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8874发布日期:2021-02-03 17:5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运动器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器材,特别是关于一种可供使用者以惯性阻力对上肢进行训练的运动器材。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健身运动器材通常都是自由重量式健身器材,例如杠铃、哑铃,以重力作为使用者肌力训练的阻力来源。这种运动器材通常只适合具有一定肌力的使用者,无法满足长者、病人或身体机能部分损伤者训练其肢体协调性及锻炼肌力的复健需求。更甚者,自由重量式健身器材通常都有装卸杠片危险的问题。为了改善上述缺陷,市面上目前可见一种惯性阻力式训练器,运用离心收缩刺激的原理,让用户的肌肉抵抗惯性转盘的转动惯量,同时对使用者的运动动作进行导引,可用在伤员复健、运动员表现帮助、航天员肌力维持等广泛用途。
[0003]
目前,市面上用来训练上肢的惯性阻力式训练器,主要由固定架、设于固定架上的飞轮和环绕于飞轮的拉绳组成。其中,该飞轮提供惯性力,使用者能以手臂来回拉动拉绳,训练上肢。然而,为了提供不同施力型态以活化和强化不同部位的肌肉和肌腱,开发多样化的惯性阻力训练器材成为业者的主要开发目标。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运动器材,该运动器材可用来健身或复健,提供惯性力引导使用者进行上肢往复动作,且该惯性力可成为使用者进行该往复动作时的一种运动阻力。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运动器材,其包括:一架体,设置在一平面上;一摆动件,具有一枢接部,位于该摆动件的前端并以一第一支点枢接在该架体的前端;一手持部,位于该摆动件的后端;一主体部,以刚性材料制成,位于该枢接部与该手持部之间;一传动机构,包括一绕转单元,按照第一轴线枢设在该架体上;一连杆,具有一枢接在该摆动件的主体部的顶端和一枢接在该绕转单元的底端;一飞轮,设置在该架体上并与该传动机构相互连动;其中,当使用者对该摆动件施力使该摆动件以该第一支点为轴心往复摆动时,该传动机构的连杆的底端带动该绕转单元旋转,进而带动该飞轮转动,使该飞轮产生一惯性力,引导该使用者进行该往复摆动并形成该使用者进行该往复摆动的一运动阻力。
[0006]
优选的,该架体包括一主架体、一前支撑脚和一后支撑脚;该主架体呈倒u型,该前支撑脚与该后支撑脚分别连接该主架体的一前底端和一后底端,该后支撑脚具有一踩踏部。
[0007]
优选的,该踩踏部包括两踏板;该两踏板分别相对该架体在一平行该平面的假想平面上旋转。
[0008]
优选的,该手持部包括一连结部和两握把;该连结部连接该主体部的一端并沿一
垂直该主体部的第一假想线设置,该两握把分别枢接在该连结部与该第一假想线相交的相对两端,该两握把中的任意一个可受一外力作用而旋转。
[0009]
优选的,该摆动件还包括两夹置构件;该两夹置构件分别设置在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当该两握把分别朝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旋转至一贴近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位置,该两握把分别卡扣固定在该两夹置构件中。
[0010]
优选的,该传动机构还包括一传动皮带和一皮带轮;该皮带轮与该绕转单元同轴固接,该传动皮带连接该皮带轮与该飞轮,当该绕转单元绕该第一轴线旋转,该皮带轮连动该飞轮转动。
[0011]
一种运动器材,是供使用者以一第一使用模式或一第二使用模式运动,其包括:一架体,设置在一平面上;一第一摆动件,具有一第一枢接部,位于该第一摆动件的前端并以一第一支点枢接在该架体的前端;一第一手持部,位于该第一摆动件的后端;一主体部,以刚性材料制成,位于该第一枢接部与该第一手持部之间,能通过该第一枢接部以该第一支点为轴心沿一弧形轨迹摆动,并用于在该第二使用模式下支撑该用户;一第二摆动件,具有一第二手持部,位于该第二摆动件的顶端;一摆动件踩踏部,位于该第二摆动件的底端;一第二枢接部,以一第二支点枢接在该架体的前端,该第二支点的位置高于该第一支点的位置;一连动件,设置在该第一摆动件及该第二摆动件之间,当该第二摆动件受一外力作用而以该第二支点为轴心摆动时,该第二摆动件会通过该连动件连动该第一摆动件以该第一支点为轴心摆动;一传动机构,包括一绕转单元,以一第一轴线枢设在该架体上;一连