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雪滑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1084发布日期:2020-05-22 21:34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旱雪滑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游乐园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了旱雪滑梯。



背景技术:

在户内外的大型游乐设施中,快速滑梯类的游乐设施五花八门,旱雪滑梯是新型游乐滑梯类型,但一般玩法为保证安全性所以设计的滑道落差小、滑道短、速度慢,不具备趣味性、挑战性。目前国内的旱雪滑梯从平台入口至落地出口,其滑道都是直行的,滑梯底部一般没有缓冲滑道,人们从上滑下来时,由于惯性很容易冲出滑道滑行至地面,虽然结构简单,但是滑道单调、弹性较低,对游玩者的刺激性和体验感较差。且一般的滑梯支架是固定的,滑雪板也是粘贴的,非常不牢固,拆卸安装比较麻烦。

中国专利号为cn207562335u的专利公开了旱雪滑梯,其包括平台、滑梯钢架、滑道、软包楼梯,滑道表面的雪毯固定在中板上表面,中板通过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滑梯钢架上,雪毯采用塑胶材料;主要是滑道由波浪滑道、转弯滑道和出口直滑道组成,在雪毯与中板之间设置弹性橡胶垫,雪毯粘贴在弹性橡胶垫上平面,弹性橡胶垫下平面由螺钉固定安装在中板的上平面,中板下平面固定连接安装架,安装架嵌装于滑梯钢架上的卡槽内,在卡槽与安装架之间设置锁定装置。增加滑落过程中的弹性和上下振动幅度,提高滑道游玩的刺激性、趣味性和人体的体感。但是其滑道落差较小,对游玩者的刺激性和体验感较差,其底部没有缓冲滑道,游玩者从平台滑行下来时,易冲出滑道至地面,没有很好的安全性,且其雪垫是粘贴在弹性橡胶上的,时间久了雪垫容易滑落浮起,雪垫更换较为不便,且其滑梯钢架是固定的,安装拆卸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旱雪滑梯的滑道落差小、没有缓冲保护功能,拆卸安装不便等缺点,提供了结构紧凑合理,滑道落差大,游玩者体验感好,具有缓冲保护功能,安装拆卸方便的旱雪滑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旱雪滑梯,包括支架,支架内铺设有滑道,滑道包括滑雪板和用于支撑滑雪板的支撑板,滑雪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沿滑道长度方向均匀铺设,支撑板架设在支架上并与支架固连;滑道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台、用于下降的第一滑道和用于缓冲的第二滑道,第二滑道为圆弧状,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为圆弧过渡,第一滑道的倾角为23°-33°,第二滑道的末端和最低端所连成的直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20°-30°,第二滑道所形成的圆弧半径为8200mm-8260mm;支架内沿滑道长度方向还均匀设置有加强件,支架包括左支架和右支架,加强件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连,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架和右支架固连。滑雪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能够对滑雪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滑雪板也不易脱落;水平台为游玩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滑行准备平台,第一滑道为倾斜滑道,其倾角为23°-33°,倾斜角度适宜,既能保证滑道的落差大,给游玩者带来刺激感和非常好的体验感,又保证了滑道的安全性;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圆弧过渡,提高了游玩者滑行运动的流畅性;第二滑道为圆弧状,对游玩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缓冲保护功能,第二滑道所形成的圆弧半径为8200mm-8260mm,既能快速抵消第一滑道带来的势能,又能防止游玩者从滑道上摔落出去,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游玩者的趣味性;加强件能够有效增加支架的支撑强度,保证滑梯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还包括底座,底座位于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的下方,底座包括与左支架连接的左底座和与右支架连接的右底座,底座的末端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竖直框架,竖直框架的左右两侧及左底座和右底座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配合有第二螺栓,竖直框架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通孔内分别与左底座和右底座固连。底座对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竖直框架进一步加强底座的支撑强度。

