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力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2752发布日期:2021-02-27 12:49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力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尤其涉及一种拉力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拉力器是一种常见的健身器材,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等优点。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克服阻力将拉绳拉出,从而达到健身锻炼的效果,目前现有的拉力器仍存在拉绳阻力较为单一且阻力大小不可调节、收绳不够顺畅的问题,从而影响使用者的锻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拉绳阻力较为单一且阻力大小不可调节、收绳不够顺畅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一种拉力器结构,包括拉绳组件,还包括固定轴、转盘组件、基座组件、阻尼盘组件、阻力调节组件,所述基座组件与所述转盘组件配合,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基座组件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组件和所述阻尼盘组件套设于所述固定轴上并与所述固定轴连接,所述拉绳组件一端穿过所述基座组件并缠绕在所述转盘组件上,所述阻力调节组件固定在所述基座组件上,所述阻尼盘组件包括阻力片、阻力盘、单向轴承组件,所述单向轴承组件与所述固定轴配合,所述阻力盘与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单向轴承组件紧密连接,所述阻力片环套于所述阻力盘上,所述阻力片一端与所述阻力调节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阻力片另一端与所述阻力调节组件滑动连接。
[0006]
在上述拉力器结构中,转盘组件、基座组件、阻尼盘组件、阻力调节组件为拉力器结构的主体结构,固定轴主要起到连接并固定的作用,保证拉力器结构的稳定性。单向轴承组件能起到定向传递扭矩的作用。拉绳组件一端固定在转盘组件上,转盘组件能提供有效的拉绳阻力。阻尼盘组件通过固定轴连接使得阻尼盘组件和转盘组件能够同步转动,阻力盘与阻力片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拉绳阻力。阻力调节组件与阻力片一端采用滑动连接,起到调节阻力片与阻力盘之间距离的作用,调节阻力片与阻力盘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调节拉绳阻力的作用,克服了现有拉力器存在拉绳阻力单一且不可调节的缺陷。
[0007]
当转盘组件进行复位时,单向轴承组件能够避免阻尼盘组件的同步复位,保证转盘组件复位动作无阻碍,使得拉力器收绳更顺畅。
[0008]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转盘组件包括安装盘、平面涡卷弹簧,所述安装盘与所述固定轴配合,所述安装盘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平面涡卷弹簧与所述安装槽相卡合。
[0009]
安装盘起到固定并缠绕拉绳组件的作用,安装槽具有固定平面涡卷弹簧的作用,防止平面涡卷弹簧在使用时出现移动。平面涡卷弹簧能提供稳定的拉绳阻力,并在转盘组件复位时提供有效的回复力。
[0010]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固定轴上设有至少1个卡销,所述安装盘上设有卡槽,所述卡销与所述卡槽配合。
[0011]
卡销与卡槽的配合能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固定轴在转动时发生偏移,从而影响使用效果。
[0012]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阻力调节组件包括阻力调节旋钮、阻力片固定座,所述阻力片固定座一侧与所述阻力片固接,所述阻力调节旋钮与所述阻力片滑动连接。
[0013]
阻力调节旋钮与阻力片固定座共同限定阻力片的滑动行程,阻力调节旋钮能够调节阻力片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拉绳阻力的效果。
[0014]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阻力调节组件还包括旋钮固定座、旋钮弹簧、弹簧固定座,所述旋钮固定座设于所述基座组件上并与所述阻力调节旋钮滑动连接,所述旋钮弹簧设于所述弹簧固定座和所述阻力片固定座之间。
[0015]
旋钮固定座起到固定阻力调节组件的作用,弹簧固定座和阻力片固定座共同限定旋钮弹簧的位置,旋钮弹簧用于推挤旋钮弹簧,从而改变阻力片的的位置,进一步有效调节拉绳阻力。
[0016]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基座组件上设有拉绳导柱、拉绳导轮,所述拉绳导轮与所述拉绳组件相接触,所述拉绳导轮与所述拉绳导柱转动连接。
[0017]
拉绳导柱和拉绳导轮的配合,能够为拉绳组件的运动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拉绳组件出现卡死、打结等情况。
[0018]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还包括卡簧,所述卡簧设于所述单向轴承组件上,所述卡簧与所述固定轴一端相卡合。
[0019]
卡簧用于将固定轴进行限位,避免固定轴出现滑落等状况,能增强拉力器结构的稳定性。
[0020]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单向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外圈与所述阻力盘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内圈与所述第一轴承配合。
[0021]
第一轴承为单向轴承,能够将单向扭矩传递给阻力盘,使得阻力盘只能往一个方向转动。
[0022]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所述基座组件包括基座、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固定座,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基座上,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卡合,所述第二轴承内圈与所述固定轴紧密配合。
[0023]
基座为拉力器结构的主要支撑组件,第二轴承和第二轴承固定座能够保证基座与固定轴之间具有良好的配合度。
[0024]
作为优选,上述所述的一种拉力器结构,还包括上盖,所述上盖与所述基座组件配合。
[0025]
上盖用于遮盖拉力器的内部结构,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接触到内部结构,也使得拉力器的外形更美观。
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8]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9]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视图;