杆,具有一枢接在该第一摆动件的该主体部的顶端和一枢接在该绕转单元上的底端,该绕转单元用以引导该连杆的底端沿一环绕该第一轴线的圆形轨迹运动,当该连杆的底端沿该圆形轨迹绕转时,该第一摆动件的主体部会受该连杆的引导沿该弧形轨迹在一第一端点与一第二端点之间往复摆动;一飞轮,设置在该架体上并与该传动机构相互连动;其中,当该用户在该第一使用模式下对该第一摆动件施力使该第一摆动件以该第一支点为轴心摆动时,或当该使用者在该第二使用模式下对该第二摆动件施力使该第二摆动件以该第二支点为轴心摆动,进而连动该第一摆动件以该第一支点为轴心摆动时,该传动机构的连杆的底端带动该绕转单元旋转以使该连杆的底端沿该圆形轨迹绕转,其中,该连杆引导该第一摆动件的主体部在该弧形轨迹的该第一端点与该第二端点之间往复摆动,同时该绕转单元带动该飞轮转动而产生一惯性力,引导该使用者进行该往复摆动并形成该使用者进行该往复摆动的一运动阻力。
[0012]
优选的,该架体还包括一踩踏部;该踩踏部包括两踏板,该两踏板分别相对该架体在一平行于该平面的假想平面上旋转。
[0013]
优选的,该第一手持部包括一连结部和两握把;该连结部连接该主体部的一端并沿一垂直该主体部的第一假想线设置,该两握把分别枢接在该连结部与该第一假想线相交的相对两端,该两握把中的任意一个可受一外力作用而旋转。
[0014]
优选的,该第一摆动件还包括两夹置装置;该两夹置装置设置在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当该两握把分别朝该主体部旋转至一贴近该主体部的相对两侧的位置,该两握把分别卡扣固定在该两夹置装置中。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器材的立体示意图;
[0016]
图2、图2a为图1运动器材的操作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运动器材的侧视图,用以说明该运动器材的作动方式;
[0018]
图4、图4a为图1运动器材的局部俯视图,用以说明如何收纳该运动器材;
[0019]
图5为图1运动器材在收纳状态下的局部放大图;
[0020]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运动器材在第一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1]
图7为图6运动器材在第二视角下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8为图6运动器材的侧视图,用以说明该运动器材的作动方式;
[0023]
图9、图9a为图6运动器材在第一使用模式下的操作示意图;
[0024]
图10、图10a为图6运动器材在第二使用模式下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阐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0026]
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器材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该运动器材100包括一架体20、一枢设于架体20上的摆动件40、一设在架体20与摆动件40之间的传动机构60以及一与传动机构60连动的飞轮80。架体20设置在一平面上。摆动件40具有一枢接部41、一主体部42和一手持部43;其中,枢接部41位于摆动件40的前端,并以第一支点f1枢接在架体10的主架体11的前端,使摆动件40能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枢摆。手持部43位于摆动件40的后端。主体部42位于枢接部41与手持部43之间,并以刚性材料制成。传动机构60包括一绕转单元和一连杆61,绕转单元可包括一曲柄62和一曲柄轴63。飞轮80设置在架体20上,并与传动机构60相互连动。
[0027]
在本实施例中,架体20包括一主架体21、一前支撑脚22和一后支撑脚23。主架体20呈倒u型,前支撑脚22与后支撑脚23分别连接主架体21的一前底端和一后底端,使架体20可被稳固支撑在地面上。后支撑脚23具有一踩踏部,较佳者,该踩踏部为两踏板24a、24b。惟,架体20的结构和型态可依实际需求进行形状和配置上的各种变化,不以此处举例为限。
