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33537发布日期:2021-01-05 18:0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患者大多伴有肢体不灵敏或偏瘫等症状,目前的康复训练装置大都在户外,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使用不便。

但是现有的神经内科疾病在短时间内很难起色,需要长时间的康复训练,大大的增加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负担,市面上的康复训练器一般只能针对单一肢体进行训练,更全面的康复椅又造价昂贵,大大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能全面锻炼,造价成本更低,减轻经济负担,使用方便的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包括:第一底座、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顶部连接有椅凳,所述椅凳底部一侧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顶部,所述椅凳另一侧靠近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二底座对称螺纹固定于所述椅凳底部,所述椅凳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扶手,所述扶手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滑动块,两块所述滑动块顶部螺纹安装有推动杆,所述椅凳顶部后端螺纹安装有椅背,所述椅背内设有移动板,所述滑动块与所述移动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套杆,所述椅背内侧均匀开设有通孔,所述移动板内侧固定安装有按摩头,所述第一底座前侧对称设有套筒,所述套筒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板,所述底板顶部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有脚踏板,所述复位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顶部,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底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宽度与所述椅凳宽度一致,所述第一底座为“l”型,所述第一底座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底座的高度一致,所述通孔为圆形,所述按摩头为半球形,所述按摩头外壁设有按摩凸点,所述通孔所设的内径大小小于与所述按摩头所设的外径大小,所述通孔所设的位置与所述按摩头设置于移动板上的位置相适配,所述底板所设的直径大小与所述脚踏板所设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脚踏板设有按摩凸点,所述脚踏板顶部所设的按摩凸点根据脚底穴位位置设置,所述椅凳顶部设有坐垫,所述椅凳所设的坐垫为海绵垫,所述椅凳所设的坐垫用于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所述扶手为倒“l”型,所述扶手延伸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椅背内侧,所述弹簧套杆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块后端一侧,所述弹簧套杆另一端穿过所述扶手末端与所述移动板内侧螺纹固定相连。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通过训练器设有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用于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顶部螺纹安装有椅凳,椅凳上设有坐垫,使患者坐在椅凳上更加舒适,通过第一底座前侧设有套筒,套筒底部设有底板,底板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脚踏板,脚踏板顶部根据人体足底穴位设置有按摩凸点,使患者双脚在套筒内进行肢体训练时可以同时按摩足底,促进足底神经恢复,通过椅凳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扶手,扶手内设有滑动块,两块滑动块顶部螺纹固定有推动杆,滑动块背部与移动板之间连接有弹簧套杆,患者在推动推动杆时,滑动块在弹簧套杆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向前侧移动,在弹簧套杆的收缩力下,可以让患者发力来回推动从而锻炼患者的上肢,通过椅背均匀设有通孔,移动板内侧均匀设有按摩头,按摩头上设有按摩凸点,使用者在移动板向前侧移动时,按摩头突出通孔,可以按摩患者的背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训练器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椅凳与椅背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椅凳,4、扶手,5、凹槽,6、滑动块,7、推动杆,8、椅背,9、移动板,10、弹簧套杆,11、通孔,12、按摩头,13、套筒,14、底板,15、复位弹簧,16、脚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训练器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椅凳与椅背连接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包括: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连接有椅凳3,所述椅凳3底部一侧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所述椅凳3另一侧靠近外边缘处设有第二底座2,所述第二底座2对称螺纹固定于所述椅凳3底部,所述椅凳3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扶手4,所述扶手4开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设有滑动块6,两块所述滑动块6顶部螺纹安装有推动杆7,所述椅凳3顶部后端螺纹安装有椅背8,所述椅背8内设有移动板9,所述滑动块6与所述移动板9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套杆10,所述椅背8内侧均匀开设有通孔11,所述移动板9内侧固定安装有按摩头12,所述第一底座1前侧对称设有套筒13,所述套筒13底部螺纹安装有底板14,所述底板14顶部连接有复位弹簧15,所述复位弹簧15连接有脚踏板16,所述复位弹簧15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4顶部,所述复位弹簧15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脚踏板16底部。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底座1宽度与所述椅凳3宽度一致,所述第一底座1为“l”型,所述第一底座1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底座2的高度一致,所述通孔11为圆形,所述按摩头12为半球形,所述按摩头12外壁设有按摩凸点,所述通孔11所设的内径大小小于与所述按摩头12所设的外径大小,所述通孔11所设的位置与所述按摩头12设置于移动板9上的位置相适配,所述底板14所设的直径大小与所述脚踏板16所设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脚踏板16设有按摩凸点,所述脚踏板16顶部所设的按摩凸点根据脚底穴位位置设置,所述椅凳3顶部设有坐垫,所述椅凳3所设的坐垫为海绵垫,所述椅凳3所设的坐垫用于增加使用者的舒适感,所述扶手4为倒“l”型,所述扶手4延伸的一端螺纹固定连接于所述椅背8内侧,所述弹簧套杆10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块6后端一侧,所述弹簧套杆10另一端穿过所述扶手4末端与所述移动板9内侧螺纹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在工作时,首先患者首先坐在椅凳3上然后将双脚置于统统13内设有的脚踏板16上,然后将后背紧贴与椅背8内侧,通过脚下踩交脚踏板16,脚踏板16在弹簧作用下下压,停止发力后回弹,脚踏板16顶部根据足底穴位设有按摩凸点,患者在下踩脚踏板过程中可以针对足底进行按摩,促进神经恢复,通过双手握住推动杆7向前面部前方推动,使推动杆7固定连接的滑动块6向前滑动,滑动块6带动通过弹簧套杆10固定连接的移动板向前移动,使移动板9上设有的按摩头凸出于移椅背8内侧设有的通孔11,通过按摩头12外表面设有按摩凸点,使患者在推动移动杆7进行上肢训练的同时对背部进行按摩,通过椅凳3上设有海绵坐垫,使患者在使用更加舒适。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神经内科肢体康复训练器,通过训练器设有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用于支撑装置,通过第一底座1和第二底座2顶部螺纹安装有椅凳3,椅凳3上设有坐垫,使患者坐在椅凳3上更加舒适,通过第一底座1前侧设有套筒13,套筒13底部设有底板14,底板14通过复位弹簧15连接有脚踏板16,脚踏板16顶部根据人体足底穴位设置有按摩凸点,使患者双脚在套筒13内进行肢体训练时可以同时按摩足底,促进足底神经恢复,通过椅凳3顶部左右两侧设有扶手4,扶手4内设有滑动块6,两块滑动块6顶部螺纹固定有推动杆7,滑动块6背部与移动板9之间连接有弹簧套杆10,患者在推动推动杆时,滑动块6在弹簧套杆10的作用下带动移动板9向前侧移动,在弹簧套杆10的收缩力下,可以让患者发力来回推动从而锻炼患者的上肢,通过椅背8均匀设有通孔11,移动板9内侧均匀设有按摩头12,按摩头12上设有按摩凸点,使用者在移动板9向前侧移动时,按摩头突出通孔11,可以按摩患者的背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