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77804发布日期:2020-09-18 20:37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腺科术后护理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出血、积液、上肢水肿及上肢抬举受限等,患者术后由于惧痛,一般很少活动上肢,导致上肢长时间不张开会导致关节粘连,进而影响患侧上肢的张开功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在乳腺癌术后对患者的肩关节部和上臂进行主动和被动的运动,通过术后适度的运动两臂,促进患者活动双臂关节,进而减少术后关节粘连的发生,而常用的爬墙锻炼装置不便于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高度,同时患者上肢支撑的力度也不能调节,仅靠其自身的体重,适用性较差,锻炼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爬墙训练中患者的负重力度不便调整,及常用装置不便使用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开口朝上且u形的固定架,固定架底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站台,固定架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矩形壳,两个矩形壳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左右两侧分别同轴固定有转盘,转轴两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矩形壳且同轴设有位于矩形壳内的圆盘,两个圆盘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压杆,两个矩形壳内前侧分别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连杆,多个压杆的自由端均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杆后端接触,两个连杆的前端分别固定有呈l形的负重板,两个负重板上分别拆卸连接有配重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伸缩杆与管夹调节站台的高度,便于患者根据身高调整站台的高度,增加了适用性,利用可调整重量的多个配重块作为负重物,有助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上臂锻炼,同时利用多个圆柱带动转轴转动,增加患者手指关节、手臂关节的锻炼,增强锻炼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右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b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开口朝上且u形的固定架1,固定架1底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站台2,固定架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矩形壳3,两个矩形壳3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左右轴向的转轴4,转轴4左右两侧分别同轴固定有转盘5,转轴4两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矩形壳3且同轴设有位于矩形壳3内的圆盘6,两个圆盘6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压杆7,两个矩形壳3内前侧分别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连杆8,多个压杆7的自由端均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杆8后端接触,两个连杆8的前端分别固定有呈l形的负重板9,两个负重板9上分别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0。

为了实现站台2在固定架1底端的上下移动,所述的固定架1底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固定管11,固定管11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2,站台2下端与伸缩杆12固定连接。

为了实现伸缩杆12与固定管11的滑动可锁止,所述的固定管11上端设有呈u形且开口朝前的管夹13,管夹13前端设有左右轴向的螺栓,螺栓右端螺纹连接有可与管夹13右端接触的旋钮14。

为了便于患者模拟爬墙训练带动转轴4转动,所述的两个转盘5之间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圆柱15。

为了便于负重板9与配重块10的拆卸连接,所述的两个负重板9上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6,配重块10可套装在螺杆16上,两个螺杆16上端分别螺纹连接有螺母17。

为了降低负重板9与矩形壳3撞击时的噪音,所述的两个矩形壳3内前侧分别设有位于负重板9下方的吸震垫18。

为了便于在矩形壳3内取放配重块10,所述的两个矩形壳3前侧壁分别开设有通槽19。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其初始状态为管夹13处于夹紧状态,站台2下端与固定管11接触,负重板9下端面与吸震垫18接触;

设置配重块10成对且有不同的重量,选择合适的配重块10套装在螺杆16上,螺母17与螺杆16螺纹连接,转动螺母17使螺母17下端与配重块10上端接触,配重块10固定在负重板9上,转动旋钮14,旋钮14向左使管夹13松开,此时提拉站台2,站台2向上带动伸缩杆12在固定管11中滑动,当站台2调整到合适位置时,反转旋钮14,旋钮14向右使管夹13夹紧伸缩杆12,伸缩杆12固定保持站台2的稳定;

患者站在站台2上,将双手放置在圆柱15两侧,双手交替向下拨动圆柱15,模拟爬墙的动作,圆柱15向下经转盘5带动转轴4反转,转轴4带动左右两端的圆盘6反转,圆盘6转动带动多个压杆7反转,压杆7反转与连杆8后端接触后带动连杆8后端向下摆动,此时连杆8前端向上带动负重板9向上摆动,负重板9带动配重块10向上摆动,压杆7转动到一定角度后,压杆7与连杆8后端分离,配重块10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负重板9向下摆动,负重板9带动连杆8前端向下摆动,负重板9向下与吸震垫18接触,吸震垫18降低配重板下落时产生的噪音,患者双手交替拨动圆柱15,使压杆7经连杆8持续对负重块做功,达到模拟爬墙锻炼患者手指关节、手臂关节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伸缩杆与管夹调节站台的高度,便于患者根据身高调整站台的高度,增加了适用性,利用可调整重量的多个配重块作为负重物,有助于患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度的上臂锻炼,同时利用多个圆柱带动转轴转动,增加患者手指关节、手臂关节的锻炼,增强锻炼效果,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特征:

1.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包括开口朝上且u形的固定架(1),其特征在于,固定架(1)底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站台(2),固定架(1)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矩形壳(3),两个矩形壳(3)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左右轴向的转轴(4),转轴(4)左右两侧分别同轴固定有转盘(5),转轴(4)两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矩形壳(3)且同轴设有位于矩形壳(3)内的圆盘(6),两个圆盘(6)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压杆(7),两个矩形壳(3)内前侧分别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连杆(8),多个压杆(7)的自由端均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杆(8)后端接触,两个连杆(8)的前端分别固定有呈l形的负重板(9),两个负重板(9)上分别拆卸连接有配重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架(1)底端设有上下轴向的固定管(11),固定管(11)内同轴滑动连接有伸缩杆(12),站台(2)下端与伸缩杆(1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管(11)上端设有呈u形且开口朝前的管夹(13),管夹(13)前端设有左右轴向的螺栓,螺栓右端螺纹连接有可与管夹(13)右端接触的旋钮(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转盘(5)之间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且左右轴向的圆柱(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负重板(9)上分别设有上下轴向的螺杆(16),配重块(10)可套装在螺杆(16)上,两个螺杆(16)上端分别螺纹连接有螺母(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矩形壳(3)内前侧分别设有位于负重板(9)下方的吸震垫(1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矩形壳(3)前侧壁分别开设有通槽(19)。


技术总结
一种乳腺癌术后肢体训练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爬墙训练中患者的负重力度不便调整,及常用装置不便使用的问题;包括开口朝上且U形的固定架,固定架底端设有可上下移动的站台,固定架上端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矩形壳,两个矩形壳之间转动连接有一个左右轴向的转轴,转轴左右两侧分别同轴固定有转盘,转轴两端分别贯穿其对应侧的矩形壳且同轴设有位于矩形壳内的圆盘,两个圆盘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圆周方向均布的压杆,两个矩形壳内前侧分别铰接有前后方向的连杆,多个压杆的自由端均可与其对应侧的连杆后端接触,两个连杆的前端分别固定有呈L形的负重板,两个负重板上分别拆卸连接有配重块;此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构思新颖,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9.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