作为优选,竖直框架的顶部与第二滑道的末端齐平设置,竖直框架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水平框架,水平框架上铺设有滑雪板形成缓冲平台,竖直框架包括竖直管,水平框架包括水平管,水平管的端部连接有倾斜管,倾斜管的一端与水平管连接,倾斜管的另一端与竖直管连接,倾斜管、水平管、竖直管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缓冲平台能够为游玩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便于游玩者从滑道上下来;三角形支撑架为缓冲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支撑滑道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竖直设置在水平台和第一滑道的下方,支撑组件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均为方管,上支撑件的管径小于下支撑件的管径,上支撑件的底端和下支撑件的上端均焊接有安装盘,安装盘上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配合有第三螺栓,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安装孔内实现可拆卸连接。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可拆卸连接,便于滑梯的拆卸和连接。

作为优选,滑雪板与支撑板通过自攻螺丝固连。滑雪板与支撑板通过自攻螺丝固连,安装方便快速,连接牢固性好。

作为优选,左支架和右支架上均焊接有角铁,支撑板架设在角铁上并通过第四螺栓固定。支撑板通过角铁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连接强度高,连接可靠性好,且持久耐用。

作为优选,支撑板为方木,方木的高度和宽度均为60mm。方木具有质量轻、安装方便、抗弯强度大等优点。

作为优选,滑道的长度为17000mm-18000mm,支架的高度为6300mm-6500mm,支架由高度和宽度均为40mm的方管组成。滑道长度和支架高度适宜,滑道落差大,能够为游玩者提供很好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作为优选,滑雪板为密度板;支架及底座上均通过第五螺栓围设有围板。密度板既美观又便于钻孔,围板能够对游玩者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也能够为滑梯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滑雪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能够对滑雪板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滑雪板也不易脱落;水平台为游玩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滑行准备平台,第一滑道为倾斜滑道,其倾角为23°-33°,倾斜角度适宜,既能保证滑道的落差大,给游玩者带来刺激感和非常好的体验感,又保证了滑道的安全性;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圆弧过渡,提高了游玩者滑行运动的流畅性;第二滑道为圆弧状,对游玩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缓冲保护功能,第二滑道所形成的圆弧半径为8200mm-8260mm,既能快速抵消第一滑道带来的势能,又能防止游玩者从滑道上摔落出去,提高了滑道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游玩者的趣味性;加强件能够有效增加支架的支撑强度,保证滑梯的安全性;底座对第一滑道和第二滑道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竖直框架进一步加强底座的支撑强度;缓冲平台能够为游玩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便于游玩者从滑道上下来,三角形支撑架为缓冲平台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支撑组件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安装孔内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滑梯的拆卸和连接;支撑板通过角铁与左支架和右支架连接,连接强度高,连接可靠性好,且持久耐用;滑道长度和支架高度适宜,滑道落差大,能够为游玩者提供很好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滑梯上设置的围板能够对游玩者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也能够为滑梯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旱雪滑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加强件与支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竖直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支架、11—左支架、12—右支架、13—加强件、14—角铁、2—滑道、21—滑雪板、22—支撑板、23—水平台、24—第一滑道、25—第二滑道、3—底座、4—连接件、41—竖直框架、411—竖直管、42—水平框架、421—水平管、422—倾斜管、43—缓冲平台、5—支撑组件、51—上支撑件、52—下支撑件、53—安装盘、531—安装孔、6—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旱雪滑梯,如图1-图5所示,包括支架1,支架1内铺设有滑道2,滑道2包括滑雪板21和用于支撑滑雪板21的支撑板22,滑雪板21与支撑板22固定连接,支撑板22沿滑道2长度方向均匀铺设,支撑板22架设在支架1上并与支架1固连;滑道2沿长度方向包括依次连接的水平台23、用于下降的第一滑道24和用于缓冲的第二滑道25,第二滑道25为圆弧状,第一滑道24和第二滑道25为圆弧过渡,第一滑道24的倾角为28°,第二滑道25的末端和最低端所连成的直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为25°,第二滑道25所形成的圆弧半径为8230mm;支架1内沿滑道2长度方向还均匀设置有加强件13,支架1包括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加强件13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一螺栓分别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固连,支撑板22的两端分别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固连。滑雪板21与支撑板22固定连接,支撑板22能够对滑雪板21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滑雪板21也不易脱落;水平台23为游玩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安全滑行准备平台,第一滑道24为倾斜滑道2,其倾角为28°,倾斜角度适宜,既能保证滑道2的落差大,给游玩者带来刺激感和非常好的体验感,又保证了滑道2的安全性;第一滑道24和第二滑道25圆弧过渡,提高了游玩者滑行运动的流畅性;第二滑道25为圆弧状,对游玩者起到了非常好的缓冲保护功能,第二滑道25所形成的圆弧半径为8230mm,既能快速抵消第一滑道24带来的势能,又能防止游玩者从滑道2上摔落出去,提高了滑道2的安全性,也增加了游玩者的趣味性;加强件13能够有效增加支架1的支撑强度,保证滑梯的安全性。