[0028]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60的绕转单元包含曲柄62和曲柄轴63,曲柄轴63按照第一轴线x1枢设在架体10的主架体11上,曲柄62具有一内端621和一外端622,其中内端621固接在曲柄轴63的一端,使曲柄62能以第一轴线x1为轴心绕转。连杆61具有一顶端611和一底端612,其中顶端611枢接在摆动件40的主体部42,底端612枢接在绕转单元的曲柄62的外端622。连杆61、曲柄62和主体部42形成一连杆机构,当摆动件4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枢摆,主体部42会带动连杆61,使连杆61的底端612进而带动曲柄62绕第一轴线x1转动。
[0029]
飞轮80可由铸铁、钢、铝合金或其他金属材料制成,也可以由碳纤维、塑料、陶瓷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制成,不以此为限。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60还包括一传动单元,较佳者,传动单元可为一传动皮带65和一皮带轮64,皮带轮64同轴固接在曲柄轴63上,传动皮带65连接皮带轮64与飞轮80。当曲柄轴63绕第一轴线x1旋转,皮带轮64受曲柄轴63带动而转动,
并连动飞轮80转动。但是,飞轮80与传动机构60的连动方式不以此为限,飞轮80也可直接同轴固接在曲柄轴63上,进而与绕转单元建立连动关系。
[0030]
如图2、图2a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运动器材100的操作示意图。如图图2、图2a所示,使用者通过摆动件40的手持部43对摆动件40施力,使摆动件4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由一初始位置向上摆动。当摆动件40向上摆动到如图2a所示的位置之后,用户扶着摆动件40使其慢速向下枢摆至初始位置。使用者重复上述动作,使摆动件40往复枢摆,同时,使用者的上肢肌肉轮替受到向心收缩与离心收缩的刺激,可加强肌力并增强身体协调性。
[0031]
同时,如图1、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运动器材100的作动示意图。如图所示,当使用者对摆动件40施力使摆动件4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摆动时,传动机构60的连杆61会受摆动件40的主体部42带动,使其底端612受曲柄62引导沿环绕第一轴线x1的圆形轨迹p1运动。同时,连杆61也带动曲柄62与曲柄轴63绕第一轴线x1转动。曲柄轴63的转动会通过皮带轮64及传动皮带65驱使飞轮80转动,使飞轮80产生一惯性力。当使用者对摆动件40施力而使摆动件40往复摆动时,该惯性力不仅会引导使用者进行往复摆动,也会形成使用者进行往复摆动的一运动阻力。在本实施例中,飞轮80可进一步连接一阻力控制单元90,以供用户控制飞轮80转动的阻力,进而调整使用者进行往复运动的运动阻力,改变运动的难易度。
[0032]
如图4至图5所示,图4及图4a为运动器材100的收纳示意图,图5为收纳状态下的运动器材100的局部放大图。在本实施例中,手持部43包括一连结部431和两握把432a、432b,连结部431连接主体部42的一尾端,并沿一垂直主体部42的第一假想线l1设置。两握把432a、432b分别枢接在连结部431与第一假想线l1相交的相对两端,两握把432a、432b中的任意一个可受一外力作用而旋转。较佳者,摆动件40还包括两夹置构件44a、44b,分别设置在主体部42的相对两侧。当两握把432a、432b分别朝主体部42的相对两侧旋转,并旋转至一贴近主体部42的相对两侧的位置,两握把432a、432b会分别卡扣固定在两夹置构件44a、44b中,进而达成收纳两握把432a、432b的效果。同时,架体20设置在一平面上,踩踏部的两踏板24a、24b可分别相对架体20在一平行平面的假想平面上旋转,以收纳至后支撑脚23下方。
[0033]
如图6、图7所示,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运动器材的第二较佳实施例,运动器材200包括一架体10、一枢设在架体10前端的第一摆动件30、一枢设在架体10前端的第二摆动件50、一设置在架体10与第一摆动件30之间的传动机构60,以及一飞轮80。第一摆动件30与第二摆动件50相互连动,当第二摆动件50相对架体10上下摆动时,会连动第一摆动件30相对架体10摆动,且第一摆动件30的动作会受传动机构60引导。本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要差异在于,运动器材200为多功能运动器材,可供用户选择以第一使用模式或第二使用模式运动。在第一使用模式下,用户以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方式对第一摆动件30施力,使第一摆动件30上下往复摆动,进而训练上肢(如图9、图9a所示)。而在第二使用模式下,用户骑乘在第一摆动件30上对第二摆动件50施力,使第二摆动件50前后摆动,第二摆动件50同时会连动第一摆动件30朝反方向上下摆动,使用者模拟骑马动作以进行全身性运动(如图10至图10a所示)。
