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1709发布日期:2021-02-05 19:0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烧伤患者在卧床治疗恢复期间,特别针对下半身烧伤的患者,足部由于长时间不运动而会出现足下垂的症状,同时患者因疼痛不愿定期定量的做足部锻炼,长期卧床后容易出现足部血管栓塞、足部静脉栓塞等症状。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具有防止患者出现足下垂以及促进患者足部锻炼的作用。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包括呈倒“凵”字型的支撑框、两个设置在支撑框两端且分别用于固定在病床两侧的固定机构、两个设置在支撑框上并且供患者的足部穿过的悬挂带机构、可拆卸连接在悬挂带机构上并且供患者的脚踝处搁置的柔性保护垫,所述悬挂带机构包括基座、设置在支撑框和基座上表面之间的压缩弹簧、设置在基座上且形成有供患者的足部穿过的环形区的支撑带,所述柔性保护垫位于支撑带形成环形区的内侧底部。
[0005]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座上表面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穿过支撑框的螺杆、螺纹连接在螺杆穿过支撑框一端且用于抵紧在支撑框上表面的转动旋钮,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螺杆的周侧,所述支撑带的一端固定在基座上,所述支撑带的另一端与基座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大小的调节组件。
[0006]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带远离基座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沿着其长度方向排列分布的通孔,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支撑带的通孔内侧的金属环、穿过金属环后螺纹连接在基座侧面的调节螺栓、设置在调节螺栓上且防止金属环脱落的调节旋钮。
[0007]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柔性保护垫为水枕,所述柔性保护垫的宽度大于支撑带的宽度,所述柔性保护垫垫在支撑带上且两侧向下弯折呈倒“u”型。
[0008]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设置在支撑框端部并且用于抵触在病床边缘的折角处的直角板、螺纹连接在直角板上且用于抵紧在病床的侧面的固定螺栓、设置在固定螺栓的端部的固定旋钮。
[000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0]
1、在需要患者进行抗阻运动时,先通过固定机构将支撑框安装固定在病床上,再使得患者的两个足部穿过悬挂带机构的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并使得患者的脚踝处搁置在柔性保护垫上,继而患者向下施力后克服压缩弹簧的弹力向下运动,且在患者的足部放松后压缩弹簧恢复形变,反复数十次,实现防止患者出现足下垂以及促进患者足部锻炼的目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间接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若是针对患者足
部缠绕有绷带的情况,可取下柔性保护垫后使用;
[0011]
2、因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的身体状态不同,通过转动旋钮以改变基座的高度,从而实现调节压缩弹簧的初始弹力,以适配不同的年龄段的患者,或可为患者逐渐加强锻炼强度;同时因基座的高度调节后会导致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的底部高度发生改变,此时通过调节组件调节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大小,以使得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的底部的高度能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0012]
3、通过改变调节螺栓穿过的金属环的位置,从而实现调节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的大小,以使得在压缩弹簧的初始弹力调节后,支撑带形成的环形区的底部的高度能调节到合适的位置。
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本实用新型除去柔性保护垫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是图2中位于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16]
附图标记:1、支撑框;2、固定机构;21、直角板;22、固定螺栓;23、固定旋钮;3、悬挂带机构;31、基座;32、压缩弹簧;33、支撑带;4、柔性保护垫;5、螺杆;6、转动旋钮;7、调节组件;71、金属环;72、调节螺栓;73、调节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8]
实施例:一种针对烧伤患者的抗阻运动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呈倒“凵”字型的支撑框1、设置在支撑框1两端且分别用于固定在病床两侧的固定机构2、两个设置在支撑框1上并且供患者的足部穿过的悬挂带机构3、可拆卸连接在悬挂带机构3上并且供患者的脚踝处搁置的柔性保护垫4。
[0019]
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机构2包括固定设置在支撑框1端部并且用于抵触在病床边缘的折角处的直角板21、螺纹连接在直角板21上且用于抵紧在病床的侧面的固定螺栓22、固定设置在固定螺栓22的端部的固定旋钮23。
[0020]
如图1到图3所示,悬挂带机构3包括基座31、固定设置在支撑框1和基座31上表面之间的压缩弹簧32、设置在基座31上且形成有供患者的足部穿过的环形区的支撑带33。基座3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沿着竖直方向穿过支撑框1的螺杆5、螺纹连接在螺杆5穿过支撑框1一端且用于抵紧在支撑框1上表面的转动旋钮6,压缩弹簧32套设在螺杆5的周侧。
[0021]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带33的一端固定在基座31上,支撑带33的另一端与基座3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支撑带33形成的环形区大小的调节组件7。支撑带33远离基座31的一端设置有多个沿着其长度方向排列分布的通孔(图中未标注),调节组件7包括多个固定设置在支撑带33的通孔内侧的金属环71、穿过金属环71后螺纹连接在基座31侧面的调节螺栓72、固定设置在调节螺栓72上且防止金属环71脱落的调节旋钮73。
[0022]
如图1到图3所示,柔性保护垫4位于支撑带33形成环形区的内侧底部。柔性保护垫4为水枕,柔性保护垫4的宽度大于支撑带33的宽度,柔性保护垫4垫在支撑带33上且两侧向下弯折呈倒“u”型。
[0023]
实施效果:在需要患者进行抗阻运动时,先通过固定机构2将支撑框1安装固定在病床上,再使得患者的两个足部穿过悬挂带机构3,并使得患者的脚踝处搁置在柔性保护垫4上,继而患者向下施力后克服压缩弹簧32的弹力向下运动,且在患者的足部放松后压缩弹簧32恢复形变,反复数十次,实现防止患者出现足下垂以及促进患者足部锻炼的目的,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的同时,可间接促进创面愈合;同时若是针对患者足部缠绕有绷带的情况,可取下柔性保护垫4后使用。
[002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