还包括底座3,底座3位于第一滑道24和第二滑道25的下方,底座3包括与左支架11连接的左底座和与右支架12连接的右底座,底座3的末端安装有连接件4,连接件4包括竖直框架41,竖直框架41的左右两侧及左底座和右底座上均开设有通孔,通孔内配合有第二螺栓,竖直框架41的左右两侧通过第二螺栓安装在通孔内分别与左底座和右底座固连。底座3对第一滑道24和第二滑道25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竖直框架41进一步加强底座3的支撑强度。

竖直框架41的顶部与第二滑道25的末端齐平设置,竖直框架41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有水平框架42,水平框架42上铺设有滑雪板21形成缓冲平台43,竖直框架41包括竖直管411,水平框架42包括水平管421,水平管421的端部连接有倾斜管422,倾斜管422的一端与水平管421连接,倾斜管422的另一端与竖直管411连接,倾斜管422、水平管421、竖直管411相互连接形成三角形支撑架。缓冲平台43能够为游玩者提供更好的体验感,便于游玩者从滑道2上下来;三角形支撑架为缓冲平台43提供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还包括用于支撑滑道2的支撑组件5,支撑组件5竖直设置在水平台23和第一滑道24的下方,支撑组件5包括上支撑件51和下支撑件52,上支撑件51和下支撑件52均为方管,上支撑件51的管径小于下支撑件52的管径,上支撑件51的底端和下支撑件52的上端均焊接有安装盘53,安装盘53上开设有安装孔531,安装孔531内配合有第三螺栓,上支撑件51和下支撑件52通过第三螺栓安装在安装孔531内实现可拆卸连接。上支撑件51和下支撑件52可拆卸连接,便于滑梯的拆卸和连接。

滑雪板21与支撑板22通过自攻螺丝固连。滑雪板21与支撑板22通过自攻螺丝固连,安装方便快速,连接牢固性好。

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上均焊接有角铁14,支撑板22架设在角铁14上并通过第四螺栓固定。支撑板22通过角铁14与左支架11和右支架12连接,连接强度高,连接可靠性好,且持久耐用。

支撑板22为方木,方木的高度和宽度均为60mm。方木具有质量轻、安装方便、抗弯强度大等优点。

实施例2

旱雪滑梯,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滑道2的长度为17500mm,支架1的高度为6400mm,支架1由高度和宽度均为40mm的方管组成。滑道2长度和支架1高度适宜,滑道2落差大,能够为游玩者提供很好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实施例3

旱雪滑梯,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之处在于:滑雪板21为密度板;支架1及底座3上均通过第五螺栓围设有围板6。密度板既美观又便于钻孔,围板6能够对游玩者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也能够为滑梯提供很好的保护作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