施实现的: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包括拍柄,所述拍柄包括上端部和下端部,所述下端部包括下部左侧面、下部右侧面以及设置在所述下部左侧面与所述下部右侧面之间的下部中间面,所述下部左侧面上设置有手指凹陷,所述下部中间面上设置有拇指定位机构,所述上端部包括上部左侧面、上部右侧面、上部前侧面以及上部后侧面,所述上部前侧面与所述拇指定位机构所在的端面设置在所述拍柄的同侧,所述上部后侧面上设置有食指定位机构,所述食指定位机构设置在所述拇指定位机构的上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拇指定位机构能够对拇指的起始位置以及终止位置进行定位,定位后拇指以定位位置为施力点发力,同时食指定位机构能够对食指起始位置以及终止位置进行定位,定位后食指以定位位置为施力点发力,本发明中的手指凹陷能够对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进行定位,当拇指位置以及食指位置固定后,能形成稳定的杠杆效应。

进一步的,所述手指凹陷包括中指凹陷、无名指凹陷以及小手指凹陷。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能对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进行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左侧面与所述下部左侧面结合处形成中指施力点,所述中指凹陷由所述中指施力点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一端面、第一拐点面以及由第一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二端面组成,以所述第二端面的末端为无名指施力点,所述无名指凹陷由所述无名指施力点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三端面、第二拐点面以及由第二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四端面组成,以第四端面的末端为小手指施力点,所述小手指凹陷由所述小手指施力点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五端面、第三拐点面以及由第三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六端面组成。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确定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的施力点,三根手指靠施力点进行屈指,与拇指、食指配合形成杠杆效应,并且中指凹陷、无名指凹陷以及小手指凹陷能为三根手指提供足够的屈指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右侧面与所述上部右侧面结合处设置有弧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弧形能对应手掌的位置,弧形抵靠在手掌位置,便于腕部用力。

进一步的,所述下部中间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设置有沉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凹槽为拇指定位机构提供定位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拇指定位机构包括移动块、螺丝套、弹簧、定位珠以及摁钮,所述移动块一端设置有所述螺丝套,另一端设置有所述摁钮),所述螺丝套与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所述螺丝套内安装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螺丝套内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珠连接,所述定位珠压住所述弹簧且和螺丝套配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移动块与螺丝套螺纹连接,拆卸方便,弹簧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具有弹性的作用,另一个是能有效的防止定位珠脱落,定位珠设置在螺丝套的端部,当压缩弹簧的时候能够在凹槽的端面上移动,当到达沉孔位置时,与沉孔位置进行配合,即对拇指定位机构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螺丝套包括上部和下部,所述下部为圆柱形,所述圆柱形内部设置有空腔a,所述空腔a内设置有所述弹簧,所述上部为圆锥状,所述圆锥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空腔a贯通的空腔b,所述空腔b的端面处设置有所述定位珠。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螺丝套下部为弹簧的设置提供位置,上部为定位珠的设置提供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后侧面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设置有所述食指定位机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滑槽为食指定位机构提供安装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食指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滑槽内的轨道,所述轨道呈方形,所述轨道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翼型折边,所述翼型折边上设置限位孔,所述轨道底部内侧设置有沉陷,所述沉陷上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包括上端面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端面底部的支腿,所述滑块的所述支腿跨接在所述沉陷两侧,所述滑块的所述上端面设置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包括两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两侧板上端的连接板,所述两侧板呈倒置的凸型,所述两侧板插接在所述插孔内,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所述两侧板两端,所述两侧板上设置有轴孔,所述托架上枢轴连接有压板。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轨道具有导向的作用,限制食指进行直线运动,翼型折边提供限位孔,滑块能沿沉陷进行直线运动,也能为托架提供支撑,托架与压板进行枢轴连接,压板以轴孔的轴线为中心,可以相对于轴线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部,所述第一压板部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后端设置有折边,所述前端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压板部两侧,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轴孔对应的通孔,所述前端向上弯折设置有第二压板部,所述第二压板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压板部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连接部上的通孔与两侧板上的轴孔之间设置转轴,以转轴的轴线为中心,当摁压第一压板部时,第一压板后端的折边插在轨道两侧翼型折边的限位孔内,进行限位,当摁压第二压板部时,第一压板后端的折边从限位孔内脱离,整个食指定位机构可以进行直线运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拍柄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拍柄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拇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螺丝套、弹簧以及定位珠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食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当摁压第一压板部时的食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当摁压第二压板部时的食指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拍柄;11、上端部;111、上部左侧面;112、上部右侧面;113、上部前侧面;114、上部后侧面;1141、滑槽;12、下端部;121、下部左侧面;1211、手指凹陷;12111、中指凹陷;12112、无名指凹陷;12113、小手指凹陷;12114、中指施力点;12115、无名指施力点;12116、小手指施力点;122、下部右侧面;123、下部中间面;1231、凹槽;1232、沉孔;2、拇指定位机构;21、移动块;22、螺丝套;23、弹簧;24、定位珠;25、摁钮;3、食指定位机构;31、轨道;311、翼型折边;312、定位孔;32、滑块;33、托架;34、压板;341、第一压板部;342、连接部;343、第二压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至图11,本发明是一种羽毛球发球训练装置,包括拍柄1,本发明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帮助运动者控制手指位置进行发球训练,因此本技术方案中省略了羽毛球拍的球拍框以及球拍框的排球面部分,重点在于拍柄的结构变化。