[0030]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1-5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它们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32]
实施例1
[0033]
一种拉力器结构,包括拉绳组件4,还包括固定轴7、转盘组件2、基座组件6、阻尼盘组件5、阻力调节组件3,所述基座组件6与所述转盘组件2配合,所述固定轴7与所述基座组件6转动连接,所述转盘组件2和所述阻尼盘组件5套设于所述固定轴7上并与所述固定轴7连接,所述拉绳组件4一端穿过所述基座组件6并缠绕在所述转盘组件2上,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固定在所述基座组件6上,所述阻尼盘组件5包括阻力片51、阻力盘52、单向轴承组件53,所述单向轴承组件53与所述固定轴7配合,所述阻力盘52与所述固定轴7通过所述单向轴承组件53紧密连接,所述阻力片51环套于所述阻力盘52上,所述阻力片51一端与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固定连接,所述阻力片51另一端与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滑动连接。
[0034]
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安装拉力器结构时,首先将拉绳组件4一端穿过基座组件6并固定在转盘组件2,接着将拉绳组件4缠绕在转盘组件2上,将固定轴7依次穿过转盘组件2、基座组件6、单向轴承组件53并固定,从而将转盘组件2的扭矩通过固定轴7传递给单向轴承组件53,将阻力盘52穿过固定轴7与单向轴承组件53配合,进一步将扭矩传递给阻力盘52;随后将阻力片51环套在阻力盘52上,阻力盘52与阻力片51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增强了拉绳阻力,阻力片51一端与阻力调节组件3固定连接,阻力片51另一端与阻力调节组件3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能调节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距离,调节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调节拉绳阻力的作用。
[0035]
最后,将上述组装好的结构对称安装在踏板9的两端,使用者将踏板9两端的拉绳组件4拉出时需要克服转盘组件2的阻力以及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拉力器存在拉绳阻力单一且不可调节的缺陷。使用者在松开拉绳组件4时,转盘组件2提供回复力,且单向轴承组件53能够阻隔阻尼盘组件的同步复位,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的收绳动作更加顺畅。
[0036]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组件2包括安装盘21、平面涡卷弹簧22,所述安装盘21与所述固定轴7配合,所述安装盘21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平面涡卷弹簧22与所述安装槽相卡合。
[0037]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轴7上设有至少1个卡销71,所述安装盘21上设有卡槽,所述卡销71与所述卡槽配合。
[0038]
作为优选,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包括阻力调节旋钮31、阻力片固定座33,所述阻力片固定座33一侧与所述阻力片51固接,所述阻力调节旋钮31与所述阻力片51滑动连接。
[0039]
作为优选,所述阻力调节组件3还包括旋钮固定座32、旋钮弹簧34、弹簧固定座35,
所述旋钮固定座32设于所述基座组件6上并与所述阻力调节旋钮31滑动连接,所述旋钮弹簧34设于所述弹簧固定座35和所述阻力片固定座33之间。
[0040]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组件6上设有拉绳导柱62、拉绳导轮61,所述拉绳导轮61与所述拉绳组件4相接触,所述拉绳导轮61与所述拉绳导柱62转动连接。
[0041]
作为优选,还包括卡簧1,所述卡簧1设于所述单向轴承组件53上,所述卡簧1与所述固定轴7一端相卡合。
[0042]
作为优选,所述单向轴承组件53包括第一轴承532、第一轴承固定座531,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531外圈与所述阻力盘52配合,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座531内圈与所述第一轴承532配合。
[0043]
作为优选,所述基座组件6包括基座63、第二轴承65、第二轴承固定座64,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64固定在所述基座63上,所述第二轴承65外圈与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座64卡合,所述第二轴承65内圈与所述固定轴7紧密配合。
[0044]
作为优选,还包括上盖8,所述上盖8与所述基座组件6配合。
[0045]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安装拉力器结构时,首先将拉绳导柱62和拉绳导轮61安装在基座63上,拉绳组件4一端穿过拉绳导柱62并固定在安装盘21上,接着将拉绳组件4缠绕在安装盘21上,将平面涡卷弹簧22安装于安装盘21上,从而为拉绳组件4提供阻力和回复力;接着将固定轴7依次穿过安装盘21、平面涡卷弹簧22、基座63,卡销71与卡槽卡合,从而将固定轴7进行限位;再将第一轴承532、第一轴承固定座531套装在固定轴7上,阻力盘52套装于第一轴承固定座531上,从而将固定轴7的扭矩定向地传递给阻力盘52;随后将阻力片51环套在阻力盘52上,阻力盘52与阻力片51之间存在摩擦力,从而增强了拉绳阻力;将旋钮固定座32安装在基座63上,阻力调节旋钮31穿过旋钮固定座32并与阻力片固定座33滑动连接,将旋钮弹簧34限位于弹簧固定座35和阻力片固定座33之间,阻力片51一端与阻力片固定座33固定连接,阻力片51另一端与阻力调节旋钮31滑动连接,采用滑动连接能调节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距离,调节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达到调节拉绳阻力的作用。最后将上述组装好的结构对称安装在踏板9的两端,将上盖8与基座63配合安装,完成拉力器结构的安装。
[0046]
使用者将踏板9两端的拉绳组件4拉出时需要克服转盘组件2的阻力以及阻力片51与阻力盘52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拉力器结构存在拉绳阻力单一且不可调节的缺陷。使用者在松开拉绳组件4时,平面涡卷弹簧22提供回复力,且第一轴承532能够阻隔阻尼盘组件的同步复位,因此使本实用新型的收绳动作更加顺畅。
[0047]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的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