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37113发布日期:2021-01-26 12:26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玩具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尤其涉及一种拼装玩具。


背景技术:

[0002]
玩具不仅具有供儿童玩耍的作用,还具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不仅可提高对事物的认知度,还可锻炼其动手能力,市面上有一些积木玩具,可拼装成不同的形状,使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挥,而现有的积木玩具连接结构较为生硬,使得最终呈现出的造型有限,无法更好地将儿童的想象拼装成实物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进一步发挥。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玩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
[0005]
一种拼装玩具,包括连接杆与连接块,所述连接杆的左侧设置有左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结构,所述左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左侧面的槽孔、设置于所述槽孔顶壁的上限位槽、设置于所述槽孔底壁的下限位槽,所述槽孔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杆,所述上限位槽与所述下限位槽分别向左贯穿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所述右连接结构与所述左连接结构互为左右镜像对称,所述连接块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所述左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块上的通孔、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弹簧、连接于所述弹簧顶端的上限位柱、连接于所述弹簧底端的下限位柱,所述上限位柱的顶端伸出所述通孔,所述下限位柱的底端伸出所述通孔,所述右定位结构与所述左定位结构互为左右镜像对称,所述连接块伸入所述槽孔内时,所述上限位柱位于所述上限位槽内,所述下限位柱位于所述下限位槽内,所述弹簧为压缩状态。
[0006]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连接杆上的左连接结构可与连接块上的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任一个配合连接,同样的,连接杆上的右连接结构可与连接块上的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任一个配合连接,具体的,当连接杆与连接块为相互分离的状态时,连接块上的弹簧为自然状态,如将连接块的左定位结构连接至连接杆的左连接结构时,将上限位柱与下限位柱压向通孔内,此时弹簧为压缩状态,并将上限位柱伸入到上限位槽内、下限位柱伸入到下限位槽内,再将连接块继续推入到槽孔内,弹簧的弹力可将上限位柱压紧在上限位槽的底面上,同时可将下限位柱压紧在下限位槽的底面上,如此使得连接块在连接杆内不容易脱出,而连接块可以上限位柱、下限位柱为圆心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与连接杆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同样的,可利用连接块的右定位结构连接至另一个连接杆,当需要将连接杆与连接块拆开分离时,只需要将连接块与连接杆用力往互相远离的方向拉,拉力克服上限位柱与上限位槽底面的摩擦力、下限位柱与下限位槽底面的摩擦力,使得连接块与连接杆相互分离,通过此连接方式可灵活地摆出不同的平面造型,可更好地启发儿
童的智慧、开发智力,整体的趣味性更高。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限位槽的底面由左至右向上倾斜设置。上限位槽的底面对上限位柱的运动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上限位柱不易从上限位槽内脱出。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限位槽的底面由左至右向下倾斜设置。下限位柱的底面对下限位柱的运动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下限位柱不易从下限位槽内脱出,从而使得连接块与连接杆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定位柱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连接杆可通过第二定位槽与第一定位柱的配合连接、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柱的配合连接实现若干个连接杆的堆叠,从而可拼装出不同的立体形状。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以所述连接杆中心所在的轴向法向平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一定位柱与所述第一定位槽互为镜像对称。如此可使得连接杆在翻转180度后,依然可与任一个连接杆相互堆叠连接,连接杆的通用性更强。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杆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柱与第三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右侧面正对所述第三定位柱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定位槽,所述连接杆的右侧面正对所述第三定位槽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定位柱。连接杆可通过第三定位柱与第四定位槽的配合连接、第三定位槽与第四定位柱的配合连接实现若干个连接杆沿其长度方向的拼接,从而可拼接出更丰富的立体造型。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槽以所述连接杆中心所在的轴向水平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三定位柱与所述第三定位槽互为镜像对称。如此可使得连接杆在翻转180度后,依然可与任一个连接杆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相互连接,连接杆的通用性更强。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块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杆左视图。