拍柄1包括上端部11和下端部12,将拍柄1设置成两部分,便于手指分区,以方便使用者掌握正确握拍方法。

下端部12包括下部左侧面121、下部右侧面122以及设置在下部左侧面121与下部右侧面122之间的下部中间面123,下部左侧面121上设置有手指凹陷1211,下部中间面123上设置有拇指定位机构2。

上端部11包括上部左侧面111、上部右侧面112、上部前侧面113以及上部后侧面114,上部前侧面111与拇指定位机构2所在的端面设置在拍柄1的同侧,上部后侧面114上设置有食指定位机构3,食指定位机构3设置在拇指定位机构2的上部。

以正手握拍为例,下部左侧面上设置手指凹陷,对应的是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的指形,下部中间面对应的是拇指的定位机构以及上部后侧面上对应是食指的定位机构。

手指凹陷1211包括中指凹陷12111、上部左侧面111与下部左侧面121结合处形成中指施力点12114,中指凹陷12111由中指施力点12114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一端面、第一拐点面以及由第一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二端面组成。

中指凹陷12111首先确定的是中指施力点,中指凹陷的图形结构类似于正弦波形的形状,并且从附图中明显的可以看出,中指凹陷的宽度比无名手指凹陷以及小手指凹陷的宽度要宽,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特征。

无名指凹陷12112,以第二端面的末端为无名指施力点12115,无名指凹陷12112由无名指施力点12115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三端面、第二拐点面以及由第二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四端面组成,

无名指凹陷12112首先确定的是无名指施力点,无名指凹陷的图形结构类似于正弦波形的形状,从附图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无名指凹陷在中指凹陷下部;

小手指凹陷12113,以第四端面的末端为小手指施力点12116,小手指凹陷12113由小手指施力点12116向右下方延伸的第五端面、第三拐点面以及由第三拐点面向左下方延伸的第六端面组成。

同中指凹陷、无名指凹陷结构类似,在无名指凹陷下方设置的是小手指凹陷,小手指凹陷首先确定的是小手指施力点,在附图中可以明确的看出,小手指凹陷的宽度要比无名指凹陷的宽度小,也是符合人体生理结构。

下部右侧面122与上部右侧面112结合处设置有弧形。

当正手握拍时,弧形正好抵触在手掌心的位置,便于手腕用力。

下部中间面123上设置有凹槽1231,凹槽1231的底面设置有沉孔1232。

拇指定位机构2包括移动块21、螺丝套22、弹簧23、定位珠24以及摁钮25,移动块21一端设置有螺丝套22,另一端设置有摁钮25,螺丝套22与移动块21螺纹连接,螺丝套22内安装弹簧23,弹簧23一端与螺丝套22内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定位珠24连接,定位珠24压住弹簧23且和螺丝套配合。

