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2099发布日期:2020-11-27 13:16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产后康复设备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盆底功能康复有了新的认识。盆底的功能就好比吊床,在会阴肛门处托起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维持夫妻生活快感、排尿动作、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产妇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就导致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也就是说,这张“吊床”的弹性变差,其“网”内的器官无法固定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能有效提高女性产后的各项功能恢复度,改善女性产后生活质量,对产后女性有重要意义。

盆底康复治疗可以说是“产后必修课”,但事实上,早在计划妊娠期,女性就有必要学习凯格尔操,如何准确定位肌群、正确收缩、循序渐进、适时适量、持之以恒地进行盆底训练。因为随着妊娠发展,子宫慢慢增大,盆底承受的压力和损伤也与日俱增。

有研究认为经阴道分娩比剖宫产分娩者尿失禁及盆腔器官脱垂者发病率明显增高,故阴道分娩是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与直接损伤盆腔内筋膜支持结构和阴道壁,以及直接或间接破坏盆底肌肉和神经有关,但这并不是唯一原因。

妊娠、雌性激素水平下降,孕产期体重的增加等因素都是盆腔功能受损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剖宫产患者也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也需要做盆底康复训练,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并不复杂,而且治疗效果很好。目前康复训练采取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凯格尔运动;盆底功能障碍的轻度病人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自己回家做盆底肌肉的锻炼,而中重度的病人可以在医院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等的治疗。而这盆底肌肉的锻炼,产妇因产后身体虚弱,身体不适的影响,在产褥期的凯格尔锻炼不主动,没有节力的辅助工具,自我意识锻炼薄弱,使得康复更为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其结构新颖,可提供辅助运动的效果,从而降低锻炼难度,提高产妇锻炼的积极性,加速康复。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包括床体,所述床体包括床板、固定设于所述床板底面四角位置的床脚;所述床板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相邻一侧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枢接于所述安装槽一端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穿设有第一转轴;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床板的底面,所述床板的底面对应所述槽孔安装有丝杠结构,所述丝杠结构的滑块的顶面固定设有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顶面固定设有枢接座,所述枢接座与所述第一转轴枢接配合,所述丝杠结构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端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形成凸起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槽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滑动架设于两所述导向槽之间,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多个承托条,所述承托条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承托条的顶面与所述床板的顶面平齐,且各所述承托条中部均穿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滑动架设于两所述导向槽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孔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宽,所述承托条、所述第一支撑板及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两侧均抵持于所述安装槽的槽壁滑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条位于所述槽孔内侧、且所述支撑条的两端抵持所述槽孔的两侧壁滑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槽孔的两端面之间架设有至少一条滑杆,所述滑杆与所述导向槽平行,所述支撑条对应所述滑杆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条经所述导向孔沿所述滑杆滑动。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丝杠结构包括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床板底面的丝杠,所述滑块滑动设于所述丝杠上,所述丝杠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板的底面。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床板的顶面设有床垫,所述床垫包括布体及软胶垫,所述软胶垫分为第一垫体、第二垫体及多块第三垫体,所述第三垫体对应粘贴在所述承托条的顶面,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粘接固定于所述床板的床头一端,所述第一垫体的另一端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顶面;所述第二垫体粘贴与所述床板顶面的另一端;所述床板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导向辊,靠近所述导向辊一侧的两所述床脚之间转动架设有绕卷辊,所述绕卷辊由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链条链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板的底面;

所述布体的底面粘贴在第一垫体及所述第三垫体的顶面,所述布体靠近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固定与所述床体上,所述布体的长度大于所述床板的长度,所述布体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一端收卷于所述绕卷辊上、且所述布体紧贴于所述导向辊。