[0034]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架体10由一主架体11、一立架12、一前支撑脚13及一后支撑脚14构成,立架12由主架体11前端向上延伸而出。第一摆动件30具有一第一
枢接部31、一第一手持部33和一主体部32。第一枢接部31以第一支点f1’枢设在架体10的主架体11前端。主体部32以刚性材料制成,能通过第一枢接部31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相对架体10上下摆动。主体部32还具有一座椅321,用于在第二使用模式下,支撑用户骑乘第一摆动件30。
[0035]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第二摆动件50具有一位于顶端的第二手持部51、一摆臂结构52以及一位于摆臂结构52底端的摆动件踩踏部53。摆臂结构52具有左、右两摆臂以及至少一横杆连接两摆臂。摆臂结构52还包括一第二枢接部521,以第二支点f2枢接在架体10的立架12上。左、右两踏板设置在摆臂结构52的底端形成摆动件踩踏部53。也就是说,第二手持部51与摆动件踩踏部53分别设置在第二支点f2的上下两侧,使第二手持部51与摆动件踩踏部53可相对第二支点f2反向摆动。第二摆动件50的外观形态在此并未做任何限制,只要为一上下延伸的型态即可。
[0036]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运动器材200还包括一设置在第一摆动件30与第二摆动件50之间的连动件70,以使第一摆动件30与第二摆动件50相互连动。连动件70的一端枢接在一摆动件30的第一枢接部31后半部靠近主体部32的位置,连动件70的另一端则枢接在第二摆动件50位于第二支点f2下方靠近摆动件踩踏部53的位置,因此,当第二摆动件50的摆动件踩踏部53受力往前摆动时,连动件70会连动第一摆动件3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往上枢摆。连动件70的外观形态在此并未做任何限制,只要为一可用以枢接第一摆动件30与第二摆动件50的构件即可,如任意杆件或底座等。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60与飞轮80的结构与配置方式与前一实施例相同,故不赘述。
[0037]
同时,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当用户在第一使用模式下对第一摆动件30施力使第一摆动件3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摆动时,或当使用者在第二使用模式下对第二摆动件50施力使第二摆动件50以第二支点f2为轴心摆动,进而连动第一摆动件30以第一支点f1’为轴心摆动时,传动机构60的连杆61的底端612带动绕转单元(曲柄62及曲柄轴63)旋转,且连杆61的底端612会沿一环绕第一轴线x1’的圆形轨迹p1’绕转,使连杆61导引第一摆动件30的主体部32在一弧形轨迹p2的第一端点e1与第二端点e2之间往复摆动,同时,绕转单元(曲柄62及曲柄轴63)带动飞轮80转动而产生一惯性力,惯性力能导引使用者进行往复摆动,并形成使用者进行往复摆动的一运动阻力。
[003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运动器材可供使用者进行上肢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飞轮惯性的辅助,使整个运动过程更为省力、流畅,且该飞轮惯性也可成为一运动阻力,满足不同使用族群锻炼肌力、加强身体协调性的运动或复健需求。
[0039]
综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各部件的结构、尺寸、设置位置及形状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凡根据本实用新型原理对个别部件进行的改进和等同变换,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