螺丝套22包括上部和下部,下部为圆柱形,圆柱形内部设置有空腔a,空腔a内设置有弹簧23,上部为圆锥状,圆锥状内部设置有与空腔a贯通的空腔b,空腔b的端面处设置有定位珠24。

拇指定位机构的工作原理:移动块21设置在凹槽1231内,为了防止移动块21发生倾斜,移动块21的宽度与凹槽1231的宽度相等,移动块21一端设置沉头孔,另一端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配合设置螺丝套22,螺丝套22便于拆卸,另一端的沉头孔内设置摁钮25,摁钮固定设置在沉头孔内,螺丝套22外侧面设置螺丝,便于与螺纹孔配合,在螺丝套22下部为中空的圆柱形,便于安装弹簧23,弹簧23一端与螺丝套22的内侧面固定连接,另一端探入上部的圆锥台内,弹簧23的另一端与定位珠24连接,弹簧23抵住定位珠24,为了防止定位珠24发生偏移,特将定位珠24限位在螺丝套22上部的圆锥台上。

拇指摁住摁钮,由于螺丝套22内设置弹簧23,定位珠24可以在凹槽1231的端面上移动,此时的弹簧23被压缩,当移动到沉孔1232处时,被压缩的弹簧23恢复到原始状态,定位珠24深入沉孔1232内,此时拇指摁压机构被限位。

上部后侧面114上设置有滑槽1141,滑槽1141内设置有食指定位机构3。

食指定位机构3包括设置在滑槽1141内的轨道31,轨道31呈方形,轨道3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翼型折边311,翼型折边311上设置有定位孔312,轨道31底部内侧设置有沉陷,沉陷上端设置有滑块32,滑块32包括上端面以及设置在上端面底部的支腿,滑块32的支腿跨接在沉陷两侧,滑块32的上端面设置有插孔,插孔内设置有托架33,托架33包括两侧板以及设置在两侧板上端的连接板,两侧板呈倒置的凸型,两侧板插接在插孔内,连接板设置在两侧板两端,两侧板上设置有轴孔,托架33上枢轴连接有压板34。

压板34包括第一压板部341,第一压板部341包括前端和后端,后端设置有折边,前端设置有连接部342,连接部342设置在第一压板部341两侧,连接部342上设置有与轴孔对应的通孔,前端向上弯折设置有第二压板部343,第二压板部343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高于第一压板部341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

上部后侧面114上设置滑槽1141,滑槽1141为食指定位机构3提供定位,在滑槽1141内设置食指定位机构3,轨道31的翼型折边上设置定位孔312,当需要食指定位机构3在滑槽1141内移动时,摁住第二压板部343,第一压板部341上的折边在定位孔312上部移动,当需要对食指定位机构3定位时,摁压第一压板部341,第一压板部341上的折边被限定在定位孔312内,实现整个食指摁压机构3的定位功能。

本发明中的食指摁压机构的工作原理:在轨道底部内侧设置沉陷,目的是防止滑块上端面与轨道底部发生硬摩擦,在滑块的上端面插接托架,防止托架的两侧板与轨道内侧发生干涉,压板的连接部342上设置通孔,与托架两侧板上的轴孔相对应,通孔与轴孔内穿插转轴,可以实现摁压第一压板部使第二压板部抬起,摁压第二压板部使第一压板部抬起的现象。

本发明的使用步骤:(以右手手握拍柄为例)

步骤一:握住拍柄,使拇指防止在拇指定位机构的摁钮上;

步骤二: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放置在相对应的手指凹陷内;

步骤三;使食指摁压在第二压板部;

步骤四:当需要向对方发球时,摁压拇指定位机构中的摁钮,拇指随着拇指定位机构上下移动,当移动到凹槽内的沉孔处时,拇指定位机构被限位住,此时摁钮作为拇指施力点;

步骤五:当拇指、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手指都定位后,摁压第二压板部,食指定位机构在滑槽内移动,当移动到合适位置时,快速将手指移动到第一压板部,将食指定位机构限位住,此时以第一压板部为食指施力点。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