在本发明较佳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软胶垫为乳胶垫,所述布体为无纺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其结构新颖,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丝杠结构之间的配合,可带动第二支撑板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形成拱起部位,可对产妇的腰腹部进行支撑,提供辅助运动的效果,从而降低锻炼难度,提高产妇锻炼的积极性,加速康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的常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的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床体;110、床板;120、床脚;130、安装槽;140、槽孔;150、导向槽;160、滑杆;170、导向辊;210、第一支撑板;220、第二支撑板;230、第一转轴;300、丝杠结构;310、滑块;320、支撑条;330、枢接座;340、丝杠;350、第一电机;400、承托条;410、第二转轴;500、床垫;510、布体;521、第一垫体;522、第二垫体;523、第三垫体;610、绕卷辊;620、第二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包括床体100,所述床体100包括床板110、固定设于所述床板110底面四角位置的床脚120;所述床板110的顶面开设有安装槽130,所述安装槽130内部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10及第二支撑板22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相邻一侧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板210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一侧枢接于所述安装槽130一端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支撑板2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一侧穿设有第一转轴230;所述安装槽130的槽底开设有槽孔140,所述槽孔140的底面延伸至所述床板110的底面,所述床板110的底面对应所述槽孔140安装有丝杠结构300,所述丝杠结构300的滑块310的顶面固定设有支撑条320,所述支撑条320的顶面固定设有枢接座330,所述枢接座330与所述第一转轴230枢接配合,所述丝杠结构300带动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底端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21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之间形成凸起部。

上述的一种产后用盆底肌肉康复装置,其结构新颖,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丝杠结构300之间的配合,可带动第二支撑板220进行移动,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210及第二支撑板220形成拱起部位,可对产妇的腰腹部进行支撑,提供辅助运动的效果,从而降低锻炼难度,提高产妇锻炼的积极性,加速康复。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130的相对两侧壁开设有导向槽150,所述第一转轴230的两端滑动架设于两所述导向槽150之间,所述安装槽130内设有多个承托条400,所述承托条400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一侧,所述承托条400的顶面与所述床板110的顶面平齐,且各所述承托条400中部均穿设有第二转轴410,所述第二转轴410的两端滑动架设于两所述导向槽150之间;所述槽孔140的宽度小于所述安装槽130的槽宽,所述承托条400、所述第一支撑板210及所述第二支撑板220的两侧均抵持于所述安装槽130的槽壁滑动;多条承托条400的设计可用于填充第二支撑板220拱起后的安装槽空位,进行一定的支撑,防止在运动过程中产妇的腿部直接陷入空出的安装槽130内,避免影响正常发力。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320位于所述槽孔140内侧、且所述支撑条320的两端抵持所述槽孔140的两侧壁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槽孔140的两端面之间架设有至少一条滑杆160,所述滑杆160与所述导向槽150平行,所述支撑条320对应所述滑杆160开设有导向孔,所述支撑条320经所述导向孔沿所述滑杆160滑动;该结构设计可进一步限定第二支撑板220的移动,确保可顺利进行拱起及复位的动作。

进一步地,所述丝杠结构300包括通过轴承座安装于所述床板110底面的丝杠340,所述滑块310滑动设于所述丝杠340上,所述丝杠340的一端与第一电机350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350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板110的底面。

进一步地,所述床板110的顶面设有床垫500,所述床垫500包括布体510及软胶垫,所述软胶垫分为第一垫体521、第二垫体522及多块第三垫体523,所述第三垫体523对应粘贴在所述承托条400的顶面,所述第一垫体521的一端粘接固定于所述床板110的床头一端,所述第一垫体521的另一端粘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20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210的一端顶面;所述第二垫体522粘贴与所述床板110顶面的另一端;所述床板110远离所述第一垫体521的一端通过轴承座安装有导向辊170,靠近所述导向辊170一侧的两所述床脚120之间转动架设有绕卷辊610,所述绕卷辊610由第二电机620的输出轴通过链条链轮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620固定安装在所述床板110的底面;所述布体510的底面粘贴在第一垫体521及所述第三垫体523的顶面,所述布体510靠近所述第一垫体521的一端固定与所述床体100上,所述布体510的长度大于所述床板110的长度,所述布体510远离所述第一垫体521的一端收卷于所述绕卷辊610上、且所述布体510紧贴于所述导向辊170;该结构设计,而在需要进行辅助锻炼时,由于第二支撑板220及第一支撑板210进行移动,承托条400也会跟着移动,从而会拖动布体510的移动,此时需要启动第二电机620,带动绕卷辊610释放布体510,确保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可顺利移动,并且可一共有效的软垫支撑;而在床体用作正常的躺卧功能时,布体510被绕卷辊610进行缠绕,可有效防止超出长度的布体510散乱,也可辅助第一支撑板210、第二支撑板220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垫为乳胶垫,所述布体510为无纺布。

本发明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