[0017]
附图中:100-连接杆、110-槽孔、120-上限位槽、130-下限位槽、141-第一定位柱、142-第一定位槽、151-第二定位柱、152-第二定位槽、161-第三定位柱、162-第三定位槽、171-第四定位柱、172-第四定位槽、200-连接块、210-上限位柱、220-下限位柱、230-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0019]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拼装玩具,包括连接杆100与连接块200,所述连接杆100的左侧设置有左连接结构,所述连接杆100的右侧设置有右连接结构,所述左连接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00左侧面的槽孔110、设置于所述槽孔110顶壁的上限位槽120、设置于所述槽孔110底壁的下限位槽130,所述槽孔110沿前后方向贯穿所述连接杆100,所述上限位槽120与所述下限位槽130分别向左贯穿所述连接杆100的左侧面,所述右连接结构与所述左连接结构互为左右镜像对称,所述连接块200上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有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所述左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连接块200上的通孔、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内的弹簧230、连接于所述弹簧230顶端的上限位柱210、连接于所述弹簧230底端的下限位柱220,所述上限位柱210的顶端伸出所述通孔,所述下限位柱220的底端伸出所述通孔,所述右定位结构与所述左定位结构互为左右镜像对称,所述连接块200伸入所述槽孔110内时,所述上限位柱210位于所述上限位槽120内,所述下限位柱220位于所述下限位槽130内,所述弹簧230为压缩状态。
[0020]
由上述可知,连接杆100上的左连接结构可与连接块200上的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任一个配合连接,同样的,连接杆100上的右连接结构可与连接块200上的左定位结构与右定位结构任一个配合连接,具体的,当连接杆100与连接块200为相互分离的状态时,连接块200上的弹簧230为自然状态,如将连接块200的左定位结构连接至连接杆100的左连接结构时,将上限位柱210与下限位柱220压向通孔内,此时弹簧230为压缩状态,并将上限位柱210伸入到上限位槽120内、下限位柱220伸入到下限位槽130内,再将连接块200继续推入到槽孔110内,弹簧230的弹力可将上限位柱210压紧在上限位槽120的底面上,同时可将下限位柱220压紧在下限位槽130的底面上,如此使得连接块200在连接杆100内不容易脱出,而连接块200可以上限位柱210、下限位柱220为圆心转动,从而使得连接块200与连接杆100之间形成不同的夹角,同样的,可利用连接块200的右定位结构连接至另一个连接杆100,当需要将连接杆100与连接块200拆开分离时,只需要将连接块200与连接杆100用力往互相远离的方向拉,拉力克服上限位柱210与上限位槽120底面的摩擦力、下限位柱220与下限位槽130底面的摩擦力,使得连接块200与连接杆100相互分离,通过此连接方式可灵活地摆出不同的平面造型,可更好地启发儿童的智慧、开发智力,整体的趣味性更高。
[0021]
为了提高连接杆与连接块连接后的结构稳定性,所述上限位槽120的底面由左至右向上倾斜设置。上限位槽120的底面对上限位柱210的运动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上限位柱210不易从上限位槽120内脱出。
[0022]
同样的,为了提高连接杆与连接块连接后的结构稳定性,所述下限位槽130的底面由左至右向下倾斜设置。下限位柱220的底面对下限位柱220的运动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
下限位柱220不易从下限位槽130内脱出,从而使得连接块200与连接杆100的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0023]
为了实现多个连接杆100在上下方向上也能互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00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定位柱141与第一定位槽142,所述连接杆100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定位柱14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52,所述连接杆100的底面正对所述第一定位槽142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柱151。连接杆100可通过第二定位槽152与第一定位柱141的配合连接、第一定位槽142与第二定位柱151的配合连接实现若干个连接杆100的堆叠,从而可拼装出不同的立体形状。
[0024]
为了提高连接杆100的通用性,所述第一定位柱14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42以所述连接杆中心所在的轴向法向平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一定位柱14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142互为镜像对称。如此可使得连接杆100在翻转180度后,依然可与任一个连接杆100相互堆叠连接。
[0025]
为了实现多个连接杆100沿其长度方向也能互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00的左侧面设置有第三定位柱161与第三定位槽162,所述连接杆100的右侧面正对所述第三定位柱161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定位槽172,所述连接杆100的右侧面正对所述第三定位槽162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定位柱171。连接杆100可通过第三定位柱161与第四定位槽172的配合连接、第三定位槽162与第四定位柱171的配合连接实现若干个连接杆100沿其长度方向的拼接,从而可拼接出更丰富的立体造型。
[0026]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定位柱161与所述第三定位槽162以所述连接杆中心所在的轴向水平面为对称面,所述第三定位柱161与所述第三定位槽162互为镜像对称。如此可使得连接杆100在翻转180度后,依然可与任一个连接杆100沿其长度方向上的相互连接,连接杆100的通用性更强。
[0027]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